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研究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分析其意义,提出可行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个性化; 阅读; 写作; 教学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不论是从现实应用,还是从考试选拔的角度来说,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是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与写作教学长期存在着僵化死板因循守旧的不足。笔者曾经听过这样的笑话,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对小朋友做问卷调查,题目是“请您对世界其他国家粮食短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其他国家”,非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短缺”,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看法”。
哈哈一笑过后,仔细回味,还真是那么回事。阅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归纳主题点评人物,学生认真地记;写作的时候,老师念范文,学生认真地记。久而久之,学生人云亦云,非但没有“自己的看法”,写作时遇到需要发表观点的题目,更不知如何下笔。私以为,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成教学模式使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囿于标准化结论,缺乏个性化阅读,没有独立见解和真情实感的阅读模式又导致学生写作时捉襟见肘。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必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阅读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境遇不同,对教材的理解也必然不尽相同。而文学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很多作品的人物和主题,作者都是刻意留白,让读者自己去领悟的。当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作品中,把作品中的留白补全,他感悟到的是他自己才能感悟到的东西,绝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过分的标准化统一化的解读文章只会造成学生的疲惫倦怠,对阅读失去兴趣。
在教学具体过程中,个性化阅读应该怎么实施呢?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其中“解放学生的大脑”,实施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常心和学生交流,不要把阅读课上成一言堂,用标准答案来扼杀学生的思想。
其次,教师要能容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不要一出现跟自己认识不一的方向就掐断话题,这样学生才敢也才能畅所欲言,师生之间才会有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对话,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然,多元化解读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讲不评,而是精讲与精读。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同中求异。
另外,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尽可能地多翻阅一些资料,及时补充各类信息,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阅读;另一方面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鼓励学生上网阅读信息。这样,利用报纸、书籍、网络等载体,进行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个性化写作教学。首先,个性化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性化写作的学习过程。在阅读精彩文章的过程中,读者往往无意识地学习它的文字、风格和写作技巧。因此,我们可以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以读导写,以读促写。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的个性化写作可以从读书笔记入手。当个性化阅读渐入佳境时,学生往往有许多观点想表达,可是拘泥于课堂时间的短暂,让每个人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是难以实现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写读后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未尽之言。思想是写作的源泉,学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再写起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如水到渠成,这样也就不会有对作文的畏惧思想了。个性化阅读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能很好解决无内容可写、无感情可抒发的问题。
其次,个性化的写作还需要教师改变命题模式,放开内容。
单一的命题不利于学生放飞思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放开立意入手,让学生自拟题目作文,营造一个开放的宽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这样,学生的写作思维不再受到局限,他们将自由地打开思维的闸门,联系各自的生活体验,以个性化的思维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避免重蹈以往作文千篇一律立意雷同的覆辙。在考试中,教师制定的题目应具有开放性,避免出非黑即白的命题,应该要具有宽泛性,立意的空间不能过于狭窄而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再次,个性化的写作需要教师改变评价模式,让学生自主参与。
在我的教学体验中,作文批改如果是老师一人大包大揽,那么不论是详细批改还是粗略批改,学生往往只关心自己得了多少分,对教师的批改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老师一人手握话语权,有的观点本身也值得商榷,对学生的指点、启发作用有限。改变批改模式实际上就是老师放开话语权,改变那种一方评价一方服从的不平等方式。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好的文章是靠自己写出来的、改出来的。怎么操作呢?学生的作文全部先由学生自己评价修改。自批时可以自我欣赏,也可以自我否定,然后根据自批的意见自改。在这种“当家作主”的心态下,学生兴趣盎然,乐趣无穷,批改的效果远远超出老师的圈圈点点。学生自批自改后,由教师批改一部分。有时采取师生交叉批改的办法,如这一次以学生自改、互改为主,下一次以教师批改为主。正因为教师的批改是少量的,所以要力争批得精妙,批得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能让其拍案叫绝,心服口服,获得更深的启迪。
综上所述,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质上是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地汲取知识的营养,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是,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缺失。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师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师生的合作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提升和补益。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师生充分的互动,久而久之,就一定会激励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7-01
关键词:个性化; 阅读; 写作; 教学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不论是从现实应用,还是从考试选拔的角度来说,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是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与写作教学长期存在着僵化死板因循守旧的不足。笔者曾经听过这样的笑话,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对小朋友做问卷调查,题目是“请您对世界其他国家粮食短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其他国家”,非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短缺”,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看法”。
哈哈一笑过后,仔细回味,还真是那么回事。阅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归纳主题点评人物,学生认真地记;写作的时候,老师念范文,学生认真地记。久而久之,学生人云亦云,非但没有“自己的看法”,写作时遇到需要发表观点的题目,更不知如何下笔。私以为,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成教学模式使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囿于标准化结论,缺乏个性化阅读,没有独立见解和真情实感的阅读模式又导致学生写作时捉襟见肘。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必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阅读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境遇不同,对教材的理解也必然不尽相同。而文学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很多作品的人物和主题,作者都是刻意留白,让读者自己去领悟的。当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作品中,把作品中的留白补全,他感悟到的是他自己才能感悟到的东西,绝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过分的标准化统一化的解读文章只会造成学生的疲惫倦怠,对阅读失去兴趣。
在教学具体过程中,个性化阅读应该怎么实施呢?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其中“解放学生的大脑”,实施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常心和学生交流,不要把阅读课上成一言堂,用标准答案来扼杀学生的思想。
其次,教师要能容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不要一出现跟自己认识不一的方向就掐断话题,这样学生才敢也才能畅所欲言,师生之间才会有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对话,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然,多元化解读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讲不评,而是精讲与精读。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同中求异。
另外,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尽可能地多翻阅一些资料,及时补充各类信息,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阅读;另一方面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鼓励学生上网阅读信息。这样,利用报纸、书籍、网络等载体,进行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个性化写作教学。首先,个性化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性化写作的学习过程。在阅读精彩文章的过程中,读者往往无意识地学习它的文字、风格和写作技巧。因此,我们可以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以读导写,以读促写。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的个性化写作可以从读书笔记入手。当个性化阅读渐入佳境时,学生往往有许多观点想表达,可是拘泥于课堂时间的短暂,让每个人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是难以实现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写读后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未尽之言。思想是写作的源泉,学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再写起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如水到渠成,这样也就不会有对作文的畏惧思想了。个性化阅读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能很好解决无内容可写、无感情可抒发的问题。
其次,个性化的写作还需要教师改变命题模式,放开内容。
单一的命题不利于学生放飞思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放开立意入手,让学生自拟题目作文,营造一个开放的宽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这样,学生的写作思维不再受到局限,他们将自由地打开思维的闸门,联系各自的生活体验,以个性化的思维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避免重蹈以往作文千篇一律立意雷同的覆辙。在考试中,教师制定的题目应具有开放性,避免出非黑即白的命题,应该要具有宽泛性,立意的空间不能过于狭窄而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再次,个性化的写作需要教师改变评价模式,让学生自主参与。
在我的教学体验中,作文批改如果是老师一人大包大揽,那么不论是详细批改还是粗略批改,学生往往只关心自己得了多少分,对教师的批改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老师一人手握话语权,有的观点本身也值得商榷,对学生的指点、启发作用有限。改变批改模式实际上就是老师放开话语权,改变那种一方评价一方服从的不平等方式。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好的文章是靠自己写出来的、改出来的。怎么操作呢?学生的作文全部先由学生自己评价修改。自批时可以自我欣赏,也可以自我否定,然后根据自批的意见自改。在这种“当家作主”的心态下,学生兴趣盎然,乐趣无穷,批改的效果远远超出老师的圈圈点点。学生自批自改后,由教师批改一部分。有时采取师生交叉批改的办法,如这一次以学生自改、互改为主,下一次以教师批改为主。正因为教师的批改是少量的,所以要力争批得精妙,批得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能让其拍案叫绝,心服口服,获得更深的启迪。
综上所述,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质上是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地汲取知识的营养,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是,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缺失。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师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师生的合作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提升和补益。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师生充分的互动,久而久之,就一定会激励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