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一年人才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新形势下要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真正识别人才、研究人才、集聚人才,为人才排忧解难,成为自觉贯彻党的人才方针政策、精通人才工作业务的行家里手。
今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人才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做好今年的人才工作至关重要。我省今年人才工作总的要求是:以落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以重大人才政策创新和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突出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是人才第一资源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基本路径。各地、各部门要以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契机,加快启动人才优先发展这一引擎,更加自觉地把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贯穿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全过程。
一是加快完善全省人才优先发展的规划体系。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今后较长时期加强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省的行动纲领,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里制定的《任务分解方案》,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把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要根据规划中人才优先发展的部署要求,抓紧编制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发展规划,努力使区域、行业人才规划与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科技规划、教育规划相衔接,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各方协调的全省人才规划体系。我省正在编制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把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人才贡献率等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各地也要积极争取把人才优先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真正形成有利于加快人才优先发展的考核导向。
二是坚持把人才优先投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抓人才优先投入,就是抓住了人才优先发展的关键。各地、各部门要更大力度地增加人才发展投入,以人才优先投入保障人才资源优先开发。要按照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确保10年提高4个百分点;各级财政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要通过财政投入引导、激励政策扶持等措施,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不断扩大全社会人才发展投入规模。要按照《江苏省市县人才投入考核办法》,加大对人才投入的考核督查力度,加强人才投入产出效益评估,确保人才优先投入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三是强化对人才优先发展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是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举措。我省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届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考核评选,去年又在全国率先发布了《2009年江苏省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开展人才优先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具有较好的基础。要进一步扩大人才工作量化考核范围,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四级人才发展统计体系,逐级建立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工作考核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以量化考核为主要依据,评选2009-2010年度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要强化人才发展考核结果应用,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考核结果排序,力争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更加自觉地贯彻人才发展各项要求,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着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要坚持把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以人才优势构筑发展优势,以高素质人才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各地、各部门要围绕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切实把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人才工作重大任务抓紧抓好。以新一轮"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重点人才工程为龙头,以区域、行业人才培养工程为支撑,建立健全特色鲜明、衔接配套、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培养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依托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优势学科建设等科研、工程、产业项目,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二是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是提升我省人才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地对引才工作越来越重视,引才力度不断加大,引进人数不断增加,但总体上引进人才中单个人才多,创新团队少;一般性高层次人才多,领军型人才少。今年,省里将继续深入实施“双创计划”,加大创新团队引进力度,重点资助20个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400名领军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0名博士到企业创新创业。各地也要着眼于抢占发展先机,紧紧围绕我省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大力推进本地区引才计划的实施,更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要坚持按需引进,正确处理好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更加注重引才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引才工作精细化程度。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打造国际性招才引智品牌活动,重点办好“中国江苏(南京)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支持办好“中国(无锡)海归创业峰会”、“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等活动,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招才揽才搭建平台;加强海外联络站建设,在海外招商机构增加引才职能;整合各地人才引进政策、资源和岗位,组团参加国内外引才活动,提升引才成效和影响力。
三是突出打造科技企业家队伍。 科技企业家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力量。要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家队伍。积极推广“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模式,选聘一批优秀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鼓励那些具有创业愿望、具备创业能力的专家教授走出“书斋大院”,创办科技型企业,成长为科技型企业家。加大科技企业家培训力度,每年选派一批科技企业家到欧美和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的管理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素质。
四是积极引导人才向经济一线集聚。我省虽然已经是人才资源大省,但大多数高层次人才集中分布在高校院所,经济发展一线仍普遍存在科技成果不多、创新人才偏少等突出问题。各地、各部门要通过政策扶持、工程引领、项目推动等有效措施,以企业为主体集聚人才,以实践为舞台用好人才,更大力度地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积极实施“产学研人才工程”,启动教授博士进企业活动,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校企联盟建设,联合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促进更多创新要素向经济一线集聚、更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扎实推进“科技镇长团”工作,启动江苏一北大人才合作“双千计划”,从全国高校院所选派更多的教授、博士到我省县(市、区)和乡镇挂职,不断提升县乡科技管理水平、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统筹抓好各类人才资源开发。提升人才发展的整体水平
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整体功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认真组织实施省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人才工程”,有效整合人才工作资源,统筹推进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人才源开发。
一是统筹推进高校、企业人才资源开发,高校是自主创新的源泉,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重任,更加需要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发队伍,不断提升技术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推进高校、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是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最近,我们下发了关于推进“人才强校”、“人才强企”工作的两个文件稿,进一步征求大家意见。省里还将选择3-5所高校进行“人才强校”试点,创新人才政策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制定配套措施,鼓励高校、企业加大人才投入,充分激发高校、企业人才开发的内生动力。高校、企业要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校”、“人才强企”工作的重要意义,围绕科学发展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更加自觉、更大力度地引才育才聚才用才,使高校逐步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企业真正成为人才资源开发主体。
二是统筹推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确定的六大战略之一,统筹协调区域人才开发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根据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着眼于苏北扩大人才规模、苏中提升人才质量、苏南加快人才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加强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优化重大人才项目布局,加大重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制定更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各类人才定向选派和定向培养,引导各类人才向苏北地区流动、向沿海地区流动、向基层流动、向农村流动。加大“苏北急需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逐年递增,今年达到2000万元。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力做好人才援疆、“博士服务团”成员选拔和“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接收工作,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切实抓好高校、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和区域人才协调发展的同时,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以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为契机,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和执政能力为核心,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围绕创新型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工程,着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重点造就一批文化艺术名家和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总之,要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促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人才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人才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构筑江苏新一轮人才竞争优势,必须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地、各部门要着重在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江苏发展、更多的创新成果到江苏转化,使江苏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一是以政策突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针对我省人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省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10项重大人才政策和5个方面的人才发展机制。这些政策和机制,是突破人才工作重点难点、全面提升人才发展水平的有力抓手,为今后一个时期人才政策创新明确了思路、奠定了基础。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制定更加有力、更具突破性的人才发展政策举措,逐步构建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的政策体系。特别要适应经济国际化要求,制定和完善人才国际化政策,出台江苏省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让海外高层次人才享受本土人才同等待遇。进一步扩大省级“人才特区”试点,支持无锡国家级“人才特区”建设,选择一些难度大,一时拿不准的政策性问题,依托“人才特区”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要鼓励基层特别是用人单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措施,提炼上升为政策。
二是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围绕人才创新创业所需,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和集成化支持。鼓励发展各类创业投资机构,不断壮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规模,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支持。依托各类园区,加快建设一批机制灵活、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器,重点打造泰州医药城、常州科教城、苏州独墅湖高教区、无锡太湖科技园、南京雨 花软件园等品牌“科技城”。加快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为人才到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平台。
三是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学习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经验,研究制定促进人才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推动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加快建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向外资开放人才服务市场的试点,引进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服务机构。鼓励支持各地大规模建设人才公寓,不断改善人才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完善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增强服务意识,千方百计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
四是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增强全民创新能力,探索设立“全民创新奖”,激发全民创新活力。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要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研究制定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意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培训。组织开展第四届“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评选活动,注意发现和树立不同领域、行业、层次的优秀人才典型,大力宣传他们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责任,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各级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履行好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责,想长远、抓关键、管根本,重点做好发展战略研究、总体规划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创新工程策划、重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要抓住几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起到重点突破和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用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要重视人才发展理论研究。人才发展理论研究是当前人才工作的薄弱环节,现在很多实践已远远走在理论研究的前头。江苏人才工作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加强人才发展理论研究尤为迫切。要积极探索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研究当前人才工作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抓紧确立一批重大研究课题,组织专家联合攻关,尽快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充分发挥理论创新对人才工作实践的引领作用。要加强人才工作宣传。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县相互衔接、行业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宣传体系,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各地、各行业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人才工作是组织部门改革创新的前沿领域,工作力量和能力跟不上是当前一个突出矛盾。各市、县(市、区)委组织部要设置独立的人才工作机构,充实人才工作力量,加大对人才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着力帮助他们提高知全局懂人才干实事、推动落实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的能力,提高识别人才、研究人才和集聚人才的能力,提高为人才排忧解难的能力,真正成为自觉贯彻党的人才方针政策、精通人才工作业务的行家里手。
新的一年人才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责任编辑:夏玉兰
今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人才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做好今年的人才工作至关重要。我省今年人才工作总的要求是:以落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以重大人才政策创新和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突出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是人才第一资源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基本路径。各地、各部门要以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契机,加快启动人才优先发展这一引擎,更加自觉地把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贯穿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全过程。
一是加快完善全省人才优先发展的规划体系。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今后较长时期加强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省的行动纲领,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里制定的《任务分解方案》,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把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要根据规划中人才优先发展的部署要求,抓紧编制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发展规划,努力使区域、行业人才规划与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科技规划、教育规划相衔接,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各方协调的全省人才规划体系。我省正在编制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把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人才贡献率等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各地也要积极争取把人才优先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真正形成有利于加快人才优先发展的考核导向。
二是坚持把人才优先投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抓人才优先投入,就是抓住了人才优先发展的关键。各地、各部门要更大力度地增加人才发展投入,以人才优先投入保障人才资源优先开发。要按照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确保10年提高4个百分点;各级财政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要通过财政投入引导、激励政策扶持等措施,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不断扩大全社会人才发展投入规模。要按照《江苏省市县人才投入考核办法》,加大对人才投入的考核督查力度,加强人才投入产出效益评估,确保人才优先投入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三是强化对人才优先发展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是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举措。我省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届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考核评选,去年又在全国率先发布了《2009年江苏省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开展人才优先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具有较好的基础。要进一步扩大人才工作量化考核范围,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四级人才发展统计体系,逐级建立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工作考核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以量化考核为主要依据,评选2009-2010年度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要强化人才发展考核结果应用,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考核结果排序,力争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更加自觉地贯彻人才发展各项要求,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着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要坚持把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以人才优势构筑发展优势,以高素质人才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各地、各部门要围绕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切实把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人才工作重大任务抓紧抓好。以新一轮"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重点人才工程为龙头,以区域、行业人才培养工程为支撑,建立健全特色鲜明、衔接配套、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培养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依托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优势学科建设等科研、工程、产业项目,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二是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是提升我省人才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地对引才工作越来越重视,引才力度不断加大,引进人数不断增加,但总体上引进人才中单个人才多,创新团队少;一般性高层次人才多,领军型人才少。今年,省里将继续深入实施“双创计划”,加大创新团队引进力度,重点资助20个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400名领军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0名博士到企业创新创业。各地也要着眼于抢占发展先机,紧紧围绕我省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大力推进本地区引才计划的实施,更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要坚持按需引进,正确处理好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更加注重引才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引才工作精细化程度。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打造国际性招才引智品牌活动,重点办好“中国江苏(南京)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支持办好“中国(无锡)海归创业峰会”、“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等活动,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招才揽才搭建平台;加强海外联络站建设,在海外招商机构增加引才职能;整合各地人才引进政策、资源和岗位,组团参加国内外引才活动,提升引才成效和影响力。
三是突出打造科技企业家队伍。 科技企业家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力量。要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家队伍。积极推广“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模式,选聘一批优秀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鼓励那些具有创业愿望、具备创业能力的专家教授走出“书斋大院”,创办科技型企业,成长为科技型企业家。加大科技企业家培训力度,每年选派一批科技企业家到欧美和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的管理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素质。
四是积极引导人才向经济一线集聚。我省虽然已经是人才资源大省,但大多数高层次人才集中分布在高校院所,经济发展一线仍普遍存在科技成果不多、创新人才偏少等突出问题。各地、各部门要通过政策扶持、工程引领、项目推动等有效措施,以企业为主体集聚人才,以实践为舞台用好人才,更大力度地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积极实施“产学研人才工程”,启动教授博士进企业活动,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校企联盟建设,联合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促进更多创新要素向经济一线集聚、更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扎实推进“科技镇长团”工作,启动江苏一北大人才合作“双千计划”,从全国高校院所选派更多的教授、博士到我省县(市、区)和乡镇挂职,不断提升县乡科技管理水平、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统筹抓好各类人才资源开发。提升人才发展的整体水平
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整体功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认真组织实施省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人才工程”,有效整合人才工作资源,统筹推进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人才源开发。
一是统筹推进高校、企业人才资源开发,高校是自主创新的源泉,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重任,更加需要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发队伍,不断提升技术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推进高校、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是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最近,我们下发了关于推进“人才强校”、“人才强企”工作的两个文件稿,进一步征求大家意见。省里还将选择3-5所高校进行“人才强校”试点,创新人才政策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制定配套措施,鼓励高校、企业加大人才投入,充分激发高校、企业人才开发的内生动力。高校、企业要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校”、“人才强企”工作的重要意义,围绕科学发展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更加自觉、更大力度地引才育才聚才用才,使高校逐步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企业真正成为人才资源开发主体。
二是统筹推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确定的六大战略之一,统筹协调区域人才开发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根据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着眼于苏北扩大人才规模、苏中提升人才质量、苏南加快人才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加强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优化重大人才项目布局,加大重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制定更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各类人才定向选派和定向培养,引导各类人才向苏北地区流动、向沿海地区流动、向基层流动、向农村流动。加大“苏北急需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逐年递增,今年达到2000万元。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力做好人才援疆、“博士服务团”成员选拔和“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接收工作,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切实抓好高校、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和区域人才协调发展的同时,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以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为契机,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和执政能力为核心,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围绕创新型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工程,着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重点造就一批文化艺术名家和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总之,要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促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人才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人才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构筑江苏新一轮人才竞争优势,必须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地、各部门要着重在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江苏发展、更多的创新成果到江苏转化,使江苏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一是以政策突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针对我省人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省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10项重大人才政策和5个方面的人才发展机制。这些政策和机制,是突破人才工作重点难点、全面提升人才发展水平的有力抓手,为今后一个时期人才政策创新明确了思路、奠定了基础。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制定更加有力、更具突破性的人才发展政策举措,逐步构建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的政策体系。特别要适应经济国际化要求,制定和完善人才国际化政策,出台江苏省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让海外高层次人才享受本土人才同等待遇。进一步扩大省级“人才特区”试点,支持无锡国家级“人才特区”建设,选择一些难度大,一时拿不准的政策性问题,依托“人才特区”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要鼓励基层特别是用人单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措施,提炼上升为政策。
二是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围绕人才创新创业所需,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和集成化支持。鼓励发展各类创业投资机构,不断壮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规模,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支持。依托各类园区,加快建设一批机制灵活、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器,重点打造泰州医药城、常州科教城、苏州独墅湖高教区、无锡太湖科技园、南京雨 花软件园等品牌“科技城”。加快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为人才到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平台。
三是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学习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经验,研究制定促进人才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推动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加快建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向外资开放人才服务市场的试点,引进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服务机构。鼓励支持各地大规模建设人才公寓,不断改善人才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完善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增强服务意识,千方百计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
四是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增强全民创新能力,探索设立“全民创新奖”,激发全民创新活力。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要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研究制定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意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培训。组织开展第四届“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评选活动,注意发现和树立不同领域、行业、层次的优秀人才典型,大力宣传他们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责任,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各级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履行好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责,想长远、抓关键、管根本,重点做好发展战略研究、总体规划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创新工程策划、重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要抓住几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起到重点突破和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用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要重视人才发展理论研究。人才发展理论研究是当前人才工作的薄弱环节,现在很多实践已远远走在理论研究的前头。江苏人才工作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加强人才发展理论研究尤为迫切。要积极探索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研究当前人才工作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抓紧确立一批重大研究课题,组织专家联合攻关,尽快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充分发挥理论创新对人才工作实践的引领作用。要加强人才工作宣传。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县相互衔接、行业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宣传体系,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各地、各行业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人才工作是组织部门改革创新的前沿领域,工作力量和能力跟不上是当前一个突出矛盾。各市、县(市、区)委组织部要设置独立的人才工作机构,充实人才工作力量,加大对人才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着力帮助他们提高知全局懂人才干实事、推动落实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的能力,提高识别人才、研究人才和集聚人才的能力,提高为人才排忧解难的能力,真正成为自觉贯彻党的人才方针政策、精通人才工作业务的行家里手。
新的一年人才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