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我们的惯性思维是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或者教育教学中的知名教师做培训者,希望以他们的创造、智慧和影响力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我们也发现,这样的培训越来越不能完全适应学员的需求,教师培训还需要一些与学员具有“同伴”关系的培训者,在培训中发挥其“同伴互助”作用,以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基于以上认识,在2010年长沙市农村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滚动培训(以下简称“滚动培训”)中,我聘请了两名“同伴”式培训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同伴”式培训者是中小学教师热切盼望的培训者
聘请专家、学者做中小学教师培训者,他们在理论上有很深的造诣,把握着理论的前沿,同时又有着丰富的演讲经验;聘请知名的教育教学成功人士做培训者,他们能够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讲的东西比较实用,教学案例也比较多。但是,这些人做培训者也有他们的不足,如讲得“太理论了”,没法子用;一些专家做培训者多了,不在意这个培训,有时候运用“嫁接法”来应付培训主题;一些知名教师是成功者,有时候过多地讲述自己成功的经历,学员听着厌烦,等等。
专家、学者和知名教师做培训者,学员虽然内心敬佩,但往往又是敬而远之,认为专家们是“少数”,是自己“学不会的”,学员与专家、学者、知名教师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沟”,这条“沟”严重影响着培训中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影响着培训效果。
还有,专家、学者做培训者,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握不够,即使有,也是典型之典型的,对于许多学员来说,是“听起来津津有味,做起来无法实现”,教育教学案例针对性不强,离学员的教学实际“太远”,对解决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不大。
聘请哪样的培训者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呢?在这里,有两点应该成为我们选择培训者的取向:一是能充分发挥“同伴互助”作用,二是能帮助学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培训者必然是我们学员身边的一线教师,即“同伴”式培训者。“同伴”式培训者是相对于专家、学者和知名教师做培训者而言的,他们的身份、地位、经验、学识、成绩等与学员大致相当,他们是学员“身边”熟悉的人,与学员没有心理上的隔阂,极容易被学员接受和认同,是学员参加培训、实现自我成长的“同伴”。他们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
可见,“同伴”式培训者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具有独特优势。在这次“滚动培训”中,我聘请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梁老师和南雅中学的张老师做培训者,她们都只有三十多岁,中学一级职称,大学毕业后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足十年,没有任何社会任职和行政职务。此前,两人都参加了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唯一有点突出的是,两人都在我市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任教。应该说,相对于我市参加初中思想品德课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而言,梁老师和张老师是他们的“同伴”,因此在培训中容易发挥其“同伴研讨”作用。
二、“同伴”式培训者的培训提升了培训效果
“同伴”式培训者在中小学培训中的独特优势,体现在培训效果上。
1.“同伴”式培训者的培训,更容易引发培训研讨
“同伴”式培训者容易被学员接受,从而拉近了培训者和学员的距离。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和学员是平等的,培训者不是教导者、教训者,而是在与学员分享工作中的快乐,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共同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员更愿意与培训者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培训中的互动性特别强,从而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在这次“滚动培训”中,梁老师和张老师在讲座中开展互动:一会儿是培训者介绍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诉说教学中的酸甜苦辣;一会儿又是学员畅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提出自己教学中的疑惑与问题;一会儿是培训者讲述自己教学中的策略和技巧,学员在分享中进步;一会儿是学员的抛砖引玉,培训者和学员在探讨中提高。培训者与学员广泛而深入地交流、研讨,整个培训变成了一次分享和体验的旅程,气氛融洽,培训效果在快乐中提升。
2.“同伴”式培训者的培训,更能体现培训工作的严谨
“同伴”式培训者在接受培训任务后,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展示自己的机会,非常认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策划,认真准备,注重特色,是“同伴”式培训者表现出来的特点。为了完成讲座,他们一边总结教学经验,一边寻找理论支撑;既要全面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历程,又要努力学习他人长处。在这次“滚动培训”中,梁老师和张老师为了做好讲座,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张老师,她查阅了大量教育教学资料,重温了自己以前参加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还主动向本单位的特级教师、领导请教,并在学校里进行“彩排”。张教师还借学校举办“星城杯”教学竞赛之际,听了十多堂课,然后把学习到的东西作为培训资源。正是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刻苦、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学员的肯定,提升了我们的培训质量。
3.“同伴”式培训者的培训,更容易回归培训本真
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即便是理论培训,其目的也在于提升教师素养从而提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的培训,这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本质要求。“同伴”式培训者最大的资源就是课堂教学经验。他们在学校里每周上10多节课,拥有丰富的教学案例,而这些朴实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又是学员最喜欢听、最有启发的。在培训中,培训者与学员一起把这些案例和故事提炼出来,探寻到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升为培训者和学员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培训者和学员都得到了启迪。在这次“滚动培训”中,梁老师和张老师的举例最切合学员的实际,对学员最有启发。
三、聘请“同伴”式培训者进行培训给我们的启示
1.坚持“专家引领”与“同伴研讨”相结合
应该说,专家引领在教师培训中具有重大作用。专家、学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他们用崭新的理论武装学员,让学员拓展知识、开阔眼界、解决疑难。专家讲座,常常使人感到眼前一亮,如拨云见日一般;知名教师集自家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归纳提炼了许多具有普遍价值的操作技能,听起来倍感亲切,极易引发学员跃跃欲试的冲动。但是,再好的教育理论也需要通过教师的实践体验和内化,才能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同时,专家学者所阐述的具有普遍价值的教学技能、方法,只有结合具有差异的教学条件并使教学成功时,才能为教师接受。可事实是,专家、学者和知名教师的理论与学员的实际结合不够,许多学员在培训后选择了放弃。
从学员的教学实际和自身条件出发,帮助学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同伴互助”式的研讨了。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既要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培训者与学员的充分的研讨和分享。如果培训者与学员之间能够充分开展研讨,学员的收获才最大。聘请“同伴”式培训者进行培训,是发挥“同伴互助”式研讨作用的有效途径。它与专家引领相得益彰,全面提升培训质量。
2.坚持教研与培训相结合
为了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员希望在培训中有更多的经验介绍、教学展示,希望对教学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中进行研讨,而研讨的主题定位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把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提高教学、教研效率的必然要求。
作为培训,我们理应抓住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这一关键。“同伴”式培训者既是教学的行动者,也是教学行动的研究者,更容易成为教学行动的培训者。他们最能触摸到教学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如果能在专家的指导下,从理论角度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容易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提炼教师培训主题的过程。这种源自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的培训主题,必然能引起学员心理上的共鸣,引发学员广泛而深刻的研讨,引导学员探寻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引领学员在培训中实现专业成长。“同伴”式培训者集教学、教研于一体,更容易落实教学行动培训,即实现教研与培训的统一,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3.坚持学员专业发展与骨干素养提升相结合
以往培训以提高学员能力和水平、促进学员专业成长为目的,而对培训者成长而言,没有很多的意义。而“同伴”式培训者在担当培训者角色过程中,更新了教学理念,学习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方法,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这种培训,是培训者和学员的双赢。从一定意义上说,培训的最大受益者,专业素养提升最快的是培训者。
在这次“滚动培训”中,张老师和梁老师经历了专业成长中的一次蜕变。两位老师在得知自己要做培训者后,在专家指导下,她们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分析目前思想品德教学的症结,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培训主题。此后,她们进入了艰难的讲座准备阶段,从明确讲座思路、撰写讲座提纲、精选讲座案例到制作讲座PPT,每一环节和过程都凝结了专家和两位老师的心血和智慧。正是专家的指导和老师的帮助,张老师和梁老师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了专业成长。
聘请“同伴”式培训者进行培训,提升了培训的效果。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他们讲座中的理论的高度和可信度,他们对讲座的驾驭能力、讲座技巧,他们回答学员提问的能力和策略,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培训中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教育学院)
一、“同伴”式培训者是中小学教师热切盼望的培训者
聘请专家、学者做中小学教师培训者,他们在理论上有很深的造诣,把握着理论的前沿,同时又有着丰富的演讲经验;聘请知名的教育教学成功人士做培训者,他们能够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讲的东西比较实用,教学案例也比较多。但是,这些人做培训者也有他们的不足,如讲得“太理论了”,没法子用;一些专家做培训者多了,不在意这个培训,有时候运用“嫁接法”来应付培训主题;一些知名教师是成功者,有时候过多地讲述自己成功的经历,学员听着厌烦,等等。
专家、学者和知名教师做培训者,学员虽然内心敬佩,但往往又是敬而远之,认为专家们是“少数”,是自己“学不会的”,学员与专家、学者、知名教师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沟”,这条“沟”严重影响着培训中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影响着培训效果。
还有,专家、学者做培训者,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握不够,即使有,也是典型之典型的,对于许多学员来说,是“听起来津津有味,做起来无法实现”,教育教学案例针对性不强,离学员的教学实际“太远”,对解决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不大。
聘请哪样的培训者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呢?在这里,有两点应该成为我们选择培训者的取向:一是能充分发挥“同伴互助”作用,二是能帮助学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培训者必然是我们学员身边的一线教师,即“同伴”式培训者。“同伴”式培训者是相对于专家、学者和知名教师做培训者而言的,他们的身份、地位、经验、学识、成绩等与学员大致相当,他们是学员“身边”熟悉的人,与学员没有心理上的隔阂,极容易被学员接受和认同,是学员参加培训、实现自我成长的“同伴”。他们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
可见,“同伴”式培训者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具有独特优势。在这次“滚动培训”中,我聘请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梁老师和南雅中学的张老师做培训者,她们都只有三十多岁,中学一级职称,大学毕业后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足十年,没有任何社会任职和行政职务。此前,两人都参加了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唯一有点突出的是,两人都在我市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任教。应该说,相对于我市参加初中思想品德课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而言,梁老师和张老师是他们的“同伴”,因此在培训中容易发挥其“同伴研讨”作用。
二、“同伴”式培训者的培训提升了培训效果
“同伴”式培训者在中小学培训中的独特优势,体现在培训效果上。
1.“同伴”式培训者的培训,更容易引发培训研讨
“同伴”式培训者容易被学员接受,从而拉近了培训者和学员的距离。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和学员是平等的,培训者不是教导者、教训者,而是在与学员分享工作中的快乐,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共同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员更愿意与培训者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培训中的互动性特别强,从而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在这次“滚动培训”中,梁老师和张老师在讲座中开展互动:一会儿是培训者介绍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诉说教学中的酸甜苦辣;一会儿又是学员畅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提出自己教学中的疑惑与问题;一会儿是培训者讲述自己教学中的策略和技巧,学员在分享中进步;一会儿是学员的抛砖引玉,培训者和学员在探讨中提高。培训者与学员广泛而深入地交流、研讨,整个培训变成了一次分享和体验的旅程,气氛融洽,培训效果在快乐中提升。
2.“同伴”式培训者的培训,更能体现培训工作的严谨
“同伴”式培训者在接受培训任务后,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展示自己的机会,非常认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策划,认真准备,注重特色,是“同伴”式培训者表现出来的特点。为了完成讲座,他们一边总结教学经验,一边寻找理论支撑;既要全面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历程,又要努力学习他人长处。在这次“滚动培训”中,梁老师和张老师为了做好讲座,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张老师,她查阅了大量教育教学资料,重温了自己以前参加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还主动向本单位的特级教师、领导请教,并在学校里进行“彩排”。张教师还借学校举办“星城杯”教学竞赛之际,听了十多堂课,然后把学习到的东西作为培训资源。正是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刻苦、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学员的肯定,提升了我们的培训质量。
3.“同伴”式培训者的培训,更容易回归培训本真
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即便是理论培训,其目的也在于提升教师素养从而提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的培训,这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本质要求。“同伴”式培训者最大的资源就是课堂教学经验。他们在学校里每周上10多节课,拥有丰富的教学案例,而这些朴实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又是学员最喜欢听、最有启发的。在培训中,培训者与学员一起把这些案例和故事提炼出来,探寻到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升为培训者和学员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培训者和学员都得到了启迪。在这次“滚动培训”中,梁老师和张老师的举例最切合学员的实际,对学员最有启发。
三、聘请“同伴”式培训者进行培训给我们的启示
1.坚持“专家引领”与“同伴研讨”相结合
应该说,专家引领在教师培训中具有重大作用。专家、学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他们用崭新的理论武装学员,让学员拓展知识、开阔眼界、解决疑难。专家讲座,常常使人感到眼前一亮,如拨云见日一般;知名教师集自家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归纳提炼了许多具有普遍价值的操作技能,听起来倍感亲切,极易引发学员跃跃欲试的冲动。但是,再好的教育理论也需要通过教师的实践体验和内化,才能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同时,专家学者所阐述的具有普遍价值的教学技能、方法,只有结合具有差异的教学条件并使教学成功时,才能为教师接受。可事实是,专家、学者和知名教师的理论与学员的实际结合不够,许多学员在培训后选择了放弃。
从学员的教学实际和自身条件出发,帮助学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同伴互助”式的研讨了。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既要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培训者与学员的充分的研讨和分享。如果培训者与学员之间能够充分开展研讨,学员的收获才最大。聘请“同伴”式培训者进行培训,是发挥“同伴互助”式研讨作用的有效途径。它与专家引领相得益彰,全面提升培训质量。
2.坚持教研与培训相结合
为了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员希望在培训中有更多的经验介绍、教学展示,希望对教学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中进行研讨,而研讨的主题定位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把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提高教学、教研效率的必然要求。
作为培训,我们理应抓住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这一关键。“同伴”式培训者既是教学的行动者,也是教学行动的研究者,更容易成为教学行动的培训者。他们最能触摸到教学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如果能在专家的指导下,从理论角度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容易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提炼教师培训主题的过程。这种源自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的培训主题,必然能引起学员心理上的共鸣,引发学员广泛而深刻的研讨,引导学员探寻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引领学员在培训中实现专业成长。“同伴”式培训者集教学、教研于一体,更容易落实教学行动培训,即实现教研与培训的统一,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3.坚持学员专业发展与骨干素养提升相结合
以往培训以提高学员能力和水平、促进学员专业成长为目的,而对培训者成长而言,没有很多的意义。而“同伴”式培训者在担当培训者角色过程中,更新了教学理念,学习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方法,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这种培训,是培训者和学员的双赢。从一定意义上说,培训的最大受益者,专业素养提升最快的是培训者。
在这次“滚动培训”中,张老师和梁老师经历了专业成长中的一次蜕变。两位老师在得知自己要做培训者后,在专家指导下,她们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分析目前思想品德教学的症结,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培训主题。此后,她们进入了艰难的讲座准备阶段,从明确讲座思路、撰写讲座提纲、精选讲座案例到制作讲座PPT,每一环节和过程都凝结了专家和两位老师的心血和智慧。正是专家的指导和老师的帮助,张老师和梁老师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了专业成长。
聘请“同伴”式培训者进行培训,提升了培训的效果。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他们讲座中的理论的高度和可信度,他们对讲座的驾驭能力、讲座技巧,他们回答学员提问的能力和策略,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培训中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