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报道,2018年12月4日晚,浙江杭州下沙觀澜时代云邸小区,一对年轻夫妻开车回家,车停好后,怀孕7个月的妻子小任下车刚走一步,就落入一口窨井,其老公马上跳下去,也没能把她救上来。当消防队员赶到,从井中救出小任,她与腹中胎儿已经双双身亡。对于事故责任,小区业主曾吐槽窨井盖破了物业却不作为;井盖生产厂家则表示,这里该装窨井盖而不是草坪井,是典型的施工安装错误。
夫妻俩已回到了自家小区,却没想到下车后依然发生了悲剧。这样的无妄之灾,最让人痛心。小区内为何会出现吞噬生命的恐怖窨井?这样的惨剧给逝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伤痛,教训和所暴露的问题却是公共的。
关于事故原因,目前媒体报道所披露的两个细节很关键。一是,有小区业主反映,2018年5月他们就发现事发井盖破碎了,反映到了物业公司,并质疑物业方面的不作为;另一点是,井盖生产厂家回应称,井盖产品本身没有问题,而是属于产品使用不当。因为事发窨井下面为化粪池,按理应该安装窨井盖,而涉事井盖实则是一块草坪井盖,其承重能力远无法与窨井盖相比。
悲剧的直接原因到底是因为井盖破碎了无人管,还是因为错装的井盖承受力不足所致,有待当地相关部门具体调查。但很显然,无论是哪一个原因,物业方面都难辞其咎。因为对破碎的井盖置之不管与错误安装井盖,都可能形成致命隐患。在本应该装窨井盖的地方装的却是草坪井盖,安装上的不规范,不管是出于节省成本故意为之,还是无意识出错,都不可原谅。
循着个案索引,近年来“窨井吃人”的悲剧,其实时有发生。进一步延伸,类似的发生在公共场所的意外,像路面塌陷、广告牌掉落,甚至路人掉入热力井中的案例,都不可谓少。这些事件,具体原因可能不一,但它一再发生,呈现出的事实却很清楚:我们的城市并不安全,那些看似安全的繁华背后,随时潜伏着致命的漏洞。
如今,不少城市都在强调精细化管理,甚至一些城市已经宣称走上了打造智慧城市之路。然而,在这些高发的悲剧面前,再高大上的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城市概念,都显得极其苍白。我们缺的或许不是各种堪称完美的概念,而是如何拉近概念与现实的距离,或者说,如何不让概念停留在语言层面的行动力。精细化管理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若一座城市中的井盖随时会“吞人”,道路随时会“坑人”,广告牌随时会“砸人”,抽离了对安全细节的保障,何谈精细和智慧?
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这在今天已是一句几乎烂大街的口号。但是,一再发生的悲剧所控诉的,恰恰是城市有多不以人为本。2018年6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的一篇题为《“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的演讲,就引发广泛共鸣,而其中所揭示的诸多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反人类”操作,应该让不少城市管理者脸红。
(选自《光明网》)
【赏析】
都说细节是魔鬼,一座城市的发展逻辑究竟是不是以人为本,生命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到底几何,都藏在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之中。道路是安全的,井盖是牢靠的,盲道是完善的……这些最低限度的保障,不应该成为一种公共奢侈品。而要改变这一点,需要对悲剧不再麻木,对整改不能止于个案层面的补漏,不能依赖重复的悲剧来提醒错误和漏洞所在。如果一个井盖装错了,都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让责任者“看得见”,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也实在没有底气标榜城市“以人为本”。
夫妻俩已回到了自家小区,却没想到下车后依然发生了悲剧。这样的无妄之灾,最让人痛心。小区内为何会出现吞噬生命的恐怖窨井?这样的惨剧给逝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伤痛,教训和所暴露的问题却是公共的。
关于事故原因,目前媒体报道所披露的两个细节很关键。一是,有小区业主反映,2018年5月他们就发现事发井盖破碎了,反映到了物业公司,并质疑物业方面的不作为;另一点是,井盖生产厂家回应称,井盖产品本身没有问题,而是属于产品使用不当。因为事发窨井下面为化粪池,按理应该安装窨井盖,而涉事井盖实则是一块草坪井盖,其承重能力远无法与窨井盖相比。
悲剧的直接原因到底是因为井盖破碎了无人管,还是因为错装的井盖承受力不足所致,有待当地相关部门具体调查。但很显然,无论是哪一个原因,物业方面都难辞其咎。因为对破碎的井盖置之不管与错误安装井盖,都可能形成致命隐患。在本应该装窨井盖的地方装的却是草坪井盖,安装上的不规范,不管是出于节省成本故意为之,还是无意识出错,都不可原谅。
循着个案索引,近年来“窨井吃人”的悲剧,其实时有发生。进一步延伸,类似的发生在公共场所的意外,像路面塌陷、广告牌掉落,甚至路人掉入热力井中的案例,都不可谓少。这些事件,具体原因可能不一,但它一再发生,呈现出的事实却很清楚:我们的城市并不安全,那些看似安全的繁华背后,随时潜伏着致命的漏洞。
如今,不少城市都在强调精细化管理,甚至一些城市已经宣称走上了打造智慧城市之路。然而,在这些高发的悲剧面前,再高大上的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城市概念,都显得极其苍白。我们缺的或许不是各种堪称完美的概念,而是如何拉近概念与现实的距离,或者说,如何不让概念停留在语言层面的行动力。精细化管理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若一座城市中的井盖随时会“吞人”,道路随时会“坑人”,广告牌随时会“砸人”,抽离了对安全细节的保障,何谈精细和智慧?
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这在今天已是一句几乎烂大街的口号。但是,一再发生的悲剧所控诉的,恰恰是城市有多不以人为本。2018年6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的一篇题为《“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的演讲,就引发广泛共鸣,而其中所揭示的诸多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反人类”操作,应该让不少城市管理者脸红。
(选自《光明网》)
【赏析】
都说细节是魔鬼,一座城市的发展逻辑究竟是不是以人为本,生命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到底几何,都藏在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之中。道路是安全的,井盖是牢靠的,盲道是完善的……这些最低限度的保障,不应该成为一种公共奢侈品。而要改变这一点,需要对悲剧不再麻木,对整改不能止于个案层面的补漏,不能依赖重复的悲剧来提醒错误和漏洞所在。如果一个井盖装错了,都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让责任者“看得见”,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也实在没有底气标榜城市“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