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华硕最早推出易PC,惠普、联想、戴尔、ACER、同方、三星、神舟等等,几乎你能想到的目前市场上的厂商都推出了上网本设备。当然,上游厂商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如Intel的Atom平台、VIA的NANO平台,甚至AMD也将推出UVC平台应对……
这些,恐怕大家或多或少都听到过上网本的讨论,对第二台PC产品的讨论,上网机、上网本已经成为继台式机、笔记本之后的另外一类产品。
不过,我们是否要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已经到了性能过剩的时代。
小提示:
AMD超低功耗处理器规格、定位详解:http://news.mydrivers.com/1/116/116293.htm
性能过剩显现并非今日
正如《电脑爱好者》第17期“热点话题”栏目《四大PC商鏖战 上网本真的魅力不可挡吗?》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总之,如果PC厂商不寻求新的突破,开拓出一片新的市场空间,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增长点,那么减少利润、甚至亏损就在所难免。上网本‘适时’的出现,则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没人会和钱过不去。”
2007年1月29日,微软在美国纽约正式发布了新一代Vista操作系统,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并没能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提升使用需求,迫使消费者升级PC。其实,早在2006年开始就已经开始显现出这种性能过剩的迹象了。尽管PC的销量还在持续不断地增长,但根据当时的调查显示,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PC足够使用,没有任何升级的理由和迫切需求。Vista在这方面是失败的,预期中2007年井喷的PC销售增长幅度也没有出现。
理念进步更胜一筹
回过头来,我们再简单看看这些上网机、上网本的性能是如何的吧。
目前上网机、上网本所采用的大多是Intel Atom、VIA NANO,乃至尚未推出的AMD UVC,这些产品的性能如果要对比当前最主流的PC计算平台来看,简直不值得一提,比如,即便是最高端的Atom处理器,其性能也不及现在的最低端CPU Pentium E2200双核处理器。
为何新推出的产品反而不及原来的性能呢?这不是设计失败,而是一次成功而大胆的尝试。我们不妨将PC的应用划分成三个部分:日常应用(办公、上网、听音乐)、游戏及多媒体娱乐。
我们花上6000元钱买一台PC,它可以用于其中任意一项功能需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三项都需要呢?
1.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不错,游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以这为前提。
2.对于上班族来说,多媒体娱乐则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日常的娱乐不就是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吗?
3.但对更多更多的普通PC使用者来说,我们大部分时间是用来泡网、用来处理一个Word文件,或是听一首MP3音乐,仅此而已。
同规格的笔记本,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的配置差价大约在600元以上;同样是酷睿2核心处理器,T7300和T8300的差价将近1000元。1600余元的价差对普通使用者来说,一点儿提升都做不到——即便不提升这些配置,我们一样用得很顺手。
这样算来,除了游戏玩家之外,大多数消费者对性能的需求并不迫切,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这种趋势越发明显了——在硬件条件完全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为过剩的性能埋单(1998年时,听一首MP3音乐几乎需要一台使用Pentium 100处理器电脑的全部资源!那时硬件还远远不能满足基础的使用需求),不是吗?3000元能够解决的问题,完全没有理由付出6000元。
应当说,这些低功耗设备不仅是解决了高功耗的难题,同时也在理念上有了一个新的突破——过去一直关注性能提升确实存在客观因素,但现在,更理性的科技发展方向却值得肯定。
无疑,性能过剩正成为一个事实,至少在2010年之前,这一事实不会有太大改变。值得庆幸的是,厂商已不再单纯追求性能压倒对手,多元化的产品开发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我们的选择余地更大了。
这些,恐怕大家或多或少都听到过上网本的讨论,对第二台PC产品的讨论,上网机、上网本已经成为继台式机、笔记本之后的另外一类产品。
不过,我们是否要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已经到了性能过剩的时代。
小提示:
AMD超低功耗处理器规格、定位详解:http://news.mydrivers.com/1/116/116293.htm
性能过剩显现并非今日
正如《电脑爱好者》第17期“热点话题”栏目《四大PC商鏖战 上网本真的魅力不可挡吗?》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总之,如果PC厂商不寻求新的突破,开拓出一片新的市场空间,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增长点,那么减少利润、甚至亏损就在所难免。上网本‘适时’的出现,则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没人会和钱过不去。”
2007年1月29日,微软在美国纽约正式发布了新一代Vista操作系统,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并没能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提升使用需求,迫使消费者升级PC。其实,早在2006年开始就已经开始显现出这种性能过剩的迹象了。尽管PC的销量还在持续不断地增长,但根据当时的调查显示,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PC足够使用,没有任何升级的理由和迫切需求。Vista在这方面是失败的,预期中2007年井喷的PC销售增长幅度也没有出现。
理念进步更胜一筹
回过头来,我们再简单看看这些上网机、上网本的性能是如何的吧。
目前上网机、上网本所采用的大多是Intel Atom、VIA NANO,乃至尚未推出的AMD UVC,这些产品的性能如果要对比当前最主流的PC计算平台来看,简直不值得一提,比如,即便是最高端的Atom处理器,其性能也不及现在的最低端CPU Pentium E2200双核处理器。
为何新推出的产品反而不及原来的性能呢?这不是设计失败,而是一次成功而大胆的尝试。我们不妨将PC的应用划分成三个部分:日常应用(办公、上网、听音乐)、游戏及多媒体娱乐。
我们花上6000元钱买一台PC,它可以用于其中任意一项功能需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三项都需要呢?
1.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不错,游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以这为前提。
2.对于上班族来说,多媒体娱乐则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日常的娱乐不就是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吗?
3.但对更多更多的普通PC使用者来说,我们大部分时间是用来泡网、用来处理一个Word文件,或是听一首MP3音乐,仅此而已。
同规格的笔记本,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的配置差价大约在600元以上;同样是酷睿2核心处理器,T7300和T8300的差价将近1000元。1600余元的价差对普通使用者来说,一点儿提升都做不到——即便不提升这些配置,我们一样用得很顺手。
这样算来,除了游戏玩家之外,大多数消费者对性能的需求并不迫切,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这种趋势越发明显了——在硬件条件完全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为过剩的性能埋单(1998年时,听一首MP3音乐几乎需要一台使用Pentium 100处理器电脑的全部资源!那时硬件还远远不能满足基础的使用需求),不是吗?3000元能够解决的问题,完全没有理由付出6000元。
应当说,这些低功耗设备不仅是解决了高功耗的难题,同时也在理念上有了一个新的突破——过去一直关注性能提升确实存在客观因素,但现在,更理性的科技发展方向却值得肯定。
无疑,性能过剩正成为一个事实,至少在2010年之前,这一事实不会有太大改变。值得庆幸的是,厂商已不再单纯追求性能压倒对手,多元化的产品开发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我们的选择余地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