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整个舞蹈教学体系中,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作为儿童启蒙初始阶段的教学,无疑对培养学生舞蹈思想和观念、塑造体形和人格、培养审美情感和价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如舞蹈教学内容、舞蹈潜质挖掘及评价机制等,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效果。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思考
1引言
舞蹈教育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教育,舞蹈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学前教育人才整体机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充分发挥舞蹈教育的特殊功能,如何培养健康的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舞蹈课堂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既不同于舞蹈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又有别于业余舞蹈教学。如何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摸索一条最适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思路,一直以来都是笔者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结合自己近年来的舞蹈教学实践,并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特点,提出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创新问题
舞蹈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分类,如按照舞蹈特征来分,可以分为专业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时尚舞蹈等,在每一类别里面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如专业舞蹈又可分为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等;如果按照舞蹈的参与人数,则可以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那么,对于如此众多的舞蹈样式,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应该充分考虑到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培养目标导向的问题,结合该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舞蹈基础、舞蹈观念、审美情感等,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具体地讲,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舞蹈基本功内容
在这里舞蹈基本功主要是指舞蹈者所需要的基本身体素质和技能。没有起码的舞蹈基本功,舞蹈教学就无从谈起,所以,这是舞蹈教学的初始阶段的应有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以后舞蹈的训练学习和未来舞蹈教学实践的展开。
2.2民族舞和民间舞内容
民族舞和民间舞都是舞蹈样式中最具原始意蕴的舞蹈,其舞蹈动作往往单纯、质朴,其舞蹈审美情感易于展现,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舞蹈动作和形体的训练,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对于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热爱,是一举多得的教学内容,同时,在选用具体舞蹈样式时,应注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
2.3由浅入深的幼儿舞蹈编排内容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育终端是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群体,因此,其课堂教学应融入对幼儿舞蹈教学的编排,由浅入深,在舞蹈动作设计和形象展现上,应符合幼儿身体特点,其音乐背景也应以幼儿所熟悉的儿童音乐为主,以达到促进幼儿舞蹈乐感、体型塑造、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目的。
3关于充分挖掘学生舞蹈潜质与自身舞蹈基础薄弱的矛盾问题
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就是过度重视对舞蹈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却忽略了对舞蹈情感和舞蹈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把舞蹈外在表现形式与舞蹈精神割裂开来,为舞蹈而舞蹈,从而使舞蹈育人(或舞蹈情感)价值不能充分发挥。有人认为舞蹈外在美是舞蹈最重要的特质,因此,只强调舞蹈技能的展现,这一观点用形式美取代舞蹈精神和舞蹈内涵之美,当然是不可取的,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也有人把这种倾向归结为学生舞蹈素质基础薄弱,或学生基本素质差。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方向招生中,由于对学生舞蹈基础要求不明确或者较低,造成了招录的许多学生既没有好的舞蹈理论知识,也没有基本的舞蹈技能,甚至自身的舞蹈身体素质都不是很好;其次,由于成年人的骨骼发育早已定型,因此在柔韧性、可塑性上不能很好地适应舞蹈动作的训练,从而也给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带来教与学的矛盾和困难;再次,在舞蹈教学中,多数学生都表现为机械、甚至僵硬的模仿,对于动作所要展现的文化或精神内涵缺少理解,以至于使学生对舞蹈外在形式的把握不到位,舞蹈变成了纯机械、只具外在动感的节律操,其艺术性和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还发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生的实际舞蹈编排能力表现不强,他们对舞蹈的编排创新思想和主动意识不够,往往局限于已有舞蹈的既定形式,这些都成为目前舞蹈教学的制约因素。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方向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舞蹈潜质不能被充分挖掘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当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舞蹈理论及其实践能力,应该更多地把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把责任归咎于学生舞蹈基础的思想,丝毫无益于以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4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评价机制问题
对舞蹈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如实地评价是极其必要的,这不但是评价学前教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发现舞蹈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训练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机制来看,还保持在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上,在教育评价主体、方法、标准上很少创新。一般而言,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客体,即学生的评价上,主要是由舞蹈教师作出评价,主观性和片面性过大。忽略了学生客体自身及其其他学生客体的评价。造成学生过分倚重教师,其自身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受到削弱,也影响了舞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内容上看,主要是依据学生的舞蹈成绩,没有把学生的平时训练、自我评价、舞蹈创新、审美能力和情感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纳入评价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舞蹈兴趣和潜能的培养,造成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失偏颇,从而不利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积极开展舞蹈教学工作。尤其是对学生舞蹈创新和审美能力的评价方面更显薄弱,目前还缺少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实践,缺少有效的、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但是,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评价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一是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舞蹈教师可以借助于某一具体舞蹈动作、形式对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的测试,以获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及能力情况;二是通过实践手段,即借助于舞蹈主题给学生一个展现才华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编排和实践,但是,评价的重点不是其外在的形式,而是,学生对自己舞蹈作品的主题挖掘和阐释。当然,评价机制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自身也有一个实践的过程,比如,是否还需要引入社会的评价机制,即舞蹈观众的观感评价等,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必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从而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模式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并还之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11,04:144-145.
[2]周炳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侯颖.探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7:98-99.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思考
1引言
舞蹈教育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教育,舞蹈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学前教育人才整体机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充分发挥舞蹈教育的特殊功能,如何培养健康的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舞蹈课堂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既不同于舞蹈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又有别于业余舞蹈教学。如何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摸索一条最适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思路,一直以来都是笔者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结合自己近年来的舞蹈教学实践,并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特点,提出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创新问题
舞蹈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分类,如按照舞蹈特征来分,可以分为专业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时尚舞蹈等,在每一类别里面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如专业舞蹈又可分为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等;如果按照舞蹈的参与人数,则可以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那么,对于如此众多的舞蹈样式,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应该充分考虑到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培养目标导向的问题,结合该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舞蹈基础、舞蹈观念、审美情感等,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具体地讲,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舞蹈基本功内容
在这里舞蹈基本功主要是指舞蹈者所需要的基本身体素质和技能。没有起码的舞蹈基本功,舞蹈教学就无从谈起,所以,这是舞蹈教学的初始阶段的应有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以后舞蹈的训练学习和未来舞蹈教学实践的展开。
2.2民族舞和民间舞内容
民族舞和民间舞都是舞蹈样式中最具原始意蕴的舞蹈,其舞蹈动作往往单纯、质朴,其舞蹈审美情感易于展现,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舞蹈动作和形体的训练,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对于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热爱,是一举多得的教学内容,同时,在选用具体舞蹈样式时,应注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
2.3由浅入深的幼儿舞蹈编排内容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育终端是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群体,因此,其课堂教学应融入对幼儿舞蹈教学的编排,由浅入深,在舞蹈动作设计和形象展现上,应符合幼儿身体特点,其音乐背景也应以幼儿所熟悉的儿童音乐为主,以达到促进幼儿舞蹈乐感、体型塑造、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目的。
3关于充分挖掘学生舞蹈潜质与自身舞蹈基础薄弱的矛盾问题
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就是过度重视对舞蹈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却忽略了对舞蹈情感和舞蹈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把舞蹈外在表现形式与舞蹈精神割裂开来,为舞蹈而舞蹈,从而使舞蹈育人(或舞蹈情感)价值不能充分发挥。有人认为舞蹈外在美是舞蹈最重要的特质,因此,只强调舞蹈技能的展现,这一观点用形式美取代舞蹈精神和舞蹈内涵之美,当然是不可取的,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也有人把这种倾向归结为学生舞蹈素质基础薄弱,或学生基本素质差。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方向招生中,由于对学生舞蹈基础要求不明确或者较低,造成了招录的许多学生既没有好的舞蹈理论知识,也没有基本的舞蹈技能,甚至自身的舞蹈身体素质都不是很好;其次,由于成年人的骨骼发育早已定型,因此在柔韧性、可塑性上不能很好地适应舞蹈动作的训练,从而也给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带来教与学的矛盾和困难;再次,在舞蹈教学中,多数学生都表现为机械、甚至僵硬的模仿,对于动作所要展现的文化或精神内涵缺少理解,以至于使学生对舞蹈外在形式的把握不到位,舞蹈变成了纯机械、只具外在动感的节律操,其艺术性和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还发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生的实际舞蹈编排能力表现不强,他们对舞蹈的编排创新思想和主动意识不够,往往局限于已有舞蹈的既定形式,这些都成为目前舞蹈教学的制约因素。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方向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舞蹈潜质不能被充分挖掘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当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舞蹈理论及其实践能力,应该更多地把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把责任归咎于学生舞蹈基础的思想,丝毫无益于以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4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评价机制问题
对舞蹈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如实地评价是极其必要的,这不但是评价学前教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发现舞蹈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训练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机制来看,还保持在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上,在教育评价主体、方法、标准上很少创新。一般而言,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客体,即学生的评价上,主要是由舞蹈教师作出评价,主观性和片面性过大。忽略了学生客体自身及其其他学生客体的评价。造成学生过分倚重教师,其自身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受到削弱,也影响了舞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内容上看,主要是依据学生的舞蹈成绩,没有把学生的平时训练、自我评价、舞蹈创新、审美能力和情感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纳入评价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舞蹈兴趣和潜能的培养,造成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失偏颇,从而不利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积极开展舞蹈教学工作。尤其是对学生舞蹈创新和审美能力的评价方面更显薄弱,目前还缺少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实践,缺少有效的、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但是,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评价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一是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舞蹈教师可以借助于某一具体舞蹈动作、形式对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的测试,以获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及能力情况;二是通过实践手段,即借助于舞蹈主题给学生一个展现才华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编排和实践,但是,评价的重点不是其外在的形式,而是,学生对自己舞蹈作品的主题挖掘和阐释。当然,评价机制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自身也有一个实践的过程,比如,是否还需要引入社会的评价机制,即舞蹈观众的观感评价等,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必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从而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模式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并还之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11,04:144-145.
[2]周炳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侯颖.探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