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是一片有待开发的金融处女地,其市场足够大,高风险亦不可回避。
下乡去,对金融行业而言,以往更多是“政治任务”,如今则是市场新风向。
不仅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对早年“放弃”的农村市场卷土重来,包括电商平台出身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以农业起家的新希望集团和正大集团,以及红遍浙江的可溯金融等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将农村金融视为战略重点,生怕错过了新一轮蓝海市场的布局。
与传统金融不同,以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势力在布局农村金融业务时,是另一套打法。这些金融新贵既有基于互联网金融或电商形成的具有金融服务能力的网点,又形成了一种基于移动技术应用、产业链整合以及多品类金融服务覆盖为基础的农村金融新业态。
与互联网金融诞生之时的“颠覆论”不同,新金融介入农村金融之初就被视为“开荒”之举和有效竞争机制的引进,对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来讲是一种开拓,对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来讲是一种补充。各类新型机构的介入正在将农村金融的蛋糕做大。
当然,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借助新技术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
只是,热情背后,农村金融的固有难题依然需要破解。地域分散、利润率低、缺乏担保、信用缺失等诸多问题长期存在,对下乡的金融新贵们而言,可能还要多一份敬畏之心。
蚂蚁的大野心
虽然自称是“蚂蚁”,体量却越来越大。4月26日,蚂蚁金服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额为45亿美元(约292亿人民币)。这也是全球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其整体估值已达到600亿美元。
按照蚂蚁金服对外发布的战略来看,农村金融和国际化是未来两大重要战略。其实,从几年前开始,蚂蚁金服就已经在支付、保险、信贷方面开展了农村业务,今年年初,蚂蚁金服将农村金融业务进行了统一整合,升级为公司战略,组建了农村金融事业部,并由副总裁袁雷鸣负责。
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袁雷鸣曾负责多年的支付宝,如今成了蚂蚁金服的“摇钱树”。对于农村金融会不会成为下一棵“摇钱树”?袁雷鸣给出的答复是:“至少现在不以盈利为目的。”
出任农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之后,袁雷鸣首次向媒体披露了蚂蚁金服农村金融的战略规划。
因为与其他事业部均具备具体的金融产品不同,蚂蚁金服的农村金融事业群更像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用来对接农村的金融需求和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机构。
“随着农村电商发展起来,农村金融涉及到很多纵向业务部门,包括保险、支付、微贷等需求,单一条线对接很难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农村金融事业部是一个给‘三农’市场提供整套金融解决方案的部门。”袁雷鸣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解释。
不难理解,农村金融事业部将是撬动蚂蚁金服所有相关资源、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支点。
因而,在原有的网商银行为农户提供信用贷款、支付宝为农民提供支付服务等零散业务的基础上,蚂蚁金服的农村金融正在探索依据产业链形成交易与金融的庞大闭环。而农村金融事业群,则是打造并实现这一闭环的牵头人。
基于产业链的基础,蚂蚁金服为农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支付、保险等业务。而且这些金融产品不只来自蚂蚁金服的网商银行、众安保险等,还会搭建更广大的金融服务平台,吸引外部更低的资金和更优质的产品。
袁雷鸣介绍,在为农户提供贷款上,蚂蚁金服还会选择与国开行、中华保险这类国资背景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追求为农户提供更合适的金融产品。
目前,蚂蚁金服已经为2000万的农村市场用户提供了融资服务,为1.2亿的农村市场用户提供过保险服务,为1.4亿的农村市场用户提供了支付服务。
京东的小闭环
同样是电商平台背景,相似的金融业务布局,京东金融一直紧追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不仅是京东金融布局未来的战略之举,也是京东集团市场拓展的重要一环。
4月初,京东金融在重庆申请的小贷公司开业,这是其专门为发展农村金融申请的一家小贷公司,其中各项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可通过线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同样是基于产业链融资,京东金融不同于蚂蚁金服大布局战略,而是在各个农业地区根据当地特色形成区域小闭环。
以其“京农贷”为例,京东金融选择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农资公司合作,京东金融除了根据自身的数据基础来判断行业风险和市场风险外,更多的风险控制有赖于合作伙伴对农户经营和还款水平的掌握。
出于风控的考虑,京东不为农户现金放款,而是将资金给到线下经销商,将贷款发放嵌入产业链条,由经销商给农民购置生产资料。贷款期满,再由农户还钱。
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京东金融倾向于选择当地有农村资源优势的合作伙伴。京东金融农村金融负责人洪洁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国农村金融的最大问题是各个地区业态差异性太大,风控手段并不能完全复制,只能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金融业务。其中,寻找最熟悉当地情况的合作伙伴是关键。
按照规划,京东金融将打造农村金融生态圈,构建全产品链的农村金融,一方面覆盖农户从农资采购到农产品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聚焦农村消费生活环节,完整地向农户提供信贷、支付、理财、众筹、保险等全产品链金融服务。 目前,京东金融贷款、消费、理财多个板块已经为近20万农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此外,京东农村金融还将成立扶贫基金,联合国务院扶贫办为全国832个贫困县中从事种养业的贫困家庭建档立卡,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小额贷款。
金融只是抓手
创新总是伴随着各种问题和风险,农村新金融也不例外。
无论蚂蚁金服还是京东金融,抑或是其他涉足“三农”的其他新金融机构,这些平台均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持,缺乏对当地农村情况的深入了解,也无力铺设过多的金融专业人才到各个农村,需要广泛、多环节地寻求合作伙伴,因而基于产业链的融资几乎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目前,一些专注于农村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在通过产业链的形式介入其中。
例如,以“三合一”平台模式起家的可溯金融,既有专门销售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又有为三农融资的金融平台,还有投资理财平台。虽然起步时间不长,还未达到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的服务覆盖面,但也已经小有规模,在浙江、江苏、河南、贵州等地区大量扶持农业发展,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
“融资难、销售难是‘三农’问题尤其农民增收的两大痛点。”可溯金融总裁刘栋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们一方面将在乡镇层面配备数百个集营销、贷款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实体营业网点,夯实线下基础;另一方面已经在自己的可溯电商平台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销售圈”,对茶叶、山核桃、蔬菜、鱼肉等产品,做到源头可追溯和产地直销,且还能不断积累购买者与农户、相关机构等的交易、贷款数据,用于可溯数据平台的后期沉淀。
在刘栋看来,不做电商、金融和大数据的产业链闭环,农村金融将很难做实、做活。
从更大的产业链条来看,这些拓展农村金融市场的生力军所着力的不仅仅是金融业务,更是以金融为抓手,牵起整条农村产业链条。
遍布在全国的15000个村淘点、15万个京东乡村推广员,这些都是它们伸向农村的触角。这些网点不仅成为货物运输的中转站,也是销售服务平台,当然也是金融线下风控的一环。当金融服务撬动更多的客户资源时,基于产业链的销售、融资、采购交易等“大生态”则不难打通。而这些优势,则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
那么,谁将更加受益?谁又能最终脱颖而出?
在袁雷鸣看来,基于供应链融资的模式,那些金融服务、电商服务、商品流通都较欠缺的区域反而机会更大,它们往往被传统金融机构所忽视,却正是蚂蚁金服直指的重点。
其实,不止蚂蚁和京东,诸如苏宁、新希望等企业亦对此摩拳擦掌。在监管人士看来,商业模式基本可复制,关键看风控手段。
目前,基于整体农村市场信用记录的缺失,新金融机构在其他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领域积累的数据记录、风控模型都暂时无法应用于农村金融领域。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风控体系是“蚂蚁们”的首要问题。
当然,各家眼下都无捷径可走,基本是广铺点、一线人员尽调、产业链增信的方式。更精细化、多样化的风控方式也成为各家机构深耕的焦点。
上述监管人士表示,在农村市场,用户大多缺乏金融知识,对新型金融模式的了解尚不深入。因此,打造一个普惠金融体系,培养用户消费习惯,满足大多数农户的贷款需求,已势在必行。
农村金融既是蓝海,也是一片有待开发的金融处女地,其市场足够大,但高风险亦不可回避。想要争抢这块蛋糕,各家机构势必要做好长跑的准备。
下乡去,对金融行业而言,以往更多是“政治任务”,如今则是市场新风向。
不仅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对早年“放弃”的农村市场卷土重来,包括电商平台出身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以农业起家的新希望集团和正大集团,以及红遍浙江的可溯金融等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将农村金融视为战略重点,生怕错过了新一轮蓝海市场的布局。
与传统金融不同,以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势力在布局农村金融业务时,是另一套打法。这些金融新贵既有基于互联网金融或电商形成的具有金融服务能力的网点,又形成了一种基于移动技术应用、产业链整合以及多品类金融服务覆盖为基础的农村金融新业态。
与互联网金融诞生之时的“颠覆论”不同,新金融介入农村金融之初就被视为“开荒”之举和有效竞争机制的引进,对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来讲是一种开拓,对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来讲是一种补充。各类新型机构的介入正在将农村金融的蛋糕做大。
当然,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借助新技术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
只是,热情背后,农村金融的固有难题依然需要破解。地域分散、利润率低、缺乏担保、信用缺失等诸多问题长期存在,对下乡的金融新贵们而言,可能还要多一份敬畏之心。
蚂蚁的大野心
虽然自称是“蚂蚁”,体量却越来越大。4月26日,蚂蚁金服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额为45亿美元(约292亿人民币)。这也是全球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其整体估值已达到600亿美元。
按照蚂蚁金服对外发布的战略来看,农村金融和国际化是未来两大重要战略。其实,从几年前开始,蚂蚁金服就已经在支付、保险、信贷方面开展了农村业务,今年年初,蚂蚁金服将农村金融业务进行了统一整合,升级为公司战略,组建了农村金融事业部,并由副总裁袁雷鸣负责。
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袁雷鸣曾负责多年的支付宝,如今成了蚂蚁金服的“摇钱树”。对于农村金融会不会成为下一棵“摇钱树”?袁雷鸣给出的答复是:“至少现在不以盈利为目的。”
出任农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之后,袁雷鸣首次向媒体披露了蚂蚁金服农村金融的战略规划。
因为与其他事业部均具备具体的金融产品不同,蚂蚁金服的农村金融事业群更像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用来对接农村的金融需求和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机构。
“随着农村电商发展起来,农村金融涉及到很多纵向业务部门,包括保险、支付、微贷等需求,单一条线对接很难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农村金融事业部是一个给‘三农’市场提供整套金融解决方案的部门。”袁雷鸣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解释。
不难理解,农村金融事业部将是撬动蚂蚁金服所有相关资源、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支点。
因而,在原有的网商银行为农户提供信用贷款、支付宝为农民提供支付服务等零散业务的基础上,蚂蚁金服的农村金融正在探索依据产业链形成交易与金融的庞大闭环。而农村金融事业群,则是打造并实现这一闭环的牵头人。
基于产业链的基础,蚂蚁金服为农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支付、保险等业务。而且这些金融产品不只来自蚂蚁金服的网商银行、众安保险等,还会搭建更广大的金融服务平台,吸引外部更低的资金和更优质的产品。
袁雷鸣介绍,在为农户提供贷款上,蚂蚁金服还会选择与国开行、中华保险这类国资背景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追求为农户提供更合适的金融产品。
目前,蚂蚁金服已经为2000万的农村市场用户提供了融资服务,为1.2亿的农村市场用户提供过保险服务,为1.4亿的农村市场用户提供了支付服务。
京东的小闭环
同样是电商平台背景,相似的金融业务布局,京东金融一直紧追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不仅是京东金融布局未来的战略之举,也是京东集团市场拓展的重要一环。
4月初,京东金融在重庆申请的小贷公司开业,这是其专门为发展农村金融申请的一家小贷公司,其中各项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可通过线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同样是基于产业链融资,京东金融不同于蚂蚁金服大布局战略,而是在各个农业地区根据当地特色形成区域小闭环。
以其“京农贷”为例,京东金融选择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农资公司合作,京东金融除了根据自身的数据基础来判断行业风险和市场风险外,更多的风险控制有赖于合作伙伴对农户经营和还款水平的掌握。
出于风控的考虑,京东不为农户现金放款,而是将资金给到线下经销商,将贷款发放嵌入产业链条,由经销商给农民购置生产资料。贷款期满,再由农户还钱。
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京东金融倾向于选择当地有农村资源优势的合作伙伴。京东金融农村金融负责人洪洁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国农村金融的最大问题是各个地区业态差异性太大,风控手段并不能完全复制,只能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金融业务。其中,寻找最熟悉当地情况的合作伙伴是关键。
按照规划,京东金融将打造农村金融生态圈,构建全产品链的农村金融,一方面覆盖农户从农资采购到农产品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聚焦农村消费生活环节,完整地向农户提供信贷、支付、理财、众筹、保险等全产品链金融服务。 目前,京东金融贷款、消费、理财多个板块已经为近20万农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此外,京东农村金融还将成立扶贫基金,联合国务院扶贫办为全国832个贫困县中从事种养业的贫困家庭建档立卡,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小额贷款。
金融只是抓手
创新总是伴随着各种问题和风险,农村新金融也不例外。
无论蚂蚁金服还是京东金融,抑或是其他涉足“三农”的其他新金融机构,这些平台均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持,缺乏对当地农村情况的深入了解,也无力铺设过多的金融专业人才到各个农村,需要广泛、多环节地寻求合作伙伴,因而基于产业链的融资几乎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目前,一些专注于农村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在通过产业链的形式介入其中。
例如,以“三合一”平台模式起家的可溯金融,既有专门销售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又有为三农融资的金融平台,还有投资理财平台。虽然起步时间不长,还未达到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的服务覆盖面,但也已经小有规模,在浙江、江苏、河南、贵州等地区大量扶持农业发展,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
“融资难、销售难是‘三农’问题尤其农民增收的两大痛点。”可溯金融总裁刘栋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们一方面将在乡镇层面配备数百个集营销、贷款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实体营业网点,夯实线下基础;另一方面已经在自己的可溯电商平台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销售圈”,对茶叶、山核桃、蔬菜、鱼肉等产品,做到源头可追溯和产地直销,且还能不断积累购买者与农户、相关机构等的交易、贷款数据,用于可溯数据平台的后期沉淀。
在刘栋看来,不做电商、金融和大数据的产业链闭环,农村金融将很难做实、做活。
从更大的产业链条来看,这些拓展农村金融市场的生力军所着力的不仅仅是金融业务,更是以金融为抓手,牵起整条农村产业链条。
遍布在全国的15000个村淘点、15万个京东乡村推广员,这些都是它们伸向农村的触角。这些网点不仅成为货物运输的中转站,也是销售服务平台,当然也是金融线下风控的一环。当金融服务撬动更多的客户资源时,基于产业链的销售、融资、采购交易等“大生态”则不难打通。而这些优势,则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
那么,谁将更加受益?谁又能最终脱颖而出?
在袁雷鸣看来,基于供应链融资的模式,那些金融服务、电商服务、商品流通都较欠缺的区域反而机会更大,它们往往被传统金融机构所忽视,却正是蚂蚁金服直指的重点。
其实,不止蚂蚁和京东,诸如苏宁、新希望等企业亦对此摩拳擦掌。在监管人士看来,商业模式基本可复制,关键看风控手段。
目前,基于整体农村市场信用记录的缺失,新金融机构在其他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领域积累的数据记录、风控模型都暂时无法应用于农村金融领域。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风控体系是“蚂蚁们”的首要问题。
当然,各家眼下都无捷径可走,基本是广铺点、一线人员尽调、产业链增信的方式。更精细化、多样化的风控方式也成为各家机构深耕的焦点。
上述监管人士表示,在农村市场,用户大多缺乏金融知识,对新型金融模式的了解尚不深入。因此,打造一个普惠金融体系,培养用户消费习惯,满足大多数农户的贷款需求,已势在必行。
农村金融既是蓝海,也是一片有待开发的金融处女地,其市场足够大,但高风险亦不可回避。想要争抢这块蛋糕,各家机构势必要做好长跑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