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宣教,指导床上活动,进行肌力评估,鼓励早期活动,合理安排饮食,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进行细致护理。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近年来呈日益增长趋势,若并发肺栓塞,可直接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术后一周是栓塞的多发期,最常见于小腿腓静脉。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压痛肿胀,常留下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症状。
1.病因
起发病相关因素: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状态,术中出血,使用止血药,术后卧床,下肢活动减少等都可导致血流缓慢;手术后人体的自身凝血机制增强,血栓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预防措施
2.1基本预防
2.1.1基本预防原则
(1)早期活动,纠正易患因素。
(2)范围 低危患者、无活动障碍、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30分钟、无其他危险因素、可以活动。
2.1.2基本预防方法
(1)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饮水,避免脱水。
(2)抬高患肢、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
(3)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脂、注意生活细节,避免久坐久站。
(4)规范静脉穿刺技术,尽量避免深静脉穿刺和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5)早期活动:指导床上活动,进行肌力评估、疼痛评分,尽早下床,术后注意保暖。对于因疾病原因或手术要求等双下肢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比目鱼肌、腓肠肌,并给予踝关节被动运动。人工挤压腓肠肌应避开伤口,从足部到大腿由远到近被动按摩10-30分钟/次,6-8次/日。足关节屈伸运动,10秒/次,10-30次/组,至少8组/日。卧床、清醒或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导患者主动踝泵运动(用力、最大限度、反复地屈伸踝关节),病情允许可做膝关节屈伸运动,指导术后患者进行深呼吸,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2.2物理预防
2.2.1物理预防措施禁忌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
(2)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或肺栓塞)
(3)間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下肢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及下肢严重畸形等)、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高出血风险的髋部周围骨折的患者、骨科大手术(术中、术后是抗凝药物预防的空窗期)。
2.2.2物理预防方法
(1)梯度压力袜
(2)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2.3药物预防 遵医嘱执行抗凝治疗,并观察效果。
3.护理干预
3.1心理疏导 患者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担心疾病预后昂贵的治疗费等都会导致病人产生焦虑症状、忧郁和急躁的心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采用心理疏导等方法主动与患者沟通,态度和蔼,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配合相关注意事项,增加其康复信心,提高护理质量。
3.2饮食护理 避免食用生硬食物,病情许可进低脂、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以增强体质;高纤维饮食,多喝汤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困难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给予术后3小时听诊肠鸣音、保证水分摄入,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增加血流速度。
3.3休息与活动 告知患者抗凝治疗期间严格卧床、抬高患肢并制动的严重性。指导并协助病人患肢抬高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膝关节屈曲15°-20°,避免膝下垫枕、髂内静脉呈松弛状态,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胀痛。嘱病人及家属严禁冷热敷,也不能用力按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1周-2周最不稳定,警惕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性。当全身症状与局部压痛缓解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轻便活动,下床活动可使用弹力袜。
3.4抗凝期间治疗指导 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疼痛,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并教会患者及家属对常见出血部位(穿刺点、皮肤、牙龈、皮肤粘膜等)的观察,指导患者禁食可能引起黑便的食物(如肉类、血制品、肝脏、绿叶蔬菜等),教会患者提高自我防患意识,如刷牙动作要轻柔、避免抠鼻、防止跌倒等,以避免出血情况的发生。溶栓后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栓的血栓脱落致肺栓塞。
3.5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3-6个月门诊复查,指导患者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根据医嘱定时抽血化验出凝血的时间。若出现下肢再次肿胀、疼痛、出血的现象,尽快就医,给予发放预防血栓的防控材料、健康处方。
4.体会
护理工作者对剖宫产者应密切观察其下肢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早期主动或被动按摩下肢,指导床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认真做好抗凝及溶栓处理,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5.讨论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大的子宫压迫静脉;术前禁食术后出血,液体相对不足,血液浓缩;手术使用止血药,改变血凝状态;术后卧床,活动少, 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对剖宫产者进行积极预防,施行药物治疗,实施合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秀丽.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39
[2]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3]李艳.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317-318
关键词: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近年来呈日益增长趋势,若并发肺栓塞,可直接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术后一周是栓塞的多发期,最常见于小腿腓静脉。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压痛肿胀,常留下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症状。
1.病因
起发病相关因素: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状态,术中出血,使用止血药,术后卧床,下肢活动减少等都可导致血流缓慢;手术后人体的自身凝血机制增强,血栓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预防措施
2.1基本预防
2.1.1基本预防原则
(1)早期活动,纠正易患因素。
(2)范围 低危患者、无活动障碍、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30分钟、无其他危险因素、可以活动。
2.1.2基本预防方法
(1)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饮水,避免脱水。
(2)抬高患肢、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
(3)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脂、注意生活细节,避免久坐久站。
(4)规范静脉穿刺技术,尽量避免深静脉穿刺和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5)早期活动:指导床上活动,进行肌力评估、疼痛评分,尽早下床,术后注意保暖。对于因疾病原因或手术要求等双下肢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比目鱼肌、腓肠肌,并给予踝关节被动运动。人工挤压腓肠肌应避开伤口,从足部到大腿由远到近被动按摩10-30分钟/次,6-8次/日。足关节屈伸运动,10秒/次,10-30次/组,至少8组/日。卧床、清醒或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导患者主动踝泵运动(用力、最大限度、反复地屈伸踝关节),病情允许可做膝关节屈伸运动,指导术后患者进行深呼吸,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2.2物理预防
2.2.1物理预防措施禁忌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
(2)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或肺栓塞)
(3)間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下肢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及下肢严重畸形等)、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高出血风险的髋部周围骨折的患者、骨科大手术(术中、术后是抗凝药物预防的空窗期)。
2.2.2物理预防方法
(1)梯度压力袜
(2)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2.3药物预防 遵医嘱执行抗凝治疗,并观察效果。
3.护理干预
3.1心理疏导 患者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担心疾病预后昂贵的治疗费等都会导致病人产生焦虑症状、忧郁和急躁的心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采用心理疏导等方法主动与患者沟通,态度和蔼,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配合相关注意事项,增加其康复信心,提高护理质量。
3.2饮食护理 避免食用生硬食物,病情许可进低脂、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以增强体质;高纤维饮食,多喝汤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困难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给予术后3小时听诊肠鸣音、保证水分摄入,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增加血流速度。
3.3休息与活动 告知患者抗凝治疗期间严格卧床、抬高患肢并制动的严重性。指导并协助病人患肢抬高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膝关节屈曲15°-20°,避免膝下垫枕、髂内静脉呈松弛状态,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胀痛。嘱病人及家属严禁冷热敷,也不能用力按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1周-2周最不稳定,警惕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性。当全身症状与局部压痛缓解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轻便活动,下床活动可使用弹力袜。
3.4抗凝期间治疗指导 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疼痛,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并教会患者及家属对常见出血部位(穿刺点、皮肤、牙龈、皮肤粘膜等)的观察,指导患者禁食可能引起黑便的食物(如肉类、血制品、肝脏、绿叶蔬菜等),教会患者提高自我防患意识,如刷牙动作要轻柔、避免抠鼻、防止跌倒等,以避免出血情况的发生。溶栓后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栓的血栓脱落致肺栓塞。
3.5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3-6个月门诊复查,指导患者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根据医嘱定时抽血化验出凝血的时间。若出现下肢再次肿胀、疼痛、出血的现象,尽快就医,给予发放预防血栓的防控材料、健康处方。
4.体会
护理工作者对剖宫产者应密切观察其下肢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早期主动或被动按摩下肢,指导床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认真做好抗凝及溶栓处理,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5.讨论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大的子宫压迫静脉;术前禁食术后出血,液体相对不足,血液浓缩;手术使用止血药,改变血凝状态;术后卧床,活动少, 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对剖宫产者进行积极预防,施行药物治疗,实施合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秀丽.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39
[2]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3]李艳.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