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传播的观众接受问题研究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民族舞蹈的接受问题上,本文结合接受美学、传播学理论、艺术营销原理,从横纵两个方面入手,梳理出舞蹈文化接受问题的点,在实践层面注重“艺术介入社会”、“艺术民主化”思路。本文研究观众拓展与公共教育、社区文化活动、日常生活中美学和艺术的赋能价值,推动专业与社区文化优势资源互补发展。
  关键词:舞蹈传播 优势资源 舞蹈受众
  民族艺术与高雅艺术的市场实现、文化独立与国际接轨的矛盾等问题,日益成为困扰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发展的关键。因此,终结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历史性隔阂,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一项基本文化政策。回到民族舞蹈的观众接受问题上,可以结合接受美学、传播学理论、艺术营销原理,从横纵两个方面入手,梳理出舞蹈文化接受问题的兴衰点,在实践层面注重“艺术介入社会”、“社区艺术治理”、“艺术民主化”思路,围绕观众拓展与公共教育、社区文化活动、日常生活中美学和艺术的赋能价值。
  一、舞蹈艺术的非语言传播功能与舞蹈接受的先天优势
  基于艺术社会学进行民族舞蹈接受问题的理解与剖析,可以从其概念、方法与基本原理理解。民族舞蹈有其本身学科的属性,理论创新需求是民族舞蹈发展的需求,而从当今舞蹈跨学科研究角度看,舞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兴起标志着民族舞蹈跨学科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如舞蹈政策学、舞蹈管理学、舞蹈产业学、舞蹈传播学、舞蹈教育学等。
  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承接、融合着不同民族不同特色的文化,其特征为立足个体表达和群体传统的舞蹈艺术探索。立足于艺术社会学、文化经济学的基础上,如何理解舞蹈高等院校内外的民族舞蹈,这里可以援引葛瑞斯伍德“文化菱形”——艺术家层面,艺术家的创作内容与形式均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不同层面的多元跨界实践激发了理论研究的创新,无不实现了艺术本体的可接受化程度;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变化,社会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变革,生产关系得到了改善,人与人、艺术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明显的接近效果,特别是艺术生产与消费的结构性变化,而非职业群体的介入与舞蹈艺术大众化的趋势,使得“象牙塔”不再是社会之中的那个“唯一”。
  葛瑞斯伍德“文化菱形”包括的元素为艺术、艺术家、社会、消费者、分配者,其五者以艺术社会学定性、定量与综合分析为基础,同为结构功能主义的“互塑共生”关系。民族舞蹈的接受问题,可以从舞蹈(艺术)社会学的五个层面进行划分与理解:(1)舞蹈作品及舞蹈文化现象;(2)舞蹈艺术创作与艺术生产;(3)舞蹈接受与传播;(4)舞蹈市场与产业;(5)舞蹈社会介入与艺术教育。具体而言,从舞蹈艺术作品研究的角度看,可以舞蹈(艺术)社会学研究思路和方法,重新解构舞蹈作品解读体系,将民族舞蹈作品(诸如风格、类型)与社会结构性关系通过舞蹈语言文本呈现进行理解:一方面,艺术舞蹈系统社会学层面包括个体与集体创作、经典与范式的确立、艺术舞蹈的传承与教育、艺术舞蹈的传播与推广;另一方面,大众舞蹈系统社会学研究层面包括陕北秧歌、街舞、广场舞、流行舞舞蹈現象,可以从其政治因素、变革因素、大众文化需求因素等综合分析与理解。
  在民族舞蹈民众拓展中提倡一种新的拓展路径的理念与方式,舞蹈的社会整合功能具有其它文化艺术门类所不能取代的实际操作价值:(1)民族舞蹈的创意管理价值,通过研究性、主题性舞蹈教育和拓展项目,建构提供个案式的、信息网络式的集成服务机制,以此提升我国民族舞蹈生态环境系统;(2)公共空间的激发与活化是舞蹈艺术拓展的关键要素,公共空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它的规模和尺度因不同评量标准而不同;(3)民族舞蹈教育要求专业舞蹈管理及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舞蹈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重视国际化教育合作。
  二、民族舞蹈的传播机制与新媒体舞蹈接受现状
  “文化菱形”的中介研究点,如舞蹈“把关人”、舞蹈传播与走出去、新技术环境下的舞蹈传播。对舞蹈作品的接受层面而言,舞蹈欣赏是一种认知行为。普通观众或者是“圈内”人在评价一部舞剧时,均是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审美行为的,这里面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行为要求进行阐释。
  从艺术管理观众拓展理论的角度,在理想艺术活动条件下的观众分类及观众支持程度上,除去出席观众、权威观众,仍需将有兴趣但未出席的观众、无兴趣的观众作为一定程度的潜在观众。当下,观众拓展、市场营销并不矛盾,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突破边界与提升观众的参与度成为了舞台表演艺术观众市场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个方向。
  从舞蹈艺术家的角度看,可以结合个人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关系,进行舞蹈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塑共生”的关系分析,在艺术概论视角里,针对其关系可以概述为集体创作与个体创作、学派与流派、风格与市场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国际影像舞蹈节的举办在撮合舞者与影视工作者的基础上已经催生了一种新的独立的艺术类别。尽管今天所有的舞蹈工作者都在以某种方式使用着影视技术,舞蹈创作者用影像手段来纪录排练过程、保存现场表演,他们还摄制现场演出的宣传推广片或融资用的样片等,舞蹈研究者也会在课堂上使用舞蹈影像资料片。但是,作为独立的当代艺术类型,影像舞蹈等新媒体舞蹈形态却鲜为人知。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的长期互动磨合,事实上已经催生了影像舞蹈等独立的新媒体舞蹈艺术形态。
  新媒体舞蹈的定位问题:(1)就接受传播机制而言,媒体舞蹈无疑是一种类似于电影艺术的媒体作品,具有一定的大众文化产品特征;(2)就其创作机制而言,研讨与合作的生产模式使媒体舞蹈带有一定的试验性质,是一种需要通过后工业时代生产流水线制作完成的个人化作品,通常需要跨界协同合作来完成;(3)数字摄像技术和实时交互媒体技术等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使网络媒体原创艺术成为可能。从这个角度讲,新媒体舞蹈又是一种典型的多维互动的虚拟时空里的新型视觉艺术。
  突破艺术边界的多重文化表意系统:自我确认的人——以科技的名义彻底颠覆科技理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观,建立新的人类身体空间意识;全息互动的方法——彻底颠覆传统艺术边界,实现了科技与艺术两大人类精神部类的完整合作,打造了跨国界、种族、性别、专业和文化人机互动全息艺术生产模式;立足实践研究的文化传播价值——基于身体记忆无意识和视觉传播无边界所造成的身份塑造能力,新媒体舞蹈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文化传播能力。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舞蹈创制与传播
  中国民族舞蹈的孕育发展的过程相对较为封闭统一,这是这个课题的文化语境,但是如今看来,中国的民族舞蹈观众审美心理却也有了一个十分稳定的态势,从大众心理研究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社会群体性的心理定势,具有民族特色。如果说民族舞蹈具备民族特色,也相对拥有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性,也许我们的很多旁人并不是经常或者热爱前往剧场观剧,但是他们内心中对美与艺术的追求仍是客观存在的,就算是以潜在力量存储,也具备了观众资源的可开发性。
  民族舞蹈的接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民族舞蹈作为人们审美心理定势的物化形态(艺术形式),天然蕴藏了能够满足人们审美心理的需求的可能。这是民族舞蹈的溯源,如果从时代的发展变迁看,当下民族舞蹈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民族舞蹈可以对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很多的情境里,民族舞蹈的教学、训练、作品都在观演之间推动,包括了观众、编创、演出、经营各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舞蹈艺术文化项目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續发展的议题提上日程,这个议题具备现场性、在地性、社群化性。利用互联网,无论是皇家的舞蹈团体,还是当代的小型舞团,都会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网上提供视频欣赏与相关教程,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
  现代大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基本职能包涵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舞蹈教育事业需履行好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对于舞蹈高等学府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舞蹈在更高层次上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四、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的舞蹈社区介入实践
  舞蹈项目依靠民众拓展的方式,需要通过居民的舞蹈参与。社区的舞台与专业的舞台都需要一套可执行的“工具”,就像每一场演出都需要专业的舞台监督流程来实现一样,社区也同样需要满足娱乐大众和体会创造过程的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空间。社区舞蹈策略是社区文化场馆公共文化服务不可缺少的动力,社区舞蹈艺术融合大众趣味,让不会跳舞的人也可以融入,真正实现社区空间共享。说到“工具”的使用,这是一个集聚的概念,会形成不同的创意合力,产生多功能集聚效果:生活气息不断增强,创意不断生长,人们之间有了自主性,社区文化活动主体不断探索与讨论,形成展示、分享的效果。
  关于社区舞蹈平台、场馆的观众拓展,了解哪类人群来参观社区文化场馆,他们对场馆的看法是怎么样的,他们究竟能在场馆中学到什么,他们在场地里完成学习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学习收获又如何才能得到评估等。大数据时代依靠的是数据信息,活动现场依靠的是多角度信息,社区舞蹈文化建设需要人性化倾向的策略信息等。
  将“供给侧”机制放在民族舞蹈上看,“供给侧”机制的一方是民族舞蹈服务作为主体的“供给侧”,另一方则是民众作为主体的“需求侧”,即民族舞蹈 “舞蹈服务者”(生产者)与“舞蹈需求者”(消费者)。民族舞蹈“需求侧”注重“舞蹈消费者”的参与,舞蹈的社会整合功能具有其它文化艺术门类所不能取代的实际操作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朝霞.中国社区舞蹈发展趋势研究[J].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2017年卷(总第8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2]列宁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郑新文.艺术管理概论(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注:本文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舞蹈学科理论体系项目子项目《民族舞蹈社会学》阶段性成果(子项目编号:RCMDXM20180308)。
其他文献
警察院校多年来为国家的公安部门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音乐作为一项素质拓展课程,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一般以辅修课程的形式开设,由于上课内容多年来呈现单一化的趋势,缺少一定的
近年来,南华县紧紧抓住机遇,围绕全面加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科学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一手抓维护社会稳定,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为提高执政
应用离散元软件PFC2D对水平振动给料机物料运动规律进行数值研究,得到物料颗粒整体及局部的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振动参数下振动机的输出功率以及物料的受力大小进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中,佛教艺术留下了辉煌的业绩,在中国艺术史上占了很大的比重,作为佛教艺术代表的石窟造像,其艺术成就在北朝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是推
介绍了超声导波在管道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超声导波的检测原理.利用超声导波对管道缺陷进行检测,通过实验对缺陷回波和转换模态信号进行分析,即可达到对缺陷准确定位的
介绍吸附式制冷技术的主要优缺点,并对吸附式制冷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概况作系统地分析和探讨,探讨数值模拟系统在其中的应用,明确研究的方向。
阐述了不锈钢封头电解抛光的原理和工艺过程,分析讨论了电解抛光工艺参数的选择、电场分布、辅助阴极设计和抛光效果评价等问题。
在求解出受轴对称栽荷的圆柱壳的边缘解与薄膜解之后,对解的特性以及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方便工程应用的求解边缘变形的方法和公式;为深入理解薄膜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