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e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教学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探究的科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教育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探究兴趣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最为主要的。以学生为本,完全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其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其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其行为观是全面培养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为重点,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服务者。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一切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轻松和谐的气氛,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导课时,教师可运用激趣引入的方法,把学生带入新鲜活泼、富有趣味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做实验、猜谜语、讲故事等或利用音响、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现代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与思维,使学生快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或设计富于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把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采用多媒体播放“屠狗洞”视频,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狗进入山洞中为什么会悄悄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带着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学生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和物品,进入自主探究。某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将一个装有活蟑螂的烧杯放在投影仪上,屏幕上立即出现可恶的蟑螂形象,然后往烧杯内通入二氧化碳,学生在屏幕上可以看到蟑螂在烧杯内先是到处乱窜,然后抖动身体,最后奄奄一息的全过程。学生在做这个投影实验时,教师一边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一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屠狗洞”之谜终于解开,对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记忆深刻。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已有知识,请他们推测一下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设疑导思,培养探究思维
  思源于疑,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由被动思维转变到积极主动的思维。设疑就是一把启动思维的钥匙,教师应教给学生质疑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把启动探究思维的钥匙交给学生。
  在设疑导思这个环节上,教师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从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与新课标有紧密联系,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质疑。这样在学生头脑中便会产生预设的新知识情景,明确探究方向。然后指导学生动手做实验(或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再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让学生从感知现象开始,对新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达到以“疑”导“思”,以“思”求“知”的目的。例如:讲《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可首先设疑:“前面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在这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若有,则是何种关系呢?”然后教师做“白磷燃烧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实验,学生做“硫酸铜溶液和氢氧钠溶液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实验,并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再组织学生对观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让学生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紧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质疑:煤炭、蜡烛燃烧后剩余固体质量减轻,钢铁生锈后固体质量增加这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化学现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一串串的疑问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探究的欲望。
  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创新。设疑导思能营造自主探究环境,启动创新思维,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3.突出主体,鼓励探究行为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三大弊端:一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二是重科学结论,轻探究过程;三是重学生模仿,轻自主创新。其结果是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见解让学生谈,办法让学生想,结论让学生下。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一旦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会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闪现。例如在学完《酸、碱、盐》后,组织学生探究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用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不同的探究方案:①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②取二氧化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③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加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对提出不同探究方案的学生,教师都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然后,根据所给实验用品进行分组实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经自主探究后,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三种探究方案都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   4.注重实践,发展探究能力
  化学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新课标倡导“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入手,学习有关物质构成和变化的知识,然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即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化学实践活动正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进来的最佳途径。
  在学习了《自然界的水》后,围绕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科学考察活动,我们生活的周围,河水污染情况怎样?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源在哪里?污染后的水对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有哪些危害?怎样防止水污染?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你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你知道其它的"水"有哪些?……要求学生通过访谈、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设计实践方案进行探究,最后以“我所认识的水”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又如,据媒体报道,某市一老农夫到自家的地窖中去取秋天存放的甘蔗时,不幸身亡。经法医鉴定农夫是因缺氧窒息而亡,因为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看完这篇报道,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附近一些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体积分数进行探究,这样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时又加深了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并且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添了重重一笔。
  再如,讲完钢铁生锈的原因后,要求学生进行防止家用菜刀生锈的实践;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后,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到农村实地测定土壤的pH值,提出改良土壤的方法;还可以组织学生搞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通过化学实践活动,学生体验了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了解化学学科的探究方法。同时,化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及化学学习背景范围扩大,学习过程延伸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世界中,使化学课堂由“死”变“活”。在这些化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积累、交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探究思维,使学生的探究行为常态化,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吴星《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红波,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构想与实践,《化学教育》2002第5期
其他文献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是其重要特征。信息化社会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不再那么重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推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影响整个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新课程改革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显著特征,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张扬个性,是培养学生创新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得审美体验。本文作者针对阅读教学的现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对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育 阅读能力 审美能力 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  1941年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教育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初中语文课
期刊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是教学的第一目标。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具有更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体验、认知和建构。本文拟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围绕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现状,谈谈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小学英语 教学有
期刊
中小学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艺术兴趣、美好的感情,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学生的审美观,而中小学美术基础课教学正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就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因此,在美术基础课的教育这块美育实施的主要阵地上,中小学美育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之时,美术
期刊
人们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在目前探讨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较行之有效呢?笔者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认为应该选择一个与幼儿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作为突破口。比如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就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一定的可能性。  1.理论和实践依据  1.1 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具有重要性、可能
期刊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重要依据。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语言发展十分迅速。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  1.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民主、安全与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消除恐惧
期刊
【摘要】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初中中考必考科目,中考历史复习涉及的知识量多,记忆量大,复习时间又非常有限,加上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学还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商场如战场,考场也如战场,要讲究战略战术。要想科学高效地完成中考复习任务,一定要讲究复习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 科学高效 复习策略 态度 基础 巧法  初中历史学科首次作为独立的一门考试学科被列入我市中考必考科目是始于2005年。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
期刊
凭借语言文字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语大阅读教学固有的特征。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筹维训练跟其他思维训练一样,应注意学习语言和学习思维这两个侧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为思维功能,坚持在语言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佳,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提高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两者和谐发展,相得益彰。  1.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