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以“诚”为核心的道德修养论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7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庸》在其道德修养的立论与阐述上以"诚"为核心,始终贯穿和突出一个"诚"字。"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因此,通过修养达到"至诚"的优良品质,便不是于性之外所附加给人的东西,而是助性扩充和发展自己而已。人只要努力,使自己具备高尚的品性是完全可能的。由于人的现实秉性有差异,表现为高低不等的品性状况,故进行自我的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可见性诚论是其道德修养论的理论基础。"诚"作为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自觉性,自然又
其他文献
文学翻译的客体可概括为形与神两个方面。理想的译作离不开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形似与神似的统一。现有文献对神似这一译事难点的探讨往往存有空泛之嫌,其根由之一在于未能将
由苏中发展研究院和扬州经济师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面向21世纪扬州经济社会发展论坛”4月12日在扬州大学举行,苏中发展研究院和扬州市有关研究机构、大中型企业的专家、企业家,以及
科学家是以科学研究为社会职业的角色,必须履行科学家的道德义务。献身真理、造福人类是科学家道德义务的核心。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科学家的道德义务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这种
世纪末的文化转型导致了诗歌的转型,这个转型以90年代诗歌“代”之外的趋于个人化的写作取代80年代的流派写作为其基本特征,个人化写作脱胎于“第三代”流派写作,并在诗歌转型中
文章探讨了由邓小平同志逐步设计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的基本特征,以雄辩的事实证明邓小平同志是一位善于站在战略高度、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构思,
本文认为科学精神是在科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主观状态,其实质是探索。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科学精神的五大构成要素。科学精神具有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