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的解读及启示

来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qian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美国国家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进行解读,指出标准化、市场化、实践化和健全化是其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为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进一步拓展以及高素质、复合型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我国体育管理学课程设置应该细化,并应呈多样性发展趋势;我国体育管理学课程设置应系统化;我国体育管理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应拓展;我国体育管理学人才应重新定位。
  关键词: 美国;中国;体育管理学;人才培养;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 807.0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2-0134-04文献标志码: A
  体育管理学是我国体育学专业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不断拓展与延伸,传统意义上依附于管理学和教育学下而产生的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不断扩张的体育事业发展要求,如何培养和塑造出适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以及应对世界体育市场要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注入鲜活且具有生命力的血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美国作为世界上体育产业发展最为健全、体育市场最为庞大的国家,对于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本文通过对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的解读,以期为我国体育管理学教育培养工作提供帮助。
  1对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的解读
  1.1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的发展背景
  随着1820年作为美国体育产业发端的体育双人马车俱乐部的出现,大众体育健身需求与市场化运作的职业体育不断发展,至1870年职业棒球联盟成立以及进入20世纪后各种职业体育联赛,如职业高尔夫联赛,职业垒球、NBA、美式橄榄球、冰球、足球等赛事的开展,体育产业在美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1]。1988年美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已达631亿美元,1995年美国体育国内生产总值则达到1 519亿6 400万美元,1999年体育产业的总产值更是攀升到2 130亿美元,总产值排在当年各类产业总产值的第6位,不仅仅在本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更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体育发展的风向标[2-3]。体育产业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得体育产业对体育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相对应的以培养具有高素质体育人才为目标的体育管理学应运而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美国学者撰写体育管理的论文[4], 1966年美国在俄亥俄大学开设了第一个体育管理学硕士学位,1978年美国20所学院和大学设有体育管理研究生课程,1985年发展到83所,57所设本科生课程,40所设研究生课程。26所大学有本科生和研究生计划,到现在4年制普通高等院校中开设体育管理学专业的学校已经发展到200余所[5-6]。体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并成为留学美国的10大热门学科之一;然而在一定时期内数量的急速增长并非就带来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以及运动科学知识观的困束,使得学校对体育管理学的理解还远远不足以拓展到现代体育产业的实践层面。1990年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AAHPERD(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and dance)调查显示,全美当时共有181个形式各样的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学校间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对于体育管理学统一的全面认识,导致培养出来的体育管理人才远远达不到企业对于体育管理人才的要求,被雇佣后发现缺乏基本的体育知识,以及体育管理实践能力低下成为当时体育管理毕业生的通病,以致于社会、企业对体育管理人才提出尖锐的批评。在这种状况下,美国2大体育组织,全美运动与体育协会NASPE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与北美体育管理学协会NASSM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sport management)合作,成立了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委员会,期望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出发,通过设计一套全面、完整、科学的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对体育管理有一个广泛、深入的理解,并打下坚实的知识储备,用以应对未来的体育专业工作基本要求。经过在体育管理方向上300名公认的专家、教授的精心研制以及长期从事体育管理实践工作的团体与企业的多方参与,在反复修改和审订后于2000年终于出台,成为美国被公认的唯一权威性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sport management program standards and review protocol) [6]。
  2.2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内容
  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内容综合归纳为3个部分和3个层次,其中:3个部分分别为体育管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培养方案,3个层次主要从“课程实施要求”“教师素质要求”“体育管理学学科领域”进行细致的标准化规定。“课程实施要求”主要规定了体育管理学专业学生毕业所必须修满的专业学分标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以及课程设置中重复课程的设置办法。“教师素质要求”则主要规定了体育管理学任课教师必须具有的学历水平和从事体育管理类研究的专业限定。“体育管理学学科领域”是该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其主要细化与规范了体育管理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内容。下面以体育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标准为例说明体育管理学基础知识领域,见表1。
  从表1中可知,该体育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标准主要涉及体育中的社会文化、体育中的管理领导、伦理管理、体育市场、公共关系、体育预算与财务、体育法律、体育科研方法、体育实践经验等9个方面。同时又将这9个领域分为相对应的选修与必修领域。需要指出的是,这9个领域都是以关键标准(critical standard)的形式出现的,这不仅表征了作为体育管理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领域范围,而且传达了基于关键标准意义下9个课程领域的重要性。   2.3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的特点
  2.3.1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要求标准化
  首先,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的出台本身就是为了应对当时学校由于对体育管理人才培养认识不清、管理混乱而导致的人才质量下滑等现实问题而采取的一种解决手段,旨在消解社会对于体育管理人才的质疑,规范学校对于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满足体育产业对于体育管理人才的需求。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标准化成为体育管理培养方案的主旋律,在培养方案中不仅仅细化了体育管理人才所必须掌握的知识领域,而且标准化了体育管理人才所需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对于必修内容(required content)要求学生必须学修,而对于选修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也要求选择50%的课程进行学修;另一方面,标准化原则还体现在培养方案是从下到上的一种全面化的标准化行为,每一个学历层次的标准化是对整个体育管理学人才要求标准化的集中表征。
  2.3.2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接轨
  美国的教育受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颇为深刻,无论是对体育产业中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所设置的法学课程,还是要面对各样的体育代理所设置的体育中介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用教育理念表露无疑,体育管理学的学科领域设置基本着眼点就在于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实用性,是否对未来所面临的工作要求构建起坚实的知识基础,是否能够把握市场对于体育管理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基于此该培养方案的宗旨(the goal)就是,为将要踏入体育管理行业的学生提供一种对其自身发展与行业要求相适应的培养方案。
  2.3.3美国体育管理学实践要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体育管理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管理学就是以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7]。本质上是一门实践课程,其必须通过实践行为来消化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检验的体育管理学只能说是纸上谈兵。而美国体育管理学已经早早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其不仅在每一门课程中教师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还将实践经验单独列出来,作为第9个关键标准,以学校助教和企业实践2个方面作为衡量体育管理学实践能力的基本标准尺度,并以学分的形式硬性规定了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管理实践能力。
  2.3.4美国体育管理学的基础学科知识体系健全
  体育管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学科知识体系的健全是培养高素质体育管理人才的基础。美国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已经跳出传统的体育学和管理学一级学科分层的初级认识,而将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发散为一种树状的网状结构,从支撑学科发展、学生能力创新、市场变幻需求的角度,以体育中的社会文化、体育中的管理领导、伦理管理、体育市场、公共关系、体育预算与财务、体育法律、体育科研方法、体育实践经验等9个领域作为突破口,拓展体育管理学的基础学科知识体系。一方面使得体育管理学学科不断向前演进,另一方面也为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体育管理人才提供了基本的知识保障。与美国相比,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在中观和行政管理领域具有优势,在微观和经营管理领域存在较大差距[8]。
  3对我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3.1我国体育管理学课程设置应该细化并应呈多样性发展趋势
  体育管理学学科自从1985年在我国建立以来,在将近30年的发展中,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体育事业呈现的新局面,我国体育管理学也在不同的阶段对自己的课程设置内容做着相应的调整,使课程设置的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对体育管理人才的需求;然而,由于体育管理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我国学者对体育课程的设置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现在我国的体育管理学课程的开发质量与更新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世界发展的脚步,相对落后的课程知识会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体育管理人才在管理理念及方法上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期盼,而且还会使我国体育管理人才在思想意识上跟不上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不利于在体育管理领域形成新的创新。所以,我国的体育管理学应该提供多样性课程的选择权,为我国体育管理学人才开阔思路、与时俱进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致剥离,过去统摄体系下的课程发展观应该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有所改观,对于课程内容细化的要求要不断提升,细化带来的是更加真实的实践指导,笼统的领会和把握在一定程度是对体育管理工作的弱视,无法应对未来风云变幻的职场工作。
  3.2我国体育管理学课程设置应系统化
  体育管理学作为本科专业1985年在武汉体育学院成立,继而对体育管理学的本科课程进行了设置,随后体育管理学专业又在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立,随着本科课程的设置以及完善,以及第一批体育管理人才的毕业,体育管理学科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体育管理学开始作为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的专业。由于体育管理学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的课程是相继设立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重复、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又由于本科、硕士、博士的课程开发是不同的人员构成和在不同阶段的行为结果,导致了虽然是各个层次课程设置的专业化程度与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课程设置的重复与衔接不紧密,未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课程设置的体系性,缺乏课程设置一脉相承的流畅性,从而使得体育管理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难免出现知识上的不完善。我国体育管理学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将本科选修课程设置为硕士必修课程,拓展研究生层次的学科深度,精简课程内容,对于重复课的比例控制在20%之内,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性出现,而博士课程设置则虚化课程概念,提倡主体性、独自科研能力,旨在从深层次上提升博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这些都是从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中可以拿来借鉴的优秀经验。
  3.3我国体育管理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
  美国体育管理学课程培养方案中重视实践的课程比例,以及将实践课程作为考核学生的必要课程领域单独设立,体现了其对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重视;但与此同时,对于实践课程的设置又是一种逐步升级,层层递进的过程。从美国领域设置的先后顺序不难看出,其初始课程多是以纯理论的社会学、管理基本理论、领导基本理论、伦理学等体育管理中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这也就更加符合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结合实践的基本方针,保证了管理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了实践工作中的无目的性和随意性。倡导和主持该培养方案的2大组织也是围绕着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开展的建设性工作,NASPE(全美运动与体育协会)主要把握的是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实所应具备的社会学、伦理学、运动科学的理论基础,NASSM(北美体育管理学协会)则多是从体育管理实践的角度给予基本的指导。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及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体育管理的实践领域已远远超出了原有的体育管理范畴,成立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体育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模式已渐渐不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9]。我国体育管理学课程的设置也在不断地将管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融合,并且逐渐减少基础理论课所占的比例,并将逐步走向基本原理和基本职能融于体育中观管理中。改变原有管理学和教育学两大板块分割的局面,由注重宏观和中观的理论研究向重视中观和微观研究延伸,使体育管理学更具有实践应用性。   3.4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应拓展
  学科体系是指一个学科的内部框架,它体现了一个学科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10]。在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学科定位是设置在体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体育人文社会学二级学科子学科,处于该学科层次下的体育管理学使得教育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成为理所当然的基础学科;但与美国体育管理学相比较,在市场经济不断冲击的今天,市场营销学、经济学、财政学、组织行为学也均已经成为体育管理人才必备的学科知识体系内容,而且为了解决体育管理中的法律纠纷,体育法学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高。从比较中不难折射出我国在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拓展方面还远远不尽如人意;但是伴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社区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体育管理学科将课程体系进行不断扩展,因为学科体系的发展不仅仅是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基本保证,也是推动体育管理学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5我国体育管理学人才的重新定位
  当前出现了我国体育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后就业情况几乎与体育无关的现象,其客观原因是现阶段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就业竞争激烈等。体育作为我国的新兴行业,被喻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生产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体育管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却出现不增反降的状况是不正常的。如果就业面的扩大还换不来较高的就业率,就必须从主观因素寻找原因,是不是现在培养的体育人才能够胜任社会的需求?是不是我们在培养的过程中忽视了某些关键的因素?是不是我们现在的体育管理学人才的定位出现了偏失?答案是肯定的,定位不清、方向不明是体育管理人才就业困难的主要问题。在体育意义发生转变、体育主体发生转向的今天,我们还存在将体育管理学放在教育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进行培养,就业的倾向性还是主要集中于教育学的范畴之内的现象,而所属学科性质的转移并没有带动学生就业倾向的转变,是导致体育管理学人才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基于此,转变对我国体育管理人才的定位,用以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需求的人才将成为体育管理学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
  4结束语
  美国体育管理学培养方案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体育管理学拓展提供了有意义和建设性的启示,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国外理念和本国国情的融合与共生,杜绝生搬硬套和完全的拿来主义,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实际的需要,设置和确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模式,优化培养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旦.《美国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评介[J].体育文化导刊,2003(1):68-70.
  [2]Alfie M.An Estimate of the Size and Supported Economic Activity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J].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1997,6(4):15-23.
  [3]David B,Jennifer L,Ross N.The question:How big is the U.S.Sports industry? [J].Sports Business Journal ,1999(12):20-29.
  [4]浦义俊,吴贻刚.北美体育管理学研究热点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5):301-304.
  [5]Parkhouse.B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in athletic administration and sport management:Graduate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2009,49(5) :22-27.
  [6]Sport Management Program Review Council (SMPRC).Sport Management Program Standard and Review Protocol[S]. 2000.
  [7]康建伟.对中国体育管理学状况的回顾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S1):7-9.
  [8]郇昌店,孙国方,李长勇. 巾国体育管理学科发展存在问题[J]. 体育文化导刊,2008(4):70-72.
  [9]王学实. 我国体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反思[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6):92-95.
  [10]陈林祥.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建立的战略转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149-151.
其他文献
对莱钢5号高炉铁口下面炉缸侧壁温度偏高的处理进行了总结,认为铁口下面碳砖侵蚀已经非常严重,必须采取护炉生产。通过加强铁口管理;改善出铁操作;灌浆及强化炉缸冷却;调整风口,控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正>一《现代》杂志1932年创刊号上,有"献给一九三二年歌德百年纪念祭"广告一则,其中介绍了郭沫若翻译的"歌德两大名著",即《浮士德》和《少年维特之烦恼》。《少年维特之烦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口服阿昔洛韦联合甘露聚糖肽。对照组31例,仅口服阿昔洛韦。
读萨克雷(W.M.Thackeray)的〈名利场》(Vanity Fair),不能不读杨必的译本。萨克雷的笔风潇洒诙谐,杨必也还他个畅快淋漓!精明的夏泼,温柔的爱米丽亚,老实的都宾……都因杨必的译笔,而在
随着空间数据在多个领域和行业的广泛使用,各行各业对空间数据的共享和服务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瓦片浏览技术制约了数据共享服务的效率提升。本文通过对空间数据索引
本论文主要研究在水热以及溶剂热条件下,铟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讨论了溶剂、反应温度、铟源等合成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并采用了多种分析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为合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未来农业发展必然趋势。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充分分析当前农业机械化对农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利用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速度都居于世界的前列,但是能源消耗的增加已经成为我
<正> 圆周率π,我们大家都认识.提起它,你可能马上想到3.14.也许,你还知道它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无理数.在对它的研究中,我国古代数学家有过杰出的贡献.至于说更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