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现代创造理论,创新技能既不是在传授后学习到的,也不是手手相传学习到的,是学习者在自身求知欲望的驱使下进行思维爆发最终“觉醒”的一种行为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方法的改善,激励学生在求知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实现对创新思维的技巧的感悟,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技能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改变只重知识教学,忽视过程教学的思想,要求对结论的产生过程进行有效展现,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探讨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 改变传统知识传授,进行解题顺序探究
中科院王梓坤院士说,针对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我们只关注结果理论,对整个探究过程中的假设猜想忽略不计,这是一种浪费,其间蕴含很多经验教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进行概念的推理、解题顺序的探究。通过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等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产生“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通过学生对知识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困难的体会受到思想上的启迪,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在“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教学中,笔者借助圆形纸盘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对圆盘的数量进行定位,学生回答“1个”。其次,笔者用签字笔在圆盘上画出两条直线,将圆盘分为四等分,笔者询问学生“现在是多少个呢?”一名学生积极回答“四个。”但是另一个学生马上进行否定:“还是1个圆盘。”其他学生表示赞同。接着,笔者说道:“也就是说,这还是1个圆盘,但是被分割成了4份对吗?”学生表示赞同。笔者将黄色胶带粘贴在圆盘四份的其中一份上并询问学生“粘有黄色胶带的占圆盘的多少呢?”学生回答“四份中的一份。”笔者总结道:“四份中的一份,也就是说是1分圆盘的四分之一份,对吗?”学生又拿出1个黄色胶带粘贴在圆盘的另一处,说道:“现在黄色胶带占圆盘的四分之二。”通过笔者对圆盘整体以及分份的介绍,学生对单位1能够有效认识。同时,通过对分数产生的推理,学生能够对数学分数知识进行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新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对概念推理的记忆,最终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扩大学生信息储备,激发学生创新思想
新想法的产生都是根据对旧知识的结合产生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避免单科的思想,将各种知识进行互相贯通、融合渗透,进而扩充学生的信息储备量。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的重组,促进新思维的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扩展,产生创新思想,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相关内容的教学后,借助扇形对几何图形的知识进行简单介绍。笔者询问学生:“扇形统计图是对圆进行半径划分产生的,那么假如从圆的中心进行曲线划分,会产生什么图形呢?”学生开始进行窃窃私语,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10分钟后,笔者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可以产生圆环,大小不一。”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赞同。这时,笔者看到有一位学生怀着疑惑的目光,于是,笔者请这名学生进行观点介绍:“可以产生椭圆形。”班上学生产生疑惑,笔者让该学生进行演示,原来,该学生改变其他学生那种圆形分割法,将笔者所说的曲线图形换成椭圆,最终实现椭圆形的切割。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知识的深化与扩展,通过知识之间的连接实现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在扩充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三、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创新思维平台
创新思维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知识宽度产生的,因此,在网络发达的当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电子图书馆等的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打破学科间的隔阂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就是对创新思维平台的提供。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扩充以及进行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即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记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的预习,笔者在课上让学生进行相关概念的陈述。学生在介绍本章内容后还提到了棱柱与棱锥的知识,“圆柱与圆锥侧面是曲面,而棱柱与棱锥侧面是平面。”学生说道。
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既可以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同时还可以进行知识的并列延伸,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应梳理创新教学意识和观念,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孟晓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2):191.
[2]馮滨.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技能[J].学苑教育,2016(09):55.
作者简介:
罗刚,四川省内江市,四川省资中县第四中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技能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改变只重知识教学,忽视过程教学的思想,要求对结论的产生过程进行有效展现,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探讨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 改变传统知识传授,进行解题顺序探究
中科院王梓坤院士说,针对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我们只关注结果理论,对整个探究过程中的假设猜想忽略不计,这是一种浪费,其间蕴含很多经验教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进行概念的推理、解题顺序的探究。通过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等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产生“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通过学生对知识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困难的体会受到思想上的启迪,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在“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教学中,笔者借助圆形纸盘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对圆盘的数量进行定位,学生回答“1个”。其次,笔者用签字笔在圆盘上画出两条直线,将圆盘分为四等分,笔者询问学生“现在是多少个呢?”一名学生积极回答“四个。”但是另一个学生马上进行否定:“还是1个圆盘。”其他学生表示赞同。接着,笔者说道:“也就是说,这还是1个圆盘,但是被分割成了4份对吗?”学生表示赞同。笔者将黄色胶带粘贴在圆盘四份的其中一份上并询问学生“粘有黄色胶带的占圆盘的多少呢?”学生回答“四份中的一份。”笔者总结道:“四份中的一份,也就是说是1分圆盘的四分之一份,对吗?”学生又拿出1个黄色胶带粘贴在圆盘的另一处,说道:“现在黄色胶带占圆盘的四分之二。”通过笔者对圆盘整体以及分份的介绍,学生对单位1能够有效认识。同时,通过对分数产生的推理,学生能够对数学分数知识进行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新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对概念推理的记忆,最终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扩大学生信息储备,激发学生创新思想
新想法的产生都是根据对旧知识的结合产生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避免单科的思想,将各种知识进行互相贯通、融合渗透,进而扩充学生的信息储备量。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的重组,促进新思维的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扩展,产生创新思想,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相关内容的教学后,借助扇形对几何图形的知识进行简单介绍。笔者询问学生:“扇形统计图是对圆进行半径划分产生的,那么假如从圆的中心进行曲线划分,会产生什么图形呢?”学生开始进行窃窃私语,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10分钟后,笔者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可以产生圆环,大小不一。”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赞同。这时,笔者看到有一位学生怀着疑惑的目光,于是,笔者请这名学生进行观点介绍:“可以产生椭圆形。”班上学生产生疑惑,笔者让该学生进行演示,原来,该学生改变其他学生那种圆形分割法,将笔者所说的曲线图形换成椭圆,最终实现椭圆形的切割。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知识的深化与扩展,通过知识之间的连接实现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在扩充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三、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创新思维平台
创新思维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知识宽度产生的,因此,在网络发达的当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电子图书馆等的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打破学科间的隔阂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就是对创新思维平台的提供。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扩充以及进行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即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记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的预习,笔者在课上让学生进行相关概念的陈述。学生在介绍本章内容后还提到了棱柱与棱锥的知识,“圆柱与圆锥侧面是曲面,而棱柱与棱锥侧面是平面。”学生说道。
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既可以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同时还可以进行知识的并列延伸,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应梳理创新教学意识和观念,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孟晓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2):191.
[2]馮滨.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技能[J].学苑教育,2016(09):55.
作者简介:
罗刚,四川省内江市,四川省资中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