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为抓好“菜篮子”工程,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轻松,出台了多项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办法。2011年,苏州市在多家大型连锁超市设立惠民平价直销商品区,向市民销售包括猪肉、水产、果菜、粮油、鸡蛋等在内的20多个“菜篮子”产品,受到广大市民的称赞。
今年,苏州市大力引导南环桥批发市场拓宽地产农产品购销渠道,创新流通业态,建立以“预约订购、定量包装、净菜配送、社区直供”为特征的农产品社区直供模式,实现了生产基地与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无缝对接,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农社对接”新路子。
建立农产品社区直供站
“农社对接”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这是近年来为解决农民卖难、市民买难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各地实行的连续性并不高,很多地方的“农社对接”都变成了短期活动。笔者认为,这中间,想要让“农社对接”落到实处,首要问题就是科学选址、合理配送。苏州市在社区直供网点选址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经过多次论证研讨,主要利用社区现有物业和场所,面积一般在15平方米左右,居民根据直供点公示的品种目录进行付款预订(一般为上午7时至9时),工作人员开具提货单据。南环桥市场根据居民订购品种数量,安排人员当天进行采购,首先选择地产农产品,如种类不全则在批发市场内进行调剂,同时进行质量检测、加工整理、定量包装,于次日凌晨配送至各直供网点。居民则在规定时间内凭单据提货,同时预订次日所需菜品。至2011年底,苏州市区已建成农产品社区直供站20家,销售种类包括蔬菜、豆制品、冷冻素食、家禽、冷冻海鲜、保鲜猪肉、大米、水产、水果等9大类140余个单品,受惠居民超过2800户。
直供五大特色
农产品社区直供站的建立,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主要呈现五大特色:
成本低,费用少。利用社区空闲且居民出入方便的场地,搭建简易彩钢板棚屋作为经营场所,各直供站安排1-2名市场工作人员,发货等任务由社区义工承担,大大降低了人员费用。
价格低,品种全。充分利用南环桥市场货源全、价格低的优势,采取基地直供等方式,减少了经营环节,直供点供应的蔬菜价格比市场价低15-20%,品质好,数量足。直供的蔬菜、肉制品、水产品检测报告每天在直供站进行公示,所有订购产品当天采购加工包装,第二天早晨送达,确保了菜品的新鲜和数量充足。
无垃圾,零损耗。蔬菜的分拣、称量、包装等工序全部在市场配送中心完成,直供站现场不产生垃圾,保证了社区环境的整洁,配送中心依据预订数量进行采购、配送,做到当日进货当日销售完毕,实现了零损耗。
布点优,辐射广。依据辐射人群量、购买力、消费层次,以“一个远离、一个接近和广辐射”,即布点远离农贸市场,接近低收入人群和辐射范围广为原则,在征得街道、社区同意后进行科学布点。
搭建四项平台
为了保证社区直供网点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为农民与市民办实事,苏州市从政策支持、搭建平台、信息服务、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出台措施,力保社区直供网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政策支撑平台。不断创新政策机制,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苏州市农产品平价直销店(区、点)建设稳定“菜篮子”价格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社区直供网点建设同时列入2012年市政府实事工程,市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用于“菜篮子”直供网点及地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税务、交通部门按照国家和江苏省有关规定,对参与农产品社区直供网点建设的合作社、批发市场及企业给予减免相关税款、享受“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民政部门在社区直供网点上启动对困难群众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政策。
产销衔接平台。积极引导南环桥批发市场与张家港常阴沙、常熟田娘、苏太企业、众诚鸭业、澄湖水产等地产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对接,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市场内已建成近1万平方米地产农产品专营区,对接基地达到41个,日交易量超过500吨,并以此为中转平台,将更多优质、新鲜、价廉的地产农产品配送到百姓餐桌。同时,积极推进“企业—基地—社区直供”、“基地—社区直供”等多种模式,进一步丰富社区直供的内容。
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信息采集公布系统,开设有线数字电视“价格800”频道,方便市民查询各类农产品价格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和 “气象预警信息终端”发布各类菜品价格,便于市民进行价格比较和动态选择;开展“绿色风”农产品进社区、市民进基地、参观样板社区直供站等活动,拉近了居民与生产基地、零售市场的心理距离;积极开展科技宣传日活动,受益人数超过3万人次,发放资料1万余份。
监督管理平台。按照农产品社区直供网点规范化建设管理要求,市“菜篮子”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强化协作,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准入、退出和奖惩机制,并加强日常管理。推进了全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启动了重要商品价格及销售信息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按时公示检测结果。定期组织对农产品社区直供网点的考核验收,对在农产品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按政府要求组织调运、销售农产品,实现保供稳价的直供网点,给予一定的奖励。
苏州市农业主管部门力争建立长效机制,让社区直供网点长期发挥作用,让苏州市民长久享受实惠。
今年,苏州市大力引导南环桥批发市场拓宽地产农产品购销渠道,创新流通业态,建立以“预约订购、定量包装、净菜配送、社区直供”为特征的农产品社区直供模式,实现了生产基地与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无缝对接,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农社对接”新路子。
建立农产品社区直供站
“农社对接”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这是近年来为解决农民卖难、市民买难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各地实行的连续性并不高,很多地方的“农社对接”都变成了短期活动。笔者认为,这中间,想要让“农社对接”落到实处,首要问题就是科学选址、合理配送。苏州市在社区直供网点选址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经过多次论证研讨,主要利用社区现有物业和场所,面积一般在15平方米左右,居民根据直供点公示的品种目录进行付款预订(一般为上午7时至9时),工作人员开具提货单据。南环桥市场根据居民订购品种数量,安排人员当天进行采购,首先选择地产农产品,如种类不全则在批发市场内进行调剂,同时进行质量检测、加工整理、定量包装,于次日凌晨配送至各直供网点。居民则在规定时间内凭单据提货,同时预订次日所需菜品。至2011年底,苏州市区已建成农产品社区直供站20家,销售种类包括蔬菜、豆制品、冷冻素食、家禽、冷冻海鲜、保鲜猪肉、大米、水产、水果等9大类140余个单品,受惠居民超过2800户。
直供五大特色
农产品社区直供站的建立,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主要呈现五大特色:
成本低,费用少。利用社区空闲且居民出入方便的场地,搭建简易彩钢板棚屋作为经营场所,各直供站安排1-2名市场工作人员,发货等任务由社区义工承担,大大降低了人员费用。
价格低,品种全。充分利用南环桥市场货源全、价格低的优势,采取基地直供等方式,减少了经营环节,直供点供应的蔬菜价格比市场价低15-20%,品质好,数量足。直供的蔬菜、肉制品、水产品检测报告每天在直供站进行公示,所有订购产品当天采购加工包装,第二天早晨送达,确保了菜品的新鲜和数量充足。
无垃圾,零损耗。蔬菜的分拣、称量、包装等工序全部在市场配送中心完成,直供站现场不产生垃圾,保证了社区环境的整洁,配送中心依据预订数量进行采购、配送,做到当日进货当日销售完毕,实现了零损耗。
布点优,辐射广。依据辐射人群量、购买力、消费层次,以“一个远离、一个接近和广辐射”,即布点远离农贸市场,接近低收入人群和辐射范围广为原则,在征得街道、社区同意后进行科学布点。
搭建四项平台
为了保证社区直供网点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为农民与市民办实事,苏州市从政策支持、搭建平台、信息服务、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出台措施,力保社区直供网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政策支撑平台。不断创新政策机制,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苏州市农产品平价直销店(区、点)建设稳定“菜篮子”价格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社区直供网点建设同时列入2012年市政府实事工程,市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用于“菜篮子”直供网点及地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税务、交通部门按照国家和江苏省有关规定,对参与农产品社区直供网点建设的合作社、批发市场及企业给予减免相关税款、享受“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民政部门在社区直供网点上启动对困难群众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政策。
产销衔接平台。积极引导南环桥批发市场与张家港常阴沙、常熟田娘、苏太企业、众诚鸭业、澄湖水产等地产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对接,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市场内已建成近1万平方米地产农产品专营区,对接基地达到41个,日交易量超过500吨,并以此为中转平台,将更多优质、新鲜、价廉的地产农产品配送到百姓餐桌。同时,积极推进“企业—基地—社区直供”、“基地—社区直供”等多种模式,进一步丰富社区直供的内容。
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信息采集公布系统,开设有线数字电视“价格800”频道,方便市民查询各类农产品价格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和 “气象预警信息终端”发布各类菜品价格,便于市民进行价格比较和动态选择;开展“绿色风”农产品进社区、市民进基地、参观样板社区直供站等活动,拉近了居民与生产基地、零售市场的心理距离;积极开展科技宣传日活动,受益人数超过3万人次,发放资料1万余份。
监督管理平台。按照农产品社区直供网点规范化建设管理要求,市“菜篮子”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强化协作,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准入、退出和奖惩机制,并加强日常管理。推进了全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启动了重要商品价格及销售信息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按时公示检测结果。定期组织对农产品社区直供网点的考核验收,对在农产品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按政府要求组织调运、销售农产品,实现保供稳价的直供网点,给予一定的奖励。
苏州市农业主管部门力争建立长效机制,让社区直供网点长期发挥作用,让苏州市民长久享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