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针一线日赚万元 90后“匠心补手”征服BBC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y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BBC(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拟拍摄一部寻找中国工匠的纪录片,导演慕名联系到90后小伙董怀利,希望他和母亲能成为其中一集的主角。这对在杭州街头给人缝补衣服的母子,何以打动大名鼎鼎的BBC?原来,董怀利和母亲不光能修补普通衣物,从LV裙子到法拉利豪车敞篷,再到传承数百年的“黄马褂”……他们都能不着痕迹地修补如新!凭借织补绝活儿,这对安徽籍母子还在杭州买了房——
  剑走偏锋,小伙上街头补衣
   1990年,董怀利出生在安徽阜阳市九龙镇五坑村。他上初一那年,父母背井离乡去了杭州谋生活。父亲在工地上打工,母亲王素珍凭借手上的一针一线,给人织补衣物。到杭州两年后,父母就把董怀利接过来读书。转眼间到了2011年,董怀利回安徽老家结了婚,并升级做了“奶爸”,他才感受到了空前的生活压力。可没有学历的他,又身无所长,难道这一辈子就只能做个打工仔?
   在对未来感到迷茫之际,董怀利突然想到,妈妈凭借一手精细的“女红”,到杭州商业街头为人缝缝补补也生意兴隆。进过服装厂的自己,何不跟着母亲学做针线活儿,成为她的同行呢?然而,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却遭到母亲和妻子的一致反对,因为“一个大男人去街头做针线活,太不光彩了!”但董怀利并不认同她俩的观点:“替人织补不偷不抢,凭本事吃饭,有什么丢脸?一个男人不能赚钱养家才丢脸!”
   于是,董怀利耐心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毅然选择跟母亲上街替人缝缝补补。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了两个月穿针引线、精工修补后,就在杭州繁华的延安路上接起了活计。王素珍则搬着小板凳坐在武林路步行街头,等待客户送来修补的衣物。母子俩相距只有一站路。
   起初,见董怀利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竟坐在街边做女红,许多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甚至有几个流里流气的年轻人,当街吹着口哨喊他“伪娘”……由于人们不信任他的手艺,董怀利好多天都没接到一件活儿。夜幕降临,当他背着背包落寞地回家时,一想到嗷嗷待哺的孩子,不由得心如石坠。
  做到极致,日赚千元受青睐
   好在母亲王素珍在杭州小有名气,熟识的人都亲切地喊她“王大姐”。遇到活儿多忙不过来时,王素珍会向客人推荐儿子:“延安路的小董是我儿子,他手艺也好!”在母亲的大力推介下,董怀利才渐渐有了生意。
   真正开始为人缝缝补补后,董怀利才体验到母亲这20年来的艰辛。因为缝补衣服是小打小闹的营生,租不起门店,炎夏街头,母子俩都坐在街边店铺门前的台阶上,一边缝补,一边等活。为了防止汗水滴落到客人的衣服上,他还要不停地用脖子上的毛巾擦脸。而在寒冷的冬季,王素珍都是买暖宝宝给自己和儿子用。尤其风雪天气,母子俩浑身贴满暖宝宝出门,从脚腕到膝盖,从前胸到后背。实在冻得不行,手腕上再追加一副。要不,冻伤了手还怎么织补呢?
   “严冬酷暑都要出摊儿,辛苦是辛苦,但每一分钱都是自己一针一线挣来的,感觉很充实!”董怀利说,有些客人拿来的名贵衣服,只是烂了个小洞而已,如果没有他们这些针线工,客人都打算把那件衣服扔掉了。但经过他的精心修补之后,价值不菲的衣服看上去焕然一新!这让他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活儿多的时候,董怀利家里堆放着许多破损的衣物和用品,从上衣、裙子到包包和沙发应有尽有,他时常要加班熬夜到凌晨,睡觉时手指都累得伸不直。随着手艺越发精良,董怀利的收入渐渐从每月一两千元提高到四五千元。
   随着入行时间渐长,董怀利织补过几百块一件的羊毛衫,也织补过上万元的奢侈品牌衣服。做织补之前他会先研究衣服的颜色、纹路、布料经纬线等……凭的就是细致和认真。2015年年初,一条国际品牌的裤子送到他手上,他花了两天时间,一针一线把裂开的裤档缝补好,收费1000元。这天,一位女士的名牌包被刮破个口子,慕名找到董怀利,皱眉说:“要多少钱随你开价,但要保证修补之后没有明显的痕迹,这活儿你能接吗?”接过包包观察几眼后,董怀利表示没问题。果然,在白炽灯下熬夜到黎明的他,不仅把顾客的包修补如初,还顺便给她做了一次皮具护理保养。拿到包后,客人喜出望外,连连竖起大拇指夸赞小董技艺高超,“天啊,太感谢了!我本来想,要是修补得不好看就得扔掉了,五六万买的呢!”这一单,让董怀利赚了2000元。
   而最“牛”的一个活儿,是董怀利和母亲联手完成的,并且是拿着针线包“跨省作业”。2017年7月,大连一位曾先生的法拉利跑车敞篷上刮了几个洞,4S店表示需得换掉整个车篷,需要85万元。曾先生嫌贵,就想请人精工修补,但苦于找不到技艺高超的师傅,根本没人敢接这个高难度的“瓷器活”。曾先生的一位杭州朋友把董怀利介绍给了他,说小董在杭州是一位“网红补手”,简直没有他不能修补的东西,而且缝补之后看不出痕迹。曾先生听了很振奋,辗转联系到了董怀利,请他为自己修补豪车敞篷。为表诚意相邀,曾先生给母子俩订好往返机票,路费、食宿等开销全包,许诺修补一个洞另付1万元报酬。
  跨省接單,一针一线赚套房
   事实上,这些年奔驰、宝马、保时捷的敞篷车,董怀利和母亲都缝补过。但重金受邀去外地补车,这还是母子俩头一遭。坐飞机到了大连一看,曾先生的车篷在倒车时不慎被划破3处,破洞很小,三厘米见方。董怀利看过车篷后,胸有成竹地说:“可以织补。”曾先生听了长吁一口气。
   修补敞篷车不同于一般的缝补,难度非常大,因此织补的起步价在5000元以上。母子二人在曾先生家的车库里,开始织补车篷。敞篷颜色灰黑色,破损处位于左侧敞篷顶角。董怀利事先配好了三四种粗细不同的黑线,之后他仔细研究敞篷车布料纹路,根据布料本来的经纬线,一根根来回补上去……在《红楼梦》里,有一段关于“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描述。董怀利和母亲的织补手法与此类似,所不同的是,“雀金裘”可以翻转,但车篷是固定不能拆卸的,母子二人只能站在小板凳上趴在车上补。一针一线,显得更为不易,每走一次针线,董怀利都需要用指甲顶着针脚,时间一长,手指被戳出一个个针孔。母子俩整整“奋战”了11个小时,才将敞篷车上的三个小洞补得天衣无缝!这一单长途针线活儿,董怀利和母亲赚了3万块钱。
  每天除了收街头的织补衣物,母子俩还有长期合作的裁缝店、干洗店的织补订单。温州、台州、嘉兴、上海的洗衣店、裁缝店也慕名找过来,把订单快递给母子俩,织补好了再快递回去。董怀利开玩笑地跟母亲说:“现在北上广深的业务,咱就差深圳了!”
   2018年6月,绍兴一位老人找到董怀利,修复了一件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旗袍。后来,这位老人又拿来一件祖传的清代嘉庆年间的御赐“黄马褂”,说要把上面的两个破洞修复后捐献给国家。董怀利敬仰他的爱国之心,免费为老人修补了黄马褂。
  编辑/刘洋
其他文献
1939年三八妇女节,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在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一个商人家庭。她的大哥向先钺曾留学日本,深受民主主义思想熏陶,是湘西同盟会的负责人之一,后在常德教书。在大哥的影响下,她开始阅读《民报》《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刊,爱国思想渐渐产生。1
期刊
妹妹出国深造,委托姐姐照顾老父亲和房子,并承诺只要姐姐照顾好父亲,将来就把房子送给姐姐。然而,父亲因翁婿不和回老家独住,姐姐对父亲疏于照顾。气愤之余,妹妹催姐姐一家从她的房子里搬出去,姐姐却向她讨要9年的房屋保管费。为此,一对亲姐妹反目并闹上法庭……  妹妹出国深造,托姐姐照管房子和老父   姜萍和姜霞是一对同胞姐妹,老家在山东菏泽。姜萍时年40岁,姜霞比她小4岁。小时家里穷,父母却坚持供姐妹俩读
期刊
邓颖超原名邓文淑,1904年生于广西南宁。青年时代投身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她和刘清扬、郭隆真、张若名等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并参与组织了天津各界联合会。她还和周恩来、马骏、郭隆真等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共同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   1923年邓颖超参与组织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中共
期刊
好女儿 好儿媳 好姐姐   在2018年营口市妇联表彰的“营口市十大杰出母亲”的评选中,有一位获奖者叫孙平,今年75岁,出生于大石桥市博洛铺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   1960年,16岁的孙平参加了工作。1972年,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的工作中,孙平时刻牢记党和国家对她的培养,对工作尽心尽力、任劳任怨。1998年,工作了近40年的孙平,从大石桥市人大常委会退休。每当提起她,亲友、左邻右舍的
期刊
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女儿筹钱治病,李朋拿着7岁女儿的涂鸦到街上去卖。路过的好心人纷纷解囊相助,点滴爱心汇聚成了爱的海洋。在陪女儿住院治疗期间,李朋看到很多患者每天吃不上卫生营养的饭,决定回馈社会,创办了“爱心厨房”。 李朋和“爱心厨房”的故事还上了央视的《新闻直播间》和《东方时空》。在他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和企业纷纷加入,共同将这份爱薪火传递……  卖画救女,筹集善款20万   李朋是山东省泰
期刊
她从不屈服,用自己的力量改写人生命运甚至民族发展的轨迹,在女权运动中一路先行,诠释了一个女人内外兼修的最好样子。何香凝的一生既能在柴米油盐中寻得美满婚姻,也能在事业上奋不顾身,并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被历史大写的女子,是一代女侠,也是永不落幕的传奇。   何香凝生于1878年,和廖仲恺因为革命结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19世紀末,清政府走向腐朽、衰败,民族危机也进一步加深。此时的廖仲
期刊
2018年10月19日,英国BBC一位导演辗转联系到董怀利,表示他们将拍摄一部名为《寻找中国工匠》的纪录片,希望他和母亲能成为其中一集的主角。董怀利坚信:事业没有大小,只要用心,一针一线也能织出伟大前程!  让孩子自由快乐地“疯长”   今年22岁的于易洲,出生在山东济宁市,父母都是兖矿集团的普通职工,她是标准的“矿工子弟”。   于爸爸说,他教育孩子,更多的是从生活点滴入手。周围的朋友都怕孩子输
期刊
近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海王》刷爆朋友圈,人们讨论的不是精彩的剧情或是震撼的特效,而是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海王母亲的扮演者妮可·基德曼身上。32岁离婚,34岁获奥斯卡,38岁再婚,40岁生女,52岁活成好莱坞的不老女神——对妮可·基德曼来说,什么都来得比别人晚一点,却以华丽打破沉寂,终成传奇。  “澳洲之光”也有丑小鸭童年   妮可·基德曼虽然有“澳洲之光”之称,但其实出生在美国的夏威夷。1971年,
期刊
8个月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性湿疹,让她失去了听力。这位天使般的女孩,凭着勤奋,成为60年来第一位考上北京舞蹈学院的听障生。她还参加央视《挑战不可能》,评委王力宏为之动容,亲自为她写歌;女孩在印尼潜水、冲浪、玩滑板的视频,更让无数网友为之点赞。2018年,她应邀参加了《黄金100秒》《我是大明星》等综艺节目,一不小心就成了网红,连《人民日报》都为她打Call!  出生8个月,就无法倾听世界的声音
期刊
广东省湛江市的梁华和吴琴梅夫妇有四个孩子,一家生活原本平静而美好,可是13年前,他们的大女儿梁晶浪意外走失,遍寻无果。今年7月,来自美国的一位华人女学霸辗转找到了他们,飘洋过海前来认亲……  晴天霹雳,女儿意外走失   2005年5月20日一大早,正在工地上干活的梁华接到弟弟的电话:“哥,赶快回来,梁晶浪不见了!”犹如晴天霹雳,梁华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计,向领导告了假,心急火燎地跑到了弟弟家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