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选择题者得文科综合”。一道选择题6分,所占的分值非常大。所以选择题是不可丢分的一大板块。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答选择题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我的方法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基础知识+细致分析+及时订正=选择题高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让我们来看看2012年北京文综卷的第21题: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正当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A. 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 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如果你记不住1917年4月俄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此题无法作答。
那么,如何将基础知识夯实呢?
NO.1 将书和高考大纲结合起来是个很好的办法。一般而言,每年的考纲变化不会很大,不妨结合上一学年的考纲一个一个考点理顺。
先拿地理来说,我在距高考约四个月时,对照高考大纲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背诵、默写,每周一个轮回,然后自己编了个小册子,将书读薄。如果你能将每一个地理现象的原因、过程、结果说得明明白白,都能理解气候、交通、植被、地形、矿产、洋流等图,我相信你的整个做题状态会提升一个台阶。
历史呢?教材是根据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来编的,我却自己按照每一朝代所发生的事来编,形成自己的知识网。
政治呢?就默写框架。比如看到政府,你要马上想到它的性质、宗旨、职能、指导思想等等;根据各大主体来逐项突破,比如你对村委会的相关知识不熟悉,那就反复多次地默写,直到通过为止。
NO.2 书中的每一幅图都很重要,都极有可能成为考点,“背书”要细。下面是我看地理书看出的一些“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老版地理书中有一幅葡萄园图,葡萄园里有大量鹅卵石,而2010年全国文综卷I中地理第36题刚好考到了种植葡萄适合的气候条件和鹅卵石的用处。2010年全国文综卷II第39题的图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地理教材必修1第69页的图。所以大家要好好琢磨书本的每个角落。
分析题目,有法可循
NO.1 分析关键词
我们来结合湖北省八校联考的一道历史选择题分析: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指出:“从临时政府注定垮台的败迹开始出现,一直到今年,人们对于十月革命的看法始终争执不下,其实其中多数的意见都具有误导的意味。反共派的历史学家往往认为,此事根本就是列宁一手策划的暴动或政变,以实行其反民主的基本立场。”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B. 多数人认为临时政府的垮台是必然的
C. 反共派认为十月革命具有必然性
D. 十月革命是列宁策划的暴动
此题的关键点是“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一定要是作者的观点,不是自己的主观判断;然后是范围关键词是“十月革命”;最后是感情色彩的词“极端年代”“注定垮台”“误导意味”和“根本就是”,涉及感情色彩的词对判断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有帮助的。一般情况下,每道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副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
紧扣一点:始终以题目所给的观点答题,哪怕它与我们所学的知识冲突,也不要迷信课本。有许多同学读不懂题意,就直接选择了B,因为B选项和书本知识最接近,这就是书本知识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何避免仅凭书本答题呢?本题所涉及的书是《极端的年代》,不是教科书。作者的大意是“人们对于十月革命看法争议较大,而具有误导意味的反共派历史学家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策划的一场反民主的暴动”,但作者是反对大多数意见的。据此,D选项可排除,因为作者的观点恰好与该选项相反。B、C选项很容易被误选,其实这两项并未在作者的观点中体现。而A项中的特殊历史背景可在“极端年代”中找到对应点,必然产物从“注定垮台”可以得出。此外,从“往往”的感情色彩可以看出,作者是不同意以反共派为代表的多数意见的,故选A。
这一点在历史选择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在谈论某位作者的观点时。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正通过不同的史观来看待历史问题,但我们书上的许多描述仍旧是采用革命史观,而我们的考试题却很可能采用的是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等。
NO.2 学会对比。选项之间的对比可以帮助做题。高考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选项我们一时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把剩下的选项进行对比。让我们来看看2010年全国卷I的一道历史题:
表: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上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 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 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 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A项易排除。根据史实和图表数据,虽然关税比例总体在上升,但根据总额算出的关税数量却在下降。B项也可以根据计算得出与“日趋凋敝”相反的结论。C和D比较难做出选择,因为二者在比例上都符合选项,此刻需要比较这两个选项。C项和D项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那么财政收入对商品流通的依赖就会下降。而与民族工商业密切相关的厘金和关税所占的比例之和从1885到1892年总体上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所以民族工商业一直在发展,而不是停滞,而D项正好符合题意。
这样的题目还有许多,我相信许多同学都会遇到二选一的烦恼。此时需要我们认真将两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不同,很多时候两个选项之间是包含关系,或者两个选项内部存在矛盾或者程度差异。只要找出不同点,然后再带回题目中去,结合材料大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NO.3 对图表题要学会转化和分析。图表题的转化能力在地理和政治选择题中显得格外重要,也是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通过转化,能够化难为易,节约答题时间,提升答题信心。下面我们来看地理题: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9. S地的纬度( )
A. 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 高于N地 D. 低于M地
10. 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
A. 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 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1. 若R点沿直线RS( )
A. 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 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C. 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 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
如果我们能够迅速将图中的纬线和晨昏线转化成下图,那么问题就会轻松解决。
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又因为n为昏线,N在昏线上,此时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N地为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如图所示,属于地中海气候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干热少雨,火险等级高,选项B正确。由图分析,显然S地的白昼比N地短,选项A错误。因此时南半球为冬季,巴西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冬季的低温干燥季节,选项C错误。因此时北半球为夏季,长江入海径流量较大,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应该处于一年中的最低值期。
而第11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M、N两交点间的距离实际上是昼长(或夜长),不会因观察者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若沿直线RS上升,观察者位置位于m纬线所在的平面之上时,m纬线则呈现向南弯曲的形状。选C。
当然,图表转化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我们大量练习。比如地理各种图之间的转化。一般而言,如果题目中给你的是以纬线为主的图,就可以转化为极地俯视图;如果是以经线为主的图,就可以转化为侧视图。下面是一个示例:
此时太阳直射23·5°N,那么有时候为了解题方便,可以将其转化为极地俯视图,如下:
NO.4 反复读题目中给你的信息。当你碰到一道陌生题时,或者是面临二选一时,大家务必反复读题目中的信息。请记住:题目中的任何信息都不是白给的。只有淡定,大脑才能清醒,思路才能清晰。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迅速找到某一道题的思路。这时候不妨放下来去做下一道题。记住,你的任务是总分最大化,而不是死咬一道题较劲。
题海战术,知错能改
平时训练中要注意的几点。
NO.1 一定要用做题来训练思维。我提倡认真订正条件下的题海战术,因为做得越多,就见得越多,见多识广,碰见陌生的题就不会心慌。
NO.2 一定要限时训练。一般而言,35道选择题要在45分钟到50分钟内完成,所以平时训练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NO.3 认真及时订正。试卷发下来的第一件事是订正。平时考试做错的题一定要问清楚,同时反复看。过一段时间后再做一次,检验自己是否已经真正掌握了此类题,做到考后100分。我记得有许多次考试我都能凭感觉选对,这就是题感,它是我平时训练的结果。
总之,如果学弟学妹们扎扎实实地掌握了基础,并通过大量练习积累良好的做题技巧,同时在平时的大考小考中培养出良好的心态,你的选择题也可以拿高分!
我的方法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基础知识+细致分析+及时订正=选择题高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让我们来看看2012年北京文综卷的第21题: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正当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A. 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 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如果你记不住1917年4月俄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此题无法作答。
那么,如何将基础知识夯实呢?
NO.1 将书和高考大纲结合起来是个很好的办法。一般而言,每年的考纲变化不会很大,不妨结合上一学年的考纲一个一个考点理顺。
先拿地理来说,我在距高考约四个月时,对照高考大纲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背诵、默写,每周一个轮回,然后自己编了个小册子,将书读薄。如果你能将每一个地理现象的原因、过程、结果说得明明白白,都能理解气候、交通、植被、地形、矿产、洋流等图,我相信你的整个做题状态会提升一个台阶。
历史呢?教材是根据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来编的,我却自己按照每一朝代所发生的事来编,形成自己的知识网。
政治呢?就默写框架。比如看到政府,你要马上想到它的性质、宗旨、职能、指导思想等等;根据各大主体来逐项突破,比如你对村委会的相关知识不熟悉,那就反复多次地默写,直到通过为止。
NO.2 书中的每一幅图都很重要,都极有可能成为考点,“背书”要细。下面是我看地理书看出的一些“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老版地理书中有一幅葡萄园图,葡萄园里有大量鹅卵石,而2010年全国文综卷I中地理第36题刚好考到了种植葡萄适合的气候条件和鹅卵石的用处。2010年全国文综卷II第39题的图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地理教材必修1第69页的图。所以大家要好好琢磨书本的每个角落。
分析题目,有法可循
NO.1 分析关键词
我们来结合湖北省八校联考的一道历史选择题分析: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指出:“从临时政府注定垮台的败迹开始出现,一直到今年,人们对于十月革命的看法始终争执不下,其实其中多数的意见都具有误导的意味。反共派的历史学家往往认为,此事根本就是列宁一手策划的暴动或政变,以实行其反民主的基本立场。”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B. 多数人认为临时政府的垮台是必然的
C. 反共派认为十月革命具有必然性
D. 十月革命是列宁策划的暴动
此题的关键点是“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一定要是作者的观点,不是自己的主观判断;然后是范围关键词是“十月革命”;最后是感情色彩的词“极端年代”“注定垮台”“误导意味”和“根本就是”,涉及感情色彩的词对判断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有帮助的。一般情况下,每道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副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
紧扣一点:始终以题目所给的观点答题,哪怕它与我们所学的知识冲突,也不要迷信课本。有许多同学读不懂题意,就直接选择了B,因为B选项和书本知识最接近,这就是书本知识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何避免仅凭书本答题呢?本题所涉及的书是《极端的年代》,不是教科书。作者的大意是“人们对于十月革命看法争议较大,而具有误导意味的反共派历史学家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策划的一场反民主的暴动”,但作者是反对大多数意见的。据此,D选项可排除,因为作者的观点恰好与该选项相反。B、C选项很容易被误选,其实这两项并未在作者的观点中体现。而A项中的特殊历史背景可在“极端年代”中找到对应点,必然产物从“注定垮台”可以得出。此外,从“往往”的感情色彩可以看出,作者是不同意以反共派为代表的多数意见的,故选A。
这一点在历史选择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在谈论某位作者的观点时。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正通过不同的史观来看待历史问题,但我们书上的许多描述仍旧是采用革命史观,而我们的考试题却很可能采用的是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等。
NO.2 学会对比。选项之间的对比可以帮助做题。高考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选项我们一时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把剩下的选项进行对比。让我们来看看2010年全国卷I的一道历史题:
表: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上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 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 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 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A项易排除。根据史实和图表数据,虽然关税比例总体在上升,但根据总额算出的关税数量却在下降。B项也可以根据计算得出与“日趋凋敝”相反的结论。C和D比较难做出选择,因为二者在比例上都符合选项,此刻需要比较这两个选项。C项和D项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那么财政收入对商品流通的依赖就会下降。而与民族工商业密切相关的厘金和关税所占的比例之和从1885到1892年总体上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所以民族工商业一直在发展,而不是停滞,而D项正好符合题意。
这样的题目还有许多,我相信许多同学都会遇到二选一的烦恼。此时需要我们认真将两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不同,很多时候两个选项之间是包含关系,或者两个选项内部存在矛盾或者程度差异。只要找出不同点,然后再带回题目中去,结合材料大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NO.3 对图表题要学会转化和分析。图表题的转化能力在地理和政治选择题中显得格外重要,也是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通过转化,能够化难为易,节约答题时间,提升答题信心。下面我们来看地理题: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9. S地的纬度( )
A. 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 高于N地 D. 低于M地
10. 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
A. 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 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1. 若R点沿直线RS( )
A. 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 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C. 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 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
如果我们能够迅速将图中的纬线和晨昏线转化成下图,那么问题就会轻松解决。
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又因为n为昏线,N在昏线上,此时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N地为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如图所示,属于地中海气候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干热少雨,火险等级高,选项B正确。由图分析,显然S地的白昼比N地短,选项A错误。因此时南半球为冬季,巴西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冬季的低温干燥季节,选项C错误。因此时北半球为夏季,长江入海径流量较大,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应该处于一年中的最低值期。
而第11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M、N两交点间的距离实际上是昼长(或夜长),不会因观察者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若沿直线RS上升,观察者位置位于m纬线所在的平面之上时,m纬线则呈现向南弯曲的形状。选C。
当然,图表转化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我们大量练习。比如地理各种图之间的转化。一般而言,如果题目中给你的是以纬线为主的图,就可以转化为极地俯视图;如果是以经线为主的图,就可以转化为侧视图。下面是一个示例:
此时太阳直射23·5°N,那么有时候为了解题方便,可以将其转化为极地俯视图,如下:
NO.4 反复读题目中给你的信息。当你碰到一道陌生题时,或者是面临二选一时,大家务必反复读题目中的信息。请记住:题目中的任何信息都不是白给的。只有淡定,大脑才能清醒,思路才能清晰。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迅速找到某一道题的思路。这时候不妨放下来去做下一道题。记住,你的任务是总分最大化,而不是死咬一道题较劲。
题海战术,知错能改
平时训练中要注意的几点。
NO.1 一定要用做题来训练思维。我提倡认真订正条件下的题海战术,因为做得越多,就见得越多,见多识广,碰见陌生的题就不会心慌。
NO.2 一定要限时训练。一般而言,35道选择题要在45分钟到50分钟内完成,所以平时训练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NO.3 认真及时订正。试卷发下来的第一件事是订正。平时考试做错的题一定要问清楚,同时反复看。过一段时间后再做一次,检验自己是否已经真正掌握了此类题,做到考后100分。我记得有许多次考试我都能凭感觉选对,这就是题感,它是我平时训练的结果。
总之,如果学弟学妹们扎扎实实地掌握了基础,并通过大量练习积累良好的做题技巧,同时在平时的大考小考中培养出良好的心态,你的选择题也可以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