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音乐剧是一种新兴起的艺术形式。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则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和广东,其中又以广东地区的发展成果最为辉煌。故而广东音乐剧发展的思路值得人们去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针对于此,本文对广东地区音乐剧发展的进程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且总结出广州音乐剧发展的思路,力图提高广东地区音乐剧的表演水平,为其它地区的音乐剧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东;音乐剧;发展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深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WYXM0068)。
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歌唱、台词、表演、肢体动作等多种元素的表演艺术形式。音乐剧早期被称为“音乐喜剧”,是由喜歌剧和小歌剧这些艺术形式演变而成的。音乐剧最开始是由英国的一种对白和对歌等戏剧形式发展而来的一种舞台剧。它作为一种发源于西方的演出类型,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尚陌生。中国的音乐剧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受经济水平的影响,音乐剧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全国范围的音乐剧市场还没有形成。
广东作为一个沿海城市,经济水平在国内较为发达,并且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的机会更多,所以总体上广东地区对音乐剧的接受程度较高,并且在发展方面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广东音乐剧蓬勃发展不是偶然,而是遵循了正确的发展和指导方针。针对于此,笔者力图总结广东音乐剧的发展和指导方针,希望对其它地区音乐剧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在音乐剧的创作中走民族化与本土化特色,紧密结合“广东特点”。
音乐剧作为外来艺术,想要能有所发展、立足生根,必然要“入乡随俗”。所谓民族化,就是指所创作的音乐剧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所谓本土化,就是指创作的作品要带有当地的风土人情特色,指的就是将某种现实的局部特点放大,使其具有广东的地方特色。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音乐剧才能更好地被当地人所接受。想要做到民族化和本土化,就必须考虑到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并且将这些文化特色带入作品中,通过作品体现出来。
我们以音乐剧《烽火·冼星海》为例进行分析。大型原创音乐剧《烽火·冼星海》自2015年9月份于广东首映以来,就深受欢迎。首先从题材方面来说,2015年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70周年。该剧目是集中了爱国主义、重大革命历史于一体的音乐剧。这一剧目集中体现了爱国情怀,并且题材与人民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吸引人民群众前来观看。从音乐旋律上面来看,《烽火·冼星海》中的一个片段《顶硬上》最开始是采用了清唱,但是在后期演出时,为了减少北方听众的听力障碍和困难,对这一部分加入了音乐化的处理,受到了广大好评。在乐器和舞蹈方面更是显示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了更好地展示出音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色,更好地表达和塑造演员的情绪,设计者打破了原先常规的舞蹈编排。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舞蹈片段,有虚有实,虚实结合。在剧中《延安》这一部分符合当时中国的真实情景,设计者并没有插入乐器。他们借助于当时的勺子、水缸、筷子等一系列生活用品进行音乐的演奏,小小的道具演绎出了磅礴的气势。这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体会更是一种回忆。所以在发展音乐剧的时候,其它地区音乐剧也要巧妙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过程中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
音乐剧的发展不能是纸上谈兵,为了更好地发展音乐剧,首先,要培育出具有开放性的音乐思维和细致布局的人才。音乐剧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需要有广泛的思维和广阔的文化视野。一名优秀的音乐剧人员还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精神,为表演提供更广阔的可供发挥的空间。如广东地区创作的音乐剧《蝶》中梁山伯的形象:他的叛逆色彩和洒脱不羁;《过山“谣”》中瑶族小伙子为了父亲寻找家乡,并且最后带着充满希望的瑶山梦回到瑶寨的故事;《芳草心》中一个平凡但是却又伟大的幼儿园保健员芳芳的纯真和果敢的故事都是优秀的范本;其次,要注重培养流程。成功培养优秀的音樂剧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因为音乐剧的市场因素等原因,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速成而忽略了质量。此外由于音乐剧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短,我们没有太多的音乐剧声乐作品可供参考。因此,在音乐剧表演者初步学习音乐剧的阶段,教师应该给学员提供表演性和戏剧性较强的参考曲目供学生反复练习和演唱,随着学习时间的延后和学生的进步,逐渐加入有难度的片段;最后,要坚定培养音乐剧基础教学。音乐剧人才对于表演者的表演、舞蹈、音乐剧演唱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缺一不可。万地高楼平地起,每一项都对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从基础开始要求表演者遵循规则。可能短时期内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从表演者个人发展的长远考虑和中国音乐剧整体发展的进程来看,这是一个切实的培养优秀音乐剧人才的态度和精神。只有准确把握了上述的培养方向,才能有效地使广东音乐剧的发展稳步上升。
三、要开拓音乐剧的商业市场。
市场的大小是决定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范围的重要原因。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想要长期发展并获得持续的动力,市场化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背景。在广东地区乃至在全中国,音乐剧尚属于新的事物,音乐剧的市场比较小。为了发展推广音乐剧,我们必须要开拓音乐剧商业市场。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地音乐剧的发展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当地发展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正确方针和政策。以广东为例,广东按照当地特色推出了一系列带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剧,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近年来,尤其是粤港澳互动,制作出了很多带有岭南特色的优质音乐剧。比如《朝暮有情人》就是广州大剧院和香港联合制作的粤语音乐剧;《西关小姐》就是根据广州西关小姐这一现象而写出的具有岭南特色的音乐剧,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剧目的成功最大一个原因就是充分了解当地音乐剧现状并且融入本地特色,确定消费的群体,从而不断壮大市场。但是,当前广东区域音乐产业的发展还是有各种的阻碍,比如还没有很好的市场化,没有较好地培育观众的发展平台以及规范的产业链条,政府未能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等。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政府应制定一些指导性的发展规划对音乐剧行业的发展实施提供保障,如对音乐剧公司的破产和停滞保护政策等。想要扩大市场,首先必须得制作出精良的作品。我们要从音乐剧发展的切实情况出发,推出当地群众喜欢的音乐剧品种。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才能吸引群众,才能扩大市场。总之,音乐剧产业对广东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广东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思想和生活。虽然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不能改变。我们要抓住这些问题,重视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市场化的目标,使音乐剧的市场化过程完善,取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要想确保音乐剧在广东得到细水长流、昂首阔步的发展,赢得市场更多民众的认可和青睐,就必须在音乐剧创作中融入本土化特色和民族元素内容,充分彰显出中国音乐剧、广东音乐剧的特有价值、风格以及品质;音乐剧创作者要积极转变自身的制作理念,综合考虑到音乐剧题材、表现手法以及表演风格的本土化创新。同时还要重视对相关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循序渐进;最后,还要实现音乐剧的市场化,同时注重文化、经济上的双重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的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俊.浅析音乐剧的基本特征[J].戏剧之家,2019.
[2]郭睿.新时代我国音乐剧的创作与发展探讨[J].艺术教育,2018.
[3]李志勇.浅谈音乐剧的文化价值[J].北方音乐,2018.
[4]庞娜.浅析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新思路[J].戏剧之家,2017.
[5]刘珂.中国音乐剧产业运营发展策略探析[J].现代企业,2019.
作者简介:谢惠迎(1979-),硕士学位,暨南大学,副教授。
【关键词】广东;音乐剧;发展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深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WYXM0068)。
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歌唱、台词、表演、肢体动作等多种元素的表演艺术形式。音乐剧早期被称为“音乐喜剧”,是由喜歌剧和小歌剧这些艺术形式演变而成的。音乐剧最开始是由英国的一种对白和对歌等戏剧形式发展而来的一种舞台剧。它作为一种发源于西方的演出类型,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尚陌生。中国的音乐剧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受经济水平的影响,音乐剧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全国范围的音乐剧市场还没有形成。
广东作为一个沿海城市,经济水平在国内较为发达,并且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的机会更多,所以总体上广东地区对音乐剧的接受程度较高,并且在发展方面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广东音乐剧蓬勃发展不是偶然,而是遵循了正确的发展和指导方针。针对于此,笔者力图总结广东音乐剧的发展和指导方针,希望对其它地区音乐剧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在音乐剧的创作中走民族化与本土化特色,紧密结合“广东特点”。
音乐剧作为外来艺术,想要能有所发展、立足生根,必然要“入乡随俗”。所谓民族化,就是指所创作的音乐剧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所谓本土化,就是指创作的作品要带有当地的风土人情特色,指的就是将某种现实的局部特点放大,使其具有广东的地方特色。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音乐剧才能更好地被当地人所接受。想要做到民族化和本土化,就必须考虑到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并且将这些文化特色带入作品中,通过作品体现出来。
我们以音乐剧《烽火·冼星海》为例进行分析。大型原创音乐剧《烽火·冼星海》自2015年9月份于广东首映以来,就深受欢迎。首先从题材方面来说,2015年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70周年。该剧目是集中了爱国主义、重大革命历史于一体的音乐剧。这一剧目集中体现了爱国情怀,并且题材与人民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吸引人民群众前来观看。从音乐旋律上面来看,《烽火·冼星海》中的一个片段《顶硬上》最开始是采用了清唱,但是在后期演出时,为了减少北方听众的听力障碍和困难,对这一部分加入了音乐化的处理,受到了广大好评。在乐器和舞蹈方面更是显示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了更好地展示出音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色,更好地表达和塑造演员的情绪,设计者打破了原先常规的舞蹈编排。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舞蹈片段,有虚有实,虚实结合。在剧中《延安》这一部分符合当时中国的真实情景,设计者并没有插入乐器。他们借助于当时的勺子、水缸、筷子等一系列生活用品进行音乐的演奏,小小的道具演绎出了磅礴的气势。这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体会更是一种回忆。所以在发展音乐剧的时候,其它地区音乐剧也要巧妙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过程中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
音乐剧的发展不能是纸上谈兵,为了更好地发展音乐剧,首先,要培育出具有开放性的音乐思维和细致布局的人才。音乐剧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需要有广泛的思维和广阔的文化视野。一名优秀的音乐剧人员还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精神,为表演提供更广阔的可供发挥的空间。如广东地区创作的音乐剧《蝶》中梁山伯的形象:他的叛逆色彩和洒脱不羁;《过山“谣”》中瑶族小伙子为了父亲寻找家乡,并且最后带着充满希望的瑶山梦回到瑶寨的故事;《芳草心》中一个平凡但是却又伟大的幼儿园保健员芳芳的纯真和果敢的故事都是优秀的范本;其次,要注重培养流程。成功培养优秀的音樂剧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因为音乐剧的市场因素等原因,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速成而忽略了质量。此外由于音乐剧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短,我们没有太多的音乐剧声乐作品可供参考。因此,在音乐剧表演者初步学习音乐剧的阶段,教师应该给学员提供表演性和戏剧性较强的参考曲目供学生反复练习和演唱,随着学习时间的延后和学生的进步,逐渐加入有难度的片段;最后,要坚定培养音乐剧基础教学。音乐剧人才对于表演者的表演、舞蹈、音乐剧演唱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缺一不可。万地高楼平地起,每一项都对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从基础开始要求表演者遵循规则。可能短时期内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从表演者个人发展的长远考虑和中国音乐剧整体发展的进程来看,这是一个切实的培养优秀音乐剧人才的态度和精神。只有准确把握了上述的培养方向,才能有效地使广东音乐剧的发展稳步上升。
三、要开拓音乐剧的商业市场。
市场的大小是决定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范围的重要原因。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想要长期发展并获得持续的动力,市场化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背景。在广东地区乃至在全中国,音乐剧尚属于新的事物,音乐剧的市场比较小。为了发展推广音乐剧,我们必须要开拓音乐剧商业市场。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地音乐剧的发展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当地发展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正确方针和政策。以广东为例,广东按照当地特色推出了一系列带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剧,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近年来,尤其是粤港澳互动,制作出了很多带有岭南特色的优质音乐剧。比如《朝暮有情人》就是广州大剧院和香港联合制作的粤语音乐剧;《西关小姐》就是根据广州西关小姐这一现象而写出的具有岭南特色的音乐剧,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剧目的成功最大一个原因就是充分了解当地音乐剧现状并且融入本地特色,确定消费的群体,从而不断壮大市场。但是,当前广东区域音乐产业的发展还是有各种的阻碍,比如还没有很好的市场化,没有较好地培育观众的发展平台以及规范的产业链条,政府未能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等。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政府应制定一些指导性的发展规划对音乐剧行业的发展实施提供保障,如对音乐剧公司的破产和停滞保护政策等。想要扩大市场,首先必须得制作出精良的作品。我们要从音乐剧发展的切实情况出发,推出当地群众喜欢的音乐剧品种。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才能吸引群众,才能扩大市场。总之,音乐剧产业对广东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广东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思想和生活。虽然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不能改变。我们要抓住这些问题,重视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市场化的目标,使音乐剧的市场化过程完善,取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要想确保音乐剧在广东得到细水长流、昂首阔步的发展,赢得市场更多民众的认可和青睐,就必须在音乐剧创作中融入本土化特色和民族元素内容,充分彰显出中国音乐剧、广东音乐剧的特有价值、风格以及品质;音乐剧创作者要积极转变自身的制作理念,综合考虑到音乐剧题材、表现手法以及表演风格的本土化创新。同时还要重视对相关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循序渐进;最后,还要实现音乐剧的市场化,同时注重文化、经济上的双重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音乐剧在广东的发展的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俊.浅析音乐剧的基本特征[J].戏剧之家,2019.
[2]郭睿.新时代我国音乐剧的创作与发展探讨[J].艺术教育,2018.
[3]李志勇.浅谈音乐剧的文化价值[J].北方音乐,2018.
[4]庞娜.浅析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新思路[J].戏剧之家,2017.
[5]刘珂.中国音乐剧产业运营发展策略探析[J].现代企业,2019.
作者简介:谢惠迎(1979-),硕士学位,暨南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