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投入有了明显增多,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技工院校内涵建设的内涵研究,用以指导技工院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确立特色办学理念
技工院校加强内涵建设转变办学理念是前提。技工教育的办学理念应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下,思考形成。具体来讲,应从以下五个维度来思考和提炼。
1.适应教育发展。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导,树立起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教育观。
2.继承传统与创新。以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赋予优良传统新的内涵,这是办学的基本思路。
3.借鉴先进经验。技工院校都有各自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特别是借鉴发达地区职业学校的经验,将会开拓思路,丰富思想,从而使办学理念更加开放,更加充实。
4.涵盖内容要全面。办学理念是回答学校是什么的问题,从内容上讲,包括教育目的理念、教师理念、治校理念等;从结构来说,包括办学目标、工作思路、办学特色等要素。
5.体现时代精神。在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理念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现阶段的教育理念主要有“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主体教育、生态教育”等。
只有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思考,学校才能在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提炼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办学理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内涵的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素质高度决定了技工院校的内涵建设深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关键是要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的方针,不断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机制。通过实施四大机制,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形成一支思想觉悟高尚,业务技能强,能满足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
1.以专业建设为引领,培养骨干教师和领军人才
专业建设涉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追踪,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革新等内容,是一项工作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通过抓专业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了解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同时产生专业领军人物和名师团队。
2.以教科研究为向导,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教科研是知识的实现和技术的再创造,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师,要通过参加教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素养。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科研工作软环境和硬件条件。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要建立课题项目指南、产教合作联系等服务窗口;建立科研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究,重奖获取市级以上课题的集体或个人;设立学术交流管理办法和科研奖励办法。在硬件建设方面,加大专项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快教学仪器设备的建设。
3.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形成教学特色、塑造教学品牌、弥补设备资金不足的重要手段。作为一所以培养一线技能人才为主的技工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方面要根据专业设置与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和企业建立全面合作的关系。要在巩固和加强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开拓新的产教合作基地,提高学校的产教结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4.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和谐发展
技工院校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更加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和“以人为本”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要根据发展需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的聘任,淡化编制观念,实施同岗同酬,营造出一种和谐向上的氛围。要建立起“德、能、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要加强送培进修力度,为教师提供参与重大工程和技术改造的机会,以及出国深造的机会。要进一步关心关爱教师的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疗修养机会。
深化专业建设
加强内涵建设的抓手是专业建设。作为技工院校,要“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并且要长短结合,市场需求稳定的,作为长线专业来发展;市场需求有阶段性的,作为短线专业来建设。通过长短结合,实现既“稳”又“活”,既“特”又“精”,从而使技工院校的招生也能避免大起大落。
1.强化对专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开设什么样的专业,相当于工厂建起了什么样的厂房,从而决定了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只有市场需求的人才,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能适销对路,专业才有生命力,产品才有竞争力。因此,只有抓住专业建设,才能使各个院校能招到学生,才能推进院校的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2.构建合理的专业建设框架
根据技工院校的工种专业特点和发展基础及需要,将专业分为中级、高级、技师三个层次,对于长线专业,因为其需求稳定,应巩固和加强,并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深化专业内涵,办出规模,做出特色。对于短线专业,应抓住其它院校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机遇,加快发展,但应控制规模,做成精品。
3.构建特色专业建设平台
探求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途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及创新性。如何始终保持专业前沿水平,造就优势明显的技能型人才,需要突破学校本位模式,大胆与企业合作,实施校企合一、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只有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才能使专业建设更加有特色,有内容。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推进课程改革。技工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为动力,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1.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技工院校应该构建起素质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实习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平台+模块”组成。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学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要实现要按照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搭建,达到专业的培养要求。专业模块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追踪专业前沿,依托行业,贴近企业,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凸现专业特色。
实践实习教学体系分为两个平台,即专业实践平台和生产综合实践平台。技工院校的专业实践平台包括各类学科专业基础及专业的实验教学、实习;生产综合实践平台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职业资格竞赛与职业资格鉴定、创业教育活动等。
2.进行课程设置改革
要根据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采取分层递进的方式来设置课程体系。采取“3+2+2”的课程叠加模式,实现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三个层次的有机对接,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在课程的设置中,应体现标准化、模块化、层次性、方向性。标准化、模块化,即同一类别、同一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同一层次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同一类别的专业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有机叠加架构。层次性、方向性,即在同一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按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三个层次设计课程模块;在具有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大专业、小方向。
技工院校应围绕上述教学体系构建,不断开发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不断加强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制订和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制度。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加强内涵建设的活力是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技工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有着特殊的积极作用,也是内涵建设的升华。
校园文化的建设要以活动为载体。技工院校应像大学一样,形成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寝室文化节、读书节、体育节、志愿服务节等。开展“进校园”活动,即名家、企业家、校友、政府官员、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举行系列讲座。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自身修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质的需求越来越高,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因此,在新一轮职业教育发展中,技工院校只有不断挖掘内涵建设的内涵,才能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确立特色办学理念
技工院校加强内涵建设转变办学理念是前提。技工教育的办学理念应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下,思考形成。具体来讲,应从以下五个维度来思考和提炼。
1.适应教育发展。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导,树立起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教育观。
2.继承传统与创新。以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赋予优良传统新的内涵,这是办学的基本思路。
3.借鉴先进经验。技工院校都有各自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特别是借鉴发达地区职业学校的经验,将会开拓思路,丰富思想,从而使办学理念更加开放,更加充实。
4.涵盖内容要全面。办学理念是回答学校是什么的问题,从内容上讲,包括教育目的理念、教师理念、治校理念等;从结构来说,包括办学目标、工作思路、办学特色等要素。
5.体现时代精神。在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理念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现阶段的教育理念主要有“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主体教育、生态教育”等。
只有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思考,学校才能在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提炼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办学理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内涵的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素质高度决定了技工院校的内涵建设深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关键是要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的方针,不断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机制。通过实施四大机制,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形成一支思想觉悟高尚,业务技能强,能满足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
1.以专业建设为引领,培养骨干教师和领军人才
专业建设涉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追踪,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革新等内容,是一项工作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通过抓专业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了解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同时产生专业领军人物和名师团队。
2.以教科研究为向导,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教科研是知识的实现和技术的再创造,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师,要通过参加教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素养。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科研工作软环境和硬件条件。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要建立课题项目指南、产教合作联系等服务窗口;建立科研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究,重奖获取市级以上课题的集体或个人;设立学术交流管理办法和科研奖励办法。在硬件建设方面,加大专项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快教学仪器设备的建设。
3.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形成教学特色、塑造教学品牌、弥补设备资金不足的重要手段。作为一所以培养一线技能人才为主的技工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方面要根据专业设置与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和企业建立全面合作的关系。要在巩固和加强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开拓新的产教合作基地,提高学校的产教结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4.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和谐发展
技工院校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更加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和“以人为本”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要根据发展需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的聘任,淡化编制观念,实施同岗同酬,营造出一种和谐向上的氛围。要建立起“德、能、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要加强送培进修力度,为教师提供参与重大工程和技术改造的机会,以及出国深造的机会。要进一步关心关爱教师的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疗修养机会。
深化专业建设
加强内涵建设的抓手是专业建设。作为技工院校,要“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并且要长短结合,市场需求稳定的,作为长线专业来发展;市场需求有阶段性的,作为短线专业来建设。通过长短结合,实现既“稳”又“活”,既“特”又“精”,从而使技工院校的招生也能避免大起大落。
1.强化对专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开设什么样的专业,相当于工厂建起了什么样的厂房,从而决定了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只有市场需求的人才,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能适销对路,专业才有生命力,产品才有竞争力。因此,只有抓住专业建设,才能使各个院校能招到学生,才能推进院校的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2.构建合理的专业建设框架
根据技工院校的工种专业特点和发展基础及需要,将专业分为中级、高级、技师三个层次,对于长线专业,因为其需求稳定,应巩固和加强,并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深化专业内涵,办出规模,做出特色。对于短线专业,应抓住其它院校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机遇,加快发展,但应控制规模,做成精品。
3.构建特色专业建设平台
探求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途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及创新性。如何始终保持专业前沿水平,造就优势明显的技能型人才,需要突破学校本位模式,大胆与企业合作,实施校企合一、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只有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才能使专业建设更加有特色,有内容。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推进课程改革。技工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为动力,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1.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技工院校应该构建起素质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实习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平台+模块”组成。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学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要实现要按照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搭建,达到专业的培养要求。专业模块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追踪专业前沿,依托行业,贴近企业,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凸现专业特色。
实践实习教学体系分为两个平台,即专业实践平台和生产综合实践平台。技工院校的专业实践平台包括各类学科专业基础及专业的实验教学、实习;生产综合实践平台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职业资格竞赛与职业资格鉴定、创业教育活动等。
2.进行课程设置改革
要根据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采取分层递进的方式来设置课程体系。采取“3+2+2”的课程叠加模式,实现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三个层次的有机对接,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在课程的设置中,应体现标准化、模块化、层次性、方向性。标准化、模块化,即同一类别、同一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同一层次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同一类别的专业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有机叠加架构。层次性、方向性,即在同一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按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三个层次设计课程模块;在具有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大专业、小方向。
技工院校应围绕上述教学体系构建,不断开发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不断加强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制订和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制度。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加强内涵建设的活力是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技工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有着特殊的积极作用,也是内涵建设的升华。
校园文化的建设要以活动为载体。技工院校应像大学一样,形成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寝室文化节、读书节、体育节、志愿服务节等。开展“进校园”活动,即名家、企业家、校友、政府官员、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举行系列讲座。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自身修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质的需求越来越高,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因此,在新一轮职业教育发展中,技工院校只有不断挖掘内涵建设的内涵,才能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更多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