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高职校外实训环节,存在学生分布比较分散、实训岗位多样等问题,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如何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学生自我管理、加强实训监管、巩固校企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探讨的话题。要认真分析不同专业的要求和具体实训条件,从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出发,进行“柔性管理”或“弹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4.02.016
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显著特色,关系到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教学质量。目前,除了校内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承担了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教学任务以外,绝大部分专业的实训教学通过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校企合作开展实训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在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方面,围绕高职培养目标,通过管理机制改革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目前高职校外实训环节管理的主要难点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培训实践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大量的实践性教学任务。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性教学,具有岗位现场和技能操作的真实性,有利于学生在现场学好技术和提高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同时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和节约资源,比校内实训基地更具明显的优势。在校外实训环节实践中,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根据教学目标和专业特点,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选择了一批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对象,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实训教学的具体形式方面,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半工半读、校外实训、工学交替、项目驱动、定单培养等等。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现场和岗位上,以“准员工”的身份从事专业岗位工作,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培训专业领域的基本劳动技能,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由于高职校外实训环节不同于校内课堂教学,学生比较分散,时间不易集中,组织也较松散,照搬校内教学管理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因此加大了在管理方面的难度。同时,由于职业分类的复杂性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外实训环节的组织和管理方面面临着十分复杂的问题,存在着不少难点。
一是许多校外实训环节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不少校外实训基地既没有按照实践性教学计划真正开展实训,也没有根据企业的要求让学生认真学习职业技术,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甚至徒具形式。笔者最近对3所高职院校(其中1所民办高职)部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了调查,仅有三分之一左右实训教学效果较好,其余的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甚至有的仅签一个协议或空挂一块牌子,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
二是传统的集中教学管理方法失效,实训教学管理呈现“放羊效应”。许多高职院校提倡和鼓励学生自己设法联系实训企业,不少学生在自己家乡所在地找到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学校在管理上虽然发放了有关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并具体提出了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的要求,还规定企业须核实盖章。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学校对高度分散的实训学生,特别是外地实训学生的教学管理鞭长莫及,而企业方面也难以按照教学目标和学校的实训教学要求来有效地管理实训学生,学生实际上处于“放羊”状态。还有,许多学生为了获取实训成绩,往往“所干”与“所学”脱节,使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无法衔接。不少校外实训基地出现“实训”与“就业”脱节。某高职院校组织一批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训教学,实训结束后该企业以招工需要本科以上学历为由,将全部高职实训学生排除在外,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高职院校与实训企业的关系难以协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但许多企业对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实训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往往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拒不合作,出现了学校与企业“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局面。如果这个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实训教学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实训教学的科学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二、高职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高职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机制的改革,应该从实际出发,首先要理清改革的总体思路,然后在总体思路的指引下,研究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的具体方法、形式和路径。
首先,校外实训环节管理必须服从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实训教学要围绕这个目标,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通过实训教学真正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的职业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校外实训管理方面,要始终坚持这个目标,任何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都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任何改革措施或新的管理机制,只要是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提高的,都允许试验,都要提倡和鼓励大胆探索。
其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高职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方面,要尽量避免传统的“一刀切”刚性管理机制。由于校外实训环节组织和管理的复杂性,学院在制定有关管理制度时应留有充分的余地,让实训企业、指导教师和实训学生有创新和发展的余地和空间。总之,要认真分析不同专业的要求和具体实训条件,从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出发,进行“柔性管理”或“弹性管理”。例如,对“三明治”式的工学交替实训方式和对以“项目驱动”为特色的实训形式,在具体管理机制上应该允许有很大的差异。对不同专业而言,对建筑、机械、电子等工程类专业与对管理类专业的实训教学管理机制也应该有所区别。 再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管理机制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就业。在安排学生实训之始,就应该把就业问题加以重点考虑,要以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为出发点,安排实训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就业信息服务,努力使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劳动者的“零距离对接”。因此,在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机制改革过程中,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形式,都值得探索和创新。如有的学生职业能力超群,成绩优秀,深受企业赏识,尚未毕业就被企业试用或正式录用,学校方面完全可以网开一面,把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时间与实训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不必拘泥于毕业前的一些常规程序而管得太死板。对于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从管理机制方面提倡和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并实行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创业的管理办法。
三、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机制改革的绩效路径
(一)校外实训环节要实行以企业为主的“双元管理”
长期以来,高职学生实训一直由学校单方面管理,其间虽然也强调校企协作加强管理,但实际上许多企业往往既不重视也不热心。这种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也大都与此有关。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双元管理”模式。在校外实训环节过程中,发挥企业在教学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实训期间的生产、技术、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应同企业在职职工一样,由企业统一安排、管理和考核,企业可以根据专业、岗位、技术等方面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实训要求和考核标准。
实训教学管理网络的建立和运行,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在校内,可建立院、系、专业3级管理。每位实训指导教师负责的学生不宜太多,否则将兼顾不暇。在企业,也应建立企业分管领导、部门、班组3级实训教学网络,为每位实训学生配备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并由学院颁发聘书。
(二)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网络与加强实训教学监管相结合
高职学生的实训教学地域分散,实训形式多样,加上专业要求的复杂性,要统一管理难度很大。因此,在加强和完善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实训教学的有效监控,并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自我管理是建立实训教学管理机制的重要方面。学校要努力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全方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尽快适应实训环境。要做好实训学生的组织工作,把在同一企业或同一地区实训的学生组织起来,指定或选举产生实训小组长,负责对其他同学进行联络和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学生骨干的核心作用,组成学生自我管理网络,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生存,学会沟通,学会管理,增长才干。
学院教学主管部门、系部和实训指导老师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企业了解学生实训教学情况,加强与学生自我管理网络的密切联系,加强对实训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及时与企业、师傅沟通,协助解决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校外实训环节管理现代化
实训教学的分散性和多样性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教学管理部门要及时了解分散的实训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学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就校外实训环节管理而言,信息技术极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的地域差距。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互通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实训动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和帮助。
在实践性教学管理方面,要优先装备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可在线远距离指导实践性教学活动,指导工作可以从集中处理转变为分散处理。每位教师可以从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学生可以从网上获得学院和系部的各种教学信息,在网上向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反映自己的愿望,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校外实践性教学还要求学校与企业及时沟通和协调,落实具体的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也可以高效率地搞好这方面的工作。先进的信息技术还可以把示范性高职院校关于实训教学过程和经验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上传到互联网,具有直观性、美观性、真实性、适时性等突出优点,而且瞬息之间就可以传遍各地,真正可以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教学档案管理是学院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对大量的教学档案进行电子化处理并分类存档,促进了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电子文档具有可靠性、容易复制、容易保存和传播迅速的优点,既便于及时查阅,又可以在瞬息之间上传下达。但是,电子档案也存在因电脑故障容易丢失、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失密、原始数据可能被篡改等缺点,学院要建立健全教学档案保管制度、保密制度和档案利用制度,指派高素质的专门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严格管理。所有电子教学档案应有备份以防缺失,并用双密码锁定以防篡改。
(三)巩固和发展校企战略伙伴关系
在校企合作开展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企业无偿参与实训教学的做法,合理分摊实训教学成本。许多企业对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实践性教学不甚热心,对来企业实训的高职学生不够欢迎。出现这种状况,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学校对企业方面不能过于苛求。因为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事业单位,企业是以追求赢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二者在性质、目标、运行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加上高职学生在企业实训要利用企业的人员、技术装备和场地,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还需要承担可能出现的工伤事故、设备损坏等风险,确实使企业有所顾虑,而且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方面应花大力气主动与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搞好关系,融洽感情,增进友谊,力争与企业结成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院校应努力在培训员工、开拓市场、信息咨询、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对企业有所实质性的帮助。为了从根本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应在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块作为企业的实训专项补助,或对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训的企业减免全部或部分教育附加税。高职院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学生实训年度的学费收入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合作企业的专项经费。企业如果在实训合作方面有利可图,就有利于充分调动起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与责任性。
说明:
本文系“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高等职业与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学科研项目《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研究》” 基金项目。
责任编辑:张 炜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4.02.016
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显著特色,关系到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教学质量。目前,除了校内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承担了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教学任务以外,绝大部分专业的实训教学通过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校企合作开展实训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在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方面,围绕高职培养目标,通过管理机制改革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目前高职校外实训环节管理的主要难点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培训实践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大量的实践性教学任务。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性教学,具有岗位现场和技能操作的真实性,有利于学生在现场学好技术和提高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同时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和节约资源,比校内实训基地更具明显的优势。在校外实训环节实践中,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根据教学目标和专业特点,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选择了一批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对象,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实训教学的具体形式方面,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半工半读、校外实训、工学交替、项目驱动、定单培养等等。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现场和岗位上,以“准员工”的身份从事专业岗位工作,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培训专业领域的基本劳动技能,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由于高职校外实训环节不同于校内课堂教学,学生比较分散,时间不易集中,组织也较松散,照搬校内教学管理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因此加大了在管理方面的难度。同时,由于职业分类的复杂性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外实训环节的组织和管理方面面临着十分复杂的问题,存在着不少难点。
一是许多校外实训环节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不少校外实训基地既没有按照实践性教学计划真正开展实训,也没有根据企业的要求让学生认真学习职业技术,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甚至徒具形式。笔者最近对3所高职院校(其中1所民办高职)部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了调查,仅有三分之一左右实训教学效果较好,其余的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甚至有的仅签一个协议或空挂一块牌子,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
二是传统的集中教学管理方法失效,实训教学管理呈现“放羊效应”。许多高职院校提倡和鼓励学生自己设法联系实训企业,不少学生在自己家乡所在地找到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学校在管理上虽然发放了有关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并具体提出了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的要求,还规定企业须核实盖章。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学校对高度分散的实训学生,特别是外地实训学生的教学管理鞭长莫及,而企业方面也难以按照教学目标和学校的实训教学要求来有效地管理实训学生,学生实际上处于“放羊”状态。还有,许多学生为了获取实训成绩,往往“所干”与“所学”脱节,使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无法衔接。不少校外实训基地出现“实训”与“就业”脱节。某高职院校组织一批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训教学,实训结束后该企业以招工需要本科以上学历为由,将全部高职实训学生排除在外,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高职院校与实训企业的关系难以协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但许多企业对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实训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往往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拒不合作,出现了学校与企业“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局面。如果这个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实训教学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实训教学的科学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二、高职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高职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机制的改革,应该从实际出发,首先要理清改革的总体思路,然后在总体思路的指引下,研究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的具体方法、形式和路径。
首先,校外实训环节管理必须服从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实训教学要围绕这个目标,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通过实训教学真正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的职业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校外实训管理方面,要始终坚持这个目标,任何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都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任何改革措施或新的管理机制,只要是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提高的,都允许试验,都要提倡和鼓励大胆探索。
其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高职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方面,要尽量避免传统的“一刀切”刚性管理机制。由于校外实训环节组织和管理的复杂性,学院在制定有关管理制度时应留有充分的余地,让实训企业、指导教师和实训学生有创新和发展的余地和空间。总之,要认真分析不同专业的要求和具体实训条件,从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出发,进行“柔性管理”或“弹性管理”。例如,对“三明治”式的工学交替实训方式和对以“项目驱动”为特色的实训形式,在具体管理机制上应该允许有很大的差异。对不同专业而言,对建筑、机械、电子等工程类专业与对管理类专业的实训教学管理机制也应该有所区别。 再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管理机制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就业。在安排学生实训之始,就应该把就业问题加以重点考虑,要以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为出发点,安排实训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就业信息服务,努力使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劳动者的“零距离对接”。因此,在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机制改革过程中,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形式,都值得探索和创新。如有的学生职业能力超群,成绩优秀,深受企业赏识,尚未毕业就被企业试用或正式录用,学校方面完全可以网开一面,把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时间与实训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不必拘泥于毕业前的一些常规程序而管得太死板。对于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从管理机制方面提倡和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并实行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创业的管理办法。
三、校外实训环节管理机制改革的绩效路径
(一)校外实训环节要实行以企业为主的“双元管理”
长期以来,高职学生实训一直由学校单方面管理,其间虽然也强调校企协作加强管理,但实际上许多企业往往既不重视也不热心。这种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也大都与此有关。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双元管理”模式。在校外实训环节过程中,发挥企业在教学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实训期间的生产、技术、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应同企业在职职工一样,由企业统一安排、管理和考核,企业可以根据专业、岗位、技术等方面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实训要求和考核标准。
实训教学管理网络的建立和运行,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在校内,可建立院、系、专业3级管理。每位实训指导教师负责的学生不宜太多,否则将兼顾不暇。在企业,也应建立企业分管领导、部门、班组3级实训教学网络,为每位实训学生配备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并由学院颁发聘书。
(二)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网络与加强实训教学监管相结合
高职学生的实训教学地域分散,实训形式多样,加上专业要求的复杂性,要统一管理难度很大。因此,在加强和完善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实训教学的有效监控,并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自我管理是建立实训教学管理机制的重要方面。学校要努力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全方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尽快适应实训环境。要做好实训学生的组织工作,把在同一企业或同一地区实训的学生组织起来,指定或选举产生实训小组长,负责对其他同学进行联络和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学生骨干的核心作用,组成学生自我管理网络,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生存,学会沟通,学会管理,增长才干。
学院教学主管部门、系部和实训指导老师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企业了解学生实训教学情况,加强与学生自我管理网络的密切联系,加强对实训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及时与企业、师傅沟通,协助解决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校外实训环节管理现代化
实训教学的分散性和多样性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教学管理部门要及时了解分散的实训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学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就校外实训环节管理而言,信息技术极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的地域差距。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互通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实训动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和帮助。
在实践性教学管理方面,要优先装备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可在线远距离指导实践性教学活动,指导工作可以从集中处理转变为分散处理。每位教师可以从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学生可以从网上获得学院和系部的各种教学信息,在网上向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反映自己的愿望,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校外实践性教学还要求学校与企业及时沟通和协调,落实具体的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也可以高效率地搞好这方面的工作。先进的信息技术还可以把示范性高职院校关于实训教学过程和经验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上传到互联网,具有直观性、美观性、真实性、适时性等突出优点,而且瞬息之间就可以传遍各地,真正可以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教学档案管理是学院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对大量的教学档案进行电子化处理并分类存档,促进了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电子文档具有可靠性、容易复制、容易保存和传播迅速的优点,既便于及时查阅,又可以在瞬息之间上传下达。但是,电子档案也存在因电脑故障容易丢失、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失密、原始数据可能被篡改等缺点,学院要建立健全教学档案保管制度、保密制度和档案利用制度,指派高素质的专门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严格管理。所有电子教学档案应有备份以防缺失,并用双密码锁定以防篡改。
(三)巩固和发展校企战略伙伴关系
在校企合作开展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企业无偿参与实训教学的做法,合理分摊实训教学成本。许多企业对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实践性教学不甚热心,对来企业实训的高职学生不够欢迎。出现这种状况,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学校对企业方面不能过于苛求。因为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事业单位,企业是以追求赢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二者在性质、目标、运行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加上高职学生在企业实训要利用企业的人员、技术装备和场地,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还需要承担可能出现的工伤事故、设备损坏等风险,确实使企业有所顾虑,而且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方面应花大力气主动与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搞好关系,融洽感情,增进友谊,力争与企业结成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院校应努力在培训员工、开拓市场、信息咨询、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对企业有所实质性的帮助。为了从根本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应在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块作为企业的实训专项补助,或对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训的企业减免全部或部分教育附加税。高职院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学生实训年度的学费收入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合作企业的专项经费。企业如果在实训合作方面有利可图,就有利于充分调动起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与责任性。
说明:
本文系“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高等职业与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学科研项目《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研究》” 基金项目。
责任编辑:张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