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传统文化 重拾国学经典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ang89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学界掀起了“国学”热潮,一些学者热心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学习,研究和评价,意在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然而,继承祖国文化传统,培养民族精神,如果没有年青一代的积极参与,如果广大的学生对此完全隔膜、冷漠,则“国学”不过是一小部分学者躲在“象牙塔”里搞自娱自乐的小玩意,不但“薪水”无法传承,而且还会受到年轻一代的抵制和排斥。
  因此,要引导中学生学习继承祖国文化传统,必须让学生多了解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多读名著经典。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只要不是必考的知识都被大大的削弱了,课堂上盛行的是“习题训练”,社会上各种媒体也充斥着浅薄庸俗的东西,这些不但严重地影响、削弱了语文教育的效率,而且也影响了青年一代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想学好语文,健全学生人格,必须提高其人文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最有效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多读历史文化,多读经典。
  实际上对怎样学好语文,古今中外都有良好的传统可供借鉴:中国的传统就是多读多写,“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说:“现代的研究指出,为了学习任何一项语言信息而进行的教学,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提供和这项信息联系在一起,或者可以配合起来的有意义的知识”。简单地说,为了能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得以巩固,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略读和泛读,精读的机会。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最好的办法是教科书的内容与课外阅读材料之间互相有联系。为什么如今中学生害怕现代文阅读题,除了“答案”难以把握外,阅读速度、理解跟不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笔者认为,提倡中学生多读书,尤其是多读经典作品不仅不会影响他的语文水平,而且还会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实践证明,读是古往今来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行之有效的最重要的方法,我们通常称学生上学为“读书”是很有道理。过去私塾先生教书,不是讲比喻拟人的修辞效果,更没有分析段落大意,写作特点,而是领学生读,让学生自己读,反复朗诵。就在一遍遍的诵读中读出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是古人对“读”的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是很重视读,他曾提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时代的发展,使学习成为每个人毕生的事业,读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现实的情况的好多人热衷于英语的学习,漠视母语,即使偶尔读书,也只是沉溺于快餐文化的浅阅读,缺乏阅读古典诗文的耐心,认识不到古典诗文是民族情感和智慧的结晶,也无法体会如此简明的遣词、形式和文意中,却蕴含着多么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更不要说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唐诗、宋词、元曲的绚烂瑰丽,领略四大发明为杰出代表的科学创造的举世辉煌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也许不读或少读传统文学作品表现在语言学习上的后果还只是显性的,还有一种隐性的结果在年轻一代的人格上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我们常见的一些大学生在科学知识上有杰出的才能,但在文史修养方面显现出惊人的寡知无识。学者夏中义教授在《精神成长和大学》里指出:“在当今,我们大学生中不少人存在着无边的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周围,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判断绝不是危言耸听。出现这种倾向当然有诸多复杂的社会原因,但同中学时缺少良好的文化教育不无关系,由于审美情趣不高,大学生不懂世界名著只知武侠与言情小说,中学生迷恋“超女”“超男”,表现出畸形的审美价值取向,表现出一种“集体无意识”,“美丑不分,真假莫辩”。传统的“真善美”价值观被颠覆了,许多丑恶的东西就乘虚而入了,所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具体又该如何做呢?一是不断扩大语言的外延,丰富语文的内涵,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中华传统的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实现从语文素养向文化素养的飞跃,为人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丰厚的基础。二是鼓励学生用智慧的眼睛去读书,敢于研读经典。因為“经典是文化智慧的集合,最耐人寻味的文化血脉在里面”杨义《读书的启示》),只有多读经典,才能使学生明确民族文化繁衍的“根”和民族生命壮大的“魂”在哪里,从而激发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三是对于课后的名著导读,为使学生喜欢经典,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心理,将经典文化通俗化、趣味化,以此拉近经典文化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唤醒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激情。
  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提高文化素养;在诵读中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诵读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是我们与遥远的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探求祖先的思想和精神,是增强我们民族记忆和民族自尊心的必由之路。其目的“不只是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怎样不断前进”。为了让我们民族的生命之树根壮叶茂,民族文化脉流传承不衰,民族和国家走向世界,立于民族之林,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请广大同仁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重拾国学经典吧!
其他文献
自从改革自然科学课程的春风吹拂着贵州大地,作为一线教师,我积极参与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从此持证上岗,与《科学》这门课程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科学教学,我经历了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历程。7年的科学教学生涯中,有笑有泪,有苦有甜。今天就借这个机会浅谈一下自己独特的体会吧!  一、内容多,时间紧,压力大  有人认为在偏僻的农村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存放在某一角落的“装饰品”,老师摆样子,学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新的教学环境下,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是在小组合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多数小组是指定一位学习较好的代言人发言,其他人无所事事,或事不关己,或七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中作用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学校对于计算机的引入,计算机教学成为了教学的又一大改革,计算机教学不仅使原来的单一的,平面的教学引入到一个多元的,立体的空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视觉效果,而且现在计算机教学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计算机教学优化了课堂的结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我就从事多年教学中总结出的经验,浅谈我在多媒体教学中感受的美好。  一、教学方面  第一,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
期刊
习惯了教高年级,他们有相对独立的人格,相对成熟的心智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面对这样的孩子,似乎习惯了一定的教学、管理“套路”,可以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然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总是站在一个不变的立场,久而久之,难免固步自封。每当看到班级部分基础特别差,尤其是学习习惯实在是一塌糊涂的学生,就气不打一处来,甚至埋怨低年级的老师教学很失败。  可能是因为自己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就一门心思想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汉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汉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重视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对汉语文老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汉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集中办学,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的寄宿制就顺应而生。但小学生寄宿制也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加强对这些寄宿生在校课外活动的安全管理,确保校园一方平安,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使校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土呢?  一、建立安全机制  寄宿制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安全管理,要建立责任机制,是落实寄宿生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学校与家庭、学校
期刊
读《静悄悄的革命》后,我被书中所描绘的“学习共同体”深深的吸引。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影响;教师家长帮助,促进学生学习,成长;教师家长相互交流,相互探究。多么和谐的画面,令人神往。作为一个班主任,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想努力创造一间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师生之间交流愉悅的教室,现在看来首先要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师生之间互相倾听,学生之间互相倾听。  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能教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是每一位教师的最大心愿,但要达到这一目标,决非易事。有时你的“良苦用心”,有的学生根本不予理解,换来的却是一相情愿;你的“苦口婆心”,其结果有时也是付诸东流。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位学生,名叫姜某某。在初一刚接手教他的时候小学老师就介绍说,这个孩子,抛开学习不说,个性非常强,很偏激,脾气很犟,爱钻牛角尖,是个刺头,很难管理,他能带动一帮学生和老师对立。
期刊
每当看到餐厅内一个热腾腾白乎乎的馒頭掉在了地上,没有哪一位学生自愿捡起来,当发现洁净美丽的校园瞬间见一口痰迹出现时,无论哪一位师长都有一股子无明火:用手指着那馒头当面训斥:“天上掉馍馍!”或晓之以理:“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出现的结果往往令师长,特别是当班主任的心痛。  时代发展了,现在的孩子的头脑、思想变得更快,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再凭纯洁的说教或是“顺其自然”“树大自直”的开导,效
期刊
随着校园网的使用推广,很多学校都已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但在建设中出现了软件、硬件建设比例失调,师资队伍培训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投资浪费、校园网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在这里简要谈谈校园网应用过程中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改正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  很多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往往比较注重网络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和管理、维护、培训,出现这样情况必将会导致网络应用不能再优化,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