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我们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及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笔者试图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以如何做好学生引路人为例。
关键词:师德建设;立德树人;引路人
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学生的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对学生的德智教育。我们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2016年教师节的前一天,习总书记在他的母校八一学校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韩泽春等人认为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年大学生需要知识的积累,需要掌握寻求知识的能力,更需要如何走好人生道路和适应社会的有价值的指导[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得以迅速传播,特别是一些违法犯罪的活动的大肆宣传极易导致学生走向歧途。在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里,人们易于浮躁,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带来不容忽视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态度,形成良好的品格。孟子曾经说过,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2]。除了提高自身修养之外,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如在大学新生第一堂课就让学生明确大学的目标,了解良好品格的重要性。我们可让学生观看国外大学校长开学演讲视频及其他正能量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在大学不仅要学会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做人。同时,教师要积极乐观,用微笑和富有影响力的言语感染学生,多向学生传递一些正能量,让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乐观。
二、提升自我,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学生答疑解惑。作为老师来说,我们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并随时更新知识储备,博览群书,多与同辈交流,把课堂知识与时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现在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教学法,比如最近备受关注的混合式教学,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灵活地加以应用,我们应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兢兢业业,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翱翔,应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多参与科研活动。不仅教授知识,而且要授之以渔。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传统教学方法的缘故,很多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甚至根本不知从何下手。被动地学习,掌握的永远只是知识点,而不是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很难有所进步。因此,教师做好引路人,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三、勤于探索,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创新是现代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实践锻炼,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以多样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力求创新,或者多向学生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对于积极创新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能发现学生的亮点,通过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可以集思广益,教学相长。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基础理论知识的习得。只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才能逐渐从众多知识中摸索出创新的规律,才能逐渐锻炼出自身创新的能力[3]。
四、爱国爱党,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奉献精神,努力为祖国培养人才,培养精英,促进祖国发展,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一切来之不易,要永不忘历史,让爱国主义精神永驻在大家心中。我们可以把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奉献精神的培养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融入至教学工作中,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拥有要奉献祖国的意识。
结语
在新时代下,教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道德修养才能响应时代发展的号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磨砺良好的品格,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韩泽春, 王秋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7-102.
[2]郑魏静.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2.
[3]宁洁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12.
关键词:师德建设;立德树人;引路人
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学生的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对学生的德智教育。我们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2016年教师节的前一天,习总书记在他的母校八一学校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韩泽春等人认为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年大学生需要知识的积累,需要掌握寻求知识的能力,更需要如何走好人生道路和适应社会的有价值的指导[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得以迅速传播,特别是一些违法犯罪的活动的大肆宣传极易导致学生走向歧途。在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里,人们易于浮躁,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带来不容忽视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态度,形成良好的品格。孟子曾经说过,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2]。除了提高自身修养之外,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如在大学新生第一堂课就让学生明确大学的目标,了解良好品格的重要性。我们可让学生观看国外大学校长开学演讲视频及其他正能量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在大学不仅要学会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做人。同时,教师要积极乐观,用微笑和富有影响力的言语感染学生,多向学生传递一些正能量,让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乐观。
二、提升自我,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学生答疑解惑。作为老师来说,我们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并随时更新知识储备,博览群书,多与同辈交流,把课堂知识与时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现在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教学法,比如最近备受关注的混合式教学,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灵活地加以应用,我们应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兢兢业业,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翱翔,应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多参与科研活动。不仅教授知识,而且要授之以渔。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传统教学方法的缘故,很多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甚至根本不知从何下手。被动地学习,掌握的永远只是知识点,而不是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很难有所进步。因此,教师做好引路人,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三、勤于探索,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创新是现代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实践锻炼,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以多样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力求创新,或者多向学生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对于积极创新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能发现学生的亮点,通过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可以集思广益,教学相长。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基础理论知识的习得。只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才能逐渐从众多知识中摸索出创新的规律,才能逐渐锻炼出自身创新的能力[3]。
四、爱国爱党,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奉献精神,努力为祖国培养人才,培养精英,促进祖国发展,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一切来之不易,要永不忘历史,让爱国主义精神永驻在大家心中。我们可以把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奉献精神的培养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融入至教学工作中,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拥有要奉献祖国的意识。
结语
在新时代下,教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道德修养才能响应时代发展的号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磨砺良好的品格,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韩泽春, 王秋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7-102.
[2]郑魏静.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2.
[3]宁洁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