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揭黑最重要是真实,在传统价值观中,娱乐话与真实通常是平行的两条线。但在自媒体时代,这种情况有所转变,娱乐化并不等于不考虑真实性,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本文将对娱乐化在自媒体揭黑报道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娱乐化;揭黑;自媒体;恶搞
一、娱乐化揭黑报道
“新闻娱乐化”,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目前,学术界对于“新闻娱乐化”的态度存在两种:支持者与反对者。支持者们普遍认为“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是对过去死板的新闻报道模式的一种反叛,是对长期以来文以载道格式的改良,体现了新闻民主的真意,而且“他不挑战现存社会制度的游戏规则,因此有其生存的政治空间,而且对社会融洽有利。”①而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他的《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一书中则认为:“为我们提供纯粹的娱乐是电视最大的好处,它最糟糕的用处是它企图涉足严肃的话语模式——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商业和宗教——然后给它们换上娱乐的包装。”②
但是,关于“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学术界并未形成标准答案。被引用最多的当属林晖的下述解释,“一方面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娱乐化的另一个结果是媒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③
所谓“娱乐化揭黑”,实际是自媒体时代呈现出来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方式方法与以往不同,更多倾向于适度戏谑、夸张但绝不夸大、虚构、捏造的娱乐化的方式。
二、娱乐化在自媒体揭黑报道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自媒体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揭黑的重要平台,因为自媒体时代,受众即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拥有足够的主动权,而且受众通过微博、博客等能够进行大量的互动,如@,转发,评论等,正是这样的互动过程才使得娱乐化的揭黑得以实现。本文通过对一系列揭黑报道进行分析,认为娛乐化在揭黑报道中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点——文字戏谑和图片恶搞。
(一)文字戏谑
2011年2月6日20时03分,国内知名歌手王菲发布了一则微博“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便知佛尊。”该微博是对网友“我执难破”的微博“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进行的一番评论。随即,王菲的这则微博被网友“我是有才哥”转发并@了方舟子,并邀请方舟子发表看法。方舟子评论道:“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而后,王菲质问方舟子:“你想试什么?能不能点着么?”方舟子再次“回击”,表示要用“实验检验传奇”。之后,王菲写了一条微博特邀请方舟子“不要科学地不讲理”,“我们相信的是某种内在的力量,这个你不懂,我懂的,我们体会的是内因,你注重的是外缘。如果真想做这个实验,恐怕也得找个相当大的楼,点一把差不多的火,才是本着科学的严谨态度吧……”而方舟子也不甘示弱,写道“你不要信仰地不讲理”,并连用三个反问句反驳王菲的看法,最后更是用“这个‘你不懂,我懂的’,一顶礼还真觉得自己上层次了”直接“质疑”王菲的“层次”,并将话题扩散到“信仰和教养的关系”,称:“谁说宗教信仰能提高人的教养的,到网上看仔细了。”
最后,王菲表示自己能跟方舟子在微博进行此番对话让她自己非常吃惊,本以为这场骂战就这样结束,却不料方舟子的一句“可惜了,那谁家的避火佛像怎么没有摆在那里”却引发了王菲众多粉丝们的“怒火”,粉丝们纷纷认为方舟子此举是“拿别人虔诚的信仰炮轰,很刻薄”。至此,“方王战”演变成了方舟子与王菲粉丝的“骂战”。
“方王战”不仅引发大批网友的关注,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近万次的微博转发,传播速度相当之快。
(二)图片恶搞
2012年10月22日,周筱赟发表了一篇微博题为“再问铁道部,我可以骂你脏话吗?”说道:“我依法申请公开投入5亿的12306招标详情,昨天收到铁道部快递答复,说已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公开,让我自己上网查。实际上该网站根本就没公开招标详情,只是简单地公告。更荒唐的是,该网查询20天以外的招标信息需要收费!铁道部,你能再无耻些吗?”在此条微博下面还附上一张图片。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图文并茂,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网友们的共鸣,特别是在政府信息极度不公开的现在社会背景下。
其实,除了文字、图片外,还有很多娱乐化的呈现形式,但是由于微博等信息量比较大,所以这里就仅仅列出了文字和图片两种方式。
三、结语
对于揭黑,真实是必要的,但是娱乐化的存在,并不是必然否定真实性的,相反,某种程度的娱乐还能引起更多受众的参与,进而更深入、更彻底地揭黑。因此,所谓的娱乐化揭黑也必然要以真实为依据,过程当中可以采用一些夸张、恶搞的手法,但必须不能偏离正常的轨迹,并最终促进揭黑的正常发展。(作者单位:国发财智管理(苏州)有限公司)
注解:
① 杨金鹏《为什么不娱乐?——从受众角度解析新闻娱乐化原因》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2004-2-23
② 《娱乐至死》 章艳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③ 林晖 《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 中华传媒网 2005-1-20
关键词:娱乐化;揭黑;自媒体;恶搞
一、娱乐化揭黑报道
“新闻娱乐化”,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目前,学术界对于“新闻娱乐化”的态度存在两种:支持者与反对者。支持者们普遍认为“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是对过去死板的新闻报道模式的一种反叛,是对长期以来文以载道格式的改良,体现了新闻民主的真意,而且“他不挑战现存社会制度的游戏规则,因此有其生存的政治空间,而且对社会融洽有利。”①而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他的《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一书中则认为:“为我们提供纯粹的娱乐是电视最大的好处,它最糟糕的用处是它企图涉足严肃的话语模式——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商业和宗教——然后给它们换上娱乐的包装。”②
但是,关于“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学术界并未形成标准答案。被引用最多的当属林晖的下述解释,“一方面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娱乐化的另一个结果是媒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③
所谓“娱乐化揭黑”,实际是自媒体时代呈现出来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方式方法与以往不同,更多倾向于适度戏谑、夸张但绝不夸大、虚构、捏造的娱乐化的方式。
二、娱乐化在自媒体揭黑报道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自媒体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揭黑的重要平台,因为自媒体时代,受众即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拥有足够的主动权,而且受众通过微博、博客等能够进行大量的互动,如@,转发,评论等,正是这样的互动过程才使得娱乐化的揭黑得以实现。本文通过对一系列揭黑报道进行分析,认为娛乐化在揭黑报道中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点——文字戏谑和图片恶搞。
(一)文字戏谑
2011年2月6日20时03分,国内知名歌手王菲发布了一则微博“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便知佛尊。”该微博是对网友“我执难破”的微博“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进行的一番评论。随即,王菲的这则微博被网友“我是有才哥”转发并@了方舟子,并邀请方舟子发表看法。方舟子评论道:“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而后,王菲质问方舟子:“你想试什么?能不能点着么?”方舟子再次“回击”,表示要用“实验检验传奇”。之后,王菲写了一条微博特邀请方舟子“不要科学地不讲理”,“我们相信的是某种内在的力量,这个你不懂,我懂的,我们体会的是内因,你注重的是外缘。如果真想做这个实验,恐怕也得找个相当大的楼,点一把差不多的火,才是本着科学的严谨态度吧……”而方舟子也不甘示弱,写道“你不要信仰地不讲理”,并连用三个反问句反驳王菲的看法,最后更是用“这个‘你不懂,我懂的’,一顶礼还真觉得自己上层次了”直接“质疑”王菲的“层次”,并将话题扩散到“信仰和教养的关系”,称:“谁说宗教信仰能提高人的教养的,到网上看仔细了。”
最后,王菲表示自己能跟方舟子在微博进行此番对话让她自己非常吃惊,本以为这场骂战就这样结束,却不料方舟子的一句“可惜了,那谁家的避火佛像怎么没有摆在那里”却引发了王菲众多粉丝们的“怒火”,粉丝们纷纷认为方舟子此举是“拿别人虔诚的信仰炮轰,很刻薄”。至此,“方王战”演变成了方舟子与王菲粉丝的“骂战”。
“方王战”不仅引发大批网友的关注,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近万次的微博转发,传播速度相当之快。
(二)图片恶搞
2012年10月22日,周筱赟发表了一篇微博题为“再问铁道部,我可以骂你脏话吗?”说道:“我依法申请公开投入5亿的12306招标详情,昨天收到铁道部快递答复,说已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公开,让我自己上网查。实际上该网站根本就没公开招标详情,只是简单地公告。更荒唐的是,该网查询20天以外的招标信息需要收费!铁道部,你能再无耻些吗?”在此条微博下面还附上一张图片。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图文并茂,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网友们的共鸣,特别是在政府信息极度不公开的现在社会背景下。
其实,除了文字、图片外,还有很多娱乐化的呈现形式,但是由于微博等信息量比较大,所以这里就仅仅列出了文字和图片两种方式。
三、结语
对于揭黑,真实是必要的,但是娱乐化的存在,并不是必然否定真实性的,相反,某种程度的娱乐还能引起更多受众的参与,进而更深入、更彻底地揭黑。因此,所谓的娱乐化揭黑也必然要以真实为依据,过程当中可以采用一些夸张、恶搞的手法,但必须不能偏离正常的轨迹,并最终促进揭黑的正常发展。(作者单位:国发财智管理(苏州)有限公司)
注解:
① 杨金鹏《为什么不娱乐?——从受众角度解析新闻娱乐化原因》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2004-2-23
② 《娱乐至死》 章艳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③ 林晖 《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 中华传媒网 20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