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班级工作是心理危机预防中第一防线。因此,帮助和指导班主任理解及识别学生心理危机信号,掌握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尤为重要。结合案例具体探索及阐述了在班主任层面进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的常态化模式,即树立常态化意识——心理危机信号的识别,进行常态化关怀与沟通——心理危机预防预警技巧,开展常态化合作——心理危机干预。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2-0072-03
曾经有一位班主任留意到,本班学生A在炎热的夏天经常穿着长袖,于是便主动关心和询问他。这位学生的回应是,因为教室开了空调,他感到很冷,所以才穿长袖。说完后,A就走开了。后来,班主任关注到,他上课总是呆滞地坐着或者趴桌子。对此,班主任觉得不大对劲,于是再次主动关心和询问他的情况。A说他心情不好,想自己一个人静静而已。班主任选择尊重他,但感觉还是有点不妥,暗地里一直关注着这位学生。
某天晚自修,班主任发现A不在课室里。班主任当时很警惕,马上通知年级组,让班级学生去找人。所幸的是,学生很快在教学楼六楼楼梯间找到了A,当时A正环抱着双腿蹲在角落里,神情低落身旁还放着一把美工刀。心理教师收到班主任的消息后,马上赶到现场为该生开展及时的心理干预。后来,大家也了解到,A经常穿长袖是为了遮掩用剪刀划手臂留下的痕迹。
由此事例可见,班主任工作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道防线,在预防学生心理危机工作中的作用不可轻忽。心理危机状态是指在遇到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或困难,当事人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应对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状态。心理危机像藏在深山丛林中的冰块,案例中的这位班主任一次次机警地留意,一次次耐心地关注,帮助学生找到它,拥抱它,并化解它。
从以上案例我们也发现,心理危机的发生并不是毫无征兆,它总会留下一些痕迹或信号作为我们找到并化解它的契机。本文将从常态化意识、常态化关怀与沟通、常态化合作三个方面,谈谈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一、树立常态化意识——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
心理危机的信号及识别,是指把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因素或信号在脑海里意识化、自动化,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地关注和识别这些信号。
(一)心理危机诱发因素
当遇到一些重大负性事件或变化超过自身心理承受和调节的范围时,个体心理危机状态就可能会被诱发。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特别留意学生是否遭遇到以下重大负性事件或变化。
家庭变化例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婚、家庭结构变化等。
人际关系变化:例如失恋,与好友、宿舍同学关系破裂或发生较大的矛盾等。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是常见的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状态的境况。
学习方面:例如,个体遇到重要考试挫折,或者长期以来累积的学习挫折等。
班主任需要留意和关注以下三种可能诱发心理危机的情况事件或时间。
重点关注的情况:当学生遇到重大变化时,包括家庭、人际、学习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它可能对学生心理状态带来的冲击,及时地给予他关注和帮助。
可能诱发危机状态的事件:对于学生考试作弊、带手机回校(课室)等违纪违规行为,班主任应避免采用严厉呵斥、指责、威胁(叫家长来校)的方式。
重点关注的时间在重大考试前、后,放假前、后,班主任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
关于学生心理危机状态的发生,某些负性事件可能只是诱因。个体当前异常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危机发生的关键因素。异常的认知状态、情绪状态、行为状态是心理危机的表现,同时也是发现、化解心理危机的信号和契机。以下从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功能状态的角度来阐述如何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信号。(1)认知方面
班主任可留意学生是否在周记、作文中表达过类似“活得没意思;活得很累;很想从楼上跳下去;我真没用,我连累别人,死了算了”等疑似有自杀意图或自责自罪的想法。
(2)情绪和行为方面
持续的情绪低落:学生自述总是莫名地开心不起来、低落身心疲惫,没有活力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以前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也不想做了。
广泛性焦虑不安没发生什么诱发的事情,但整天坐立不安,充满担忧,担忧很可怕的事情发生等。
自伤的行为:用利器割手臂、撞头等。有自杀行为、计划。
(3)异常的学习、人际行为或功能状态
频繁请假(例如,在周内、周末返校,假期返校,开学返校等时间经常请假);
频繁不交作业;
频繁趴桌子,上课睡觉;
频繁缺考、缺席(例如,经常在课堂、周测、月考、统考等各类考试时缺考);
独来独往,性格孤僻,变得不(极少)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互动,不参与任何活动。
二、常态化关怀与沟通,心理危机的预防、预警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如果在某学生身上发现以上任何一条,就应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例如找他谈心。而且这样的谈心应该是经常性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关心问候,也可以是定期的谈心。我们称之为对学生的常态化关怀。
(一)如何开启谈心
假如我们找学生谈心,该如何开启呢?曾经有班主任反馈,担心平白无故地找学生谈心,学生会感到莫名其妙或者有心理压力,甚至有些学生不愿意谈。如何开启谈心,以下有两点经验可以借鉴。
首先,真实表达来意,如实地将你谈话的目的或真实感受反馈给他。例如,“xx同学,我这几天留意到你的状态,说实在的,我挺担心你的,所以我找你过来,主要想了解你目前的情况。” 其次,传达真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希望。例如,“我没有其他的想法或目的,只是留意到你的状态,想看看我能否帮助你,希望你能真实地告诉我。”真实和真诚会赢得学生的信任。
(二)谈什么
第一,谈心情。可以这样问:“你最近心情怎么样?”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地问询。比如对高一新生,问来到新学校的感觉怎样。如果学生表述得很笼统,或者告诉你没什么感觉,这时你可以换个问题,比如“你会用哪三个形容词来形容你最近的心情?”这样的问法能帮助我们识别学生是否有异常的情绪状态。
如果学生表述说心情不是很好,你可以继续追问:“对这种消极的情绪,你觉得自己能否调节过来?你一般怎样让自己心情好些?”如果学生告诉你,他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或者经常用指甲去扣自己的手臂,或者会控制不住用小刀划手臂等,我们就需要重点关注这个学生,谈心时间可以再长些,多了解学生的其他方面,比如亲子关系、睡眠情况等。同时,班主任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年级、心理教师,以便对该生采取进一步的心理干预。
第二,谈想法。如果学生说感到不开心,或者失落,班主任可以这样问:“当你很不开心时,脑海里有过怎样的想法?”
第三,谈过去。班主任可以跟学生谈谈他的成长经历、感受、想法。如果想了解学生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应对的,可以这样问:“以前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你是怎么做的?”谈心过程中,班主任应多倾听,多提问,让学生多表达和倾诉。
当发现以上任何一条“信号”,班主任要这样做:加强与年级领导、家长、心理教师、当事学生、宿管等人的沟通,及时上报。而且,这样的沟通应成为班主任常态化的工作。
三、开展常态化合作——心理危机的干预
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处于或疑似心理危机状态时,应该积极寻求各方、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合力应对。这是危机事件处理的常态化模式。下面列举两种可能的危机情况,借此谈谈如何通过常态化合作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1.当发现学生遇到了重大负性事件(如重大考試失利,有违纪行为)时
第一步:留意和关注他的情绪状态,询问是否需要家长、班主任或心理教师的帮助,稳定其情绪。
第二步:及时向年级上报情况,寻求合适的处置方案;寻求心理中心、宿管等部门合作。
第三步:班主任与家长电联沟通该生情况,并要求家长当前不要急于教育学生,避免严厉指责等伤自尊的言语。告知家长学校按规处置的方案,并关注该生的情绪状态,注重人身安全监管,如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学校。
第四步:寻求其他人协助,加强监管。班主任主动寻找班干部或与当事人关系较好的学生、舍友多留意当事人的情况并及时上报;科任老师应留意该生是否在课堂上缺席等。
2.当发现学生已经出现危机行为(例如,想跳楼被成功阻止后......)时
对于当事人,班主任协助确保学生的安全,疏散人群,避免二次危机事件发生。
对于家长,班主任应与家长电联且请家长马上来校。若家长带学生回家休息,则叮嘱家长不能让当事人一个人独处或外出,必要时带学生到正规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就医。
之后,班主任应及时上报,启动学校心理危机应急处置方案。
另外,班主任还应关注班级其他学生的反应。危机行为可能诱发心理危机的事件,因此除了关注当事人的情绪状态,还需留意及关注心理危机旁观者(特别是重点关爱学生)的反应并及时上报。
总之,心理危机预防在平时,避免危机在关键时,危机干预要及时。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树立常态化意识,开展常态化关怀及沟通、常态化合作,这有助于我们及时捕捉契机,化解危机。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洪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2-0072-03
曾经有一位班主任留意到,本班学生A在炎热的夏天经常穿着长袖,于是便主动关心和询问他。这位学生的回应是,因为教室开了空调,他感到很冷,所以才穿长袖。说完后,A就走开了。后来,班主任关注到,他上课总是呆滞地坐着或者趴桌子。对此,班主任觉得不大对劲,于是再次主动关心和询问他的情况。A说他心情不好,想自己一个人静静而已。班主任选择尊重他,但感觉还是有点不妥,暗地里一直关注着这位学生。
某天晚自修,班主任发现A不在课室里。班主任当时很警惕,马上通知年级组,让班级学生去找人。所幸的是,学生很快在教学楼六楼楼梯间找到了A,当时A正环抱着双腿蹲在角落里,神情低落身旁还放着一把美工刀。心理教师收到班主任的消息后,马上赶到现场为该生开展及时的心理干预。后来,大家也了解到,A经常穿长袖是为了遮掩用剪刀划手臂留下的痕迹。
由此事例可见,班主任工作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道防线,在预防学生心理危机工作中的作用不可轻忽。心理危机状态是指在遇到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或困难,当事人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应对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状态。心理危机像藏在深山丛林中的冰块,案例中的这位班主任一次次机警地留意,一次次耐心地关注,帮助学生找到它,拥抱它,并化解它。
从以上案例我们也发现,心理危机的发生并不是毫无征兆,它总会留下一些痕迹或信号作为我们找到并化解它的契机。本文将从常态化意识、常态化关怀与沟通、常态化合作三个方面,谈谈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一、树立常态化意识——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
心理危机的信号及识别,是指把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因素或信号在脑海里意识化、自动化,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地关注和识别这些信号。
(一)心理危机诱发因素
当遇到一些重大负性事件或变化超过自身心理承受和调节的范围时,个体心理危机状态就可能会被诱发。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特别留意学生是否遭遇到以下重大负性事件或变化。
家庭变化例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婚、家庭结构变化等。
人际关系变化:例如失恋,与好友、宿舍同学关系破裂或发生较大的矛盾等。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是常见的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状态的境况。
学习方面:例如,个体遇到重要考试挫折,或者长期以来累积的学习挫折等。
班主任需要留意和关注以下三种可能诱发心理危机的情况事件或时间。
重点关注的情况:当学生遇到重大变化时,包括家庭、人际、学习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它可能对学生心理状态带来的冲击,及时地给予他关注和帮助。
可能诱发危机状态的事件:对于学生考试作弊、带手机回校(课室)等违纪违规行为,班主任应避免采用严厉呵斥、指责、威胁(叫家长来校)的方式。
重点关注的时间在重大考试前、后,放假前、后,班主任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
关于学生心理危机状态的发生,某些负性事件可能只是诱因。个体当前异常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危机发生的关键因素。异常的认知状态、情绪状态、行为状态是心理危机的表现,同时也是发现、化解心理危机的信号和契机。以下从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功能状态的角度来阐述如何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信号。(1)认知方面
班主任可留意学生是否在周记、作文中表达过类似“活得没意思;活得很累;很想从楼上跳下去;我真没用,我连累别人,死了算了”等疑似有自杀意图或自责自罪的想法。
(2)情绪和行为方面
持续的情绪低落:学生自述总是莫名地开心不起来、低落身心疲惫,没有活力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以前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也不想做了。
广泛性焦虑不安没发生什么诱发的事情,但整天坐立不安,充满担忧,担忧很可怕的事情发生等。
自伤的行为:用利器割手臂、撞头等。有自杀行为、计划。
(3)异常的学习、人际行为或功能状态
频繁请假(例如,在周内、周末返校,假期返校,开学返校等时间经常请假);
频繁不交作业;
频繁趴桌子,上课睡觉;
频繁缺考、缺席(例如,经常在课堂、周测、月考、统考等各类考试时缺考);
独来独往,性格孤僻,变得不(极少)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互动,不参与任何活动。
二、常态化关怀与沟通,心理危机的预防、预警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如果在某学生身上发现以上任何一条,就应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例如找他谈心。而且这样的谈心应该是经常性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关心问候,也可以是定期的谈心。我们称之为对学生的常态化关怀。
(一)如何开启谈心
假如我们找学生谈心,该如何开启呢?曾经有班主任反馈,担心平白无故地找学生谈心,学生会感到莫名其妙或者有心理压力,甚至有些学生不愿意谈。如何开启谈心,以下有两点经验可以借鉴。
首先,真实表达来意,如实地将你谈话的目的或真实感受反馈给他。例如,“xx同学,我这几天留意到你的状态,说实在的,我挺担心你的,所以我找你过来,主要想了解你目前的情况。” 其次,传达真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希望。例如,“我没有其他的想法或目的,只是留意到你的状态,想看看我能否帮助你,希望你能真实地告诉我。”真实和真诚会赢得学生的信任。
(二)谈什么
第一,谈心情。可以这样问:“你最近心情怎么样?”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地问询。比如对高一新生,问来到新学校的感觉怎样。如果学生表述得很笼统,或者告诉你没什么感觉,这时你可以换个问题,比如“你会用哪三个形容词来形容你最近的心情?”这样的问法能帮助我们识别学生是否有异常的情绪状态。
如果学生表述说心情不是很好,你可以继续追问:“对这种消极的情绪,你觉得自己能否调节过来?你一般怎样让自己心情好些?”如果学生告诉你,他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或者经常用指甲去扣自己的手臂,或者会控制不住用小刀划手臂等,我们就需要重点关注这个学生,谈心时间可以再长些,多了解学生的其他方面,比如亲子关系、睡眠情况等。同时,班主任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年级、心理教师,以便对该生采取进一步的心理干预。
第二,谈想法。如果学生说感到不开心,或者失落,班主任可以这样问:“当你很不开心时,脑海里有过怎样的想法?”
第三,谈过去。班主任可以跟学生谈谈他的成长经历、感受、想法。如果想了解学生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应对的,可以这样问:“以前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你是怎么做的?”谈心过程中,班主任应多倾听,多提问,让学生多表达和倾诉。
当发现以上任何一条“信号”,班主任要这样做:加强与年级领导、家长、心理教师、当事学生、宿管等人的沟通,及时上报。而且,这样的沟通应成为班主任常态化的工作。
三、开展常态化合作——心理危机的干预
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处于或疑似心理危机状态时,应该积极寻求各方、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合力应对。这是危机事件处理的常态化模式。下面列举两种可能的危机情况,借此谈谈如何通过常态化合作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1.当发现学生遇到了重大负性事件(如重大考試失利,有违纪行为)时
第一步:留意和关注他的情绪状态,询问是否需要家长、班主任或心理教师的帮助,稳定其情绪。
第二步:及时向年级上报情况,寻求合适的处置方案;寻求心理中心、宿管等部门合作。
第三步:班主任与家长电联沟通该生情况,并要求家长当前不要急于教育学生,避免严厉指责等伤自尊的言语。告知家长学校按规处置的方案,并关注该生的情绪状态,注重人身安全监管,如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学校。
第四步:寻求其他人协助,加强监管。班主任主动寻找班干部或与当事人关系较好的学生、舍友多留意当事人的情况并及时上报;科任老师应留意该生是否在课堂上缺席等。
2.当发现学生已经出现危机行为(例如,想跳楼被成功阻止后......)时
对于当事人,班主任协助确保学生的安全,疏散人群,避免二次危机事件发生。
对于家长,班主任应与家长电联且请家长马上来校。若家长带学生回家休息,则叮嘱家长不能让当事人一个人独处或外出,必要时带学生到正规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就医。
之后,班主任应及时上报,启动学校心理危机应急处置方案。
另外,班主任还应关注班级其他学生的反应。危机行为可能诱发心理危机的事件,因此除了关注当事人的情绪状态,还需留意及关注心理危机旁观者(特别是重点关爱学生)的反应并及时上报。
总之,心理危机预防在平时,避免危机在关键时,危机干预要及时。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树立常态化意识,开展常态化关怀及沟通、常态化合作,这有助于我们及时捕捉契机,化解危机。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