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精细护理对儿科患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儿科进行静脉注射的12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62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进行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儿输液外渗率。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更高,其输液外渗率更低。结论:对儿科患儿进行精细护理能够降低其输液外渗率,提高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精细护理;儿科;静脉输液外渗
由于患儿天性好动,且受疾病的影响,患儿在接受静脉穿刺及输液的过程中易出现针头脱落、药液外渗等现象,不利于患儿的治疗[1]。为此,临床除了对患儿进行治疗外,更需要在其进行输液期间进行护理,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及护患关系。本文主要是分析精细护理对儿科患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儿科进行静脉注射的12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62例。这些患儿的纳入标准是:1)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2)符合接受静脉注射的各项指征。3)对本次研究的依从度较高。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患儿32例,女患儿30例,年龄为2-10岁,平均年龄为(5.31±0.92)岁。在试验组患儿中,有男患儿34例,女患儿28例,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为(5.76±0.51)岁。这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相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包括为患儿选择合适位置进行输液,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记录药物名称及输液时长,叮嘱患儿家属安抚好患儿的情绪,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试验组患儿进行精细护理,方法是:1)进行输液前,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喜好,并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与其进行沟通。护理人员需耐心的安抚患儿的情绪,为年龄较小的患儿提供受欢迎的动画片或者玩具,以此来分散其注意力,提高其对穿刺的配合度[2]。若患儿的年龄较大,可为其详细讲解进行输液治疗的目的和效果,让其尽量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2)护理人员及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为其发放宣传资料,告知其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效果、需要配合的事项及发生药液外渗的弊端等,以提高其依从度。3)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的动作要保持轻柔,争取做到一次穿刺成功。若患儿的年龄不足3岁,护理人员可为其选择头部血管进行穿刺,这样不影响患儿的肢体活动。若患儿的年龄大于3岁,护理人员可选择其手部血管进行穿刺,并使用托板进行固定,以便其因手部活动导致渗液或者滚针[3]。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需使用无菌弹力绷带对穿刺处进行覆盖和固定,避免其发生感染。若患儿需要进行长期输液,护理人员可为其置入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4)在患儿进行输液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对其进行巡视,仔细检查其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异常,若出现药液输入不畅或者渗液的现象,需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同时,叮嘱患儿家属认真看护,避免患儿出现自行拔针的意外事件。5)输液结束时,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的拔管流程进行封管、固定等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儿输液外渗率。指导患儿家属填写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并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护理后,患儿的穿刺处未发生输液外渗的现象)、一般满意(护理后,患儿的穿刺处出现1-2次输液外渗的现象)及不满意(护理后,患儿的穿刺处出现输液外渗的现象高于3次)三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儿家属相比,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更高,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后输液外渗情况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的输液外渗率更低,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患儿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现象在儿科较为常见。静脉输液外渗易导致患儿的穿刺处发生感染,不利于其康复,同时也不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试验组患儿进行精细护理,有效的减少了静脉输液外渗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进行精细护理能够降低其输液外渗率,提高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精细护理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文璐萍.预见性护理对门诊输液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的影响[J].甘肃科技,2021,37(10):151-152+134.
[2]马春娇.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217-218.
[3]宦云蕾.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5):99+101.
关键词:精细护理;儿科;静脉输液外渗
由于患儿天性好动,且受疾病的影响,患儿在接受静脉穿刺及输液的过程中易出现针头脱落、药液外渗等现象,不利于患儿的治疗[1]。为此,临床除了对患儿进行治疗外,更需要在其进行输液期间进行护理,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及护患关系。本文主要是分析精细护理对儿科患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儿科进行静脉注射的12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62例。这些患儿的纳入标准是:1)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2)符合接受静脉注射的各项指征。3)对本次研究的依从度较高。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患儿32例,女患儿30例,年龄为2-10岁,平均年龄为(5.31±0.92)岁。在试验组患儿中,有男患儿34例,女患儿28例,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为(5.76±0.51)岁。这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相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包括为患儿选择合适位置进行输液,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记录药物名称及输液时长,叮嘱患儿家属安抚好患儿的情绪,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试验组患儿进行精细护理,方法是:1)进行输液前,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喜好,并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与其进行沟通。护理人员需耐心的安抚患儿的情绪,为年龄较小的患儿提供受欢迎的动画片或者玩具,以此来分散其注意力,提高其对穿刺的配合度[2]。若患儿的年龄较大,可为其详细讲解进行输液治疗的目的和效果,让其尽量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2)护理人员及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为其发放宣传资料,告知其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效果、需要配合的事项及发生药液外渗的弊端等,以提高其依从度。3)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的动作要保持轻柔,争取做到一次穿刺成功。若患儿的年龄不足3岁,护理人员可为其选择头部血管进行穿刺,这样不影响患儿的肢体活动。若患儿的年龄大于3岁,护理人员可选择其手部血管进行穿刺,并使用托板进行固定,以便其因手部活动导致渗液或者滚针[3]。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需使用无菌弹力绷带对穿刺处进行覆盖和固定,避免其发生感染。若患儿需要进行长期输液,护理人员可为其置入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4)在患儿进行输液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对其进行巡视,仔细检查其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异常,若出现药液输入不畅或者渗液的现象,需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同时,叮嘱患儿家属认真看护,避免患儿出现自行拔针的意外事件。5)输液结束时,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的拔管流程进行封管、固定等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儿输液外渗率。指导患儿家属填写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并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护理后,患儿的穿刺处未发生输液外渗的现象)、一般满意(护理后,患儿的穿刺处出现1-2次输液外渗的现象)及不满意(护理后,患儿的穿刺处出现输液外渗的现象高于3次)三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儿家属相比,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更高,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后输液外渗情况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的输液外渗率更低,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患儿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现象在儿科较为常见。静脉输液外渗易导致患儿的穿刺处发生感染,不利于其康复,同时也不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试验组患儿进行精细护理,有效的减少了静脉输液外渗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进行精细护理能够降低其输液外渗率,提高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精细护理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文璐萍.预见性护理对门诊输液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的影响[J].甘肃科技,2021,37(10):151-152+134.
[2]马春娇.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217-218.
[3]宦云蕾.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5):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