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演进述评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max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意义上的“儿童”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自卢梭的《爱弥儿》后,儿童文学呱呱坠地并迅速发展,历经两个世纪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文章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对多位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及作品的分析,对儿童文学诞生至今的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梳理和评述。
  关键词:儿童;儿童观;儿童文学;演进
  从诞生到今天,人类已经走过了数百万年的历史,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有了人类便有了儿童,但是,文学意义上的“儿童”却是一个现代的概念,是人类进入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后才出现的[1]。在此之前,儿童是被物化的、忽视的,儿童文学更是无从谈起。
  一、儿童观的嬗变
  中国家长制肇始于夏商周,赓续两千余年,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有云:“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之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2]儿童是家庭的附庸,千百年来被奉为圭臬代代传承。放眼世界,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十二铜表法》的第四表家长权明确规定身患残疾的婴儿需要立即被杀死。柏拉图亦表达过与此相似的观点:“对那些身体不健全的,城邦就让其死去”[3]。人们认为,儿童不独立,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按需处置自己的财产,天经地义。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是欧洲的中世纪,在这一千年间,儿童是有罪的、不吉利的。奥古斯丁在其《懺悔录》第一卷中虔诚地向上帝祷告其“是在罪业中生成的,我在胚胎中就有了罪”,儿童生来有罪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广泛认同,教育儿童的过程即是赎罪的过程,儿童被粗暴的对待,成人责打儿童司空见惯。中国亦有相似观点,加之延续已有八百余年的荀子“人之生也固小人”之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父母教育子女的法宝利器。
  18世纪,启蒙运动风起云蒸,中世纪套在人们头上的宗教枷锁被进一步打破,人的价值逐步凸显。与此同时,儿童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逐渐打破儿童是小大人、儿童生来有罪的观念,开始以新眼光看待儿童。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为儿童发声,儿童的卫道士卢梭在其经典著作《爱弥儿》中驳斥以往的成人将儿童看作小大人的做法,认为成人并不了解儿童,因此应该好好研究儿童。[5]在时代洪流中,儿童的精神是独立的,他们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儿童的天性应该得到尊重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听见和认可,儿童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读物,这些读物应从儿童角度出发,儿童,从此被发现。
  二、儿童文学发展概况
  自卢梭的《爱弥儿》始,西方儿童文学呱呱坠地,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儿童文学作家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人物,但几乎没有人对儿童文学及其写作进行系统性研究,直到20世纪保罗·阿扎尔的《书·儿童与成人》,才掀开了系统研究儿童文学的序幕。在《书·儿童与成人》一书中,保罗·阿扎尔以文学性、艺术性的手笔叙述着成人的悲哀,带领人们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见证德国、英国、法国等国为儿童文学所做的努力。可与保罗·阿扎尔相媲美的当属李利安·史密斯,其所著的《欢欣岁月》对童话、小说、图画书、诗歌等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了充分详尽的概述,成为研究儿童文学必读的经典之作。
  中国的儿童文学起步较晚。20世纪上半叶,巴黎和会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中国,在这场民族大觉醒的运动中,人的价值被重视,儿童随之被发现。儿童文学在五四精英的推动下获得了极大发展。当时的中国民众,依然深处父权至上、成人本位的农业社会中,因此诞生最初期的中国儿童文学,以介绍和翻译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开端,重点在于建设和普及儿童文化,涤荡旧的儿童观。1923年,叶圣陶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鲁迅评价其“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此后,张天翼、郭沫若、冰心、郑振铎等先后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断添砖加瓦。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是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时代发展的缩影。新中国成立前,长期的家仇国恨、民族使命导致很多作家风格多以讽刺旧时代为主,金近的《红鬼脸壳》便是优秀代表之一。建国后,随着祖国四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近的写作风格开始变得单纯明快,发表于1958年的《小鲤鱼跃龙门》虽取材于“鲤鱼跃龙门”的民间传说,却不同于“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传统观念,金近在使我们领略水利建设的伟大进程的同时,亦将中华民族攀藤附葛、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表达的淋漓尽致,激励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儿童。[7]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新事物、新思潮不断涌入,80年代之后,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一大批接受了新事物、新思想的儿童文学作家不断在儿童文学的领域中埋头深耕。他们创作出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思想性、趣味性、幻想性特点,其中的优秀代表非郑渊洁莫属。《舒克与贝塔》中开飞机的舒克和开坦克的贝塔颠覆了人们脑中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反面形象,成了保卫人类的和平使者;《红塔乐园》中变成火柴棍大小在大吊篮中冒险的皮皮鲁和小伙伴们,曾经是无数孩童心中的美梦,《魔方大厦》中在26个方国游历冒险的来克,是80后、90后童年的经典记忆。
  自儿童诞生以来,儿童文学历经两个世纪的发展愈发百花齐放,但不论其如何发展,观照儿童、服务儿童的儿童本位思想都是儿童文学作家继续坚守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
  [2]陈慧颖.“三言”父亲形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22.
  [4][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卷一.
  [5]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
  [6]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52.
  [7]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概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3.
  [作者简介]
  苏慧雯(1992—),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
其他文献
西方艺术史学家帕诺夫斯基说:“当我给一位朋友写信请他吃晚餐时,我的信首先是一种交流工具;但我越把注意力放在我的字体形式上,这封信就越倾向于变成一件书法作品;我越关注我的语言形式,这封信就越倾向于变成一部文学或诗歌作品。”[ 皮埃尔·布尔迪厄: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上)[M].刘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43.]书法艺术同大多数艺术形式一样,具有很强的创作主观性,一件好的书法艺术作品,
期刊
一、柴可夫斯基《杜姆卡》创作概况简述  (一)柴可夫斯基生平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俄罗斯乌拉尔伏特金斯克市,这个时期也正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开始从顶峰走向落寞的阶段。柴可夫斯基的家庭音乐氛围非常浓郁,他的父亲与母亲都把音乐当作爱好。父亲擅于演奏长笛,经常与朋友一起合奏,母亲能够演奏一些简单的钢琴曲,这对于柴可夫斯基
期刊
1.天空 晨 外  旭日东升,彤霞艳丽。  一群鸽子从城市高楼上飞掠而过,留下一串悦耳的鸽子哨声。  2、城市道路 日 外  车水马龙,人流攘攘。  一位穿着中国邮政工作服的邮递员神采奕奕地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在路上疾驰。车上一只邮件袋子上的几个大字引人注目:“大学录取通知书特快专递”  自行车轮子在快速旋转。  3、一小区楼门口 日 外  邮递员正在问一位中年妇女:“你是郑晓玲的母亲?”  中年妇
期刊
摘要:新西兰籍英国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以自身女性身份入笔,深入同时代女性的生活之中,揭露男权父权双重绞力下女性的生活本貌。《序曲》是曼斯菲尔德创作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标志性作品。意识流,内心独白等现代小说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中女性人物立体化,更加凸显女性的生活困境。本文旨在女性主义视域下,透过分析《序曲》中的两位女性形象——琳达和贝里尔,看她们如何在男人第一性的社会里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抗现
期刊
摘要:女性主义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文化派生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翻译介绍到中国,对中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影响。经过觉醒时期的探索,再进入到后女性主义时代,当代中国女性的形象、地位和自我认知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将主要从当代女性的“自我书写”和如何“男性书写”这些方面做出初步的探索。通过本文的探讨与研究,我们将更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女性形象和地位的变化、对话语权的重塑和对男女平等和自身认同的追
期刊
摘要:演员在创作中,自始至终都存在两个自我:即“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既要强化“第一个自我”和“第二个自我”的区别,同时也要关注两者的联系。在创造中要学会用“第一自我”的本我和“第二自我”的角色去靈魂沟通,达到本我与超我的灵魂契合,实现演员和角色的共鸣,从而达到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完美契合。  关键词:第一自我,第二自我,角色,灵魂,契合  在演员演出的过程中,能够打动观众的心,使角色成为一个
期刊
“纵看南北一人一山,横视东西一江一湖。”这里是中国休闲小城、中国军神刘伯承的故乡——开州。这里北依巴山,南近长江,是大巴山和长江三峡结合部;这里曾经有诗和长安的盛事,有川盐济楚的壮举,有刘伯承仗剑出川的豪迈,有三峡工程建设的无私;这里有神秘深邃的雪宝山,有灵动轻盈的汉丰湖,有轻雾缭绕的大慈山;有逶迤起伏的九龙山……可谓是“诗情山水越千年,生态开州众人羡。”  开州是一部书  “初映钩如线,终衔镜似
期刊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现代写景抒情散文中的名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荷塘月色》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朱自清先生用饱含诗意的语言把荷塘与月色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本文从知人论世、教材选编、语言艺术和审美教育等教学视角下进行文本解读,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荷塘月色》;写景抒情散文;文本解读;教学价值  一、知人论世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其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积累,激活文思,授以方法,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让他们纯真的性情、飞扬的灵性在习作中绽放。  关键词:尊重个性 丰富积累 激活文思 读写结合 挖掘潜能 展现自我  孩子的个性存在着差异,这丰富多彩的个性绽放出来的灵性,应该是千姿百态的。但在考试这个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在作文的条条框框中往往迷失了自我,写作时无从下笔,他们的真情体验常常被忽略,作文
期刊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提出了实践这一观点。实践的观点贯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改变世界是他的理想,实践是他的手段和工具。追溯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来源,必须承认,黑格尔的实践观对马克思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将其陷入唯心主义的境地,但是深入探究黑格尔、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而空想与抽象被马克思所摒弃。  关键词:黑格尔;实践;马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