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的地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目前,我国的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情形并不乐观,许多珍贵的音乐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改变传统的课程资源观,采取开放性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发挥社会人员的力量,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域音乐文化向音乐教学实践领域课程资源的转化。
[关键词]
地方高校;地域音乐文化;资源转化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11-0026-02
一、关于教学资源的简述
教学资源,扼要地说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在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过程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教学的素材与内容,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环境以及精神等因素。教学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素材性教学资源和条件性教学资源。素材性教学资源是指成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知识、技术、实践活动、思想价值体系等等;条件性教学资源包括与课程实施有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等要素。
教学资源的直接来源是——文化。地域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教学课程中有重要价值的课程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个地域都孕育出了灿烂的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犹如河流本身川流不息、亘古长青。例如,我国传统的戏曲、歌舞、山歌、器乐等艺术形式,异彩纷呈,苗族、瑶族、维吾尔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善歌善舞,极具浪漫的天性,他们的神秘的山寨文化,拦酒歌、板凳戏、庆堂鼓等民俗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沉淀了民族几千年的音乐艺术或古朴开放、或豪放幽婉、或火辣含蓄、或神秘浪漫,呈现独特的地域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宝。故地域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二、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
当前,我国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为音乐教育实践的教学资源情形并不乐观。大部分地区的音乐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开发,以课堂教学资源的形式进入到音乐教学实践领域里。地域音乐文化现阶段只是停留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科研领域。近几年来,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高校专业音乐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射到丰富、广阔的区域音乐文化。民间山歌、民间戏曲、民间器乐,还有宗教音乐、仪式音乐等等纷纷进入高校教师的科研视界,有关各地的婚嫁歌曲、戏曲、民歌的论文在各个学术期刊上频发。然而,地域音乐文化进入实践的教学领域进展情形不容乐观。
地域音乐文化难以转为音乐教学资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理念上,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仍然没有意识到地域音乐文化的价值意义。以“优势文化”的角色强势入侵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识领域浸染了上百年,其造成的传统文化自卑心理余症尚未完全消除。尽管学术界都在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挖掘民族文化,但是高校专业音乐教师只是把传统音乐文化停留在理论的科研阶段;青年学生更是觉得“地域的传统音乐”显得“土”味十足,不愿意学习。而西方音乐艺术诸如街舞、拉丁、爵士、萨克斯、钢琴等是学生热衷学习的对象。其次,地域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融入到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地域音乐文化,作为一门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但,它也不是纯然的声音艺术,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声音文化。地域音乐文化是一个“人、音乐、生活、社会”的整体性关联体。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地域性、乡土性音乐文化一旦从它们所赖以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孤立出来,就不能够再得到发展,就会失去原有的生气。故地域音乐文化转为音乐教学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
三、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
1.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观
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资源观过于狭隘。人们简单地认为学校所开设的教学科目和教科书就是课程与教学资源。实质上,课程资源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等特点。社会、自然、周边所发生的一切有意义的事件都可以纳入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范畴。日常生活中,对于课程与教学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首先,自然、社会等有教育意义的人的、物的资源均被忽略了,未纳入课程教学资源;其次,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学校和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教师被认为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而其他社會人员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责任和意识未被充分认识。广大家长、社会人员、拥有资源的工作人员都是教育教学课程开发的主体,特别是拥有资源的社会人士要树立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服务于教育教学。例如,我国许多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既是该文化艺术的传承人,又是教育教学的课程开发人,积极把这些文化遗产以教学资源的形式融入到教育实践中,是他们价值发挥的重要体现。地域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教学可贵的课程资源,地域音乐文化中的民歌、戏曲、说唱、宗教音乐均可以纳入到音乐教学的课程领域,各种民间艺人、非遗传人都可以成为地域因与文化资源转为音乐教学资源的课程开发主体,为其贡献智慧和力量。
2.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
地域音乐文化的完整性,要求在整合地域音乐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尽量保持原来的文化底蕴,保持音乐中的生活艺术,保持音乐艺术中的精神、思想情感等要素的原生态特征。把地域音乐文化以“人、音乐、生活、社会”的关联体整合到教学资源中,需要一定的专业和技术力量。当然,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音乐文化艺术的保存与传承。相比较传统的以记录和传播文字为主的传统印刷术,现代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因素的保存与传播。在现代传媒技术发展以前,音乐文化的传承依赖口传心授、手抄乐谱的形式,这样难以保存音乐文化的整体性,并且容易造成音乐文化的失真,难以展现音乐的“原生态”特征。现代传媒技术为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技术支撑,地域音乐文化转为音乐教育教学资源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技术成果,以此来破解地域音乐文化向音乐教学实践领域转化的技术难题。
3.整合共享策略
地域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要建立课程资源库,使文化资源有效地整合。地域音乐文化转为音乐教学的课程资源,走向资源整合,包括学校与社会机构资源整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整合,常规资源与网络资源的整合,以减少重复开发所造成的成本浪费。资源整合共享,可以加快地域音乐文化向音乐教学实践领域转化的进程。
四、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的意义
地域音乐文化资源转为音乐教育的课程资源是实现地域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当前,我国正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新世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文化产业不久的将来,必然赢得蓬勃发展的春天。国家鼓励民族民间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华民族许多传统的古老民间音乐已经初步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例如,众多的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支撑着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地方充满特色的山歌、戏曲、舞蹈等音乐艺术常常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流连忘返。地域音乐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把地域音乐文化引入音乐教学实践的现实条件,它的有效开发,更有效地促进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地域音乐文化要实现向音乐教学实践领域的课程资源的转化,就必然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各种技术成果,力图把地域音乐文化以“音乐、人、生活、社会”的整体关联保存和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要鼓励资源用的社会人士,增强教育服务意识,为地域音乐文化资源转化为音乐教学课程资源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 考 文 献]
吴跃华.守护精神家园 挑起教育担当——《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一书自序 [J].人民音乐,2011(06).
[2]板俊荣.音乐教学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我国的地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目前,我国的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情形并不乐观,许多珍贵的音乐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改变传统的课程资源观,采取开放性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发挥社会人员的力量,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域音乐文化向音乐教学实践领域课程资源的转化。
[关键词]
地方高校;地域音乐文化;资源转化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11-0026-02
一、关于教学资源的简述
教学资源,扼要地说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在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过程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教学的素材与内容,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环境以及精神等因素。教学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素材性教学资源和条件性教学资源。素材性教学资源是指成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知识、技术、实践活动、思想价值体系等等;条件性教学资源包括与课程实施有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等要素。
教学资源的直接来源是——文化。地域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教学课程中有重要价值的课程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个地域都孕育出了灿烂的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犹如河流本身川流不息、亘古长青。例如,我国传统的戏曲、歌舞、山歌、器乐等艺术形式,异彩纷呈,苗族、瑶族、维吾尔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善歌善舞,极具浪漫的天性,他们的神秘的山寨文化,拦酒歌、板凳戏、庆堂鼓等民俗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沉淀了民族几千年的音乐艺术或古朴开放、或豪放幽婉、或火辣含蓄、或神秘浪漫,呈现独特的地域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宝。故地域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二、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
当前,我国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为音乐教育实践的教学资源情形并不乐观。大部分地区的音乐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开发,以课堂教学资源的形式进入到音乐教学实践领域里。地域音乐文化现阶段只是停留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科研领域。近几年来,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高校专业音乐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射到丰富、广阔的区域音乐文化。民间山歌、民间戏曲、民间器乐,还有宗教音乐、仪式音乐等等纷纷进入高校教师的科研视界,有关各地的婚嫁歌曲、戏曲、民歌的论文在各个学术期刊上频发。然而,地域音乐文化进入实践的教学领域进展情形不容乐观。
地域音乐文化难以转为音乐教学资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理念上,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仍然没有意识到地域音乐文化的价值意义。以“优势文化”的角色强势入侵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识领域浸染了上百年,其造成的传统文化自卑心理余症尚未完全消除。尽管学术界都在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挖掘民族文化,但是高校专业音乐教师只是把传统音乐文化停留在理论的科研阶段;青年学生更是觉得“地域的传统音乐”显得“土”味十足,不愿意学习。而西方音乐艺术诸如街舞、拉丁、爵士、萨克斯、钢琴等是学生热衷学习的对象。其次,地域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融入到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地域音乐文化,作为一门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但,它也不是纯然的声音艺术,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声音文化。地域音乐文化是一个“人、音乐、生活、社会”的整体性关联体。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地域性、乡土性音乐文化一旦从它们所赖以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孤立出来,就不能够再得到发展,就会失去原有的生气。故地域音乐文化转为音乐教学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
三、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
1.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观
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资源观过于狭隘。人们简单地认为学校所开设的教学科目和教科书就是课程与教学资源。实质上,课程资源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等特点。社会、自然、周边所发生的一切有意义的事件都可以纳入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范畴。日常生活中,对于课程与教学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首先,自然、社会等有教育意义的人的、物的资源均被忽略了,未纳入课程教学资源;其次,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学校和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教师被认为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而其他社會人员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责任和意识未被充分认识。广大家长、社会人员、拥有资源的工作人员都是教育教学课程开发的主体,特别是拥有资源的社会人士要树立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服务于教育教学。例如,我国许多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既是该文化艺术的传承人,又是教育教学的课程开发人,积极把这些文化遗产以教学资源的形式融入到教育实践中,是他们价值发挥的重要体现。地域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教学可贵的课程资源,地域音乐文化中的民歌、戏曲、说唱、宗教音乐均可以纳入到音乐教学的课程领域,各种民间艺人、非遗传人都可以成为地域因与文化资源转为音乐教学资源的课程开发主体,为其贡献智慧和力量。
2.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
地域音乐文化的完整性,要求在整合地域音乐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尽量保持原来的文化底蕴,保持音乐中的生活艺术,保持音乐艺术中的精神、思想情感等要素的原生态特征。把地域音乐文化以“人、音乐、生活、社会”的关联体整合到教学资源中,需要一定的专业和技术力量。当然,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音乐文化艺术的保存与传承。相比较传统的以记录和传播文字为主的传统印刷术,现代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因素的保存与传播。在现代传媒技术发展以前,音乐文化的传承依赖口传心授、手抄乐谱的形式,这样难以保存音乐文化的整体性,并且容易造成音乐文化的失真,难以展现音乐的“原生态”特征。现代传媒技术为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技术支撑,地域音乐文化转为音乐教育教学资源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技术成果,以此来破解地域音乐文化向音乐教学实践领域转化的技术难题。
3.整合共享策略
地域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要建立课程资源库,使文化资源有效地整合。地域音乐文化转为音乐教学的课程资源,走向资源整合,包括学校与社会机构资源整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整合,常规资源与网络资源的整合,以减少重复开发所造成的成本浪费。资源整合共享,可以加快地域音乐文化向音乐教学实践领域转化的进程。
四、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的意义
地域音乐文化资源转为音乐教育的课程资源是实现地域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当前,我国正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新世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文化产业不久的将来,必然赢得蓬勃发展的春天。国家鼓励民族民间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华民族许多传统的古老民间音乐已经初步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例如,众多的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支撑着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地方充满特色的山歌、戏曲、舞蹈等音乐艺术常常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流连忘返。地域音乐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把地域音乐文化引入音乐教学实践的现实条件,它的有效开发,更有效地促进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地域音乐文化要实现向音乐教学实践领域的课程资源的转化,就必然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各种技术成果,力图把地域音乐文化以“音乐、人、生活、社会”的整体关联保存和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要鼓励资源用的社会人士,增强教育服务意识,为地域音乐文化资源转化为音乐教学课程资源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 考 文 献]
吴跃华.守护精神家园 挑起教育担当——《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一书自序 [J].人民音乐,2011(06).
[2]板俊荣.音乐教学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