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结合工程施工及管理实践,本文论述了建筑外墙防渗漏的原因,以及施工过程中对外墙面渗漏的防治措施。本文分析了建筑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并且指出了对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697.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质量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外墙渗漏是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外墙渗漏会对房屋的使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并且维修困难,同时沿海地区高层建筑较多,相应的外墙承受的风压大,受到的风雨影响也较大,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装饰效果,耐用年限和使用功能,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一、外墙常见渗漏的原因
1、设计因素引起的渗漏
由于窗台受力类似于反梁,在负弯矩作用下,大宽度窗户墙极易开裂,当砌体强度相对偏低,窗间墙荷载过大时,屋面挑檐沟由于无保温层,受温度影响而导致变形。窗户设计过大,难以承受墙体荷载,同时框的刚度不够,影响窗台墙开裂从而产生渗水。当前挑檐设计多为现浇,整体刚度很大,变形时不能产生自由伸缩,与之相连的平屋面即使采用保温层,但一般兼任找坡层,靠外墙处最薄,保温效果不明显,仍易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变形,因而与檐下连结处容易产生较大剪力,导致裂缝产生,引起渗水。
材料因素引起的外墙裂缝渗漏
墙体所用的砖或砌块抗拉、抗剪强度比较低;砌块表面光滑,粘有粘土、脱模剂和浮灰等污物,使抹灰砂浆与砌块粘结困难。当前填充材料多数是加气混凝土块、灰砂砖、混凝土空心砖和陶粒空心砌块,这些新型材料由通常都有较大的干缩变形,并且砌块的吸水率较大,砌块很容易吸收抹灰砂浆中的水分,影响砂浆硬化和强度,使砂浆与墙面粘结力减小,导致结合不牢而引起空鼓、开裂。另外,砌块块体较大,墙面灰缝少,增加了抹灰起殼的可能,减少了砌体灰缝对外墙的嵌固作用,从而引起渗漏。
施工质量原因引起的渗水
由于框剪结构砌块、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因砂浆收缩的作用,填充墙体与混凝土梁和板间产生空隙,填充墙顶结合处和混凝土梁底产生了水平贯通裂缝。抹灰时底层和面层同时施工,造成抹灰层过厚,降低了砂浆与墙壁的粘结性,造成收水裂缝,引发表里收水快慢不同,产生起鼓、开裂。施工中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特别是垂直灰缝容易产生透明缝、通缝、瞎缝等,有的砂浆粘结力小,强度偏低,降低了抗渗性能,雨水容易透过墙体和灰缝层形成渗水通道造成漏水。
外墙装修引起的渗漏
由于外墙饰面砖的自重过大,粘结层与底子之间产生剪应力,底子灰与基层之间也产生较强的剪应力,各层之间粘结强度很低,同时施工操作不当,使得面层产生空鼓。饰面层各层长期受大气温度的影响,由于表面—基层的湿度、温度和热胀冷缩,导致各层中产生应力,面砖勾缝不严,面砖粘贴砂浆是如果不饱满,会直接使面层受到破坏,从而引起裂缝。抹灰砂浆材料不合格、易性不好、配合比不准,进而引起渗水。
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外保温层的施工
在保温层抹灰时,应分2次进行,应按楼层分段施工,其抹灰厚度可控制在2mm~4mm。第二遍抗裂砂浆面灰施工时,抹灰力度要大,并增强与钢丝网的粘结力,以防止砂浆面层不出现裂缝。两次抹灰总厚度应控制在5mm~7mm。
框架结构墙体的施工
在施工前,应严格控制好砌块的质量。砌块进场后,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堆放,并做好防雨措施,合理布设构造柱、梁、墙体拉结筋等构造措施。在砌筑过程中,不同强度等级和干密度的加气砼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应与其他砌块混砌。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等交接部位,在施工时先要削除灰疙瘩,随即用干硬1∶1水泥砂抹5mm厚,浆填嵌密实,以避免交接处产生裂缝而形成渗漏。
外墙装饰面层的施工
涂料饰面施工前,应选用与涂料相匹配的腻子和封底涂料,同时严格控制墙基体的含水率。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确保粘结砂浆饱满度,块料四周留缝宜6mm~10mm,先用勾缝器将粘结砂浆勾严溜实,再掺用素水泥浆,从黏结砂浆的表面再勾一次缝,凹入度不宜过大。外墙抹灰前,应先做好基层处理,清扫影响砂浆与墙面粘附力的松散物、浮尘和污物。抹灰完成后,需要做好防雨防晒遮盖,并进行喷水养护。
三、防渗漏施工的有效技术措施
1、做好墙体砌筑质量
砌体质量是外墙防水的先决条件,砖在砌筑前应浇水湿润,根据空心砖、多孔砖、轻骨料砼小砌块的吸水、失水特性,合适的含水率分别为:多孔砖、空心砖宜为10~15%;加气砼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15%(对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宜小于20%)。轻骨料砼小砌块宜为5~8%。
堵塞墙体所有渗水通道
堵塞墙体的空心缝和孔洞,清除空心缝中酥松的砂浆,铲除脚手眼中的砂浆。填充墙上口的缝隙填嵌密实,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性1:2.5水泥砂浆填嵌密实。防止阳台渗漏水,施工时靠墙边的阳台板灌缝要比板面低20mm,待干硬后,应用柔性防水密封膏密封嵌平。填实好门窗周边的缝隙,清扫门窗周边及接触处墙体,待外装饰完成后,缝内嵌防水密封胶。
四、外墙细部结构的施工
1、窗后塞口须塞紧密,窗顶可作鹰嘴处理,窗框周边要提位勾缝打胶,滴水槽的深度和宽度都不应小于10mm。室外窗台抹灰前应保证润湿,基层厚薄均匀一致,抹灰挤压达到密实,并涂刷素浆结和层,下框企口嵌灰饱满密实。
2、按每层控制在同一标高,增强墙脚的强度和外墙体的抗渗性,在外墙底部应设置200mm高的现浇混凝土导墙,增加房屋的耐久性。
3、外墙施工完后,沿外框在其交接处打满防水密封胶,以确保其密封效果。外墙铝合金窗框周围的窗洞,应分2次封堵,并采用发泡聚氨酯塞缝,以确保发泡聚氨酯填满窗框的凹槽。
4、屋面施工时,屋面砼应该比女儿墙墙根位置处砼多浇注10mm~15mm,可以保证屋面女儿墙墙根施工缝高于屋面板。
5、45度倒口阳台面砖后,做到接缝光滑、平直,填嵌连续密实,并用水泥砂浆做表面抹缝处理,深度和宽度应按设计要求标准设计。
五、外墙面渗漏的管理防范措施
1、抓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在此基础上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各尽其职。确保每个操作人员了解、掌握操作要领和质量标准。同时,通过样板间、墙、段的施工管理和操作实施,确保施工管理人员掌握和了解施工管理的几本要求和质量检验核定的标准。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计划
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保证计划要切实运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各种法律、法规,结合项目的实际制订,使其成为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切记只为应付上级施工主管部门和质量主管部门的检查,而短时间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从而脱离工程项目施工的本质。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确定本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产生的墙面龟裂、起壳成因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计划施工过程或施工环节。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控,对每个分部分项的控制,同时关键过程的施工应该全过程进行技术复核和监督检查,确保技术参数在规定范围内。
结语
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实施相关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工程外墙面渗漏问题。同时我们应高度重视高层建筑外墙渗漏这一质量通病的防护,在施工过程中,狠抓施工质量管理,认真做好外墙的防水设计,并切实按规范规定要求认真施工,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新型材料,有效的控制高层建筑外墙渗漏问题的频发。
参考文献
[1]曾氧.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的监理控制.建设监理,2008.3
[2]薛亚鸽.墙体渗漏水防治的几点做法.建设监理,2008.3
[3]田春华.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方法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
【关键词】: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697.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质量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外墙渗漏是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外墙渗漏会对房屋的使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并且维修困难,同时沿海地区高层建筑较多,相应的外墙承受的风压大,受到的风雨影响也较大,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装饰效果,耐用年限和使用功能,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一、外墙常见渗漏的原因
1、设计因素引起的渗漏
由于窗台受力类似于反梁,在负弯矩作用下,大宽度窗户墙极易开裂,当砌体强度相对偏低,窗间墙荷载过大时,屋面挑檐沟由于无保温层,受温度影响而导致变形。窗户设计过大,难以承受墙体荷载,同时框的刚度不够,影响窗台墙开裂从而产生渗水。当前挑檐设计多为现浇,整体刚度很大,变形时不能产生自由伸缩,与之相连的平屋面即使采用保温层,但一般兼任找坡层,靠外墙处最薄,保温效果不明显,仍易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变形,因而与檐下连结处容易产生较大剪力,导致裂缝产生,引起渗水。
材料因素引起的外墙裂缝渗漏
墙体所用的砖或砌块抗拉、抗剪强度比较低;砌块表面光滑,粘有粘土、脱模剂和浮灰等污物,使抹灰砂浆与砌块粘结困难。当前填充材料多数是加气混凝土块、灰砂砖、混凝土空心砖和陶粒空心砌块,这些新型材料由通常都有较大的干缩变形,并且砌块的吸水率较大,砌块很容易吸收抹灰砂浆中的水分,影响砂浆硬化和强度,使砂浆与墙面粘结力减小,导致结合不牢而引起空鼓、开裂。另外,砌块块体较大,墙面灰缝少,增加了抹灰起殼的可能,减少了砌体灰缝对外墙的嵌固作用,从而引起渗漏。
施工质量原因引起的渗水
由于框剪结构砌块、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因砂浆收缩的作用,填充墙体与混凝土梁和板间产生空隙,填充墙顶结合处和混凝土梁底产生了水平贯通裂缝。抹灰时底层和面层同时施工,造成抹灰层过厚,降低了砂浆与墙壁的粘结性,造成收水裂缝,引发表里收水快慢不同,产生起鼓、开裂。施工中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特别是垂直灰缝容易产生透明缝、通缝、瞎缝等,有的砂浆粘结力小,强度偏低,降低了抗渗性能,雨水容易透过墙体和灰缝层形成渗水通道造成漏水。
外墙装修引起的渗漏
由于外墙饰面砖的自重过大,粘结层与底子之间产生剪应力,底子灰与基层之间也产生较强的剪应力,各层之间粘结强度很低,同时施工操作不当,使得面层产生空鼓。饰面层各层长期受大气温度的影响,由于表面—基层的湿度、温度和热胀冷缩,导致各层中产生应力,面砖勾缝不严,面砖粘贴砂浆是如果不饱满,会直接使面层受到破坏,从而引起裂缝。抹灰砂浆材料不合格、易性不好、配合比不准,进而引起渗水。
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外保温层的施工
在保温层抹灰时,应分2次进行,应按楼层分段施工,其抹灰厚度可控制在2mm~4mm。第二遍抗裂砂浆面灰施工时,抹灰力度要大,并增强与钢丝网的粘结力,以防止砂浆面层不出现裂缝。两次抹灰总厚度应控制在5mm~7mm。
框架结构墙体的施工
在施工前,应严格控制好砌块的质量。砌块进场后,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堆放,并做好防雨措施,合理布设构造柱、梁、墙体拉结筋等构造措施。在砌筑过程中,不同强度等级和干密度的加气砼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应与其他砌块混砌。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等交接部位,在施工时先要削除灰疙瘩,随即用干硬1∶1水泥砂抹5mm厚,浆填嵌密实,以避免交接处产生裂缝而形成渗漏。
外墙装饰面层的施工
涂料饰面施工前,应选用与涂料相匹配的腻子和封底涂料,同时严格控制墙基体的含水率。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确保粘结砂浆饱满度,块料四周留缝宜6mm~10mm,先用勾缝器将粘结砂浆勾严溜实,再掺用素水泥浆,从黏结砂浆的表面再勾一次缝,凹入度不宜过大。外墙抹灰前,应先做好基层处理,清扫影响砂浆与墙面粘附力的松散物、浮尘和污物。抹灰完成后,需要做好防雨防晒遮盖,并进行喷水养护。
三、防渗漏施工的有效技术措施
1、做好墙体砌筑质量
砌体质量是外墙防水的先决条件,砖在砌筑前应浇水湿润,根据空心砖、多孔砖、轻骨料砼小砌块的吸水、失水特性,合适的含水率分别为:多孔砖、空心砖宜为10~15%;加气砼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15%(对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宜小于20%)。轻骨料砼小砌块宜为5~8%。
堵塞墙体所有渗水通道
堵塞墙体的空心缝和孔洞,清除空心缝中酥松的砂浆,铲除脚手眼中的砂浆。填充墙上口的缝隙填嵌密实,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性1:2.5水泥砂浆填嵌密实。防止阳台渗漏水,施工时靠墙边的阳台板灌缝要比板面低20mm,待干硬后,应用柔性防水密封膏密封嵌平。填实好门窗周边的缝隙,清扫门窗周边及接触处墙体,待外装饰完成后,缝内嵌防水密封胶。
四、外墙细部结构的施工
1、窗后塞口须塞紧密,窗顶可作鹰嘴处理,窗框周边要提位勾缝打胶,滴水槽的深度和宽度都不应小于10mm。室外窗台抹灰前应保证润湿,基层厚薄均匀一致,抹灰挤压达到密实,并涂刷素浆结和层,下框企口嵌灰饱满密实。
2、按每层控制在同一标高,增强墙脚的强度和外墙体的抗渗性,在外墙底部应设置200mm高的现浇混凝土导墙,增加房屋的耐久性。
3、外墙施工完后,沿外框在其交接处打满防水密封胶,以确保其密封效果。外墙铝合金窗框周围的窗洞,应分2次封堵,并采用发泡聚氨酯塞缝,以确保发泡聚氨酯填满窗框的凹槽。
4、屋面施工时,屋面砼应该比女儿墙墙根位置处砼多浇注10mm~15mm,可以保证屋面女儿墙墙根施工缝高于屋面板。
5、45度倒口阳台面砖后,做到接缝光滑、平直,填嵌连续密实,并用水泥砂浆做表面抹缝处理,深度和宽度应按设计要求标准设计。
五、外墙面渗漏的管理防范措施
1、抓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在此基础上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各尽其职。确保每个操作人员了解、掌握操作要领和质量标准。同时,通过样板间、墙、段的施工管理和操作实施,确保施工管理人员掌握和了解施工管理的几本要求和质量检验核定的标准。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计划
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保证计划要切实运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各种法律、法规,结合项目的实际制订,使其成为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切记只为应付上级施工主管部门和质量主管部门的检查,而短时间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从而脱离工程项目施工的本质。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确定本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产生的墙面龟裂、起壳成因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计划施工过程或施工环节。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控,对每个分部分项的控制,同时关键过程的施工应该全过程进行技术复核和监督检查,确保技术参数在规定范围内。
结语
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实施相关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工程外墙面渗漏问题。同时我们应高度重视高层建筑外墙渗漏这一质量通病的防护,在施工过程中,狠抓施工质量管理,认真做好外墙的防水设计,并切实按规范规定要求认真施工,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新型材料,有效的控制高层建筑外墙渗漏问题的频发。
参考文献
[1]曾氧.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的监理控制.建设监理,2008.3
[2]薛亚鸽.墙体渗漏水防治的几点做法.建设监理,2008.3
[3]田春华.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方法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