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的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42例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41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差异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明显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
【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08-02
腹部炎性胃肠道疾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胃肠瘫综合征并不少见,是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导致的胃肠动力紊乱综合征,可以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及心理影响,引起肠粘连、肠瘘及严重水盐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机生命。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腹膜炎本身会对胃肠道造成损害,导致术后发生的胃肠瘫的发生率高,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1]。在治疗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是治疗手术后胃肠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中医是祖国宝贵医学遗产,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有独到之处。为探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术后胃肠瘫,对我院收治的41例腹部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普外科42例腹部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为研究组,年龄21~64岁,平均36.28±10.52岁;男27例、女15例;硬膜外麻醉16例,全身麻醉26例;肠梗阻粘连松解术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13例,阑尾穿孔行阑尾切除16例,结肠穿孔修补术1例。以同期收治的41例腹部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3~65岁,平均38.24±11.33岁;其中男28例、女13例;硬膜外麻醉14例,全身麻醉27例;肠梗阻粘连松解术1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15例,阑尾穿孔行阑尾切除14例,结肠穿孔修补术1例。2组患者在年齡、性别、麻醉方式及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胃肠瘫的诊断标准[2]:
①每日的胃肠减压引流量超过600~800ml,引流液内混有胆汁,持续超过1周。②可以排除胃肠道机械性梗阻。③检查证实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④没有明显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⑤没有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药物。⑥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引起胃肠瘫的基础病。
1.3 治疗方法
1.3.1 研究组:(1)常规治疗:①心理治疗:向患者耐心解释疾情及相关的治疗方法,及时疏导患者紧张心理。②胃肠减压:严格禁饮食,使用胃管减压,用温盐水洗胃;③药物治疗:给予口服多潘立酮,每次10mg,3次/d。④营养支持:根据病情采用肠外营养为主,肠内营养为辅的方法。⑤抗感染:给予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的抗生素治疗;⑥辅助药物治疗: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改善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使用生长抑素,减少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2)中医治疗:① 中药保留灌肠:选用大承气汤,以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等为主药,辅以黄芪、党参、当归等药,煎至200~250ml,分为2袋,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日,2次/d,每次1袋,至道胃肠道功能恢复为止。② 中医外敷,用当归、大黄、芒硝、茴香等碾为粹沫,用纱布包裹,热敷于脐部,至道胃肠道功能恢复。
1.3.2 对照组:同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没有采用中医治疗。
1.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检验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22.42 10.40d,对照组为32.73 12.21d,经过比较,t=2.187,P=0.4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3、腹腔脓肿3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腹腔脓肿4例。经过比较, 值分别为0.239、0.188、0.183,P值分别为0.625、0.665、0.668,P值均>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差异。
3 讨论
胃肠瘫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胃动力功能障碍,重者可达数周,其原因多考虑是[3]:腹部手术后,胃肠抑制交感神经被激活,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从而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同时激活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直接与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抑制胃肠平滑肌的肌电活动,抑制胃肠道的蠕动;手术后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高龄等均可延缓胃肠道功能性排空;除了以上,尤其腹部炎性疾病,炎症对胃肠道的损害更加重胃肠道排空的延迟。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发病机理在于胃腑瘀滞,气机不畅,腹部手术可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脉络损伤,气滞血瘀,中焦受阻,因而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及呃逆,排气排便不畅。
目前对胃肠瘫的治疗主要是非手术综合治疗措施,主要有:常规留置胃肠减压,从而有效减少肠道的气体及液体潴留;早期下床活动,可明显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减轻肌肉萎缩、缓解术后疲劳感;给予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有效抑制自主神经和躯干反射,从而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4];术后合适的补液及营养支持,维持水盐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维持胃肠道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在中医治疗上,按辨证施治,当以通为用,通腑降浊,调和气血为主[5],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大承气汤灌肠,研究证实其能间接提高迷走神经张力、直接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的兴奋性,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胃肠道血流量,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6]。通过使用大承气汤灌肠,以大黄、芒硝通里攻下;以厚朴、枳实消痞除满,破气散结;以党参、黄芪、当归补气养血。同时使用通里攻下的药物作用于脐部,中医理论认为:脐为先天之源,与十二经络息息相通,与机体生命活动紧紧相关,从而激发经络之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阴刚平衡,促进术后肠蠕动[7]。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差异。
综上,对腹部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尽早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必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现代中医中药可在术后胃肠瘫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模式,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勇,王荣,王曙逢,等.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4):357-359.
[2] Bar Natan M,Larson GM,Stephens G,et a1.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gastric surgery[J].Am J Surg,1996,172(1):24.
[3] 秦新裕.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5(4):243.
[4] Hnjort JD.Sonne E,Basse L,et a1.Convalescencc after colonic resection with fast.track versus conventional care[J].Scand J Surg,2004,93(1):24~28.
[5] 肖其龙,肖鹤亭.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肠麻痹141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6):519~520.
[6] 王盛丰. 中药灌肠治疗麻痹性肠梗阻157例临床观察[J].中级医刊,1996,31(6):56.
[7] 王建华,孙晓燕,张春英. 中药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J]. 医学信息,2006,19(2):356.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
【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08-02
腹部炎性胃肠道疾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胃肠瘫综合征并不少见,是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导致的胃肠动力紊乱综合征,可以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及心理影响,引起肠粘连、肠瘘及严重水盐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机生命。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腹膜炎本身会对胃肠道造成损害,导致术后发生的胃肠瘫的发生率高,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1]。在治疗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是治疗手术后胃肠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中医是祖国宝贵医学遗产,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有独到之处。为探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术后胃肠瘫,对我院收治的41例腹部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普外科42例腹部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为研究组,年龄21~64岁,平均36.28±10.52岁;男27例、女15例;硬膜外麻醉16例,全身麻醉26例;肠梗阻粘连松解术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13例,阑尾穿孔行阑尾切除16例,结肠穿孔修补术1例。以同期收治的41例腹部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3~65岁,平均38.24±11.33岁;其中男28例、女13例;硬膜外麻醉14例,全身麻醉27例;肠梗阻粘连松解术1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15例,阑尾穿孔行阑尾切除14例,结肠穿孔修补术1例。2组患者在年齡、性别、麻醉方式及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胃肠瘫的诊断标准[2]:
①每日的胃肠减压引流量超过600~800ml,引流液内混有胆汁,持续超过1周。②可以排除胃肠道机械性梗阻。③检查证实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④没有明显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⑤没有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药物。⑥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引起胃肠瘫的基础病。
1.3 治疗方法
1.3.1 研究组:(1)常规治疗:①心理治疗:向患者耐心解释疾情及相关的治疗方法,及时疏导患者紧张心理。②胃肠减压:严格禁饮食,使用胃管减压,用温盐水洗胃;③药物治疗:给予口服多潘立酮,每次10mg,3次/d。④营养支持:根据病情采用肠外营养为主,肠内营养为辅的方法。⑤抗感染:给予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的抗生素治疗;⑥辅助药物治疗: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改善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使用生长抑素,减少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2)中医治疗:① 中药保留灌肠:选用大承气汤,以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等为主药,辅以黄芪、党参、当归等药,煎至200~250ml,分为2袋,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日,2次/d,每次1袋,至道胃肠道功能恢复为止。② 中医外敷,用当归、大黄、芒硝、茴香等碾为粹沫,用纱布包裹,热敷于脐部,至道胃肠道功能恢复。
1.3.2 对照组:同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没有采用中医治疗。
1.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检验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22.42 10.40d,对照组为32.73 12.21d,经过比较,t=2.187,P=0.4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3、腹腔脓肿3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腹腔脓肿4例。经过比较, 值分别为0.239、0.188、0.183,P值分别为0.625、0.665、0.668,P值均>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差异。
3 讨论
胃肠瘫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胃动力功能障碍,重者可达数周,其原因多考虑是[3]:腹部手术后,胃肠抑制交感神经被激活,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从而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同时激活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直接与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抑制胃肠平滑肌的肌电活动,抑制胃肠道的蠕动;手术后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高龄等均可延缓胃肠道功能性排空;除了以上,尤其腹部炎性疾病,炎症对胃肠道的损害更加重胃肠道排空的延迟。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发病机理在于胃腑瘀滞,气机不畅,腹部手术可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脉络损伤,气滞血瘀,中焦受阻,因而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及呃逆,排气排便不畅。
目前对胃肠瘫的治疗主要是非手术综合治疗措施,主要有:常规留置胃肠减压,从而有效减少肠道的气体及液体潴留;早期下床活动,可明显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减轻肌肉萎缩、缓解术后疲劳感;给予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有效抑制自主神经和躯干反射,从而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4];术后合适的补液及营养支持,维持水盐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维持胃肠道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在中医治疗上,按辨证施治,当以通为用,通腑降浊,调和气血为主[5],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大承气汤灌肠,研究证实其能间接提高迷走神经张力、直接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的兴奋性,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胃肠道血流量,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6]。通过使用大承气汤灌肠,以大黄、芒硝通里攻下;以厚朴、枳实消痞除满,破气散结;以党参、黄芪、当归补气养血。同时使用通里攻下的药物作用于脐部,中医理论认为:脐为先天之源,与十二经络息息相通,与机体生命活动紧紧相关,从而激发经络之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阴刚平衡,促进术后肠蠕动[7]。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差异。
综上,对腹部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尽早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必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现代中医中药可在术后胃肠瘫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模式,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勇,王荣,王曙逢,等.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4):357-359.
[2] Bar Natan M,Larson GM,Stephens G,et a1.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gastric surgery[J].Am J Surg,1996,172(1):24.
[3] 秦新裕.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5(4):243.
[4] Hnjort JD.Sonne E,Basse L,et a1.Convalescencc after colonic resection with fast.track versus conventional care[J].Scand J Surg,2004,93(1):24~28.
[5] 肖其龙,肖鹤亭.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肠麻痹141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6):519~520.
[6] 王盛丰. 中药灌肠治疗麻痹性肠梗阻157例临床观察[J].中级医刊,1996,31(6):56.
[7] 王建华,孙晓燕,张春英. 中药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J]. 医学信息,2006,19(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