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蚕丝生产大国和蚕丝出口大国。我国的茧丝绸资源、从业人员数量、贸易总量均居世界第一,生产量与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形成了一个东部巩固、中部提升、西部发展的茧丝绸产业带。2009年,我国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78.13%,比2000年增长了30.63个百分点,我国蚕桑生产已初步形成以“东桑西移”为特征的梯度转移态势。
一、广西蚕丝产业的地位及其影响
(一)广西是中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区。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抓住“东桑西移”机遇,蚕丝产业迅猛发展。2000年,广西桑园面积只有30万亩、养蚕80万张、蚕茧产量2.9万吨,列全国第七位。2005年,广西的蚕茧产量已超过长期排名榜首的江苏,达到14.9万吨。之后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位。2010年,广西桑园面积达300万亩,蚕桑产量2万吨。广西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区和世界重要原料茧生产基地,缔造了中国蚕业发展史上神奇的“广西现象”。
(二)广西有70%以上的县把蚕桑生产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广西发展蚕桑生产的有81个县(市、区),占全区的75%;有733个乡镇,占全区的62%;有6750个村,占全区的47%;有83万农户,涉及338万人口。广西养蚕农民收入达到49.95亿元,桑园面积万亩以上的县(市)达27个,年产鲜茧量万担以上的县有31个。
(三)广西河池市是桑蚕生产的第一大产区。为了加快桂西老、少、边、山、穷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广西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桑蚕生产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广西的桑蚕产业进一步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推进。其中,河池市种桑养蚕的有11个县区133个乡镇1045个村23.25万户,桑园面积超万亩的有8个县(市、区),其桑蚕生产规模超过印度。2010年,该市桑园面积达到80万亩,蚕茧产量12万吨,桑蚕茧、丝、绸、服装及桑蚕行业附产品等初、深加工增值总收入40亿元,成为广西、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原料茧生产基地、丝绸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和茧、丝、绸、服装贸易信息中心。
(四)广西是中国新兴的重要缫丝工业基地。在蚕桑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广西的缫丝企业也迅速发展。2001年,广西仅有缫丝企业21家,生丝产量1292吨,绢纺、丝织等蚕丝深加工还是一片空白。到2007年,广西丝绸企业已发展到73家,桑蚕丝产量1.1万吨,丝绸工业产值29亿元,桑蚕丝产量由全国排名第14位跃居全国第4位。河池市共有缫丝企业17家,缫丝企业生产总值达5.57亿元,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2.5%;横县、宜州、鹿寨、柳城、蒙山、合浦、浦北、上林、象州等地的丝绸工业快速崛起,出现了一大批县域丝绸工业企业。2009年,广西有持证茧丝加工企业78家,年生丝产量约1.6万吨,居全国第2位,产值约42.9亿元,为城镇居民和吸纳农民工就业提供了4万个工作岗位。
二、广西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及职业技能人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广西蚕丝产业科技人才不足需求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2010年,广西蚕茧产量约30万吨,按每生产500吨蚕茧需要配备4名技术推广类专业技术人员、4名桑蚕种养技术类专业技术人员、4名丝绸生产专业技术人员计算,需要7200名专业技术人员,加上科研机构、教育机构、蚕种繁育机构所需蚕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全区约需9000-10000人,而目前广西仅有的蚕业科技人员不足需求量的五分之一。
(二)广西缫丝企业技能型工人严重不足,生产工人文化水平低。广西缫丝加工企业具有初级、中级职业资格的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工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2009年,广西有持证茧丝加工企业78家,从业人员32000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的从业人员占65%以上。河池市共有茧丝绸加工企业17家,职工总人数3605人,其中,小学、初中毕业占职工总数的70.6%,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的占26%,而大专(高职、高院)毕业的仅占3.4%。
(三)广西蚕丝茧产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不完善。到目前为止,广西没有缫丝、茧丝绸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没有人申报茧丝绸、缫丝工职业技能鉴定,也没有茧丝绸、缫丝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除外省引进的极少数缫丝、茧丝绸初级工、中级工外,在广西境内鉴定并获得缫丝、茧丝绸初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零。
(四)广西缺乏培养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目前,广西所有的大学、大专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以及中等专业学校均没有开设蚕学专业,全区62所技工学校也没有开设缫丝、茧丝绸专业。广西缺乏茧丝绸专业培养基地和广西快速发展的蚕丝产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广西蚕丝产业的发展。
(五)广西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将出现断层。1977年到1996年,广西农学院蚕学专业共培养了619名本科生。至今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人已改行从事其他行业或职业,而再过5-10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就要退休,广西的蚕业人才将出现断层。同时,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以及蚕丝产业重点的转移,外省高校蚕学专业招生减少,有的已经停止招生。所以,广西想依靠外省培养蚕丝专业人才的可能性很小。
三、加快广西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实施蚕丝产业人才培养战略。要将蚕丝绸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列入人才强桂战略,制定蚕丝绸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落实蚕丝绸人才培养责任,并把它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人才培养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有计划地开展人才培养。
(二)抓住重点,明确任务,全力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对种桑养蚕的农民开展种养技术培训。要整合有关部门的培训资源,利用农业部门的“阳光培训”、扶贫部门的扶贫培训、科技部门的农村科技培训的政策和资金,搞好种桑养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桑养蚕技术水平。二是对种桑养蚕的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种桑养蚕的农民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畴,有计划地对种桑养蚕的农民分期分批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经培训后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三是对缫丝企业的工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争取对全区从事缫丝、绸、服装及桑蚕行业附产品工作的工人全部培训一次以上。各技工学校和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与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将技能培训送到企业。各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主动走出去,到苏、浙、川、粤、皖、鲁等省聘请一些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技师、高级技师以及技工学校老师帮助我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四是建立蚕丝产业技术工人技能评价体系。要建立缫丝行业职业资格考评员制度,将缫丝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列入全区职业技能鉴定统考范围。建立缫丝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和缫丝行业技术工人技能评价体系。五是建立蚕丝产业技术工人岗位激励机制。对经过培训获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不同职业资格等级的技能人才以及不同等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人员,企业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给予充分体现。
(三)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建立完善蚕丝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一是建立自治区种桑养蚕种养技术培训基地。自治区农业部门要建立种桑养蚕专业技术培训中心,专门负责对种桑养蚕的农民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各市、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在自治区种桑养蚕专业技术培训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各地种桑养蚕的农民开展种养技术培训。二是建立种桑养蚕及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在广西大学、河池学院、广西工学院、广西纺织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开设蚕学专业及蚕丝绸相关学科专业,专门培养种桑养蚕农业技术人才和蚕丝绸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三是建立种桑养蚕及蚕丝产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治区及南宁、柳州、河池、来宾、贵港五个种桑养蚕重点市要建立种桑养蚕及缫丝绸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开展种桑养蚕及缫丝绸业职业技能培训。区直有关高级技工学校以及南宁、河池等市的高级技工学校要争取建立蚕丝产业技师学院,专门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
(四)大力引进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自治区及有关市、县要制定优惠政策,到苏、浙、川、粤、皖、鲁等省引进广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对引进的人才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怀、生活上关照、待遇上倾斜,使他们在广西这片热土上干出一番事业。
(五)实施蚕丝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一是实施蚕丝绸人才回归工程。自治区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已经改行或从事其他职业(工种)的蚕丝绸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回归,为其提供优惠的科研、工作、生活环境条件,激发其工作热情,挖掘其智能潜力。二是加强蚕丝绸队伍人才培养。对现有人才要加强培养,选派他们到专业科研院、所、校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知识层次,更新其知识结构,拓宽其知识领域;选派他们到省外、国外学习、培训或在职进修深造,让他们学习国内外蚕丝绸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理念。三是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得开拓市场、懂得市场规则、善于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经纪人队伍和营销员队伍。四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熟悉国际惯例又懂得蚕丝绸产业新技术的科研人员队伍,全面提升广西蚕桑丝绸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广西蚕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处处长)
一、广西蚕丝产业的地位及其影响
(一)广西是中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区。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抓住“东桑西移”机遇,蚕丝产业迅猛发展。2000年,广西桑园面积只有30万亩、养蚕80万张、蚕茧产量2.9万吨,列全国第七位。2005年,广西的蚕茧产量已超过长期排名榜首的江苏,达到14.9万吨。之后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位。2010年,广西桑园面积达300万亩,蚕桑产量2万吨。广西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区和世界重要原料茧生产基地,缔造了中国蚕业发展史上神奇的“广西现象”。
(二)广西有70%以上的县把蚕桑生产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广西发展蚕桑生产的有81个县(市、区),占全区的75%;有733个乡镇,占全区的62%;有6750个村,占全区的47%;有83万农户,涉及338万人口。广西养蚕农民收入达到49.95亿元,桑园面积万亩以上的县(市)达27个,年产鲜茧量万担以上的县有31个。
(三)广西河池市是桑蚕生产的第一大产区。为了加快桂西老、少、边、山、穷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广西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桑蚕生产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广西的桑蚕产业进一步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推进。其中,河池市种桑养蚕的有11个县区133个乡镇1045个村23.25万户,桑园面积超万亩的有8个县(市、区),其桑蚕生产规模超过印度。2010年,该市桑园面积达到80万亩,蚕茧产量12万吨,桑蚕茧、丝、绸、服装及桑蚕行业附产品等初、深加工增值总收入40亿元,成为广西、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原料茧生产基地、丝绸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和茧、丝、绸、服装贸易信息中心。
(四)广西是中国新兴的重要缫丝工业基地。在蚕桑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广西的缫丝企业也迅速发展。2001年,广西仅有缫丝企业21家,生丝产量1292吨,绢纺、丝织等蚕丝深加工还是一片空白。到2007年,广西丝绸企业已发展到73家,桑蚕丝产量1.1万吨,丝绸工业产值29亿元,桑蚕丝产量由全国排名第14位跃居全国第4位。河池市共有缫丝企业17家,缫丝企业生产总值达5.57亿元,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2.5%;横县、宜州、鹿寨、柳城、蒙山、合浦、浦北、上林、象州等地的丝绸工业快速崛起,出现了一大批县域丝绸工业企业。2009年,广西有持证茧丝加工企业78家,年生丝产量约1.6万吨,居全国第2位,产值约42.9亿元,为城镇居民和吸纳农民工就业提供了4万个工作岗位。
二、广西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及职业技能人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广西蚕丝产业科技人才不足需求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2010年,广西蚕茧产量约30万吨,按每生产500吨蚕茧需要配备4名技术推广类专业技术人员、4名桑蚕种养技术类专业技术人员、4名丝绸生产专业技术人员计算,需要7200名专业技术人员,加上科研机构、教育机构、蚕种繁育机构所需蚕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全区约需9000-10000人,而目前广西仅有的蚕业科技人员不足需求量的五分之一。
(二)广西缫丝企业技能型工人严重不足,生产工人文化水平低。广西缫丝加工企业具有初级、中级职业资格的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工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2009年,广西有持证茧丝加工企业78家,从业人员32000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的从业人员占65%以上。河池市共有茧丝绸加工企业17家,职工总人数3605人,其中,小学、初中毕业占职工总数的70.6%,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的占26%,而大专(高职、高院)毕业的仅占3.4%。
(三)广西蚕丝茧产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不完善。到目前为止,广西没有缫丝、茧丝绸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没有人申报茧丝绸、缫丝工职业技能鉴定,也没有茧丝绸、缫丝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除外省引进的极少数缫丝、茧丝绸初级工、中级工外,在广西境内鉴定并获得缫丝、茧丝绸初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零。
(四)广西缺乏培养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目前,广西所有的大学、大专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以及中等专业学校均没有开设蚕学专业,全区62所技工学校也没有开设缫丝、茧丝绸专业。广西缺乏茧丝绸专业培养基地和广西快速发展的蚕丝产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广西蚕丝产业的发展。
(五)广西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将出现断层。1977年到1996年,广西农学院蚕学专业共培养了619名本科生。至今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人已改行从事其他行业或职业,而再过5-10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就要退休,广西的蚕业人才将出现断层。同时,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以及蚕丝产业重点的转移,外省高校蚕学专业招生减少,有的已经停止招生。所以,广西想依靠外省培养蚕丝专业人才的可能性很小。
三、加快广西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实施蚕丝产业人才培养战略。要将蚕丝绸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列入人才强桂战略,制定蚕丝绸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落实蚕丝绸人才培养责任,并把它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人才培养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有计划地开展人才培养。
(二)抓住重点,明确任务,全力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对种桑养蚕的农民开展种养技术培训。要整合有关部门的培训资源,利用农业部门的“阳光培训”、扶贫部门的扶贫培训、科技部门的农村科技培训的政策和资金,搞好种桑养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桑养蚕技术水平。二是对种桑养蚕的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种桑养蚕的农民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畴,有计划地对种桑养蚕的农民分期分批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经培训后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三是对缫丝企业的工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争取对全区从事缫丝、绸、服装及桑蚕行业附产品工作的工人全部培训一次以上。各技工学校和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与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将技能培训送到企业。各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主动走出去,到苏、浙、川、粤、皖、鲁等省聘请一些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技师、高级技师以及技工学校老师帮助我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四是建立蚕丝产业技术工人技能评价体系。要建立缫丝行业职业资格考评员制度,将缫丝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列入全区职业技能鉴定统考范围。建立缫丝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和缫丝行业技术工人技能评价体系。五是建立蚕丝产业技术工人岗位激励机制。对经过培训获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不同职业资格等级的技能人才以及不同等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人员,企业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给予充分体现。
(三)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建立完善蚕丝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一是建立自治区种桑养蚕种养技术培训基地。自治区农业部门要建立种桑养蚕专业技术培训中心,专门负责对种桑养蚕的农民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各市、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在自治区种桑养蚕专业技术培训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各地种桑养蚕的农民开展种养技术培训。二是建立种桑养蚕及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在广西大学、河池学院、广西工学院、广西纺织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开设蚕学专业及蚕丝绸相关学科专业,专门培养种桑养蚕农业技术人才和蚕丝绸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三是建立种桑养蚕及蚕丝产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自治区及南宁、柳州、河池、来宾、贵港五个种桑养蚕重点市要建立种桑养蚕及缫丝绸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开展种桑养蚕及缫丝绸业职业技能培训。区直有关高级技工学校以及南宁、河池等市的高级技工学校要争取建立蚕丝产业技师学院,专门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
(四)大力引进蚕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自治区及有关市、县要制定优惠政策,到苏、浙、川、粤、皖、鲁等省引进广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对引进的人才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怀、生活上关照、待遇上倾斜,使他们在广西这片热土上干出一番事业。
(五)实施蚕丝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一是实施蚕丝绸人才回归工程。自治区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已经改行或从事其他职业(工种)的蚕丝绸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回归,为其提供优惠的科研、工作、生活环境条件,激发其工作热情,挖掘其智能潜力。二是加强蚕丝绸队伍人才培养。对现有人才要加强培养,选派他们到专业科研院、所、校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知识层次,更新其知识结构,拓宽其知识领域;选派他们到省外、国外学习、培训或在职进修深造,让他们学习国内外蚕丝绸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理念。三是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得开拓市场、懂得市场规则、善于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经纪人队伍和营销员队伍。四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熟悉国际惯例又懂得蚕丝绸产业新技术的科研人员队伍,全面提升广西蚕桑丝绸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广西蚕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