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得以运用和实践,使常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为创设一个优良的教学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落实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目的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省力、有效。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把阅读文本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通过情境画面,以情激趣,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激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学生在细细地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教学媒体由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体地位,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例如在课外阅读《刺猬和兔子》故事的开始部分,我们先请学生看小动画,当看到精彩地方时,突然刹车设置悬念:“谁取得了胜利呢?”“请小朋友自己看书吧!”这时,孩子们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仔细翻看阅读,由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接下来的结果怎样呢?看看下一页就知道。”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画面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温馨的氛围中体验语言交流的快乐,逐步获得读书的方式、阅读的策略。
三、借助多媒体有利于降低阅读学习的难度
阅读教学是老师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其重难点的突破往往落脚在几个重点句、重点段的教学上,对这些重点句段,老师做得最多的是用多媒体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的再创造,将原来冗长的文字叙述通过声音和形象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简练,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学生视觉与听觉双重通道的刺激,引导学生去想象文学形象所包含的意义,使学生加快了对知识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鸟的天堂》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难点,“颤动”的字面上可理解为“抖动”,光理解这些还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之中,那青又亮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拔,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如一年级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小作者运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对首都北京的向往之情,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那么我们的小学生没有去过北京,我们要求他读出向往,读出热爱的感觉,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切实的体验,他根本就做不到,因此,结合教材,我截取了一段升旗仪式的录像,把学生带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感受了大阅兵时祖国人民的英姿飒爽,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一课,我在总结她的特点后,播放有关家乡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维也纳”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阅读是一种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多种感官的整合活动,教师应善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情趣,使学生在可视的直觉和愉悦的环境中激发兴趣、获取知识,在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语言氛围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让学生插上飞翔的羽翼在阅读活动中轻舞飞扬,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店子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落实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目的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省力、有效。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把阅读文本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通过情境画面,以情激趣,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激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学生在细细地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教学媒体由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体地位,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例如在课外阅读《刺猬和兔子》故事的开始部分,我们先请学生看小动画,当看到精彩地方时,突然刹车设置悬念:“谁取得了胜利呢?”“请小朋友自己看书吧!”这时,孩子们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仔细翻看阅读,由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接下来的结果怎样呢?看看下一页就知道。”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画面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温馨的氛围中体验语言交流的快乐,逐步获得读书的方式、阅读的策略。
三、借助多媒体有利于降低阅读学习的难度
阅读教学是老师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其重难点的突破往往落脚在几个重点句、重点段的教学上,对这些重点句段,老师做得最多的是用多媒体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的再创造,将原来冗长的文字叙述通过声音和形象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简练,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学生视觉与听觉双重通道的刺激,引导学生去想象文学形象所包含的意义,使学生加快了对知识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鸟的天堂》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难点,“颤动”的字面上可理解为“抖动”,光理解这些还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之中,那青又亮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拔,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如一年级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小作者运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对首都北京的向往之情,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那么我们的小学生没有去过北京,我们要求他读出向往,读出热爱的感觉,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切实的体验,他根本就做不到,因此,结合教材,我截取了一段升旗仪式的录像,把学生带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感受了大阅兵时祖国人民的英姿飒爽,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一课,我在总结她的特点后,播放有关家乡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维也纳”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阅读是一种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多种感官的整合活动,教师应善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情趣,使学生在可视的直觉和愉悦的环境中激发兴趣、获取知识,在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语言氛围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让学生插上飞翔的羽翼在阅读活动中轻舞飞扬,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店子学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