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缺乏体育运动兴趣与习惯,体质逐年下降,这在很多学校已成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些现状,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反思并寻求对策,从而让“孩子是天生的体育家”的称号名副其实,让学生寻回属于他们的欢乐的儿童的体育课。
一、儿童的体育课不是呆板的教授,而是充满趣味的“娱乐”
【现象】学生普遍爱玩篮球,尤其是男生,然而,“爱篮球不爱篮球课”的现象非常突出。体育老师进行篮球知识教授、篮球技能训练的时候,男生们没精打采,老师一宣布自由组合的篮球对抗赛,他们一下子生龙活虎,沉闷的体育馆里充满了欢笑。
【分析】篮球课上,体育老师一般按传统项目单元设计,按部就班,即以各种运球——各种传球——投篮练习——比赛练习等先后程序。不难发现,教学程序的呆板化,直接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活中,学生欣赏过充满激情和挑战的体育赛事,也曾和小伙伴们较量过;教学中,他们却体验不到项目本身具有的活力和魅力,只是一味地练习——考核——再练习——再考核。
【对策】我们以为,首先要调整教学内容体系,一反以往先教技术、再学实战的教学方法,直接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已知”,组织学生参与篮球比赛。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讲,儿童获得了参与的兴趣,比赛中,学生发现自身技能的不足,就会有目的地指向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有了“获得性”学习的需要。篮球比赛,在今天已经是一个极其受欢迎的“娱乐项目”,娱乐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欢乐,也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主动。这个时候,我们再有意识地教授篮球基本技能,把学生卷入高效、有趣味的学习之中。这样,既贴近生活,贴近儿童,也满足了儿童的正当需要,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启示】“娱乐”并不只是“休闲”,娱乐是人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天性。它是一种通过表现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与受者感受喜悦、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儿童的体育课,“娱乐”地面向全体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个体兴趣,而学生一旦对某种体育活动产生了激情和兴趣,理所当然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必然能够提高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在符合学生综合性发展的前提下,选择有趣味的内容和形式,会更适合儿童。这是儿童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儿童的体育课不是“竞技”的天堂,而是“健康”的绿地
【现象】以跑为例,从一年级出现跑一直到高三,所有年级的教材都是同样的,以快速跑、障碍跑、接力跑、耐久跑四种形式出现,快速跑从30米跑到50米跑再到100米跑的内容,耐久跑是从400米到800米到1000米再到1500米跑的内容,几乎还保留着竞技训练的手段和步骤。
【分析】50多年的体育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竞技运动项目的发展,连跑的距离也是采用竞技运动的标准,没有80米跑,没有150米跑,也没有300米跑,因为竞技运动项目没有,对竞赛不存在意义。诚然,体育课离不开技能教学,然而,体育教学主要的目的和任务,并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运动员,而是将他们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我们没有理由评定一个能跑400米的学生,一定比跑300米的学生体能更健康。
【对策】竞技运动教学体系是针对运动竞技而研制的训练式的教学方法,它的根本目的不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水平,而是运动成绩的提高和人的潜能的最大发挥。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毫无扬弃的竞技教学。以“跑”为例,我们要引导、指导学生在“跑”中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节奏和步伐节奏,这是必须的。但是,在观念上我们的立足点不是要培养一个能快速“跑”或者耐久“跑”的特长生,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要发展的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运动素养和健康认知,以及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本领。
【启示】体育课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的课程,课程的本质属性是“促进健康”。如果说学习结果能反映出学生的健康水平,那么这个结果就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精神的。然而,我们发现,体能测试成绩高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能测试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着健康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体育教学,不应过分强调追求加大运动量,不应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而应该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儿童的体育不是姓“竞技”,而是姓“健康”。
三、儿童的体育课不是“他比”的气馁,而是“自比”的欣慰
【现象】学生C每次跑步练习都是吊儿郎当的,然而,体育测试中,他总能轻松地获得很好的成绩。另有学生D,练习的时候很努力,很刻苦,然而体育成绩总似乎不如意,时间久了,对体育课只有“羡慕嫉妒恨”了。
【分析】产生这样的现象,源于我们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体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评定,这是不公平的。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体能和运动成绩就能达到优秀,这严重挫伤了体育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消弱了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远离了体育。我们很少考虑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就算有,实施过程也往往零散凌乱,浮于表面,形式化。我们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最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学生本人。如果教师能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透过良好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来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激励自己和同伴们更有效地进行体育学习,那该多好!
【对策】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质逐年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远远不够。对体质健康的关注,不是靠每个星期三节体育课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指导,在课间或是课外(主要是课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锻炼。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运动水平和能力不尽相同,我们提倡“与自己竞争”,消除了学生对“统一标准”测试的焦虑,或是同学间横向比较的不自信。项目设计上,我们有个体的,也有合作的,如双人跳绳,必须在同伴的良好交往中进行;8分钟慢跑或步行,若是单个行为,很难激起项目本身的动力和活力,然而在伙伴、老师,或是课余在家长的相伴中,积极的意义就产生了。(见下页的附表) 测试融于学习,竞争从“我”开始。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与自己的勤奋和努力相联系的,它立足于学生自己的前后比较,要注意通过多次跟踪练习和自我测验,让学生不断体验到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连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和态度的学习过程。我们着手转变测试理念,将学生的测试融于学习之中。以往统一时间的测试,由于学生个体状态的不同,成绩会相对不公正客观,因此,学期初我们就让学生自主定测试时间,选择自己最佳状态的时间,并以此为目标,制定自主锻炼计划。这样的学习能有效地卷入个人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最终达到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目的。
【启示】体育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需要,它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体育所赋予的不仅仅是强壮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和坚强的意志,更是生存所必须的自我实现与自我肯定。学生的体育成绩不是“他比”的,而是儿童的“自比”,自我促进。我们时常看到,自主锻炼的人群主要是那些退休老人,他们的运动、锻炼就是“自比”,健康一天,长寿一天。我们的体育课,也应该跨越体育学科的边际,站在“人”的高度,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握体育的时代价值追求,寻回属于儿童的体育课。
四、儿童的体育课不只是发达“四肢”,也是发现“智慧”
【现象】学校兴建乒乓俱乐部,小小乒乓高手层出不穷,几位体育老师也不免沦为手下败将,有几个技术动作,体育老师也难以破解,几个回合后只能“不耻下问”,讨教技法。小队员们热情高涨,纷纷告诉我们,这些是教练教的,来什么球接什么招,至于为什么,他们也不知道。
【分析】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用他那诙谐生动的漫画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没有个性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很多老师以为,体育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学生的“身体”,而不管学生的“头脑”。我以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不管是哪一门课程,都有“智慧”的一面,体育课不仅要姓“身体”,也要姓“头脑”,体育运动也是一门“智慧”的运用。
【对策】运动,是有它的奥秘的。我们国家是乒乓强国,为什么“强”?经过几代运动员以及团队的不断摸索、训练、思考,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技巧,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首先不是“身体的”,而是“头脑的”。事实上,单打乒乓的规则,除了常规的规定外,就是让对方接不住球。针对这一个规则,我在水平二(四年级)乒乓课上播放一段乒乓运动员对阵的视频后,问:“他们为什么在击球的一刹那乒乓板一搓一搓的?”学生认为是球转,因为他们知道,越转的球越能让对方难以还击。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板搓球的多位转向,并研究它的接球方式。学生发现这层奥秘后,觉得乒乓运动更加有趣,课间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搓球”,发现、感受球的旋转的奥秘。
【启示】刘翔原先8步上栏,后来寻求7步上栏的突破,夺得世锦赛冠军。这与其说是他苦练的结果,不如说他是在不断探索运动的奥秘,是一种创新的突破。我们的课堂,不应是教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是一个个学生张着口袋的等待,灌注知识技能的回收站,而应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智慧的生命的活动。
附表:水平二(四年级)“我的运动我做主”学习跟踪记录
2010—2011第一学期
XXX同学:在这一学期中,你要好好安排自己的体育活动,并定期测试,以促进你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本学期测试的项目是下表中的三项内容,请在学期初就定好各个项目的“我预选择测验时间”,并以此为体育锻炼目标,养成自我良好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
老师建议你,通过课堂学习后,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一定可以提高你的测试成绩,与你自己竞争而不是别人。重要的是,你要尽量做到。加油!
祝你健康、快乐!
你的体育老师 XXX
一、儿童的体育课不是呆板的教授,而是充满趣味的“娱乐”
【现象】学生普遍爱玩篮球,尤其是男生,然而,“爱篮球不爱篮球课”的现象非常突出。体育老师进行篮球知识教授、篮球技能训练的时候,男生们没精打采,老师一宣布自由组合的篮球对抗赛,他们一下子生龙活虎,沉闷的体育馆里充满了欢笑。
【分析】篮球课上,体育老师一般按传统项目单元设计,按部就班,即以各种运球——各种传球——投篮练习——比赛练习等先后程序。不难发现,教学程序的呆板化,直接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活中,学生欣赏过充满激情和挑战的体育赛事,也曾和小伙伴们较量过;教学中,他们却体验不到项目本身具有的活力和魅力,只是一味地练习——考核——再练习——再考核。
【对策】我们以为,首先要调整教学内容体系,一反以往先教技术、再学实战的教学方法,直接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已知”,组织学生参与篮球比赛。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讲,儿童获得了参与的兴趣,比赛中,学生发现自身技能的不足,就会有目的地指向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有了“获得性”学习的需要。篮球比赛,在今天已经是一个极其受欢迎的“娱乐项目”,娱乐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欢乐,也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主动。这个时候,我们再有意识地教授篮球基本技能,把学生卷入高效、有趣味的学习之中。这样,既贴近生活,贴近儿童,也满足了儿童的正当需要,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启示】“娱乐”并不只是“休闲”,娱乐是人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天性。它是一种通过表现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与受者感受喜悦、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儿童的体育课,“娱乐”地面向全体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个体兴趣,而学生一旦对某种体育活动产生了激情和兴趣,理所当然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必然能够提高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在符合学生综合性发展的前提下,选择有趣味的内容和形式,会更适合儿童。这是儿童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儿童的体育课不是“竞技”的天堂,而是“健康”的绿地
【现象】以跑为例,从一年级出现跑一直到高三,所有年级的教材都是同样的,以快速跑、障碍跑、接力跑、耐久跑四种形式出现,快速跑从30米跑到50米跑再到100米跑的内容,耐久跑是从400米到800米到1000米再到1500米跑的内容,几乎还保留着竞技训练的手段和步骤。
【分析】50多年的体育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竞技运动项目的发展,连跑的距离也是采用竞技运动的标准,没有80米跑,没有150米跑,也没有300米跑,因为竞技运动项目没有,对竞赛不存在意义。诚然,体育课离不开技能教学,然而,体育教学主要的目的和任务,并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运动员,而是将他们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我们没有理由评定一个能跑400米的学生,一定比跑300米的学生体能更健康。
【对策】竞技运动教学体系是针对运动竞技而研制的训练式的教学方法,它的根本目的不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水平,而是运动成绩的提高和人的潜能的最大发挥。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毫无扬弃的竞技教学。以“跑”为例,我们要引导、指导学生在“跑”中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节奏和步伐节奏,这是必须的。但是,在观念上我们的立足点不是要培养一个能快速“跑”或者耐久“跑”的特长生,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要发展的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运动素养和健康认知,以及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本领。
【启示】体育课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的课程,课程的本质属性是“促进健康”。如果说学习结果能反映出学生的健康水平,那么这个结果就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精神的。然而,我们发现,体能测试成绩高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能测试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着健康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体育教学,不应过分强调追求加大运动量,不应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而应该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儿童的体育不是姓“竞技”,而是姓“健康”。
三、儿童的体育课不是“他比”的气馁,而是“自比”的欣慰
【现象】学生C每次跑步练习都是吊儿郎当的,然而,体育测试中,他总能轻松地获得很好的成绩。另有学生D,练习的时候很努力,很刻苦,然而体育成绩总似乎不如意,时间久了,对体育课只有“羡慕嫉妒恨”了。
【分析】产生这样的现象,源于我们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体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评定,这是不公平的。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体能和运动成绩就能达到优秀,这严重挫伤了体育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消弱了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远离了体育。我们很少考虑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就算有,实施过程也往往零散凌乱,浮于表面,形式化。我们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最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学生本人。如果教师能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透过良好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来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激励自己和同伴们更有效地进行体育学习,那该多好!
【对策】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质逐年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远远不够。对体质健康的关注,不是靠每个星期三节体育课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指导,在课间或是课外(主要是课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锻炼。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运动水平和能力不尽相同,我们提倡“与自己竞争”,消除了学生对“统一标准”测试的焦虑,或是同学间横向比较的不自信。项目设计上,我们有个体的,也有合作的,如双人跳绳,必须在同伴的良好交往中进行;8分钟慢跑或步行,若是单个行为,很难激起项目本身的动力和活力,然而在伙伴、老师,或是课余在家长的相伴中,积极的意义就产生了。(见下页的附表) 测试融于学习,竞争从“我”开始。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与自己的勤奋和努力相联系的,它立足于学生自己的前后比较,要注意通过多次跟踪练习和自我测验,让学生不断体验到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连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和态度的学习过程。我们着手转变测试理念,将学生的测试融于学习之中。以往统一时间的测试,由于学生个体状态的不同,成绩会相对不公正客观,因此,学期初我们就让学生自主定测试时间,选择自己最佳状态的时间,并以此为目标,制定自主锻炼计划。这样的学习能有效地卷入个人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最终达到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目的。
【启示】体育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需要,它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体育所赋予的不仅仅是强壮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和坚强的意志,更是生存所必须的自我实现与自我肯定。学生的体育成绩不是“他比”的,而是儿童的“自比”,自我促进。我们时常看到,自主锻炼的人群主要是那些退休老人,他们的运动、锻炼就是“自比”,健康一天,长寿一天。我们的体育课,也应该跨越体育学科的边际,站在“人”的高度,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握体育的时代价值追求,寻回属于儿童的体育课。
四、儿童的体育课不只是发达“四肢”,也是发现“智慧”
【现象】学校兴建乒乓俱乐部,小小乒乓高手层出不穷,几位体育老师也不免沦为手下败将,有几个技术动作,体育老师也难以破解,几个回合后只能“不耻下问”,讨教技法。小队员们热情高涨,纷纷告诉我们,这些是教练教的,来什么球接什么招,至于为什么,他们也不知道。
【分析】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用他那诙谐生动的漫画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没有个性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很多老师以为,体育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学生的“身体”,而不管学生的“头脑”。我以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不管是哪一门课程,都有“智慧”的一面,体育课不仅要姓“身体”,也要姓“头脑”,体育运动也是一门“智慧”的运用。
【对策】运动,是有它的奥秘的。我们国家是乒乓强国,为什么“强”?经过几代运动员以及团队的不断摸索、训练、思考,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技巧,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首先不是“身体的”,而是“头脑的”。事实上,单打乒乓的规则,除了常规的规定外,就是让对方接不住球。针对这一个规则,我在水平二(四年级)乒乓课上播放一段乒乓运动员对阵的视频后,问:“他们为什么在击球的一刹那乒乓板一搓一搓的?”学生认为是球转,因为他们知道,越转的球越能让对方难以还击。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板搓球的多位转向,并研究它的接球方式。学生发现这层奥秘后,觉得乒乓运动更加有趣,课间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搓球”,发现、感受球的旋转的奥秘。
【启示】刘翔原先8步上栏,后来寻求7步上栏的突破,夺得世锦赛冠军。这与其说是他苦练的结果,不如说他是在不断探索运动的奥秘,是一种创新的突破。我们的课堂,不应是教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是一个个学生张着口袋的等待,灌注知识技能的回收站,而应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智慧的生命的活动。
附表:水平二(四年级)“我的运动我做主”学习跟踪记录
2010—2011第一学期
XXX同学:在这一学期中,你要好好安排自己的体育活动,并定期测试,以促进你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本学期测试的项目是下表中的三项内容,请在学期初就定好各个项目的“我预选择测验时间”,并以此为体育锻炼目标,养成自我良好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
老师建议你,通过课堂学习后,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一定可以提高你的测试成绩,与你自己竞争而不是别人。重要的是,你要尽量做到。加油!
祝你健康、快乐!
你的体育老师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