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课时高、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陈旧、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宁波大红鹰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从2008年开始,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了以自主探究项目化教学法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迫切需要千万名新产品的设计者,但是,更加迫切需要的是亿万名新产品的制造者。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新的高精尖产品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心灵手巧造出来的。设计人才固然重要,而缺少应用型人才,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能驾驭,不能操作,不能得心应手地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这就无异于画饼充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不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在新世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更迫切。尤其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更是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而这项历史重任,作为金属制造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就是义不容辞也是责无旁贷的。我们解放思想适应新的教改形势、树立新的课改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性实验的基础上摸索了一种自主探究教学法。现将其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的浙江省2009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予以总结、交流如下。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我们认为,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将科学原理转化成工程原理进而再转化成产品的人才。因此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
1.掌握已有的科学原理(即:知识);
2.掌握将已有科学原理转化成工程原理的方法,具有将已有科学原理(即:知识)转化成工程原理的能力;
3.掌握将工程原理转化成产品的方法,具有掌握将工程原理转化成产品的能力;
4.由于科学原理多、更新快,所以还应具有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5.由于任何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因此产品创新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事关国家兴衰的大事,所以还应具有创新能力;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例都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左右。虽然在有的理论教学中融入了一定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方面的内容,但大多数的理论教学活动仍然主要是围绕知识的授、受而进行的。
2.考试方式大都采用闭卷考试,但这种考试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1)考试内容大纲化。由于规定考试内容不能超出教学大纲的规定范围,因此在考试内容选取上主要依靠教学大纲,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命题,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忘笔记。
(2)考试题型标准化。由于受阅卷时间的限制、评分标准的把握难易等因素的影响,考试题型越来越标准化。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减少了人情分、关系分、误差分,但是标准化考试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评分标准精量化。长期以来错误地把分数看成能力的具体外在表现,总认为分数越高能力越强。因此,人们为了表示学业成绩的精确性,常常用百分制表示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其结果导致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
三、改革内容
1.教学方法
(1)改革教学安排。将每章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教学内容”和“协作探究作业”以及“自主学习材料”。
(2)“基本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
(3)“自主学习材料”的教学内容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法。
(4)“协作探究作业”和“工程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采用协作探究学习教学法。如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4人;每组完成所选定的“协作探究作业”和“工程项目工作任务”;根据每组学生人数,确定每个“协作探究作业”或“工程项目工作任务”的总分。每个“协作探究作业”或“工程项目工作任务”的总分=学生人数×100;每组学生根据教师评定的总分成绩和评语,根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协商给定本组中每位同学的成绩。
2.考试方式
(1)期末考试课内、外知识各占50%,一律采用开卷考试;
(2)学期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工程项目完成成绩、平时表现等方面综合评定,按五级评分制评定。
四、教学效果分析
我们在宁波大红鹰学院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简称机自)专业选择了9门课程开展了改革。9门课程中有3门专业基础课、3门专业核心课、3门方向模块选修课。从2009年9月起,有2个班级参与到改革试点工作(08机自5班和6班),当时选择试点班的依据是以班级平均成绩处于中等的2个班级参与试点。目前,参与改革的9门课程已全部完成,从各门课程考试结果来看,试点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与非试点班的学生情况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现以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成型及模具设计和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3门课程为例。此3门课程为机自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讲授。第三、四、五学期已有3门专业基础课程和3门专业核心课程完成了课程改革教学。第六学期由于每位学生均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因此,这3个方向模块选修课程里的学生分别来自试点班和非试点班。
从考试结果来看,3门课程中,2个试点班的成绩较为理想,平均分及考试成绩优良率均超过非试点班级。这充分说明了试点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强于非试点班。
经过两年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事实证明,在当前混合式教学环境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工程为驱动,以自主探究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协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十分有效的促进作用。目前,该模式已在机自专业的其他年级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也与多所高校开展了广泛的经验交流。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大红鹰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关键词:应用型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迫切需要千万名新产品的设计者,但是,更加迫切需要的是亿万名新产品的制造者。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新的高精尖产品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心灵手巧造出来的。设计人才固然重要,而缺少应用型人才,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能驾驭,不能操作,不能得心应手地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这就无异于画饼充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不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在新世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更迫切。尤其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更是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而这项历史重任,作为金属制造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就是义不容辞也是责无旁贷的。我们解放思想适应新的教改形势、树立新的课改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性实验的基础上摸索了一种自主探究教学法。现将其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的浙江省2009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予以总结、交流如下。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我们认为,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将科学原理转化成工程原理进而再转化成产品的人才。因此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
1.掌握已有的科学原理(即:知识);
2.掌握将已有科学原理转化成工程原理的方法,具有将已有科学原理(即:知识)转化成工程原理的能力;
3.掌握将工程原理转化成产品的方法,具有掌握将工程原理转化成产品的能力;
4.由于科学原理多、更新快,所以还应具有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5.由于任何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因此产品创新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事关国家兴衰的大事,所以还应具有创新能力;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例都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左右。虽然在有的理论教学中融入了一定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方面的内容,但大多数的理论教学活动仍然主要是围绕知识的授、受而进行的。
2.考试方式大都采用闭卷考试,但这种考试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1)考试内容大纲化。由于规定考试内容不能超出教学大纲的规定范围,因此在考试内容选取上主要依靠教学大纲,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命题,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忘笔记。
(2)考试题型标准化。由于受阅卷时间的限制、评分标准的把握难易等因素的影响,考试题型越来越标准化。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减少了人情分、关系分、误差分,但是标准化考试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评分标准精量化。长期以来错误地把分数看成能力的具体外在表现,总认为分数越高能力越强。因此,人们为了表示学业成绩的精确性,常常用百分制表示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其结果导致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
三、改革内容
1.教学方法
(1)改革教学安排。将每章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教学内容”和“协作探究作业”以及“自主学习材料”。
(2)“基本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
(3)“自主学习材料”的教学内容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法。
(4)“协作探究作业”和“工程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采用协作探究学习教学法。如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4人;每组完成所选定的“协作探究作业”和“工程项目工作任务”;根据每组学生人数,确定每个“协作探究作业”或“工程项目工作任务”的总分。每个“协作探究作业”或“工程项目工作任务”的总分=学生人数×100;每组学生根据教师评定的总分成绩和评语,根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协商给定本组中每位同学的成绩。
2.考试方式
(1)期末考试课内、外知识各占50%,一律采用开卷考试;
(2)学期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工程项目完成成绩、平时表现等方面综合评定,按五级评分制评定。
四、教学效果分析
我们在宁波大红鹰学院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简称机自)专业选择了9门课程开展了改革。9门课程中有3门专业基础课、3门专业核心课、3门方向模块选修课。从2009年9月起,有2个班级参与到改革试点工作(08机自5班和6班),当时选择试点班的依据是以班级平均成绩处于中等的2个班级参与试点。目前,参与改革的9门课程已全部完成,从各门课程考试结果来看,试点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与非试点班的学生情况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现以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成型及模具设计和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3门课程为例。此3门课程为机自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讲授。第三、四、五学期已有3门专业基础课程和3门专业核心课程完成了课程改革教学。第六学期由于每位学生均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因此,这3个方向模块选修课程里的学生分别来自试点班和非试点班。
从考试结果来看,3门课程中,2个试点班的成绩较为理想,平均分及考试成绩优良率均超过非试点班级。这充分说明了试点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强于非试点班。
经过两年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事实证明,在当前混合式教学环境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工程为驱动,以自主探究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协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十分有效的促进作用。目前,该模式已在机自专业的其他年级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也与多所高校开展了广泛的经验交流。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大红鹰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