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中的业绩考评与评价是使企业能够正确判断自身运营质量的手段,而过去传统的业绩考核与评价方法逐渐不适用于企业现阶段的运营,因此对业绩考核与评价的完善工作十分必要。基于预算管理开展的业绩考核与评价是一种能够基于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来分析,可以增强业绩考评的准确度并通过预算管理应用相关考评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发展并提升整体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预算管理;业绩考核与评价;现状分析
一、前言
预算管理和业绩考评都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使用到的管理工作,一般的企业是将两种管理工作分离使用,但是业绩考评往往与企业的运营实际联系程度不高所以难以得到高质量的评价结果,所以业绩考评对企业的运营起到的作用有限而不被重视。在企业发展的新时期不仅需要应对多变的发展环境还需要克服各类不利的发展因素,因此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来保证良性的发展。基于预算管理的考核与评价工作能够将考核工作与企业的实际运营充分结合,使业绩考核为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撑,不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对资源的使用效率,使企业在未来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
二、企业业绩考核与评价的现状分析
1.业绩考评体系脱离实际
企业实行业绩考核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自身财务效益、资产运营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有具体的掌握,同时能够根据业绩考评的结果来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进行完善,而业绩考评体系是指导相关考评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现阶段企业的业绩考评体系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效益和运营情况进行评价,而企业的运营目标与业绩考评目标经常存在分歧。企业的业绩考评标准也存在问题,很多部门的考评都执行同一标准而没有与其对应的业务活动特点联系起来,所以得到的考评结果也容易与实际情况不符。整体来说业绩考评体系没有充分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导致业绩评价容易背离企业的运营实际。
2.业绩考评信息处理效率低
业绩考核与评价需要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相应的反馈,这也说明业绩考评的质量与信息利用的效果有极大联系。现在企业的业绩考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较弱,一般是将企业全体的信息统一汇总后再进行运营的事后评价,而企业信息汇总流程较为繁琐而不能及时完成,再加上企业对信息安全控制不足而存在一定的信息风险。企业在进行业绩考评并得到相应结果后不重视信息的反馈,很多情况下企业只是得到相应的运营评价报表但是却不知道现阶段的运营具体存在何种问题,无法帮助企业规划后续的运营工作。
3.业绩考评人为影响较大
企业的业绩考评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偏差,很多时候会使考评结果出现问题而无法被使用。企业的业绩考评执行人不够明确,有些业绩考评工作是由被考评对象的直接领导人员完成,但是由于对各个被考评对象了解的深度有所不同而难以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有些企业是由多人组成的业绩考评部门完成相关考评工作,但是由于评价侧重点不同而无法得到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考评执行人员自身的情感因素也是影响业绩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执行人容易因为对考评对象情感的好坏而片面地确定业绩的好坏。
4.业绩考评指标选择不佳
企業需要选择合适的考评指标来完成业绩考评,但是现阶段企业在选择考评指标方面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企业主要是关注自身的盈利和发展而大多选择财务指标来完成业绩考评工作,但是企业在非财务方面的指标关注较少,通常只设定了财务方面的考评指标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指标。企业通过现有指标体系只能得到财务方面的评价信息,但是对于企业业务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都相对较少,企业也很难将考评结果反馈到运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企业还需要注意考评指标的量化问题,业绩考评指标对应的结果不能够被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很难开展合适的分析,业绩考评工作也容易丧失实际的意义。
三、基于预算管理的业绩考评研究
1.完善业绩考评体系
业绩考评体系是否健全将会影响企业业绩考评的执行效果,而相关体系也是执行业绩考评的重要支撑。业绩考评需要通过预算管理确定的业绩目标来建立业绩考评体系,因此需要基于预算管理来确定考评标准,而考评标准需要满足可测以及可操作的要求来对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的效果对比作为具体的标准。业绩考评体系需要引导企业员工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同时健全企业的竞争环境来使各个领域的员工都有具体的考评标准,这也需要企业根据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来选择适合的考评方式。将预算管理体系与业绩考评体系结合起来后,业绩考评能够将企业的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联系起来,而业绩考评的目标也需要在预算管理目标的基础上设定,同时企业的业绩考评计划需要充分参考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
2.加强业绩考评信息交换
企业业绩考评的信息需要从运营和管理工作中获得,而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会对业绩考评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需要重视对信息交换的控制工作。企业需要将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财务和其他信息进行收集,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简化信息收集的流程并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企业的业绩考评部门在获取相关信息后需要及时进行信息处理工作,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企业在掌握业绩考评结果后可以基于员工在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来应用激励机制,同时改进预算管理的实施方法并带动企业运营工作的优化,确保业绩考评结果能够及时应用到企业后续的运营管理工作中,推动企业运营能力的提升和员工潜力的开发。
3.合理选择考评执行者
企业的全体员工都需要参与到业绩考评工作当中,而如何执行有效的考评工作取决于考评工作的执行者。企业需要正确认识业绩考评的作用,而业绩考评需要由专门的考评部门执行完成,成员应当包括共同负责预算管理和业绩考评的决策层人员以及侧重不同方面的一般考评人员,是业绩考评能够全面而规范地进行并客观地得到被评价者的具体信息。业绩考评考核部门除了需要完成相关考核工作以外,还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起到一个沟通者的作用,通过业绩评价来反映各个部门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企业整体的管理工作来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当现有业绩考评标准不符合企业运营实际时,预算委员会以及业绩考评部门需要优化考评体系并保证各个部门和个人顺利完成相应的预算管理目标。
4.优化业绩考评指标选择
企业在业绩考评指标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注意指标与业务活动的对应性以及全面性,仅仅注重财务指标是无法得到全面而真实的考评结果。由于企业的预算管理涉及到财务、非财务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影响,企业在设置业绩考评指标时需要按照预算管理涉及到的业务活动情况来设置并形成良好的对应,当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并改变预算管理细节时企业同样需要调整业绩考评指标。而业绩考评指标体系需要保证能够开展定量和定性分析,优化考评指标的组合并充分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业绩考评指标体系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够随便更改,当预算计划发生变化时需要研究预算管理对业绩考评指标的影响并在考评部门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共同监督下才能进行指标调整,使业绩考评能够在合适的评价指标下长久地发挥作用。
四、结语
企业的发展是需要不断总结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并在后续运营中做出有效规划才能实现的,而企业的发展与业绩考核与评价密不可分。企业在进行业绩考评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业绩考评的完善和发展,而基于预算管理开展的业绩考评更能够抓住企业的业务特点并进行更适合企业运营的管理工作,这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并实现企业价值扩大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谢伊南.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
[2]李沐瑶,张田田.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对外经贸,2017(7).
[3]王玉婷.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业绩评价[J].中国商论,2017(29).
【关键词】预算管理;业绩考核与评价;现状分析
一、前言
预算管理和业绩考评都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使用到的管理工作,一般的企业是将两种管理工作分离使用,但是业绩考评往往与企业的运营实际联系程度不高所以难以得到高质量的评价结果,所以业绩考评对企业的运营起到的作用有限而不被重视。在企业发展的新时期不仅需要应对多变的发展环境还需要克服各类不利的发展因素,因此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来保证良性的发展。基于预算管理的考核与评价工作能够将考核工作与企业的实际运营充分结合,使业绩考核为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撑,不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对资源的使用效率,使企业在未来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
二、企业业绩考核与评价的现状分析
1.业绩考评体系脱离实际
企业实行业绩考核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自身财务效益、资产运营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有具体的掌握,同时能够根据业绩考评的结果来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进行完善,而业绩考评体系是指导相关考评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现阶段企业的业绩考评体系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效益和运营情况进行评价,而企业的运营目标与业绩考评目标经常存在分歧。企业的业绩考评标准也存在问题,很多部门的考评都执行同一标准而没有与其对应的业务活动特点联系起来,所以得到的考评结果也容易与实际情况不符。整体来说业绩考评体系没有充分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导致业绩评价容易背离企业的运营实际。
2.业绩考评信息处理效率低
业绩考核与评价需要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相应的反馈,这也说明业绩考评的质量与信息利用的效果有极大联系。现在企业的业绩考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较弱,一般是将企业全体的信息统一汇总后再进行运营的事后评价,而企业信息汇总流程较为繁琐而不能及时完成,再加上企业对信息安全控制不足而存在一定的信息风险。企业在进行业绩考评并得到相应结果后不重视信息的反馈,很多情况下企业只是得到相应的运营评价报表但是却不知道现阶段的运营具体存在何种问题,无法帮助企业规划后续的运营工作。
3.业绩考评人为影响较大
企业的业绩考评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偏差,很多时候会使考评结果出现问题而无法被使用。企业的业绩考评执行人不够明确,有些业绩考评工作是由被考评对象的直接领导人员完成,但是由于对各个被考评对象了解的深度有所不同而难以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有些企业是由多人组成的业绩考评部门完成相关考评工作,但是由于评价侧重点不同而无法得到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考评执行人员自身的情感因素也是影响业绩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执行人容易因为对考评对象情感的好坏而片面地确定业绩的好坏。
4.业绩考评指标选择不佳
企業需要选择合适的考评指标来完成业绩考评,但是现阶段企业在选择考评指标方面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企业主要是关注自身的盈利和发展而大多选择财务指标来完成业绩考评工作,但是企业在非财务方面的指标关注较少,通常只设定了财务方面的考评指标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指标。企业通过现有指标体系只能得到财务方面的评价信息,但是对于企业业务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都相对较少,企业也很难将考评结果反馈到运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企业还需要注意考评指标的量化问题,业绩考评指标对应的结果不能够被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很难开展合适的分析,业绩考评工作也容易丧失实际的意义。
三、基于预算管理的业绩考评研究
1.完善业绩考评体系
业绩考评体系是否健全将会影响企业业绩考评的执行效果,而相关体系也是执行业绩考评的重要支撑。业绩考评需要通过预算管理确定的业绩目标来建立业绩考评体系,因此需要基于预算管理来确定考评标准,而考评标准需要满足可测以及可操作的要求来对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的效果对比作为具体的标准。业绩考评体系需要引导企业员工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同时健全企业的竞争环境来使各个领域的员工都有具体的考评标准,这也需要企业根据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来选择适合的考评方式。将预算管理体系与业绩考评体系结合起来后,业绩考评能够将企业的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联系起来,而业绩考评的目标也需要在预算管理目标的基础上设定,同时企业的业绩考评计划需要充分参考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
2.加强业绩考评信息交换
企业业绩考评的信息需要从运营和管理工作中获得,而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会对业绩考评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需要重视对信息交换的控制工作。企业需要将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财务和其他信息进行收集,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简化信息收集的流程并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企业的业绩考评部门在获取相关信息后需要及时进行信息处理工作,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企业在掌握业绩考评结果后可以基于员工在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来应用激励机制,同时改进预算管理的实施方法并带动企业运营工作的优化,确保业绩考评结果能够及时应用到企业后续的运营管理工作中,推动企业运营能力的提升和员工潜力的开发。
3.合理选择考评执行者
企业的全体员工都需要参与到业绩考评工作当中,而如何执行有效的考评工作取决于考评工作的执行者。企业需要正确认识业绩考评的作用,而业绩考评需要由专门的考评部门执行完成,成员应当包括共同负责预算管理和业绩考评的决策层人员以及侧重不同方面的一般考评人员,是业绩考评能够全面而规范地进行并客观地得到被评价者的具体信息。业绩考评考核部门除了需要完成相关考核工作以外,还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起到一个沟通者的作用,通过业绩评价来反映各个部门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企业整体的管理工作来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当现有业绩考评标准不符合企业运营实际时,预算委员会以及业绩考评部门需要优化考评体系并保证各个部门和个人顺利完成相应的预算管理目标。
4.优化业绩考评指标选择
企业在业绩考评指标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注意指标与业务活动的对应性以及全面性,仅仅注重财务指标是无法得到全面而真实的考评结果。由于企业的预算管理涉及到财务、非财务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影响,企业在设置业绩考评指标时需要按照预算管理涉及到的业务活动情况来设置并形成良好的对应,当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并改变预算管理细节时企业同样需要调整业绩考评指标。而业绩考评指标体系需要保证能够开展定量和定性分析,优化考评指标的组合并充分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业绩考评指标体系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够随便更改,当预算计划发生变化时需要研究预算管理对业绩考评指标的影响并在考评部门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共同监督下才能进行指标调整,使业绩考评能够在合适的评价指标下长久地发挥作用。
四、结语
企业的发展是需要不断总结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并在后续运营中做出有效规划才能实现的,而企业的发展与业绩考核与评价密不可分。企业在进行业绩考评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业绩考评的完善和发展,而基于预算管理开展的业绩考评更能够抓住企业的业务特点并进行更适合企业运营的管理工作,这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并实现企业价值扩大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谢伊南.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
[2]李沐瑶,张田田.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对外经贸,2017(7).
[3]王玉婷.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业绩评价[J].中国商论,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