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前,阳江籍画家黄恭勋凭着一幅长12米、高0.7米的木板火烙画《清明上河图》而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一时间,一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其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他的这一成功,填补了阳江艺术界也是中国火烙画领域从未进过“吉尼斯”的空白。
烙笔风韵 艺海无涯
谈及因火烙画而成功地获得“吉尼斯”之荣誉,黄恭勋显得很平静。他说,那毕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更看重还是一个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努力去不断提高自己,言谈之中透露出了他的朴实和谦和。然而怀着好奇,我还是千方百计要从他口中探究出他是怎样在“火烙生涯”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黄恭勋从小就酷爱美术,各种形式都是他追求和涉猎的范围。之所以如醉如痴地迷上火烙画则缘于一次偶然。1983年,他在清远街头被一批火烙画小品深深吸引,感到火烙画很奇特,不仅造型典雅,而且古朴、精致,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于是,在供职于清远工艺美术厂的三哥的推介下,他来到清远一家工艺厂学习火烙画技艺。
火烙画是用炽热的铁笔或电烙铁在木板、竹片的表面上烫烙出来的。这种绘画艺术,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竹制的筷子、笔杆和各种装饰品上烙出的各种图案。而发展成为家具装饰画乃至大面积在木板上作画,则是近几十年的事,火烙画尽管在木制家具中时有出现,但在独立的木板上制作巨幅火烙画则是非常少见。喜欢思考的黄恭勋想,一幅图画,画好后要装裱,工序多,价钱也不便宜,如果把图画火烙化、工艺化,将画裱、装饰融为一体,既方便实在又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那一定会深受社会欢迎。
要走进火烙的天地却需要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首先,要过笔法关,在画人物火烙画时,特别要求头发、胡子要逼真,各种线条要有国画的风味,要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务必做到笔法娴熟。同时,过去的火烙画,一般都“小”,而现在要在大面积的木板上烫烙,需要具有娴熟的技术和把握整体构图的能力。不过,困难吓不倒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黄恭勋。他迎难而上,开始了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探索。为了提高自己的“运笔”水平,黄恭勋一连数月在木板上反复试验,终于能在一块块木板上挥“笔”自如,对各种艺术手段如线条、勾勒、点染、倒锋、沙笔等的运用也得心应手。后来,他还学会了从“素烙”到“淡彩烙”,并能充分利用木板的原木纹(天然机理)作画,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自如喷火用笔法”。有一次,他为一个单位创作一幅大型山水火烙画,图中有景、有人,作画时,那“泼墨”处,往往要用烙铁“画”很久,而等到画头发和胡子时又常常会走样,效果很不理想。他寻思着,试图想闯出一条路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一个牙科所看病,发现牙科医生做牙坯时使用一个“皮老虎”喷火器来控制喷火量的大小,对此,他大受启发。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特别的“皮老虎”,配合各种口径的烙铁,有效地根据需要控制喷口量,此后画画时便能做到挥洒自如了。
矢志提高技艺的黄恭勋一刻都没有放松对技术的改进,他甚至把火烙画与闻名中外的阳江漆器传统工艺结合起来,使火烙画更具有乡土特色。他先后拜访了许多漆器工艺老师傅,并在火烙画的装饰边框上使用阳江漆器,使火烙画更显得雅致、古朴、美观大方,这种工艺美术制品进入中西式宾馆布置,别有一番风采。随着技艺的不断提高,黄恭勋的火烙画渐渐成为阳江市区一些单位、家庭,特别是企业宾馆收藏之选择,像“八仙祝寿图”、“钟馗打鬼图”、“齐白石像”、“骏马图”,一幅幅古朴雅致的火烙水墨画,显得那样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当地人曾称之为“阳江一绝”。
1996年5月,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实力,也更好地以火烙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去再现北宋张择端的历史名画《清明上河图》,黄恭勋选择了作一幅同名火烙画,面积是原作的4倍。《清明上河图》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气势庞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内中所涉550多个人物,以及众多的车船牲畜,城楼屋舍,均要重现在枫木板上,为了完成这幅巨制创作,黄恭勋坚持每天画两三个小时,一直持续了两年之久。在创作过程中,他的眼睛时常熬得通红,老花眼镜也由最初300度升至400度,外面还要加一个放大镜——值得欣慰的是,他的艰苦付出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得悉黄恭勋《清明上河图》获奖并仔细赏析之后,关山月大师欣然提写了“艺海无涯,烙笔风韵”的寄语。
骏马雄风 奋志千里
如果说,火烙画让黄恭勋在艺术殿堂里获得成功,领略到艺术峰峦里的无限风光,那么,在骏马奔腾、奋志千里中寻求新境界,恐怕就是黄恭勋的另一种追求了。在黄恭勋的画室里,色彩缤纷,令人应接不暇的,恐怕就是各种形状、各种姿态的马了。《万马奔腾图》、《仰天长啸》、《雄风千里骏》、《骏马雄风》、《天马飞腾》、《马到功成》、《志在千里》——只要看看这些标题,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万马奔腾的世界。正如湛江市美协主席冯兆平所评价的,黄恭勋的马,把马的神韵表现得惟妙惟俏,淋漓尽致。或奔跑,或跳跃,或仰首长啸,或嬉戏嘶鸣,无不表现出马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
问及何以对画马如此钟情,黄恭勋告诉我,因为马在自己心目中一直代表了美好的形象,除了它彪悍勇猛矫健俊秀的外表之外,它那诚实、耐劳的品格也是自己所欣赏的,因而在当年研习火烙画时,就时常把“马”作为自己烫烙的对象。当然更直接的原因是受徐悲鸿的影响。黄恭勋认为,徐悲鸿是一位既懂中国画真谛又有西洋画精湛艺术修养的杰出画家,表现在画面上,也是在继承恪守传统的基础上,利用西画的手法,注入相应的色彩,凸现出马的立体形象,从而开拓了画马的一个崭新领域。也许缘于这种情结,恭勋选择了画马为今后的主攻方向,认真观摩古今中外众家的画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力图找到与自己性格志趣相投,又独具传统和创新意识的画马之法。作为一个南方人,平时跟现实中的马接触很少,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画家通过各种办法找来摄影图片、马场资料、录像进行反复的临摹和速写,借此研究马的骨骼和动态变化,了解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在勤奋的磨炼中力求简约和疏放,使笔下的千骑形态各异、妙入神品,形成豪迈飘逸的水墨写意之法。 除了师法徐悲鸿,黄恭勋还从古今中外的画马名手中吸取养分,包括当代王胄、赵贵德、贾浩义、许世山等,博采众长,利用自己造型基础扎实、书法功底深厚的优势,发挥宣纸表现力强的长处,做到挥洒自如、随心所欲,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遍览黄恭勋所画的各种奔马,深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几十年艰苦磨炼而形成的特有的老辣笔法,他的艺术语言,是建立在深厚的写生、速写和多元化的创作中取得的。他笔下的马,既有开拓疆土的汉唐遗风,更有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特征,表现形态繁多的神骥,充分突出马的精神、力度、速度、随意性和视觉冲击力,正所谓胸有骅骝而笔下龙腾啊!
缘于这种辛勤实践和雄厚实力,黄恭勋画马的技巧日渐成熟。近年来他创作的《八骏图》获“天骧杯”全国画马专题展三等奖。《写真》、《志在千里》、《观沧海》又在中国水墨画研究院中连续获首届、第二届、第七届年度创作展铜奖、银奖和金奖。
2010年4月初,为迎接亚运会在广州举行,黄恭勋决意画一幅关于马的长卷《盛世雄风图》,以此来表达对这一举国盛事的祝贺。要在家乡的望瞭岭山顶上作数百米长的骏马水墨长卷,其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每天早上,黄恭勋背着沉重的行囊,胁夹着一大卷宣纸,绕过怀乡阁,穿越林荫道,走到开阔的运动场南端,在一棵树冠直径约4米的榕树下停下来。面对着重重的围观者,黄恭勋在榕树底下的红砖路上铺开了毛毯,摆上了宣纸、笔、墨,对着宣纸比划一会,当即抹开了长卷的第一笔。浓浓的墨汁泼出了迎风张散的马鬃,寥寥几下便带出了英俊威武的马脸儿,左挥右抹,轻勾重勒,那奋起的骏马前蹄,驰骋着的飞腿,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人们欢腾了。在一片喝彩声中,第二匹、第三匹……神驹在冲、在跃、在昂首、在嘶叫……它们毫无拘束地在恭勋的笔走龙蛇下跳跃出画卷,仿佛回到广阔的大草原,向着遥远的前方、无际的天边自由自在地驰骋。
胸怀万马的黄恭勋,每天都坚持清早上山。累倒了,休息几天,又振作精神继续作画。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黄恭勋终于完成了300多米长、上面画有800匹马的巨作,为广州亚运会的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博取众长 全面发展
一幅火烙画,让黄恭勋问鼎吉尼斯,一卷万马奔腾图,让黄恭勋品尝了“马到成功”的快乐。而当我们走进黄恭勋的绘画生涯时深有体会,黄恭勋更是一个脚踏实地、兴趣广泛、醉心艺术、在众多领域都取得可喜成就的画者。
从他多年的实践来看,耗费他最多精力和心血的恐怕还是人物。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醉心于学素描、速写,以及各种形式的人物画。文革期间,黄恭勋给当地许多企业和单位绘制了大量的毛主席肖像油画,以及影剧院、商场的广告宣传画,这些实践,为他后来扎实的人物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他描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画,曾让人们大饱眼福。描绘名人,尤其是美术家、书法家肖像,这是黄恭勋人物画的又一重点。他以驰名国内外的19位中国著名水墨画家为对象而创作的《水墨千秋》,下笔潇洒、气韵流畅,形神毕至,一展我国当代水墨画家之风采,他倾注真情描述的漠阳之子系列亦写尽了国画大师关山月、油画大师苏天赐、著名书画家陈醉、黄安仁、革命家兼书法家黄云、革命音乐家何士德等,都是形神毕肖。黄恭勋以其深厚的功力和独特风格,为阳江书画之乡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艺术档案。
2005年值徐悲鸿诞辰110周年之际,北京传来喜讯,黄恭勋的国画《巨匠》荣获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东方光大杯”,全国书画艺术展人物画金奖。据悉这次参与评奖的共有11000多件书画作品,获此次人物画金奖的全国只有3人,黄恭勋是广东省唯一获得金奖的画家。黄恭勋在颁奖仪式中得到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的亲切接见和热情鼓励。
由于受父辈影响,黄恭勋少年时候就对书法产生深厚的兴趣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早期他曾涉足王羲之、王献之,并深受当代书法家麦华三和父亲书法的影响,后来由于矢志在国画中开拓天地,他感到研习行草跟“画马”风格意境更相吻合,于是又用相当的精力去研究张旭、怀素的草书,其结果,终于使之深得个中意韵,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狂草。2009年,黄恭勋的书法作品《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还获得第五届“欧阳询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辛勤的耕耘使黄恭勋硕果累累。他的水彩画《我也涂鸦》入选广东省第四届水彩画展,国画《三军过后尽开颜》获广东省“岭南杯”双拥书画艺术展三等奖,国画《雄风》、《观沧海图》分别获广东美术大展优秀作品奖。他的不少作品被徐悲鸿纪念馆、中国水墨画研究院、中央纪委报社、美国西城报社等一些文化艺术机构和企业收藏,能得到这些高层的文化艺术机构和专家的认可,对矢志于艺术并希望造福社会的黄恭勋来说,是值得欣慰的。
书画世家 艺术禀赋
黄恭勋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跟他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有着密切关系,其父亲黄应中生前是阳江县有影响的美术书法工作者,他兄弟6人中,有5位就是丹青手。虽然黄恭勋从未进过艺术院校深造,但在父兄的熏陶和引导下,从小就酷爱绘画艺术,过人的刻苦精神使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功底。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作画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黄恭勋回想起小时作画的情景,仿佛如在昨天。那时他才五六岁,便拿着炭笔到处涂鸦。小学毕业之后,他逐渐接触了一些外国素描大师的作品,如意大利的达·芬奇、荷兰的伦布朗、德国的门采尔、美国的费欣等素描作品,这些都已成为他研习的范本。
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了黄恭勋对美术的浓厚兴趣,过人的禀性和毅力,使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黄恭勋17岁的时候,正是文革的第二年,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不得不下乡去劳作,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每逢墟日,他便跑到墟场为人作画,以此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素描速写功底。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他还想方设法到在广州读美院的三兄长处旁听。黄恭勋知道,艺术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黄恭勋是个特别勤奋的人,他有一个长期坚持的早起习惯,年青时早上4点多就起床,起床后,从事简单的锻炼后就开始画画,兴趣来时常常废寝忘食,这样的习惯一直坚持到最近几年,因为年纪大了才改为5点多一点起床。我常想,一个人吃点苦并不难,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那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我忽然想,黄恭勋为什么能在多个领域里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过人的毅力给他打下了极扎实的基础,这,难道不是我们要的答案吗?
当然,现实中的黄恭勋,并不是始终都绷紧一根弦,他为人厚道,充满爱心,用别人赞美他的话,是有仁心、佛心、爱心、童心,无论在艺术上还是生活上,他都以诚待人,只要有求于他,他总会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有了一技之长,他又总是希图以此去帮助他人并造福社会。2011年,他无私捐赠国画作品《沧海抒怀》、《雄风》用于北京抗旱赈灾慈善拍卖。2012年,他又慷慨捐赠自作的国画《马到功成》,在“阳江市文艺界助学济困慈善晚会”他拍出24000元的高价,也是这次晚会所拍的最高价,无私地捐助于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正如黄恭勋所说,自己之所以能在画画上取得一点成绩,离不开大家,包括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用自己所学之长去回报社会,内心会感到特别快慰。
烙笔风韵 艺海无涯
谈及因火烙画而成功地获得“吉尼斯”之荣誉,黄恭勋显得很平静。他说,那毕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更看重还是一个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努力去不断提高自己,言谈之中透露出了他的朴实和谦和。然而怀着好奇,我还是千方百计要从他口中探究出他是怎样在“火烙生涯”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黄恭勋从小就酷爱美术,各种形式都是他追求和涉猎的范围。之所以如醉如痴地迷上火烙画则缘于一次偶然。1983年,他在清远街头被一批火烙画小品深深吸引,感到火烙画很奇特,不仅造型典雅,而且古朴、精致,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于是,在供职于清远工艺美术厂的三哥的推介下,他来到清远一家工艺厂学习火烙画技艺。
火烙画是用炽热的铁笔或电烙铁在木板、竹片的表面上烫烙出来的。这种绘画艺术,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竹制的筷子、笔杆和各种装饰品上烙出的各种图案。而发展成为家具装饰画乃至大面积在木板上作画,则是近几十年的事,火烙画尽管在木制家具中时有出现,但在独立的木板上制作巨幅火烙画则是非常少见。喜欢思考的黄恭勋想,一幅图画,画好后要装裱,工序多,价钱也不便宜,如果把图画火烙化、工艺化,将画裱、装饰融为一体,既方便实在又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那一定会深受社会欢迎。
要走进火烙的天地却需要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首先,要过笔法关,在画人物火烙画时,特别要求头发、胡子要逼真,各种线条要有国画的风味,要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务必做到笔法娴熟。同时,过去的火烙画,一般都“小”,而现在要在大面积的木板上烫烙,需要具有娴熟的技术和把握整体构图的能力。不过,困难吓不倒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黄恭勋。他迎难而上,开始了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探索。为了提高自己的“运笔”水平,黄恭勋一连数月在木板上反复试验,终于能在一块块木板上挥“笔”自如,对各种艺术手段如线条、勾勒、点染、倒锋、沙笔等的运用也得心应手。后来,他还学会了从“素烙”到“淡彩烙”,并能充分利用木板的原木纹(天然机理)作画,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自如喷火用笔法”。有一次,他为一个单位创作一幅大型山水火烙画,图中有景、有人,作画时,那“泼墨”处,往往要用烙铁“画”很久,而等到画头发和胡子时又常常会走样,效果很不理想。他寻思着,试图想闯出一条路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一个牙科所看病,发现牙科医生做牙坯时使用一个“皮老虎”喷火器来控制喷火量的大小,对此,他大受启发。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特别的“皮老虎”,配合各种口径的烙铁,有效地根据需要控制喷口量,此后画画时便能做到挥洒自如了。
矢志提高技艺的黄恭勋一刻都没有放松对技术的改进,他甚至把火烙画与闻名中外的阳江漆器传统工艺结合起来,使火烙画更具有乡土特色。他先后拜访了许多漆器工艺老师傅,并在火烙画的装饰边框上使用阳江漆器,使火烙画更显得雅致、古朴、美观大方,这种工艺美术制品进入中西式宾馆布置,别有一番风采。随着技艺的不断提高,黄恭勋的火烙画渐渐成为阳江市区一些单位、家庭,特别是企业宾馆收藏之选择,像“八仙祝寿图”、“钟馗打鬼图”、“齐白石像”、“骏马图”,一幅幅古朴雅致的火烙水墨画,显得那样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当地人曾称之为“阳江一绝”。
1996年5月,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实力,也更好地以火烙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去再现北宋张择端的历史名画《清明上河图》,黄恭勋选择了作一幅同名火烙画,面积是原作的4倍。《清明上河图》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气势庞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内中所涉550多个人物,以及众多的车船牲畜,城楼屋舍,均要重现在枫木板上,为了完成这幅巨制创作,黄恭勋坚持每天画两三个小时,一直持续了两年之久。在创作过程中,他的眼睛时常熬得通红,老花眼镜也由最初300度升至400度,外面还要加一个放大镜——值得欣慰的是,他的艰苦付出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得悉黄恭勋《清明上河图》获奖并仔细赏析之后,关山月大师欣然提写了“艺海无涯,烙笔风韵”的寄语。
骏马雄风 奋志千里
如果说,火烙画让黄恭勋在艺术殿堂里获得成功,领略到艺术峰峦里的无限风光,那么,在骏马奔腾、奋志千里中寻求新境界,恐怕就是黄恭勋的另一种追求了。在黄恭勋的画室里,色彩缤纷,令人应接不暇的,恐怕就是各种形状、各种姿态的马了。《万马奔腾图》、《仰天长啸》、《雄风千里骏》、《骏马雄风》、《天马飞腾》、《马到功成》、《志在千里》——只要看看这些标题,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万马奔腾的世界。正如湛江市美协主席冯兆平所评价的,黄恭勋的马,把马的神韵表现得惟妙惟俏,淋漓尽致。或奔跑,或跳跃,或仰首长啸,或嬉戏嘶鸣,无不表现出马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
问及何以对画马如此钟情,黄恭勋告诉我,因为马在自己心目中一直代表了美好的形象,除了它彪悍勇猛矫健俊秀的外表之外,它那诚实、耐劳的品格也是自己所欣赏的,因而在当年研习火烙画时,就时常把“马”作为自己烫烙的对象。当然更直接的原因是受徐悲鸿的影响。黄恭勋认为,徐悲鸿是一位既懂中国画真谛又有西洋画精湛艺术修养的杰出画家,表现在画面上,也是在继承恪守传统的基础上,利用西画的手法,注入相应的色彩,凸现出马的立体形象,从而开拓了画马的一个崭新领域。也许缘于这种情结,恭勋选择了画马为今后的主攻方向,认真观摩古今中外众家的画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力图找到与自己性格志趣相投,又独具传统和创新意识的画马之法。作为一个南方人,平时跟现实中的马接触很少,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画家通过各种办法找来摄影图片、马场资料、录像进行反复的临摹和速写,借此研究马的骨骼和动态变化,了解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在勤奋的磨炼中力求简约和疏放,使笔下的千骑形态各异、妙入神品,形成豪迈飘逸的水墨写意之法。 除了师法徐悲鸿,黄恭勋还从古今中外的画马名手中吸取养分,包括当代王胄、赵贵德、贾浩义、许世山等,博采众长,利用自己造型基础扎实、书法功底深厚的优势,发挥宣纸表现力强的长处,做到挥洒自如、随心所欲,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遍览黄恭勋所画的各种奔马,深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几十年艰苦磨炼而形成的特有的老辣笔法,他的艺术语言,是建立在深厚的写生、速写和多元化的创作中取得的。他笔下的马,既有开拓疆土的汉唐遗风,更有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特征,表现形态繁多的神骥,充分突出马的精神、力度、速度、随意性和视觉冲击力,正所谓胸有骅骝而笔下龙腾啊!
缘于这种辛勤实践和雄厚实力,黄恭勋画马的技巧日渐成熟。近年来他创作的《八骏图》获“天骧杯”全国画马专题展三等奖。《写真》、《志在千里》、《观沧海》又在中国水墨画研究院中连续获首届、第二届、第七届年度创作展铜奖、银奖和金奖。
2010年4月初,为迎接亚运会在广州举行,黄恭勋决意画一幅关于马的长卷《盛世雄风图》,以此来表达对这一举国盛事的祝贺。要在家乡的望瞭岭山顶上作数百米长的骏马水墨长卷,其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每天早上,黄恭勋背着沉重的行囊,胁夹着一大卷宣纸,绕过怀乡阁,穿越林荫道,走到开阔的运动场南端,在一棵树冠直径约4米的榕树下停下来。面对着重重的围观者,黄恭勋在榕树底下的红砖路上铺开了毛毯,摆上了宣纸、笔、墨,对着宣纸比划一会,当即抹开了长卷的第一笔。浓浓的墨汁泼出了迎风张散的马鬃,寥寥几下便带出了英俊威武的马脸儿,左挥右抹,轻勾重勒,那奋起的骏马前蹄,驰骋着的飞腿,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人们欢腾了。在一片喝彩声中,第二匹、第三匹……神驹在冲、在跃、在昂首、在嘶叫……它们毫无拘束地在恭勋的笔走龙蛇下跳跃出画卷,仿佛回到广阔的大草原,向着遥远的前方、无际的天边自由自在地驰骋。
胸怀万马的黄恭勋,每天都坚持清早上山。累倒了,休息几天,又振作精神继续作画。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黄恭勋终于完成了300多米长、上面画有800匹马的巨作,为广州亚运会的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博取众长 全面发展
一幅火烙画,让黄恭勋问鼎吉尼斯,一卷万马奔腾图,让黄恭勋品尝了“马到成功”的快乐。而当我们走进黄恭勋的绘画生涯时深有体会,黄恭勋更是一个脚踏实地、兴趣广泛、醉心艺术、在众多领域都取得可喜成就的画者。
从他多年的实践来看,耗费他最多精力和心血的恐怕还是人物。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醉心于学素描、速写,以及各种形式的人物画。文革期间,黄恭勋给当地许多企业和单位绘制了大量的毛主席肖像油画,以及影剧院、商场的广告宣传画,这些实践,为他后来扎实的人物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他描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画,曾让人们大饱眼福。描绘名人,尤其是美术家、书法家肖像,这是黄恭勋人物画的又一重点。他以驰名国内外的19位中国著名水墨画家为对象而创作的《水墨千秋》,下笔潇洒、气韵流畅,形神毕至,一展我国当代水墨画家之风采,他倾注真情描述的漠阳之子系列亦写尽了国画大师关山月、油画大师苏天赐、著名书画家陈醉、黄安仁、革命家兼书法家黄云、革命音乐家何士德等,都是形神毕肖。黄恭勋以其深厚的功力和独特风格,为阳江书画之乡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艺术档案。
2005年值徐悲鸿诞辰110周年之际,北京传来喜讯,黄恭勋的国画《巨匠》荣获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东方光大杯”,全国书画艺术展人物画金奖。据悉这次参与评奖的共有11000多件书画作品,获此次人物画金奖的全国只有3人,黄恭勋是广东省唯一获得金奖的画家。黄恭勋在颁奖仪式中得到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的亲切接见和热情鼓励。
由于受父辈影响,黄恭勋少年时候就对书法产生深厚的兴趣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早期他曾涉足王羲之、王献之,并深受当代书法家麦华三和父亲书法的影响,后来由于矢志在国画中开拓天地,他感到研习行草跟“画马”风格意境更相吻合,于是又用相当的精力去研究张旭、怀素的草书,其结果,终于使之深得个中意韵,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狂草。2009年,黄恭勋的书法作品《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还获得第五届“欧阳询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辛勤的耕耘使黄恭勋硕果累累。他的水彩画《我也涂鸦》入选广东省第四届水彩画展,国画《三军过后尽开颜》获广东省“岭南杯”双拥书画艺术展三等奖,国画《雄风》、《观沧海图》分别获广东美术大展优秀作品奖。他的不少作品被徐悲鸿纪念馆、中国水墨画研究院、中央纪委报社、美国西城报社等一些文化艺术机构和企业收藏,能得到这些高层的文化艺术机构和专家的认可,对矢志于艺术并希望造福社会的黄恭勋来说,是值得欣慰的。
书画世家 艺术禀赋
黄恭勋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跟他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有着密切关系,其父亲黄应中生前是阳江县有影响的美术书法工作者,他兄弟6人中,有5位就是丹青手。虽然黄恭勋从未进过艺术院校深造,但在父兄的熏陶和引导下,从小就酷爱绘画艺术,过人的刻苦精神使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功底。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作画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黄恭勋回想起小时作画的情景,仿佛如在昨天。那时他才五六岁,便拿着炭笔到处涂鸦。小学毕业之后,他逐渐接触了一些外国素描大师的作品,如意大利的达·芬奇、荷兰的伦布朗、德国的门采尔、美国的费欣等素描作品,这些都已成为他研习的范本。
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了黄恭勋对美术的浓厚兴趣,过人的禀性和毅力,使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黄恭勋17岁的时候,正是文革的第二年,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不得不下乡去劳作,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每逢墟日,他便跑到墟场为人作画,以此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素描速写功底。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他还想方设法到在广州读美院的三兄长处旁听。黄恭勋知道,艺术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黄恭勋是个特别勤奋的人,他有一个长期坚持的早起习惯,年青时早上4点多就起床,起床后,从事简单的锻炼后就开始画画,兴趣来时常常废寝忘食,这样的习惯一直坚持到最近几年,因为年纪大了才改为5点多一点起床。我常想,一个人吃点苦并不难,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那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我忽然想,黄恭勋为什么能在多个领域里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过人的毅力给他打下了极扎实的基础,这,难道不是我们要的答案吗?
当然,现实中的黄恭勋,并不是始终都绷紧一根弦,他为人厚道,充满爱心,用别人赞美他的话,是有仁心、佛心、爱心、童心,无论在艺术上还是生活上,他都以诚待人,只要有求于他,他总会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有了一技之长,他又总是希图以此去帮助他人并造福社会。2011年,他无私捐赠国画作品《沧海抒怀》、《雄风》用于北京抗旱赈灾慈善拍卖。2012年,他又慷慨捐赠自作的国画《马到功成》,在“阳江市文艺界助学济困慈善晚会”他拍出24000元的高价,也是这次晚会所拍的最高价,无私地捐助于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正如黄恭勋所说,自己之所以能在画画上取得一点成绩,离不开大家,包括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用自己所学之长去回报社会,内心会感到特别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