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光明新区2002-2011年HIV/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其传染来源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2-2011年光明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 2002-2011年共发现294例HIV/AIDS病例,男性218例,女性76例;感染途径由静脉吸毒为主变为性接触途径为主;人员构成主要为农民、民工和工人,52.72%。结论 HIV/艾滋病在光明新区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今后HIV/艾滋病患者人数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制力度,防止进一步蔓延。
【关键词】 HIV/艾滋病;监测;流行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按现住址查询,将光明新区2002-2011年所有HIV/艾滋病数据导出。
1.2 统计分析 应用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疫情概况 2002年2月光明新区发现首例HIV感染者[1],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光明新区共报告HIV/艾滋病294例,其中艾滋病113例,死亡26例。2002-2011年HIV/艾滋病疫情报告情况,见表1。
2.2 时间分布 如图1所示,我区HIV/艾滋病报告例数自2002年起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006年出现拐点后又开始缓慢上升,至2011年出现快速上升的情况(报告例数较2010年同期增加94.87%)。
2.3 人群间分布
2.3.1 男女性别分布 294例HIV/艾滋病病例中,男性218例,女性76例。如图2所示,男性报告数情况呈现小幅波动,女性报告数量自07年出现大幅上升后,基本呈现稳定趋势,见图2。
2.3.2 年龄分布 按照报告时年龄计,病例集中于20-49岁组(89.80%),30-39岁组最高,占39.12%,其次为40-49岁组28.57%,20-29岁组占22.11%;50-59岁组及60-组均占4.76%;20岁以下组仅3例(0.68%),其中2例为母婴传播,见图3。
2.3.3 职业分布 占比例最高的为农民、民工和工人,52.72%;其次为家政、家务或无业30.27%;其他占7.82%,见表2。
2.3.4 文化程度分布 报告数最多的文化程度是初中,134例占45.58%,其次为小学20.07%,高中或中专19.73%,文盲9.18%,大专或以上5.44%。
2.4 户籍分布 检出的阳性者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外籍2例。所有病例中,以广东户籍报告92例为最高,占31.29%,其中深圳户籍45例,占15.31%;其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53例,占18.03%;四川47例,占15.99%。
2.5 传播途径分布 由表3可看出2008年以前光明新区HIV/艾滋病主要可能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注射吸毒传播,自2008年以后则变为经性传播为主。2005年报告第一例同性性传播病例,此后逐步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至2011年报告达20例,占十年间同性性传播病例的58.82%。在2010年和2011年各出现1例母婴传播病例。
2.6 样本来源分析 主要样本来源为其他就诊者检查91例,占30.95%,其次为性病门诊就诊人员43例,占14.63%,主动咨询11.90%,阳性患者配偶/性伴检测占9.52%,见表4。
3 讨 论
艾滋病流行迅速,病死率高,已成为当今世界15-59岁的人致死的主要原因[2]。目前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3]。
3.1 光明新区HIV/艾滋病的流行特点 与邱劲军等报告情况一致,疫情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4],自2005年出现小高峰后,基本保持平稳增长,2011年则出现快速增长,较前一年增长94.87%。女性病例自2007年出现大幅增长后基本保持平稳态势,男性病例则呈现逐年增加的情况。发病年龄集中于20-49岁年龄段,占89.46%,其中以30-39岁青壮年最多,占39.12%。发病人员多为农民/民工/工人,占52.72%,说明HIV的流行已由特殊人群波及一般人群,并出现母婴传播病例,符合国内流行趋势[5]。文化程度偏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4.83%;流动人口占84.69%。传播途径由经注射吸毒传播变为经性传播,已成为光明新区HIV/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这与我国流行现状一致[6],其中同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增加明显。
3.2 光明新区疫情现状分析 深圳市已进入艾滋病流行的快速增长期[5],光明新区地处深、莞两地交界,快速发展的经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这也就导致了辖区内人员流动性大,人口构成情况复杂。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均以青壮年性活跃人群为主,多数远离家乡及配偶,大多数男性选择付费性行为,成为高发年龄层,发病人群也以30岁以下年龄层接触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较多,具备一定自我防护意识,感染情况偏低;而30-49岁年龄段文化层次多集中于高中以下程度,缺乏对性病艾滋病的相关预防知识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差,经济能力低下,因而成为流入地艾滋病传播中的脆弱人群[7]。光明新区现共有VCT2家,承担着辖区艾滋病自愿免费咨询检测工作,由于逐年加大宣传力度,以及针对医院术前病例、性病门诊就诊人员HIV检测率的要求,主动及被动HIV检测有大幅度增加,检出的HIV/艾滋病例数也随之大幅增加。目前,老年病例、配偶阳性感染病例、孕产妇阳性病例及母婴传播病例数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提示艾滋病流行开始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已造成家庭内传播,婚内性接触传播甚至母婴传播也将随之增多,危害日趋广泛和严重[8]。
3.3 光明新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对策 当前是我国防控艾滋病的关键时期[9],必须加强领导,综合治理,多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做到防治结合、帮扶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宣传活动,采取灵活多样和便于接受的方式,通过广覆盖、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向一般人群的蔓延;作为早发现、早干预的有效措施之一的VCT服务应再进一步扩大,通过多样化形式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干预活动;加强血液、血液制品的管理力度,强化采供血HIV双检测,保证供血安全[10];实施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和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控制项目,对已感染的HIV阳性孕产妇采取多方位干预,减少母婴垂直传播;切实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对HIV感染者及患者的管理及随访;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及时对辖区疫情进行分析,坚持针对高危场所和高危人群展开定期干预,掌握疫情变化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加强,加之年轻人追求新奇、刺激的生活态度,各类高危行为的发生率也将不断增加,HIV/艾滋病必将长期保持高流行态势,因此必须毫不松懈,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工作常态化、持续化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詹劲基,郑庆鸣,刘义,等.2002-2007年深圳市公明地区艾滋病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3):278- 280.
[2]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世界卫生报告[R].2004.5.
[3] 吕繁,田芳,王岚,等.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疾病负担[A].中美传染性疾病国际学术报告研讨会大会报告论文集[C].2002:1- 5.
[4] 邱劲军,戴建宜,李丽廉,等.深圳市福田区1994-2007年HIV/AIDS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7):1199-1120.
[5] 沈平.中国高危人群HIV/AIDS预防干预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4):395- 397.
[6] 戴传文,严焱,深圳市南山区1995-2004年HIV/AIDS监测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20- 22.
[7] 王清.流动人口特征与艾滋病防治对策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6:151- 155.
[8] 陈恩富,杨介者,孙颂文,等.淅江省2000-2001年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5):287- 289.
[9] 丁贤彬,韩孟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生存现状及需求[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930- 932.
[10] 何晓燕,刘碧清,张强,等.深圳市宝安区1999-2009年HIV/AIDS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3):303- 305.
【关键词】 HIV/艾滋病;监测;流行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按现住址查询,将光明新区2002-2011年所有HIV/艾滋病数据导出。
1.2 统计分析 应用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疫情概况 2002年2月光明新区发现首例HIV感染者[1],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光明新区共报告HIV/艾滋病294例,其中艾滋病113例,死亡26例。2002-2011年HIV/艾滋病疫情报告情况,见表1。
2.2 时间分布 如图1所示,我区HIV/艾滋病报告例数自2002年起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006年出现拐点后又开始缓慢上升,至2011年出现快速上升的情况(报告例数较2010年同期增加94.87%)。
2.3 人群间分布
2.3.1 男女性别分布 294例HIV/艾滋病病例中,男性218例,女性76例。如图2所示,男性报告数情况呈现小幅波动,女性报告数量自07年出现大幅上升后,基本呈现稳定趋势,见图2。
2.3.2 年龄分布 按照报告时年龄计,病例集中于20-49岁组(89.80%),30-39岁组最高,占39.12%,其次为40-49岁组28.57%,20-29岁组占22.11%;50-59岁组及60-组均占4.76%;20岁以下组仅3例(0.68%),其中2例为母婴传播,见图3。
2.3.3 职业分布 占比例最高的为农民、民工和工人,52.72%;其次为家政、家务或无业30.27%;其他占7.82%,见表2。
2.3.4 文化程度分布 报告数最多的文化程度是初中,134例占45.58%,其次为小学20.07%,高中或中专19.73%,文盲9.18%,大专或以上5.44%。
2.4 户籍分布 检出的阳性者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外籍2例。所有病例中,以广东户籍报告92例为最高,占31.29%,其中深圳户籍45例,占15.31%;其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53例,占18.03%;四川47例,占15.99%。
2.5 传播途径分布 由表3可看出2008年以前光明新区HIV/艾滋病主要可能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注射吸毒传播,自2008年以后则变为经性传播为主。2005年报告第一例同性性传播病例,此后逐步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至2011年报告达20例,占十年间同性性传播病例的58.82%。在2010年和2011年各出现1例母婴传播病例。
2.6 样本来源分析 主要样本来源为其他就诊者检查91例,占30.95%,其次为性病门诊就诊人员43例,占14.63%,主动咨询11.90%,阳性患者配偶/性伴检测占9.52%,见表4。
3 讨 论
艾滋病流行迅速,病死率高,已成为当今世界15-59岁的人致死的主要原因[2]。目前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3]。
3.1 光明新区HIV/艾滋病的流行特点 与邱劲军等报告情况一致,疫情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4],自2005年出现小高峰后,基本保持平稳增长,2011年则出现快速增长,较前一年增长94.87%。女性病例自2007年出现大幅增长后基本保持平稳态势,男性病例则呈现逐年增加的情况。发病年龄集中于20-49岁年龄段,占89.46%,其中以30-39岁青壮年最多,占39.12%。发病人员多为农民/民工/工人,占52.72%,说明HIV的流行已由特殊人群波及一般人群,并出现母婴传播病例,符合国内流行趋势[5]。文化程度偏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4.83%;流动人口占84.69%。传播途径由经注射吸毒传播变为经性传播,已成为光明新区HIV/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这与我国流行现状一致[6],其中同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增加明显。
3.2 光明新区疫情现状分析 深圳市已进入艾滋病流行的快速增长期[5],光明新区地处深、莞两地交界,快速发展的经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这也就导致了辖区内人员流动性大,人口构成情况复杂。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均以青壮年性活跃人群为主,多数远离家乡及配偶,大多数男性选择付费性行为,成为高发年龄层,发病人群也以30岁以下年龄层接触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较多,具备一定自我防护意识,感染情况偏低;而30-49岁年龄段文化层次多集中于高中以下程度,缺乏对性病艾滋病的相关预防知识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差,经济能力低下,因而成为流入地艾滋病传播中的脆弱人群[7]。光明新区现共有VCT2家,承担着辖区艾滋病自愿免费咨询检测工作,由于逐年加大宣传力度,以及针对医院术前病例、性病门诊就诊人员HIV检测率的要求,主动及被动HIV检测有大幅度增加,检出的HIV/艾滋病例数也随之大幅增加。目前,老年病例、配偶阳性感染病例、孕产妇阳性病例及母婴传播病例数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提示艾滋病流行开始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已造成家庭内传播,婚内性接触传播甚至母婴传播也将随之增多,危害日趋广泛和严重[8]。
3.3 光明新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对策 当前是我国防控艾滋病的关键时期[9],必须加强领导,综合治理,多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做到防治结合、帮扶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宣传活动,采取灵活多样和便于接受的方式,通过广覆盖、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向一般人群的蔓延;作为早发现、早干预的有效措施之一的VCT服务应再进一步扩大,通过多样化形式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干预活动;加强血液、血液制品的管理力度,强化采供血HIV双检测,保证供血安全[10];实施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和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控制项目,对已感染的HIV阳性孕产妇采取多方位干预,减少母婴垂直传播;切实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对HIV感染者及患者的管理及随访;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及时对辖区疫情进行分析,坚持针对高危场所和高危人群展开定期干预,掌握疫情变化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加强,加之年轻人追求新奇、刺激的生活态度,各类高危行为的发生率也将不断增加,HIV/艾滋病必将长期保持高流行态势,因此必须毫不松懈,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工作常态化、持续化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詹劲基,郑庆鸣,刘义,等.2002-2007年深圳市公明地区艾滋病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3):278- 280.
[2]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世界卫生报告[R].2004.5.
[3] 吕繁,田芳,王岚,等.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疾病负担[A].中美传染性疾病国际学术报告研讨会大会报告论文集[C].2002:1- 5.
[4] 邱劲军,戴建宜,李丽廉,等.深圳市福田区1994-2007年HIV/AIDS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7):1199-1120.
[5] 沈平.中国高危人群HIV/AIDS预防干预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4):395- 397.
[6] 戴传文,严焱,深圳市南山区1995-2004年HIV/AIDS监测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20- 22.
[7] 王清.流动人口特征与艾滋病防治对策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6:151- 155.
[8] 陈恩富,杨介者,孙颂文,等.淅江省2000-2001年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5):287- 289.
[9] 丁贤彬,韩孟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生存现状及需求[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930- 932.
[10] 何晓燕,刘碧清,张强,等.深圳市宝安区1999-2009年HIV/AIDS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3):303-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