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系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提高 教学质量
机电一体化是系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本文就如何提高机电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如下一些改革措施。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适应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职业学校纷纷对机电专业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这种改革是在原有机电专业教学框架下完成的,即专科层次的教育只是将本科层次教育的专业课减少一些,并降低部分课程的难度,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表明,现有机电专业教学模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实训学时分散在各门课程之中,数量较少,在课程的成绩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且不少实训缺乏合理、完善的考核办法,期末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实训课很不重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伴随着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理论教学中已及时增加了这些新的内容,而实训教学却严重滞后,实训内容长期不变,内容上以理论验证为主要目的。有的则采用了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实训的方式,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3、专业特色不明显
各科实训之间的关联性较差,未形成有机的联系,尤其是缺少工程实际案例,无法形成专业特色。实训教学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与整体优化。专业实验的工程特征不明显,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加强职业教育的机电专业的教育
1、增强师资队伍的力量
要增强师资队伍的力量,可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广纳贤才。一是通过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招聘一些理论基础踏实和操作技能过硬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二是采取传统做法,在本校应届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中,挑选一些品质优良、作风硬朗、技术过硬的优才生留校。然后让他们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培养下迅速成长。三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一些更新较快的新技术,可通过外聘来自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的方式。这样既能使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学校教师也能通过交流得到提高。
2、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就是要形成以“电为主、机和计算机为辅”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对各个教学模块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工学结合;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把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双证书”制度;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3、教学思路
(1)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并行,并以实习为重
理论学习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理论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前沿性
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工业控制理论的能力,突出机电类理论的应用性、实用性,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掌握一定的现代工业控制技术的安装、操作和维修技能。
(3)實习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应用推广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机电类专业实习教学特别要注意其先进性、前沿性,通过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现代工业控制技术操作人才。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与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1)校内实训条件。本专业的校内实验实训环境由实验室及校内实训基地组成,主要承担学生课程实验和各类技能实训。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培养的需要。
(2)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在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及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育人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我们先后选择了一批生产规模适度,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的生产企业与之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了稳定的互惠合作协议,每次学生实践活动均有适当的组织管理架构,保证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指导、实践实施和安全;实训前有计划有要求,实训结束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提高 教学质量
机电一体化是系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本文就如何提高机电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如下一些改革措施。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适应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职业学校纷纷对机电专业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这种改革是在原有机电专业教学框架下完成的,即专科层次的教育只是将本科层次教育的专业课减少一些,并降低部分课程的难度,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表明,现有机电专业教学模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实训学时分散在各门课程之中,数量较少,在课程的成绩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且不少实训缺乏合理、完善的考核办法,期末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实训课很不重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伴随着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理论教学中已及时增加了这些新的内容,而实训教学却严重滞后,实训内容长期不变,内容上以理论验证为主要目的。有的则采用了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实训的方式,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3、专业特色不明显
各科实训之间的关联性较差,未形成有机的联系,尤其是缺少工程实际案例,无法形成专业特色。实训教学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与整体优化。专业实验的工程特征不明显,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加强职业教育的机电专业的教育
1、增强师资队伍的力量
要增强师资队伍的力量,可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广纳贤才。一是通过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招聘一些理论基础踏实和操作技能过硬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二是采取传统做法,在本校应届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中,挑选一些品质优良、作风硬朗、技术过硬的优才生留校。然后让他们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培养下迅速成长。三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一些更新较快的新技术,可通过外聘来自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的方式。这样既能使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学校教师也能通过交流得到提高。
2、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就是要形成以“电为主、机和计算机为辅”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对各个教学模块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工学结合;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把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双证书”制度;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3、教学思路
(1)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并行,并以实习为重
理论学习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理论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前沿性
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工业控制理论的能力,突出机电类理论的应用性、实用性,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掌握一定的现代工业控制技术的安装、操作和维修技能。
(3)實习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应用推广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机电类专业实习教学特别要注意其先进性、前沿性,通过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现代工业控制技术操作人才。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与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1)校内实训条件。本专业的校内实验实训环境由实验室及校内实训基地组成,主要承担学生课程实验和各类技能实训。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培养的需要。
(2)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在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及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育人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我们先后选择了一批生产规模适度,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的生产企业与之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了稳定的互惠合作协议,每次学生实践活动均有适当的组织管理架构,保证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指导、实践实施和安全;实训前有计划有要求,实训结束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