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教学的基本媒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媒体。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还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良好语言能力和素质,更要重视非语言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美术课堂教学是美术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主要传承方式,也是思想感情交流和提升的过程,美术教师具有表现力的非语言行为,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说不是语言能够代替的。如果教师只是夸夸其谈地把美术知识讲给学生,学生会觉得如食鸡肋,索然无味。出示范例、教师演示,“用声情并茂的教学艺术来阐述艺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启发学生艺术思维,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
一、导入阶段用非语言行为引领学生兴趣
精彩的导入是一节好课的开始,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美术课堂上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这样,教师就能很容易地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曾经在县里听过一节美术课,课题是“面具”。上课伊始,老师询问同学们喜欢《西游记》人物中的哪一个。突然话锋一转,说:“同学们,哦,不好意思,有电话(拿出药盒制作的手机,学生们一阵欢笑)”,老师和孙悟空对话,说悟空哪里的小猴子们也喜欢美术课,悟空要派几个小猴子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同学们很是兴奋,知道老师要给他们惊喜,老师请淘气的、抓耳挠腮戴着小猴子面具的同学们走进教室,同学们一片沸腾,猜不出这几个小猴子是谁。老师趁机揭示课题。这个导入之所以能够成功,药盒制作的手机和小猴子面具,以及教师夸张的体态语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可见,非语言艺术在美术课堂导入阶段的重要作用。
二、提问时用非语言行为启发学生思维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都会循序渐进地创设问题情境。恰当地运用非语言行为会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寻找到正确答案,解决问题。
如,在“童话城堡”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小朋友们,白雪公主住的城堡,非常漂亮,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城堡里有很多你熟悉的图形,谁能找出来?”出示童话城堡,用饱含期待、信任的眼神暗示学生:你一定会,但要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信心。学生观察后告诉老师,城堡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教师出示基本形:你觉得这些图形放在城堡的哪个位置会更好?学生尝试拼搭自己的童话城堡,再加上轻柔的音乐,使学生思维活跃,降低创作的难度。
组织好各种问题、合理地利用好非语言行为,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和回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三、评价时要用非语言行为树立学生自信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意义,倡导评价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忽视非语言评价在教师评价行为中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受益一生。一个点头、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眼神、摸摸头、拍拍肩、奖励一个教师自制的小红花或小笑脸等或看似简单的非语言行为,学生认为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会树立信心。
再有新意的评价方法用久了也会显得平淡,因此,我们美术教师就要深入挖掘非语言行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它们,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评价效果。所有孩子只要他有意愿去学习、去实践,只要我们善于观察,那么肯定会发现他的优点,一定要鼓励其张扬个性,如,在一年级上“看谁画得鱼大”这一课时,一个很要强的孩子看到别人的画就要画完时,哭了起来,把涂好的颜色晕湿冲淡了,我连忙走到他跟前俯身说:“呀!你的鱼比其他小朋友都画得大,连身上的花纹也这么别致,怎么做的?太有特点了!”当他抬头看到我赞许的目光,他相信老师说的是真的,擦擦眼泪,快速涂上颜色又用笔蘸些水撒到画上,它的画颜色最丰富,最大胆,我庆幸没有忽略这个难过的孩子。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更要在课堂上发现孩子的美、欣赏孩子的美,适当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感受美,做一个有完美人格的人。
四、结束时用非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拓展
课堂小结使知识进一步概括、深化,课堂教学结构严谨,课堂气氛和谐有序。如,在设计“看谁画的鱼大”一课时,我是这样小结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把鱼画得大,大家还记得方法吗?(学生回答:记得!)对!我们先——(教师引导,学生说:让鱼占满一张纸)——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添画花纹,最后添画水草、珊瑚等)——最后(学生说:变成一张美丽的画)。其实,不仅仅是鱼可以画大,其他小动物也可以。下面看一看老师画的画!(出示其他动物范例)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想亲手画一张送给你的朋友,那就试试吧!”教师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学生们的展示作品、教师精美的创作、课件展示课外延展的知识及作品、提供的创作材料等,构成了完美的课堂小结。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
花园镇中心小学)
一、导入阶段用非语言行为引领学生兴趣
精彩的导入是一节好课的开始,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美术课堂上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这样,教师就能很容易地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曾经在县里听过一节美术课,课题是“面具”。上课伊始,老师询问同学们喜欢《西游记》人物中的哪一个。突然话锋一转,说:“同学们,哦,不好意思,有电话(拿出药盒制作的手机,学生们一阵欢笑)”,老师和孙悟空对话,说悟空哪里的小猴子们也喜欢美术课,悟空要派几个小猴子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同学们很是兴奋,知道老师要给他们惊喜,老师请淘气的、抓耳挠腮戴着小猴子面具的同学们走进教室,同学们一片沸腾,猜不出这几个小猴子是谁。老师趁机揭示课题。这个导入之所以能够成功,药盒制作的手机和小猴子面具,以及教师夸张的体态语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可见,非语言艺术在美术课堂导入阶段的重要作用。
二、提问时用非语言行为启发学生思维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都会循序渐进地创设问题情境。恰当地运用非语言行为会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寻找到正确答案,解决问题。
如,在“童话城堡”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小朋友们,白雪公主住的城堡,非常漂亮,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城堡里有很多你熟悉的图形,谁能找出来?”出示童话城堡,用饱含期待、信任的眼神暗示学生:你一定会,但要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信心。学生观察后告诉老师,城堡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教师出示基本形:你觉得这些图形放在城堡的哪个位置会更好?学生尝试拼搭自己的童话城堡,再加上轻柔的音乐,使学生思维活跃,降低创作的难度。
组织好各种问题、合理地利用好非语言行为,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和回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三、评价时要用非语言行为树立学生自信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意义,倡导评价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忽视非语言评价在教师评价行为中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受益一生。一个点头、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眼神、摸摸头、拍拍肩、奖励一个教师自制的小红花或小笑脸等或看似简单的非语言行为,学生认为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会树立信心。
再有新意的评价方法用久了也会显得平淡,因此,我们美术教师就要深入挖掘非语言行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它们,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评价效果。所有孩子只要他有意愿去学习、去实践,只要我们善于观察,那么肯定会发现他的优点,一定要鼓励其张扬个性,如,在一年级上“看谁画得鱼大”这一课时,一个很要强的孩子看到别人的画就要画完时,哭了起来,把涂好的颜色晕湿冲淡了,我连忙走到他跟前俯身说:“呀!你的鱼比其他小朋友都画得大,连身上的花纹也这么别致,怎么做的?太有特点了!”当他抬头看到我赞许的目光,他相信老师说的是真的,擦擦眼泪,快速涂上颜色又用笔蘸些水撒到画上,它的画颜色最丰富,最大胆,我庆幸没有忽略这个难过的孩子。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更要在课堂上发现孩子的美、欣赏孩子的美,适当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感受美,做一个有完美人格的人。
四、结束时用非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拓展
课堂小结使知识进一步概括、深化,课堂教学结构严谨,课堂气氛和谐有序。如,在设计“看谁画的鱼大”一课时,我是这样小结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把鱼画得大,大家还记得方法吗?(学生回答:记得!)对!我们先——(教师引导,学生说:让鱼占满一张纸)——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添画花纹,最后添画水草、珊瑚等)——最后(学生说:变成一张美丽的画)。其实,不仅仅是鱼可以画大,其他小动物也可以。下面看一看老师画的画!(出示其他动物范例)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想亲手画一张送给你的朋友,那就试试吧!”教师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学生们的展示作品、教师精美的创作、课件展示课外延展的知识及作品、提供的创作材料等,构成了完美的课堂小结。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
花园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