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个体为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获得、保持工作以及获得晋升职务的各种品质和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融合了态度、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就业能力
何为就业能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做事、为人和求职的能力,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力和求职能力构成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给就业能力作一总结: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个性等因素的综合。当然知识能力包括了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由此看出,解决就业难的根本措施就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不提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然而,大学生本身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善大学生本身的不足之处。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基本能力的欠缺。目前高校教育的培养模式依然沿用了之前的方式: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多的大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只是简单记住了书本上的知识,从根本上忽视了自身的基本能力。例如,很多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同学,让他们用英语同友人交流就成为了一种难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学生并不能灵活应用英语来同别人交流。第二,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下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不足。还有,回顾大学期间,每学期开始的时候都有好多的学生要提前回到学校准备补考,这件事也常常让人深思。大学时代,大多数学生都抱着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因此在课上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等成为了他们的习以为常的事情。事实上,及格只是学生对这门专业课程基本常识的入门,并不能够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在。大学生还需要利用各种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知识。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忽视了自身品质的建设。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学生还是沿用以前的标准来建设自己。当他们开始接触社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基本能力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此时,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基本能力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所以,现代的大学生不能再用以前的标准来建设自己。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提高途径
1.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影响很大,动态地提高老师的就业指导能力素质,可以充分发挥其贴近学生的优势,帮助大学生准确分析就业发展动态,综合利用自身的经验与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时效性、个性化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2.引导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社会就业形势不断变化与竞争的不断激烈,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再就业以及就业岗位不断改变等,这些都成为普遍现象和常规性状态。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动态就业观,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多渠道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能力。3.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必要措施,高校通过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运用多方面的资源,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相应的专业技能,从而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在就业时充分发揮优势,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4.提高创新能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用人单位来说更为难得,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后,注意借鉴和总结,从多方面考虑,进行思考和创新,加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5.培养大学生的“软技能”。“软技能”指大学生的社会与关系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其今后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个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交、沟通、适应、组织、合作等方面的培养。6.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按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构建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主动、自觉地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求职能力。7.丰富心理疏导教育。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压力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开展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的择业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四、分析与讨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人际能力、职业潜能、自我控制、积极乐观是影响我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大学生的教学模式应多元化,在课程与教学中以就业素质开发为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基于社会需求系统地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变,注重学生人际能力、职业潜能、自我控制、积极乐观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与市场的契合度。第二,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联合和对接,使学生有机会到实习基地实习,并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不仅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对自己各方面就业能力的提升有更清楚的认识,推动高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突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责,提升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第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如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性化心理咨询,设置心理学相关课程,为学生多设计搭建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并通过鼓励和奖励并行的方式提高其自信心,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关键。
一、就业能力
何为就业能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做事、为人和求职的能力,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力和求职能力构成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给就业能力作一总结: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个性等因素的综合。当然知识能力包括了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由此看出,解决就业难的根本措施就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不提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然而,大学生本身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善大学生本身的不足之处。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基本能力的欠缺。目前高校教育的培养模式依然沿用了之前的方式: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多的大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只是简单记住了书本上的知识,从根本上忽视了自身的基本能力。例如,很多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同学,让他们用英语同友人交流就成为了一种难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学生并不能灵活应用英语来同别人交流。第二,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下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不足。还有,回顾大学期间,每学期开始的时候都有好多的学生要提前回到学校准备补考,这件事也常常让人深思。大学时代,大多数学生都抱着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因此在课上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等成为了他们的习以为常的事情。事实上,及格只是学生对这门专业课程基本常识的入门,并不能够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在。大学生还需要利用各种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知识。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忽视了自身品质的建设。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学生还是沿用以前的标准来建设自己。当他们开始接触社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基本能力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此时,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基本能力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所以,现代的大学生不能再用以前的标准来建设自己。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提高途径
1.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影响很大,动态地提高老师的就业指导能力素质,可以充分发挥其贴近学生的优势,帮助大学生准确分析就业发展动态,综合利用自身的经验与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时效性、个性化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2.引导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社会就业形势不断变化与竞争的不断激烈,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再就业以及就业岗位不断改变等,这些都成为普遍现象和常规性状态。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动态就业观,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多渠道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能力。3.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必要措施,高校通过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运用多方面的资源,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相应的专业技能,从而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在就业时充分发揮优势,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4.提高创新能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用人单位来说更为难得,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后,注意借鉴和总结,从多方面考虑,进行思考和创新,加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5.培养大学生的“软技能”。“软技能”指大学生的社会与关系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其今后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个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交、沟通、适应、组织、合作等方面的培养。6.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按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构建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主动、自觉地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求职能力。7.丰富心理疏导教育。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压力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开展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的择业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四、分析与讨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人际能力、职业潜能、自我控制、积极乐观是影响我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大学生的教学模式应多元化,在课程与教学中以就业素质开发为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基于社会需求系统地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变,注重学生人际能力、职业潜能、自我控制、积极乐观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与市场的契合度。第二,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联合和对接,使学生有机会到实习基地实习,并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不仅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对自己各方面就业能力的提升有更清楚的认识,推动高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突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责,提升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第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如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性化心理咨询,设置心理学相关课程,为学生多设计搭建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并通过鼓励和奖励并行的方式提高其自信心,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