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不合群”初中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0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不合群” 成因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44-03
  初中生“不合群”现象是指初中生因受个人性格、社会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内向,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沟通,不让他人走入其内心世界,并努力减少社交机会到最低限度的现象。长此以往,初中生会形成烦躁焦虑、惧怕接触社会等不良性格,甚至形成病态心理,严重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心理学家认为合群倾向是初中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内驱力,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因此,“合群”的初中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养成阳光健康的心理。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交流能够使学生产生稳定感和归属感;同时,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惑和烦恼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得到宣泄、理解、宽慰和同情;同伴之间的交往还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性格与情操,帮助其消除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约束自我,学会过上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与他人共同进步,携手发展。
  卡内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而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需要透过人际交往才能日渐历练成熟。良好的交际能力是人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一生的成就。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身心健康、为人处事、探索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学生更需要培养阳光大气的性格与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初中班主任对于“不合群”的学生要特别关注,找出原因,潜心研究,加强教育,耐心等待,彻底转变“不合群”学生。
  一、“不合群”初中生的成因
  (一)学生家长疏于管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不合群”的初中生大多数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家长通常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漠不关心。很少家长能做到陪伴孩子读书学习和辅导孩子写作业,更不可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一些家长甚至连学生的作业都没看过。家长疏于管理使得学生在上学之初就与其他同学有了一定的距离。也有很多家长虽然知道要管教孩子,但不知道怎样管教孩子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盲目地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很少采用说服教育、沟通交流的方式。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稍有问题,家长就会训斥、责骂,甚至是拳打脚踢。孩子得不到理解,也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就会逐渐产生不满、叛逆和怨恨的情绪。
  2009年,我校七年级12班有一位“不合群”的学生,名字叫黄玉海(文中均为化名),该生性格内向,平时极少与别人说话。为了帮助这位学生,笔者向他的妈妈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他的妈妈说:“孩子确实有点内向,小学时就没有什么朋友,升入中学后,他更加害怕与人交往,每天回到家里,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想写作业,我问起他在学校的情况他就会哭。老师,这孩子其实很聪明,是个很能学习的孩子,只要您慢慢引导,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可是,当笔者问及该生父亲的情况时,他的妈妈低沉地说道:“他父亲是个在铁路上跑车的工人,工作没有规律,一见到孩子的不好表现就很恼火、烦躁,时常责怪孩子没出息,甚至打骂孩子……”一次,笔者尝试给该生的父亲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这位父亲一直强调说他工作忙,平时都是由爱人管孩子,让笔者直接与孩子的母亲了解情况即可,接着便迫不及待地挂了电话。
  (二)学生个人适应能力差,学习兴趣丧失
  许多学生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到了初中之后,成绩却逐渐下降。任课教师和学生自己虽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收到的效果却不理想,成绩始终提不上去。主要原因是初中阶段课程数量增多,内容难度加大,学生较难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对或学习态度不端正,如有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结果总是事倍功半,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由此便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黄玉海同学在初一新生的入学摸底考试中,成绩排在年级第三,可称得上优秀的学生,但是入学后,他的表现令不少任课教师感到失望:时常迟到、不完成作业、上课发呆……尤其是他寡言少语,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甚至与他的同桌都极少说话,在后来的两次月考中,他的成绩均排在年级四五百名以后。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教育态度和方法不当
  每个学校都有一部分潜力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如何教育这些潜力生,思考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自信。然而,很多学校未能向潜力生提供更丰富的、更有个性的、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学习和生活资源,始终采用传统、单一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方法。有的教师不能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生之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对潜力生另眼相看,用侮辱性的语言来教育学生,甚至打骂学生。
  黄玉海同学成绩的下降让任课教师们对他颇有意见,尤其让高度敬业、一丝不苟的语文老师很是焦急但又感到无奈。一天,她和笔者抱怨道:“我不喜欢他这样的学生,他习惯性的沉默让我很恼火,他冷冷的眼神令我毛骨悚然,我怕他会成为‘马加爵式’的‘恐怖分子’,以后不敢多过问他的学习了。”教师们都不喜欢他,想放弃他。事实上,笔者心里也有一些不耐烦,因为那一段时间,笔者曾多次找他谈话,但是每一次他基本上都不说话,只是不停地流泪,每次谈话后,教育效果最多能持续两天。
  二、“不合群”初中生的教育对策
  (一)耐心教育,培养习惯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就是教育的四大目标,即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针对黄玉海同学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开始,笔者制定了“主攻”和“辅攻”两种方案。“主攻”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磨蹭、拖拉等现象,使他的生活正常化,并使其感受到初中生活的快乐;“辅攻”他的学习问题,针对其学习动力不足,如不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不高或不交作业、听课走神、答题速度慢等现象,帮助他进行纠正。事实上,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自然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但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付出时间和耐心。   例如,他迟到时,一般都会哭着说“我早上吃早餐慢了”“我走路速度慢了点”“我早上走到半路,忘带校牌,我又回去取了”“我早上吃早餐时,突然肚子疼,上厕所时间长了”“今早的闹铃不响了”等,诸如此类的理由层出不穷。每一次,笔者都会耐心地听他解释,并理解他的每一次难处,同时给他出谋划策,告知他该怎么解决,热情地帮助他攻克一个个问题,并不时强化任课教师们对他的信任和期待。每一次谈话的最后,笔者都会握着他的手,用坚定的语气告诉他:“黄玉海同学,其实你每天都在进步,老师坚信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慢慢地攻克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成为优秀的学生。”
  由于笔者的鼓励和信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不再迟到了,但是,两个月后的一天早上他又迟到了。这次他没有说理由,也没有哭。笔者一开始假装非常生气,对他不理不睬,让他直接进了教室。中午放学时,他来到办公室怯怯地递给笔者一封信,上面写着:“丁老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迟到了,您是一位好老师,您一直以来的耐心指导和宽容,您的不厌其烦和细微的爱让我感受到您与别的老师不一样,您总是及时表扬我的点滴进步,激励我不断前进。我觉醒了,我不能再让您失望了,我保证第三次月考一定考到年级前50名……”果然,他第三次月考时成绩排到了年级第30名,期考成绩保持在年级第58名,这让其他任课教师惊诧甚至怀疑。不过,这一切都在笔者的意料之中,因为笔者一直坚信他只要有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一定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创设平台,树立信心
  对于问题学生的矫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他们具有间断性、反复性等特点,教育这些学生,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班主任需积极挖掘出更多有效的方法,为这些学生创设平台,为他们树立信心。为了巩固笔者与任课教师共同努力的成果,为了让黄玉海同学多开口说话,为了让他拥有班级归属感,无论在课后还是在课上,笔者充分挖掘和利用每一次机会,如通过主题班会课、社会实践活动、文艺汇演、校运会等,多给他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
  在一次学习小组班徽设计成果大比拼的主题班会上,笔者要求每个小组全员上讲台展示小组的成果,并要求每个人谈谈自己在设计成果中担当的角色和感悟。轮到黄玉海同学时,他就一直愣着,低着头,默不作声,一时间气氛僵住了。笔者示意同小组的同学紧紧地围着他,给予他肢体上的安慰和鼓励,并小声为他加油,讲台下面更是掌声不断,他猛然间抬起头看看大家,支吾了两下,还是未能开口。此时,笔者站出来打开僵局:“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一听黄玉海同学动听的声音和他标准的普通话?”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呐喊:“非常想!”黄玉海同学又流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但好像一时不知如何表达,于是,笔者提示:“黄玉海同学,你就对大家说说你爱不爱这个班级,爱不爱12班的同学们,或者谈谈作为班级成员的感受……”还没等笔者说完,他鼓起勇气,挺起胸膛,走到讲台的最前方,毫无顾忌地喊出了他对班级和同学们的爱:“我爱12班,我爱12班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同学!”长达8分钟的等待和激励,终于换来了他第一次淋漓尽致的内心剖白。“好样的,你终于成功了!”有同学忍不住感慨道。顿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激动、幸福的泪水流淌在每一位学生的脸上,震撼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接着,笔者及时总结:“在学习生活中,永远没有弱者,只有不敢尝试和挑战的人;永远没有失败者,只有不愿给自己成功机会的人。今天,黄玉海同学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胆识,大家今后要学习他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精神。”笔者简短的总结一是为了及时肯定和表扬黄玉海同学第一次挑战自我的成功,祝贺他为改变沉默寡言的形象、与其他同学友好交往打开了局面;二是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大胆地战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三是强化了班级共同体,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此次班会证明了黄玉海同学的成功,也说明笔者的教育产生了效果。正如蒙昱辰同学所说:“这次班会让我特别感动的是黄玉海同学,他用发自内心的呐喊,表达了他对班级的爱和珍惜,让人感动不已。他平时很内向,不爱说话,但是,这一次他真是让我们刮目相看,他勇敢地战胜了自己,也让班级更有凝聚力了。”笔者也从中体会到开展主题活动对转变“不合群”学生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加坚定耐心地陪伴每一位学生成长的信念。
  (三)营造氛围,形成合力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能在轻松愉悦和谐的班级氛围下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形成“一人有难,全班同学自觉援助”的帮扶局面,班主任在接手管理一个班级时,必须致力于营造班级的整体良好氛围。首先要强化身份共同体。笔者给学生树立了这样一个意识:“我们都是12班人。”其次,让学生树立“班级管理人人有权利,班级建设人人有义务”的主人翁意识,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自觉做最好的自己,在公平公正的氛围下享受权利,更要自觉承担班级建设的责任。最后,充分发挥各学习小组的作用。每个学习小组均由学习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构成。笔者要求各学习小组“集体努力,实现群体进步”,并要求各小组制定本组的具体实施方案,坚持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组员的原则,班委会每个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劳动情况、纪律情况等进行汇总,评比出优秀小组并颁发奖品。
  在笔者的引导和暗示下,黄玉海同学所在的小组一致力荐他为组长。起初,他有点迟疑,在笔者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明白了这是一种信任,一种考验,更是一种责任。笔者一方面引导他要想做一位称职的组长,首先必须管好自己,做大家的表率,同时,必须时常与本组组员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问题,共商对策。另一方面,笔者私下叮嘱他的同桌(即班级的团委书记)多主动协助他的工作,要求其他组员多与其交流,全力配合他的工作,大家通力协作,共同打造优秀小组。笔者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他的工作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结果,他所在的小组在七年级下学期末的小组评比中取得平均分第一的好成绩。在同学们的惊讶和夸赞声中,他居然走到笔者跟前鞠了一躬就快速跑开了,虽然这个动作来得突然,但是笔者读懂了他脸上洋溢着的幸福、自信的笑容。
  经过一学年的努力,黄玉海同学成功实现了转型,变成一个爱抢话筒,敢于为小组、为班级承担责任,勇争荣誉的学生。他变成了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他的脸上多了灿烂舒心的笑容;他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始热爱生活和学习了,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100名;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与同学快乐交流、和谐相处。
其他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B-0072-0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学习的最大动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呢?  一、精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乐学”的起点,更是“乐学”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置情境,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
期刊
【关键词】木兰诗 教学分析 理想女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B-0063-02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流传广、影响大的乐府民歌,被收入现行的语文课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诗歌对木兰家庭的描述可以看出,木兰不是一位大家闺秀,而是一个长于农家、以耕织为生的普通女性。这样一位普通女性,却替父从军,做出了一番不普通的事业。这样的
期刊
【关键词】全体学生 发展 分解因式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0041-02  目前的学校教学普遍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陪读”现象严重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要进行分层教学,以此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期刊
【关键词】留守儿童 周末生活 德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06-02  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我校历来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实践找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一些方法。  一、活动背景  我校是一个寄宿制学校,有教职工120人,32个教学班,1961名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周末,这些
期刊
【关键词】问题为导向 历史复习高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B-0086-02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与探讨,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教学过程的方向标。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以问题为导向,构建高效的历史复习课堂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以问题为驱动力。不
期刊
一、教学内容  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男孩Timmy在1999年台湾大地震中被困在瓦砾堆下的亲身经历。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深刻感受遭遇地震的恐惧不安和死里逃生。
期刊
【关键词】班级管理 “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51-01  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求实创新”的精神,即要求我们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认为,做好五个“动”,能使管理工作充满活力。  1?郾让座位“动”起来。排座位是学生、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要体现公正公平合理的
期刊
【关键词】贫困地区 初中英语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17-02  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我国日益重视中小学生的英语教育,中小学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但是,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中,英语教育还很薄弱,主要体现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低,学习成效差等。  笔者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支
期刊
【关键词】民族 语言 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08-0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比率减小,加上普通话的普及,壮语的运用范围日益缩小。壮族语言的继承与发展被忽视,导致壮语的传承出现了断层。本文针对壮语发展的现状,从中小学生的壮语使用状况入手,运用访谈和观察的方法,调查了以壮语为母语的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
期刊
【关键词】农村高中 班主任 体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50-02  在当前重点高中扩招的情况下,农村高中的学生基础薄弱,中考成绩等级大多是B、B+、C+以及少量的A。农村高中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非常困难,但只要班主任不甘平庸,用心教育,仍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回顾三年来的奋斗历程,我感慨颇多,在此略作小结。  一、抓时机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