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直接价值是培养小学生具有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当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小学语文的评价应以这个作价值衡量。
而在新课改走过这些年后,小学语文质量评价过程是还存在着轻能力重知识、轻过程重结果、轻激励重甄选的现象。还有一以张试卷定评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作法。这些现象严重地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严重误导着教师的教学方向。过多的繁琐的考评项目严重地束缚着教师的发展,制约着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教师的评价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用企业上的量化考核来全面量化最不适合量化的教育的量化考评仍在继续。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而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一一一教师却没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时空。个别学校以为写好教案就能上好课、上好课就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完课本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思想仍然非常严重。不能深入的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能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评价,教学切入点还是停留在只关注学科而不关注人的层面。这些观念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费时低效。而评价方式的陈旧正是指挥教师和学生走向费时低效的魔棒。
根据教育评价的现状及理论分析,对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其次是评价目标过于单一,过于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第三是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根据新课改的思想,评价工作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分析,也提出了不少适应现代教育思想、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评价思路与办法。这些理论与思路还是缺少较好的操作载体,在此,特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做如下建议:
一、考试方法多样化,以改变指标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测验的终结性考试制度现状。可以根据小学语文三维目标的阶段性要求,进行单项考查。比如:低段的识字写字、中段的朗读、高段的阅读写作。另外,可以在体制与思想上突出平时学习的评价与作用,如将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建立成长档案)等,这样多方位给予学生机会及评价,达到改变期末考试评价地位的目的。目前小学高段语文已进行朗读测试,还依托读书记录本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量,以指导督促学生过好阅读关,以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的方式可以灵活一些,采取笔试加口试,等级加评语等方式,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也可以在平时考试时,设置多考制度,只要学生对自己表现不满意,就可以申请重试,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会计划安排学习活动。
三、即使是书面的测评考试也是注意人性化设计与能力的评价,力争通过试题的检测,体现思维过程、体现学习方法、体现综合运用。
总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改革是一件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操作提炼,只有注重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以及校园文化和课堂文化的转变,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为学生评价改革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并使学生评价落到实处并走向深入。
而在新课改走过这些年后,小学语文质量评价过程是还存在着轻能力重知识、轻过程重结果、轻激励重甄选的现象。还有一以张试卷定评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作法。这些现象严重地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严重误导着教师的教学方向。过多的繁琐的考评项目严重地束缚着教师的发展,制约着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教师的评价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用企业上的量化考核来全面量化最不适合量化的教育的量化考评仍在继续。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而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一一一教师却没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时空。个别学校以为写好教案就能上好课、上好课就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完课本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思想仍然非常严重。不能深入的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能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评价,教学切入点还是停留在只关注学科而不关注人的层面。这些观念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费时低效。而评价方式的陈旧正是指挥教师和学生走向费时低效的魔棒。
根据教育评价的现状及理论分析,对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其次是评价目标过于单一,过于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第三是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根据新课改的思想,评价工作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分析,也提出了不少适应现代教育思想、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评价思路与办法。这些理论与思路还是缺少较好的操作载体,在此,特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做如下建议:
一、考试方法多样化,以改变指标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测验的终结性考试制度现状。可以根据小学语文三维目标的阶段性要求,进行单项考查。比如:低段的识字写字、中段的朗读、高段的阅读写作。另外,可以在体制与思想上突出平时学习的评价与作用,如将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建立成长档案)等,这样多方位给予学生机会及评价,达到改变期末考试评价地位的目的。目前小学高段语文已进行朗读测试,还依托读书记录本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量,以指导督促学生过好阅读关,以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的方式可以灵活一些,采取笔试加口试,等级加评语等方式,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也可以在平时考试时,设置多考制度,只要学生对自己表现不满意,就可以申请重试,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会计划安排学习活动。
三、即使是书面的测评考试也是注意人性化设计与能力的评价,力争通过试题的检测,体现思维过程、体现学习方法、体现综合运用。
总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改革是一件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操作提炼,只有注重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以及校园文化和课堂文化的转变,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为学生评价改革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并使学生评价落到实处并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