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及门静脉高压的疗效。
方法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以玻璃微球或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并加入庆大霉素24万U混合后行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48例,术前及术后数次检查外周血WBC、血小板计数(PLT),超声及增强CT、MRI等,检测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并与术前比较。结果 PSE术后1周、术后1个月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WBC略有降低,PLT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的脾脏厚度显著减小(P<0.05)。PSE术后并发症以发热、腹痛为多,术后2~3天明显,发热多为低热,腹痛个体差异较大,常规处理后可以好转。结论 肝硬化患者采用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及门静脉高压可以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缩小脾脏,降低门脉压,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脾动脉栓塞术;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肝硬化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17-02 中图分类号:R 57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11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传统治疗方法是进行外科手术分流门静脉血流或脾脏切除,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因创伤小,能够保留部分脾脏功能等优点,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院2004~2010年采用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及术后追踪随访半年以上的48例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均为本院2004~2010年收治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进行PSE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4.3∶1。年龄最小21岁,最大58岁,平均(43.2±1.5)岁。本组患者均经B超、CT或MRI确诊;病因方面,慢性乙肝肝硬化39例,慢性丙肝2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无明确病因4例。肝硬化Child分级:A级6例,B级39例,C级3例。脾大程度:中度36例,重度12例。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各种肝炎标志物,甲胎蛋白,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肝、胆、脾B超,CT或MRI,并排除有肝细胞肝癌的存在。
2.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插至脾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排除供应脾、胰等小血管后,以玻璃微球或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均加入24万U庆大霉素混合后经导管注入,至小血管消失,中、大血管血流缓慢时造影脾脏情况,栓塞面积根据脾脏大小达60%至80%时停止栓塞,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栓塞情况直达满意为止,术前行保肝,利尿支持治疗,术后继续对症及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周[1]。
3.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 PSE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测血常规观察外周血PLT(正常参考值:100×109~300×109/L)及WBC(正常参考值:4.0×109~10.0×109/L)变化情况,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变化,观察治疗后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术后WBC、PLT的变化 PSE术后1周、术后1个月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WBC略有降低,PLT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术后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的变化 PSE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经超声测定,患者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的脾脏厚度显著减小(P<0.05)。见表2。
3.PSE术后并发症 本组患者中,发热46例(95.8%),术后2~5天发生,体温为轻~中度升高,常规给予小柴胡冲剂或布洛芬口服體温多在3~4天降至正常。腹痛44例 (91.7%),术后第二天发生,持续一周至一个月不等,多为可以耐受的疼痛,一般不用特殊处理。腹膜炎2例(4.2%),为Child分级C级患者,经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病情好转。脾脓肿1例(2.1%),后经外科手术治疗,半年后死于多器官衰竭,也是Child分级C级患者。
讨 论
肝硬化患者有1/4伴有脾功能亢进及门静脉高压,且常因门静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因脾脏充血肿大,脾功能亢进,外周血PLT、WBC下降明显,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传统外科手术效果明显。但外科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有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及腹水,不能耐受手术[2]。
PSE术后脾实质缺血性梗死、机化、萎缩,最终被纤维组织增生替代,削弱了脾脏吞噬和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减少了血细胞在脾脏的滞留及破坏,改善外周血象,同时机体免疫功能不受影响,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有60%~70%来自脾脏,PSE术后使脾脏到门静脉血流减少,从而可降低门静脉压力。
本组48例PSE术后1周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并且达到正常水平,这可能与脾坏死吸收所致无菌性炎症及脾内潴留的白细胞迅速释放到外周血有关,术后1个月WBC略有降低,PLT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指标均稳定在正常水平,提示治疗效果稳定。
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时脾动脉增粗,动脉血流增加,脾静脉回流入门静脉血流量增多,此时脾静脉血流约占门静脉血流量的70%,PSE术后脾脏供血减少,脾静脉回流减少,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3]。PSE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经超声测定提示,患者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的脾脏厚度显著减小(P<0.05)。提示门静脉高压得到有效的缓解。
本组PSE术后并发症以发热、腹痛为多,术后2~3天明显,发热多为低热,腹痛个体差异较大,常规处理后可以好转,2例PSE术后并发腹膜炎,1例并发脾脓肿,均是Child分级C级,这3例均发生严重并发症,故选择治疗对象时尽量避免Child分级C级的患者。
综上所述,PSE治疗肝硬化,可以缩小脾脏,纠正脾功能亢进,提升WBC、PLT,改善门静脉高压,防止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必需重视适应证的选择。但PSE治疗同时保存患者部分脾脏,免疫功能尚存,能达到脾切除的效果,特别适用于有外科风险的患者[4],只要掌握好适应证,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家华,李茂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2):155-158.
[2]陆建东,茅旭平,徐向荣,等.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74-175.
[3]包明稳.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46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1):67-68.
[4]王 琨,朱 琪,朱 杰,等.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J].江苏医药,2007,33(11):1180-1181.
(收稿日期:2011-08-23 修回日期:2011-11-21)
(编辑:梁明佩)
方法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以玻璃微球或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并加入庆大霉素24万U混合后行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48例,术前及术后数次检查外周血WBC、血小板计数(PLT),超声及增强CT、MRI等,检测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并与术前比较。结果 PSE术后1周、术后1个月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WBC略有降低,PLT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的脾脏厚度显著减小(P<0.05)。PSE术后并发症以发热、腹痛为多,术后2~3天明显,发热多为低热,腹痛个体差异较大,常规处理后可以好转。结论 肝硬化患者采用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及门静脉高压可以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缩小脾脏,降低门脉压,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脾动脉栓塞术;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肝硬化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17-02 中图分类号:R 57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11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传统治疗方法是进行外科手术分流门静脉血流或脾脏切除,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因创伤小,能够保留部分脾脏功能等优点,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院2004~2010年采用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及术后追踪随访半年以上的48例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均为本院2004~2010年收治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进行PSE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4.3∶1。年龄最小21岁,最大58岁,平均(43.2±1.5)岁。本组患者均经B超、CT或MRI确诊;病因方面,慢性乙肝肝硬化39例,慢性丙肝2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无明确病因4例。肝硬化Child分级:A级6例,B级39例,C级3例。脾大程度:中度36例,重度12例。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各种肝炎标志物,甲胎蛋白,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肝、胆、脾B超,CT或MRI,并排除有肝细胞肝癌的存在。
2.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插至脾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排除供应脾、胰等小血管后,以玻璃微球或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均加入24万U庆大霉素混合后经导管注入,至小血管消失,中、大血管血流缓慢时造影脾脏情况,栓塞面积根据脾脏大小达60%至80%时停止栓塞,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栓塞情况直达满意为止,术前行保肝,利尿支持治疗,术后继续对症及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周[1]。
3.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 PSE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测血常规观察外周血PLT(正常参考值:100×109~300×109/L)及WBC(正常参考值:4.0×109~10.0×109/L)变化情况,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变化,观察治疗后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术后WBC、PLT的变化 PSE术后1周、术后1个月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WBC略有降低,PLT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术后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的变化 PSE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经超声测定,患者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的脾脏厚度显著减小(P<0.05)。见表2。
3.PSE术后并发症 本组患者中,发热46例(95.8%),术后2~5天发生,体温为轻~中度升高,常规给予小柴胡冲剂或布洛芬口服體温多在3~4天降至正常。腹痛44例 (91.7%),术后第二天发生,持续一周至一个月不等,多为可以耐受的疼痛,一般不用特殊处理。腹膜炎2例(4.2%),为Child分级C级患者,经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病情好转。脾脓肿1例(2.1%),后经外科手术治疗,半年后死于多器官衰竭,也是Child分级C级患者。
讨 论
肝硬化患者有1/4伴有脾功能亢进及门静脉高压,且常因门静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因脾脏充血肿大,脾功能亢进,外周血PLT、WBC下降明显,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传统外科手术效果明显。但外科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有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及腹水,不能耐受手术[2]。
PSE术后脾实质缺血性梗死、机化、萎缩,最终被纤维组织增生替代,削弱了脾脏吞噬和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减少了血细胞在脾脏的滞留及破坏,改善外周血象,同时机体免疫功能不受影响,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有60%~70%来自脾脏,PSE术后使脾脏到门静脉血流减少,从而可降低门静脉压力。
本组48例PSE术后1周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并且达到正常水平,这可能与脾坏死吸收所致无菌性炎症及脾内潴留的白细胞迅速释放到外周血有关,术后1个月WBC略有降低,PLT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指标均稳定在正常水平,提示治疗效果稳定。
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时脾动脉增粗,动脉血流增加,脾静脉回流入门静脉血流量增多,此时脾静脉血流约占门静脉血流量的70%,PSE术后脾脏供血减少,脾静脉回流减少,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3]。PSE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经超声测定提示,患者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的脾脏厚度显著减小(P<0.05)。提示门静脉高压得到有效的缓解。
本组PSE术后并发症以发热、腹痛为多,术后2~3天明显,发热多为低热,腹痛个体差异较大,常规处理后可以好转,2例PSE术后并发腹膜炎,1例并发脾脓肿,均是Child分级C级,这3例均发生严重并发症,故选择治疗对象时尽量避免Child分级C级的患者。
综上所述,PSE治疗肝硬化,可以缩小脾脏,纠正脾功能亢进,提升WBC、PLT,改善门静脉高压,防止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必需重视适应证的选择。但PSE治疗同时保存患者部分脾脏,免疫功能尚存,能达到脾切除的效果,特别适用于有外科风险的患者[4],只要掌握好适应证,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家华,李茂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2):155-158.
[2]陆建东,茅旭平,徐向荣,等.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74-175.
[3]包明稳.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46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1):67-68.
[4]王 琨,朱 琪,朱 杰,等.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J].江苏医药,2007,33(11):1180-1181.
(收稿日期:2011-08-23 修回日期:2011-11-21)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