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在必修模块有关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教学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等。
关键词:物化能力;技能;创新;设计;技术素质
随着新的高中教育课程计划和推广,浙江于2006年开设通用技术学科,至今已有13年的开设时间,基于一定的国情通用技术老师基本上都是由物理、化学等学科老师担任,所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们老师基本上是处于探究与快速成长的时间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沉淀,通用技术最终形成了五大核心素养,即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下面我就物化能力在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必要性表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物化能力是指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的能力。学生能知道常见材料的属性和常用工具、基本设施的使用方法,了解一些常见工艺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操作经验的积累和感悟;能进行材料规划、工艺选择及其比较分析和技术试验;能独立完成模型或产品的成型制作、装配及测试,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
而学生对加工制作有着大然的亲近感及浓厚的兴趣,无疑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只要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我们老师再加以适当的帮助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学生对某些知识发生了兴趣就能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或称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若我们在必修模块有关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实践,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激发个人内在创新能力与制作能力,从而体会到在创新与制作过程中收获的喜悦感,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培养学生在通用技术学科中的物化能力,看似与应试考试无直接关联,但实际上目前浙江省通用技术选考试题有很多题型都与物化能力有关,如尺寸标注的漏标,三视图的补线,机械装配流程,设计草图的构思及电子电路的设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化能力基础上的。所以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即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也能解决学生突破难题的能力限制因素,可谓一举二得。
在过去的近20年里,我国技能活动课程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探讨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技能活动课程模式和典例,对促进学习和问题解决迁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技能活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将来进一步研究技能活动课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框架,对探索新的技能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它通过对宽泛的、基础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技术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技能大赛在各地市的开展,技能活动课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更能通过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具有学科课程不可代替的独特功能,如“陶冶情操,培养品德;豐富知识,扩大视野;发展特长,增长才干;活动器官,强健体魄”等多方面影响
目前,学生的物化能力总体来说显得较为薄弱,因此,有必要探索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化能力。而学生的物化能力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1、缺乏空间想象力,物化成品偏离设计要求。2、缺乏对物化产品的整体规划,在既定时间内无法完成物化产品。3、缺乏理论储备,物化兴趣与物化能力之间形成矛盾。当然这种现象跟我们的现状是分不开的,因为我国只有几个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而中学教育对通用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一,很多留于形式,并没能实际展开,经调查分析在中学中目前还存在以下各种情况:
第一,缺少一个全国性的活动类课程指导纲要,因之各地开设活动课无章可循,很不规范,要求也不一致。
第二,实验用品的解决与实验室建设问题:实验室建设和器材配备,教育部教学器材装备供应处已制订了一个执行标准,各省也有相关的标准出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室建设步履艰难。在这样的状况下,通用技术教师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是非常困难的工作,这也是实践活动开展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活动课内容安排不一致,各有侧重。
第四,活动课的课时安排得不到保证
第五,活动课缺乏教材或辅导资料,在师资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学校,授课随意性很大,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与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加强对活动类课程的管理与指导,使之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势在必行。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根本目标的课程,应当紧扣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来实施课程教学。物化能力是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物化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知行合一和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能为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辟新的途径,意义深远。
关键词:物化能力;技能;创新;设计;技术素质
随着新的高中教育课程计划和推广,浙江于2006年开设通用技术学科,至今已有13年的开设时间,基于一定的国情通用技术老师基本上都是由物理、化学等学科老师担任,所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们老师基本上是处于探究与快速成长的时间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沉淀,通用技术最终形成了五大核心素养,即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下面我就物化能力在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必要性表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物化能力是指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的能力。学生能知道常见材料的属性和常用工具、基本设施的使用方法,了解一些常见工艺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操作经验的积累和感悟;能进行材料规划、工艺选择及其比较分析和技术试验;能独立完成模型或产品的成型制作、装配及测试,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
而学生对加工制作有着大然的亲近感及浓厚的兴趣,无疑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只要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我们老师再加以适当的帮助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学生对某些知识发生了兴趣就能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或称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若我们在必修模块有关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实践,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激发个人内在创新能力与制作能力,从而体会到在创新与制作过程中收获的喜悦感,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培养学生在通用技术学科中的物化能力,看似与应试考试无直接关联,但实际上目前浙江省通用技术选考试题有很多题型都与物化能力有关,如尺寸标注的漏标,三视图的补线,机械装配流程,设计草图的构思及电子电路的设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化能力基础上的。所以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即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也能解决学生突破难题的能力限制因素,可谓一举二得。
在过去的近20年里,我国技能活动课程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探讨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技能活动课程模式和典例,对促进学习和问题解决迁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技能活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将来进一步研究技能活动课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框架,对探索新的技能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它通过对宽泛的、基础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技术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技能大赛在各地市的开展,技能活动课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更能通过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具有学科课程不可代替的独特功能,如“陶冶情操,培养品德;豐富知识,扩大视野;发展特长,增长才干;活动器官,强健体魄”等多方面影响
目前,学生的物化能力总体来说显得较为薄弱,因此,有必要探索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化能力。而学生的物化能力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1、缺乏空间想象力,物化成品偏离设计要求。2、缺乏对物化产品的整体规划,在既定时间内无法完成物化产品。3、缺乏理论储备,物化兴趣与物化能力之间形成矛盾。当然这种现象跟我们的现状是分不开的,因为我国只有几个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而中学教育对通用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一,很多留于形式,并没能实际展开,经调查分析在中学中目前还存在以下各种情况:
第一,缺少一个全国性的活动类课程指导纲要,因之各地开设活动课无章可循,很不规范,要求也不一致。
第二,实验用品的解决与实验室建设问题:实验室建设和器材配备,教育部教学器材装备供应处已制订了一个执行标准,各省也有相关的标准出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室建设步履艰难。在这样的状况下,通用技术教师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是非常困难的工作,这也是实践活动开展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活动课内容安排不一致,各有侧重。
第四,活动课的课时安排得不到保证
第五,活动课缺乏教材或辅导资料,在师资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学校,授课随意性很大,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与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加强对活动类课程的管理与指导,使之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势在必行。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根本目标的课程,应当紧扣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来实施课程教学。物化能力是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物化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知行合一和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技术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能为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辟新的途径,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