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儿童美术教育,扩大儿童的视野,丰富儿童的文化生活,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陶冶儿童情操,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幼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不仅是使儿童逐步学会认识美术,更应是把握美术养成对美术积极态度的发展过程。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以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首先,美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幼儿自我系统的发展与完善。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幼儿画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靠表象作画。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和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幼儿去观察,经过观察又将物体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在画画之前再经过回忆,然后将物体画出来,这样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物体的周围画上其他物体或涂抹上不同颜色等,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儿童表现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幼儿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幼儿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总是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为了使幼儿掌握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就要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稳健和协调。如:执笔、画线、涂色、捏泥、折纸、剪贴等,这些动作对于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其次,美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培育与形成。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美术专指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极其简单初步的内容。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他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奠基作用。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教育活动,就具有形成和发展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对幼儿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教幼儿绘画还是教幼儿手工,都离不开激发幼儿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地实施幼儿美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最后,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现代化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总之,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并借助美术实践活动这一载体,促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都能有效发展。美术教育关乎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們要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育和美术实践活动,以求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首先,美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幼儿自我系统的发展与完善。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幼儿画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靠表象作画。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和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幼儿去观察,经过观察又将物体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在画画之前再经过回忆,然后将物体画出来,这样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物体的周围画上其他物体或涂抹上不同颜色等,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儿童表现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幼儿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幼儿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总是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为了使幼儿掌握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就要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稳健和协调。如:执笔、画线、涂色、捏泥、折纸、剪贴等,这些动作对于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其次,美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培育与形成。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美术专指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极其简单初步的内容。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他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奠基作用。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教育活动,就具有形成和发展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对幼儿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教幼儿绘画还是教幼儿手工,都离不开激发幼儿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地实施幼儿美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最后,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现代化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总之,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并借助美术实践活动这一载体,促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都能有效发展。美术教育关乎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們要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育和美术实践活动,以求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