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连清”后,拿什么引领职业前路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卡片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现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将职业资格分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人专业(工种)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国家职业资格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取得高级技师(一级),相当于高级工程师待遇;取得技师(二级),相当于工程师待遇;取得高级技能(三级),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待遇;取得中级技能(四级),相当于技术员待遇;取得初级技能(五级)。
  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评价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不同类的职业资格准入取得方式不同,有的要求必须通过全国性统一考试,有的无要求。有的甚至要求取得资格证书前必须在相关行业类从事相关工作一定的时间。
  35岁化整为零
  “一首凉凉送给自己。”每与朋友去KTV唱歌,崔阳都会以此开场,半分调侃中透露着满分的惆怅。
  崔阳今年35岁,是汽车行业装配车间试验一线工人,“曾经的”发动机试验工技师。
  为啥要给曾经的3字安上双引号?《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是经国务院同意发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目录,“以前,《目录》涉及汽车整车制造产业有发动机装调工、试验工、加工中心操作工3个工种,从事这些工种的职工大概有几十万人。”
  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发动机试验工高级技师鹿新弟介绍,2017年9月1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印发新《目录》,并沿用至今。其中,涉及实体经济、制造业方面的职业资格目录约35项,明确涉及汽车产业的只有一项——汽车装调工。
  这意味着在《目录》变革巨浪下,崔阳不幸被拍在沙滩上,成了过去式。
  可过去式也是有辉煌的。
  2003年中专毕业后,崔阳如愿成为汽车产业核心生产线的一线工人。“学生靠成绩获得学历,管理靠职位评定层级,工人就要靠技术丈量发展。”进车间第一天起,怀揣工人情怀的崔阳就给自己清晰了人设。
  12年来,崔阳铆足劲儿钻研技术,不仅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评价,获得国家职业资格技师证书,还在百里挑一中胜出,被收入国家级技能大师鹿新弟门下为徒,更在竞聘中,以技术过硬冲出重围,从业务骨干升级为甲组班长。
  一切本应按部就班地向高级技师挺进,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2017年9月15日后,崔阳的技师证虽仍有效力,但晋级之门已关闭,“12年的努力也将化整为零。”
  按照《目录》规定,取消的工种已不能继续考取该工种职称,只能平移至《目录》中与原工种相近的工种,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平移到汽车装调工,等于已投入于发动机试验工的12年被清空,需从初级技能重新开始,然后是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至少又要10年。
  未来式让崔阳感到迷茫。
  首当其冲的是发展晋升通道受阻。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人专业(工种)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当初评班长的硬件要求就是拥有技师职称。今明两年,为激励工人提高技术水平,公司可能要调整竞聘制度,需获取高级技师方有资格参与班长竞聘。”眼前的班长职务或难保住,更长远的晋升,崔阳恐怕想都不敢想。
  “最直接影响的是工资,走势像是一条抛物线。”崔阳打比方,假设刚进车间做最底层工人月入4000元,随着技能和岗位提升,成技师并当班长后,便能收入7000元,摘掉“桂冠”后再次变成最普通的工人,收入就会回到4000元。
  “虽不该用金钱衡量,但过山车式的落差,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不影响生活是假的。”
  一技之长怎么长
  面对无法进行职业技能认定尴尬的,崔阳并非个例,也不仅仅限于汽车产业。
  2013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按照国务院要求,连续7批集中取消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70%以上。在“七连清”的基础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经与各有关部门反复协商并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初步形成了我国现行的职业资格目录框架。
  大连銮艺精密模塑制造有限公司许斌也在此次“7连清”范围内,他从事的工种是加工中心操作工,已获技师职业资格。
  “加工中心操作工偏现代化和高精度,相当于铣工(数控方向)加自动刀库的综合类工种。按照现行《目录》,我的一技之长等于被一分为二,两技之长最怕顾此失彼。”许斌还担心,若唯《目录》是从,去考职称、练技术,会面临职称与工作实操不匹配的尴尬局面。
  许斌不抵触重头再来,最担心的是下一个考取之路上,会不会再有新变化。
  “与之相伴的还有源于竞争力的压力。如果顺利,10年后48岁的我会获得与现在同样级别的技师证书,考到高级技师就得近55岁了。”
  且不提与同龄人的横向比较,单论游离于年龄优势外的自己,纵向上还有没有竞争力,能否在青年一代技术工人中成为佼佼者,许斌欲言又止。
  “让年轻工人拥有一技之长,是工人群体中‘传帮带’的使命和责任。”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叶长美坦言,国家职业资格是带徒出师不可或缺的肯定和认可。
  缺了这份肯定,年轻工人便易受务实思想左右,觉得单学铣工(数控方向)足够了。“加工中心操作工是制造产业中很多企业都不可缺少的,从事的工人少了,就会人才短缺。如此来看,这项一技之長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该怎么长都面临难题。”
  车间内如此,车间外怎能幸免。港口装卸工就在其中。
  港口装卸工在不同码头略有不同,但大体离不开绑扎工、指挥手、搬运工、加固和拆固工几类。   “虽不涉及高精尖设备操作,但在上海、青岛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无人码头,仍必须设有做加固和拆固工作的港口装卸工,可见其重要。”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岸桥大师孙世锋介绍。
  “少了一份国家层面的肯定,似乎也拉低了被清工种的技术含量,与之相生的便是群体老龄化问题。”绑扎工马洪强坦言,以前大学生做绑扎工,通过技术和职称可以调岗、转岗成为码头正式工,甚至是小管理层,看重的是职业前景。“现在图稳定占大头了。”
  在《目录》中没有一席之地,势必会影响从事相关工种的工人提升技术的积极性。
  有些企业比较人性化,对从《目录》里取消工种的职工,如果已获得技师职称,并在此之上工作时长大于等于5年,经过企业内部技能鉴定后,可视其获得了“高级技师”。
  “肯定企业为鼓励大家而曲线救国,但出了厂门‘高级技师’就失效了,这是职工们真正想要的吗?”加工中心操作工、技师刘晓宇肯定之中不免夹杂疑问。
  是减压更是加压
  崔阳、许斌、叶长美,热闷操作工、列车连接员……心中都有疑问:为什么要取消这些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
  得从头说起。1994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制度,被写入《劳动法》。此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应运而生,并催生了各种培训热、考证热。
  职业资格证书,本是职业能力的一种外在凭证,“但因职业资格许可的随意,职业资格证书的泛滥,以及考证热的形式化,职业资格证书的意义也正在失去。”
  模具工张伟国感触颇深,步入职场8年后,他只有本工种的职业资格证,而同学刘婷婷已手持3本资格证,其中,“执业药师证租给药房,演出经纪认证租给演艺公司,每月租金就能收1000元。”
  除了金钱上的收益,拥有更多的资格证书,难道就能证明自己?难道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难道就一定意味着具有了相应的职业能力?
  “此时的职业资格证书给人以鸡肋之感。有了之后虽没大用,可上岗需要,且市场寻租证件价格水涨船高,多方推动,就会让人被动地随波逐流趋之若鹜。如果没有,又万万不行!”
  刘婷婷也有困惑,于是,在没想明白之前,她只知道职业资格考试一直很热,要一直处于热衷于考试的状态中。
  当职业资格考试泛滥,甚至衍生出一种考试经济时,很多职业资格证书便让一些人、企业、行业发现可乘之机,硬生生地制造出来的谋利道具。
  这不仅让职业资格没了实际意义和价值,还促成一种自身资源的寻租和兑现,除了身在其中的赚得盆满钵满外,只能徒增其他从业者的负担。
  “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持续降低就业创业门槛。”2016年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会议还决定,从2014年起,在已分5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基础上,再取消招标师、物业管理师、市场管理员、插花员等47项职业资格。至此,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总量比当届政府成立之初减少50%以上。下一步要在继续取消职业资格的同时,公布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这便有了2017年9月15日起实施的现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调整后的《目录》,实行清单式管理,清单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清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此后职业资格设置、取消及纳入、退出《目录》,须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遵守《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规定并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后,按程序报经国务院批准。
  对职业资格的规范,可以逐渐剥离职业资格中种种附加利益,让职业资格变得更纯粹。建立公开、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目录》,有利于解决职业资格过多过滥问题,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有利于进一步清理违规考试、鉴定、培训、发证等活动,减轻人才负担,提高职业资格设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利于为就业创业和去产能中人员转岗创造便利条件,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换个角度看,规范职业资格证书不仅仅是减压,它更是一种加压——没有了直接证明能力的职业证书,那些游走于《目录》之外的职工,他们的职业能力如何体现、如何培养?他们将面临晋升、待遇等方面的尴尬,如何破解?
  主观上,“采取加强培训、加大岗位管理、减轻人才负担等措施,保證现在人员职业能力水平上质量不降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表示。客观上,也是最重要的,企业和工会都要参与进来进行补位,健全完善职工的职业链条。
其他文献
改革即博弈。近几年,《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持续调整,不啻为职业资格考试领域的重要改革。如果将其视为博弈,也是国家与违规考核鉴定机构的博弈,与职业资格证书乱发滥用的博弈。毫无疑问,持续调整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是降低就业门槛、增进创业活力的举措。  在《职业资格目录》的调整过程中,既有效实现了既定目标,又产生了一定缺漏,缺漏所在,或多或少会带来相应的影响:  一是部分职业资格的取消有悖于社会分工细化。《
期刊
多出来的200元  每个月15日李万民都会格外留意手机上的短息提醒,因为15日是厂里惯例发工资的日子。今天也不例外,起床后,每隔一段时间,李万民都会不自觉地瞟几眼手机,直到早饭时,工资到账的短信终于来了。  “咋多了200元?”短信上的数字,让李万民有些惊讶。他挣的是“死工资”,冷不丁多出来200元,开心之余还真一头雾水。上班路上,李万民反复嘀咕着如何委婉地打听下,是不是大家都涨了?毕竟涨工资对他
期刊
每逢假期,铁路出行“买短乘长”话题便会引发舆论关注。现在“买短乘长”问题,铁路方面有解决方案了。  中国铁路总公司称,铁路方面会根据客流情况,决定是否办理越站补票手续。如果旅客没有按规定补票强行越站乘车,到站后铁路方面将加收已乘区间应补票价50%的票款。如果列车已经超员,将不办理车上延长补票,如乘客执意越站乘车,到站后车站将根据《铁路旅客规程》,除补票外还将加收50%的票款。是否需加收50%的票款
期刊
职场如江湖,江湖必有规矩。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身份”的证明,必须持证明上岗,这便是规矩。  对于从业者职业身份的认定,如同身份证对于公民身份的证明一样,具有权威说服力。干什么行业,干得怎么样,一纸证书即可了然于目。  职工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职业身份认证,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驱动性行为。然而,并非所有职业都有证可考,考证的前提是职业存在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2017年,《国家职业资格
期刊
采访笔记  刘昭(化名)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不能透露他的真实姓名。他的担心并非多余,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刘昭在这城市的媒体圈里说不上有名,但绝对脸熟。而他所讲的故事,会让很多同行瞠目结舌。  “其实,我是个卧底。”刘昭笑着说。他的笑容温和而憨厚,亮闪闪的眼镜片后面,眼神是那样真诚——但他确实是个卧底。  很多人听说过报社记者为揭露真相,卧底采访,却不知道还有一种人,会去报社当卧底。  一言不发的
期刊
文件规定:“调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口径。自2019年7月1日起,以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以下简称全口径平均工资),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合理降低部分参保人员和企业的社保缴费基数。全口径平均工资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依据省统计局、省市场监管局提供的数据计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每年
期刊
新手爸爸  “听说你又要请假?”国杰刚准备收拾东西,旁边的同事就发过来微信。“没办法呀,家里月嫂辞职了,说她妈妈脑溢血了,今天就得回老家去。”  “你不怕老板骂吗?”“那怎么办?你是没有看到刚才老板脸色有多难看!唉,有什么办法,我老婆身体不好,只能卧床休养,带不了孩子,我总不能把孩子丢在家里自生自灭啊!”  国杰回来时月嫂黄姐已经收拾好了,看到国杰回来,黄姐赶忙交代了几句:“孩子已经洗过澡了睡着了
期刊
我身边不少朋友都热衷于打卡,学个英语要在朋友圈里晒“已坚持背单词X天”,还不忘加一句“自律的人最可怕”;有的朋友喜欢打卡分享心灵鸡汤,一天一条,“假鸡汤”偶尔会遭到质疑,便简单用一句“不管准不准,先Mark再说” 。一笑带过,第二天继续;还有一个女性朋友最为可笑,加入了所谓的减肥监督群,每天在群里减肥打卡,一个月下来不但一斤没减,还胖了5斤,她还很骄傲,跟我说一个月的坚持打卡,是她人生中坚持得最久
期刊
文件规定:“资金筹集。试点阶段,可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筹集资金,并逐步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长期护理保险多渠道筹资机制。筹资标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护理需求、护理服务成本以及保障范围和水平等因素,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确定。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水平相适应的动态筹资机制。”  “待遇支付。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按比例支付
期刊
上周,我与一位女同事发生了口角,起因是她剽窃了我的文案策划。在我们这行,抄袭是大忌,也是我心里最不能容忍的底线。更可气的是,当我向她好言规劝时,她不肯认错,还跟我争辩抄袭15%以内法律上不算抄袭,我当即和她吵了起来。  没几句,同事就都围了过来,不少人根本不问青红皂白,连我们因为什么争执都不清楚,就劝我大度一些,别和女孩子计较。我真的很苦恼,明明是对方的错,为什么最后却是我来承受大家的白眼? 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