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幼儿园
家长们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引导,很多家长牺牲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盲目地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还要求幼儿园也教授小学内容,这严重干扰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園的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指南》就是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合理的期望,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面对家长的不正确认识与要求,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被动盲从,我们有权利和义务发挥我们专业教育和权威性,帮助家长建立合理期望,带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教师究竟要怎样才能在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中引导好家长呢?现结合我的工作实际,粗略地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家园沟通,转变家长观念
家长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影響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然而,现在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正确的理念背道而驰。如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要求幼儿园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引领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刚刚接手的小班家长经常会问:“老师,你们为什么每天都不布置作业?”我们班的家长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不高,他们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读书、写字、做作业。根据这些现状,我决定要用最短的时间来纠正家长“小学化”的思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每天利用放学时间和家长交流,充分了解每一个家长的育儿观。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后,我了解到这些家长是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到底要学些什么、怎么学,他们觉得孩子能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上课就好了。待我和班上大多数家长成为朋友后,我就开始给他们灌输正确的思想,和他们交流每天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让他们看到孩子的进步,并且迎合他们的口味,每天也布置“作业”,如今天要口齿清楚地说学过的儿歌;今天要记住自己家所在的小区;明天要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渐渐地,家长们也接受了这种“作业”的方式,对幼儿园的教育也逐渐地有了了解。
二、开设家长课堂,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自从《指南》颁布以来,我不仅仅自己认真研读,还开设了家长课堂,定期为家长讲解指南,使家长看懂指南,理解指南,切实转变观念,知道如何帮助幼儿学习,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比如在帮家长理解《指南》中科学领域里的子领域数学认知: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时,我是让家长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一家人吃饭时可以让孩子来发碗,在给桌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家长们都能接受这样的教育方法,而且他们很惊讶原来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
开设班级家长课堂以来,我班家长的教育观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改变了,最终受益的也是我们的孩子。
三、通过一日活动观摩,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杜绝“小学化”。
当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了,这时他们才能看懂我们的教学。我就把他们请到幼儿园来观摩一日活动,杜绝“小学化”的现象在幼儿园里出现。我将游戏活动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孩子们在排队时经常会你推我挤,利用《门口》这首儿歌:“四只小猴,挤在门口,你挤我挤,谁也难走。四只小猴,排在门口,有先有后,出了门口。”把这首儿歌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引导幼儿说说小猴的排队行为,从而教育幼儿碰到拥挤时要自觉排队,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每一次的观摩活动后都会组织家长在一起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也给家长之间交流提供机会。我班的家长在学习与交流中逐渐掌握了科学育儿的经验。
四、让游戏成为孩子们的基本活动形式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而“学习”则是小学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长期以来,我班孩子和家长都一起收集各种适宜的游戏活动,然后带到幼儿园分享,一旦被我们班级采纳,这个家庭就会得到小小的奖励,这也调动了家长和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我们班的孩子已经上大班了,现在也收集了许多游戏。别看有些爷爷奶奶年纪大,但是他们为我们提供的一些民间游戏真的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比如挑小棒游戏,游戏的玩法是:两至三人为一游戏组,通过猜拳或其他方法排出先后。游戏开始,第一个幼儿把小棒竖在手里,然后散在桌上,手拿另一根棒,去挑桌上的棒,但不能碰别的棒,如果碰到就算输。大家轮流游戏,直至桌上的棒挑完后,数一数谁挑得最多,以数量多少决定胜负。这个游戏不仅仅锻炼了幼儿手指小肌肉,培养了幼儿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孩子的数学能力。像这样的游戏不但在幼儿园可以玩,回家后还可以和家长玩,游戏联系着孩子、老师、家长。真正地让游戏成为孩子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了。
希望所有的家长们都能和蜗牛一起去散步,这样我们会闻到花香、听见虫鸣、感受到微风以及满天星辰的美,相信孩子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2001年9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2012年9月.
家长们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引导,很多家长牺牲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盲目地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还要求幼儿园也教授小学内容,这严重干扰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園的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指南》就是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合理的期望,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面对家长的不正确认识与要求,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被动盲从,我们有权利和义务发挥我们专业教育和权威性,帮助家长建立合理期望,带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教师究竟要怎样才能在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中引导好家长呢?现结合我的工作实际,粗略地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家园沟通,转变家长观念
家长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影響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然而,现在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正确的理念背道而驰。如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要求幼儿园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引领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刚刚接手的小班家长经常会问:“老师,你们为什么每天都不布置作业?”我们班的家长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不高,他们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读书、写字、做作业。根据这些现状,我决定要用最短的时间来纠正家长“小学化”的思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每天利用放学时间和家长交流,充分了解每一个家长的育儿观。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后,我了解到这些家长是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到底要学些什么、怎么学,他们觉得孩子能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上课就好了。待我和班上大多数家长成为朋友后,我就开始给他们灌输正确的思想,和他们交流每天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让他们看到孩子的进步,并且迎合他们的口味,每天也布置“作业”,如今天要口齿清楚地说学过的儿歌;今天要记住自己家所在的小区;明天要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渐渐地,家长们也接受了这种“作业”的方式,对幼儿园的教育也逐渐地有了了解。
二、开设家长课堂,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自从《指南》颁布以来,我不仅仅自己认真研读,还开设了家长课堂,定期为家长讲解指南,使家长看懂指南,理解指南,切实转变观念,知道如何帮助幼儿学习,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比如在帮家长理解《指南》中科学领域里的子领域数学认知: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时,我是让家长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一家人吃饭时可以让孩子来发碗,在给桌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家长们都能接受这样的教育方法,而且他们很惊讶原来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
开设班级家长课堂以来,我班家长的教育观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改变了,最终受益的也是我们的孩子。
三、通过一日活动观摩,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杜绝“小学化”。
当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了,这时他们才能看懂我们的教学。我就把他们请到幼儿园来观摩一日活动,杜绝“小学化”的现象在幼儿园里出现。我将游戏活动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孩子们在排队时经常会你推我挤,利用《门口》这首儿歌:“四只小猴,挤在门口,你挤我挤,谁也难走。四只小猴,排在门口,有先有后,出了门口。”把这首儿歌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引导幼儿说说小猴的排队行为,从而教育幼儿碰到拥挤时要自觉排队,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每一次的观摩活动后都会组织家长在一起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也给家长之间交流提供机会。我班的家长在学习与交流中逐渐掌握了科学育儿的经验。
四、让游戏成为孩子们的基本活动形式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而“学习”则是小学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长期以来,我班孩子和家长都一起收集各种适宜的游戏活动,然后带到幼儿园分享,一旦被我们班级采纳,这个家庭就会得到小小的奖励,这也调动了家长和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我们班的孩子已经上大班了,现在也收集了许多游戏。别看有些爷爷奶奶年纪大,但是他们为我们提供的一些民间游戏真的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比如挑小棒游戏,游戏的玩法是:两至三人为一游戏组,通过猜拳或其他方法排出先后。游戏开始,第一个幼儿把小棒竖在手里,然后散在桌上,手拿另一根棒,去挑桌上的棒,但不能碰别的棒,如果碰到就算输。大家轮流游戏,直至桌上的棒挑完后,数一数谁挑得最多,以数量多少决定胜负。这个游戏不仅仅锻炼了幼儿手指小肌肉,培养了幼儿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孩子的数学能力。像这样的游戏不但在幼儿园可以玩,回家后还可以和家长玩,游戏联系着孩子、老师、家长。真正地让游戏成为孩子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了。
希望所有的家长们都能和蜗牛一起去散步,这样我们会闻到花香、听见虫鸣、感受到微风以及满天星辰的美,相信孩子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2001年9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