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杨梅坑山地植物群落演替动态

来源 :亚热带植物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er_hf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深圳市杨梅坑山地两个植物群落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重要值的变化,探讨不同阶段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两个植物群落经过7年演替后,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有所增加,且种类组成出现明显差异,两个植物群落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自然景观不一样.群落科、属、种的数量差异明显.原鸭脚木-九节-铁线蕨群落2013年共有26科36属39种,2018年共有19科29属30种,2019年共有32科51属61种;原绒毛润楠-瓜馥木-团羽铁线蕨群落2013年共有25科30属33种,2018年共有24科33属33种,2019年共有42科67属83种.两个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个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几乎都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演替系列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均表现出耐荫种替代非耐荫种的趋势,且植物群落的层次由简单趋向复杂.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持续提升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利于释放生产潜力、提升玉米产量.以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使用技术效率损失模型确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样本农户玉米生产平均技术效率0.8787,在6.67 hm2以内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是否转入农地经营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农户劳动力规模、全年总收入等6个因素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化肥和除草剂投入量对技术效率近乎无影响.提出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化肥除草剂减量化施用和
为了提高竹炭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能力,采用交联法设计合成新型的磁性壳聚糖改性竹炭复合吸附剂,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改性竹炭复合吸附剂进行表征,同时开展不同Cu2+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H和温度等因素对Cu2+吸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效率与Cu2+初始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成正效应;吸附平衡时间约8 h;在作用温度范围内,吸附效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pH为7时吸附效果最好.振荡条件吸附效果优于静置处理.该结果为废水重金属深度处理及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牡丹根皮的总黄酮提取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牡丹皮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0(g/mL),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64℃,超声时间65 min,陕西商洛和陕西略阳产野生牡丹皮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达64.035 mg·g-1,云南昆明栽培牡丹皮总黄酮含量最低,仅30.439 mg·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