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素养为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渗透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外部环境刺激对学生的认知心理与情绪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和谐愉悦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不断产生兴奋点,始终处于学习与思维的亢奋状态,不断迸射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氛围枯燥紧张,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师生关系对立,教学关系紧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只有知识的单向传递,没有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教学参与度不高,基本上没有思考与发表意见的机会,只是如同机器在接收现成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首先,以情感激情启智。情感可以说是教学的“润滑剂”,没有情感的教学将如一潭死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只是在机械地进行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没有对学习的激情,哪里能有创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师生关系,以情感为主线来贯穿教学,以情感缓和教学的紧张与枯燥,以情感带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使教学真正成为知识互动与情感沟通的良性过程。
  其次,以民主带动学生。课堂不是“教堂”,而是“学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学堂。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要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将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各种意见与看法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交流与讨论中交汇在一起,使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共同探究问题,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激情,从而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打破教学常规的限制,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勇于挑战教材、挑战权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问题本身要有价值。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兼顾学生间的差异,使问题具有层次性与全体性,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二是提出形式要多样化。再有价值的问题总是以单一的直接抛出,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机。因此我们要将问题寓于丰富的情境中,如故事情境、多媒体情境、生活情境等,将枯燥的问题与有趣的事物相联系,这样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更能顺利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将注意力与思维集中在问题上。三是提出的时机要适宜。频繁地提问只会让学生产生疲乏与厌倦,提问要适时。只有抓住时机,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提问让学生解决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提出问题,才是教学的最高准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出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提问方法。如在学习《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这一课时,我首先将题目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鼓励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提出了许多问题,我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后提出: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这样究竟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文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同时也享受到了提问的乐趣,会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今后的学习中来。又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怎么理解文中所说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鱼”,学生对引句的理解有两种,有的认为水和鱼一样多,各占一半。有的认为是鱼多。对于学生的理解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仔细思考,从文中寻找信息来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思维得以碰撞,创新得以激发。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当然学生在提问时往往会提出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是错误的问题,此时我们不可一味否定,这样会打击学生提问的信心,要采用引导的方式,通过步步引导,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的症结,从而自行修正问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创新教育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要为学生不断铺设创新的“温床”,让学生创新的种子得以萌芽、茁壮成长,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目标赖以实现,教育内容得以完成的基点和关键所在。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否良好、
在基于晶闸管调压的原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一种软起动装置的阀组部分。此装置采用光电触发和BOD强制触发相结合的触发方式,并加入了阻容吸收和击穿检测的电路,这些都大大提高了
世界的舞台很小很小,但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的工作便是这舞台上最细致的设计者。当你走进这个舞台时,你会觉得学生各自释放自己的光芒与污瑕,一盘散沙。现在的学校里,本地生和外地生融合在一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呈现了多样性、复杂性。本地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做生意,终日跟着爷爷奶奶住,在家里娇生惯养,思想脆弱。而像河南安徽的外地学生,家里姐妹多,家长大放手,孩子敢做敢闯,并
幼儿时期是人阅读兴趣、习惯、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期阅读指出: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书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对儿童成长有很大作用。  一、早期阅读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一)早期阅读能够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的语言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早期阅读在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单
创新能力,是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所以,作为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从追求思维的成果发展到追求思维的过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是一项简单的技艺,更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而不是几节课或几次写作训练能够奏效的,它应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一、思想意识的创新  我感觉,写记叙文就要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详细描述出来,条理
值得期待的2007年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研究结果揭晓了,在中国电气工业500强企业的名单上我们感觉到了中国大力投资电力建设带来的电气工业迅速发展,看到了许多电气企业高速增长的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但提问仍旧彰显着独特的魅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提问的策略展开论述。  一、问题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