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日前率领党政代表团远赴深圳考察学习。王清宪表示,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就是要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瞄准“领头雁”“排头兵”,全面深入地学习深圳的发展境界、发展质量、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把真经取到手。最重要的是,要学习深圳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动摇、不停步。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几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而在经济总量方面青岛与深圳的差距不小,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与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仅一江之隔,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那么,“学赶深圳”是否只是一厢情愿,甚至是“夸父逐日”的徒劳?
对此不能简单进行类比,深圳是一线城市,青岛则于2017年被列入“新一线城市”,而且青岛与深圳同为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副省级城市。两个城市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阵地,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这也是“学赶深圳”的重要原因所在。另外,之所以将深圳作为“学赶”的对象,恰恰也是出于对标一流的目的。正是因为“深圳经验”值得学习,正是因为深圳在一些方面比青岛强,才让深圳成了青岛“见贤思齐”的对象。
如果只是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是安于与“同量级”的城市进行比较,会让人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从而会很快摸到自己的“天花板”。通过对标深圳、对标一流,能让眼界变得更为开阔,能让青岛看到自己与标兵城市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励自己前行。青岛选择深圳作为“学赶”的对象,这是对深圳“致敬”,更是对自己的期许。
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因素的结果,而且城市之间的竞争也适用“马太效应”:存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虽然受到“马太效应”影响,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逆流而上,才需要加倍努力及利用自身优势来接近与“一流城市”的差距,否则不进则退,会让两者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再想赶超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而青岛可能少了深圳发展所赖以依靠的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青岛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青岛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发展纵深,而且青岛有深圳这一成功经验在前,有深圳在前摸着石头过了河,青岛“过河”就可以少走弯路,所以青岛比深圳更有“后发优势”。
比学赶超,关键是要树立奋勇向前的勇气与信心,不能对“一流城市”生望尘莫及之感,而需要奋起直追,需要努力拉近与标兵城市的差距。而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崛起,也是多重因素造就。青岛“学赶深圳”,注定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也不能简单对“深圳经验”进行复制粘贴,而需要深刻认识到深圳崛起背后的“深圳基因”,并从中吸取成功经验。
青岛“学赶深圳”,这是向深圳“致敬”,也是与深圳“较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大格局才有大作为。青岛“学赶深圳”的城市发展目标宏大而务实,目标虽还有点远,但青岛若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步步扎实地走下去,就总有抵达目标的一天。
編辑/张玉荣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几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而在经济总量方面青岛与深圳的差距不小,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与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仅一江之隔,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那么,“学赶深圳”是否只是一厢情愿,甚至是“夸父逐日”的徒劳?
对此不能简单进行类比,深圳是一线城市,青岛则于2017年被列入“新一线城市”,而且青岛与深圳同为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副省级城市。两个城市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阵地,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这也是“学赶深圳”的重要原因所在。另外,之所以将深圳作为“学赶”的对象,恰恰也是出于对标一流的目的。正是因为“深圳经验”值得学习,正是因为深圳在一些方面比青岛强,才让深圳成了青岛“见贤思齐”的对象。
如果只是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是安于与“同量级”的城市进行比较,会让人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从而会很快摸到自己的“天花板”。通过对标深圳、对标一流,能让眼界变得更为开阔,能让青岛看到自己与标兵城市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励自己前行。青岛选择深圳作为“学赶”的对象,这是对深圳“致敬”,更是对自己的期许。
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因素的结果,而且城市之间的竞争也适用“马太效应”:存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虽然受到“马太效应”影响,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逆流而上,才需要加倍努力及利用自身优势来接近与“一流城市”的差距,否则不进则退,会让两者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再想赶超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而青岛可能少了深圳发展所赖以依靠的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青岛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青岛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发展纵深,而且青岛有深圳这一成功经验在前,有深圳在前摸着石头过了河,青岛“过河”就可以少走弯路,所以青岛比深圳更有“后发优势”。
比学赶超,关键是要树立奋勇向前的勇气与信心,不能对“一流城市”生望尘莫及之感,而需要奋起直追,需要努力拉近与标兵城市的差距。而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崛起,也是多重因素造就。青岛“学赶深圳”,注定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也不能简单对“深圳经验”进行复制粘贴,而需要深刻认识到深圳崛起背后的“深圳基因”,并从中吸取成功经验。
青岛“学赶深圳”,这是向深圳“致敬”,也是与深圳“较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大格局才有大作为。青岛“学赶深圳”的城市发展目标宏大而务实,目标虽还有点远,但青岛若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步步扎实地走下去,就总有抵达目标的一天。
編辑/张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