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柔软的“安全毯”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向我咨询:她女儿快两岁了,到哪都要拿着她那带耳朵的小帽子,帽子已经又旧又破,但是孩子一定要抱着、闻着才肯睡觉。于是担心孩子是不是有恋物癖,问我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恋物癖不等于依赖物品。恋物癖是一种心理障碍,一般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依赖物品,是某种物品带来满足和愉悦感,从而对这件物品产生了依赖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安全毯现象”,相当于人从高处往下跳时,地上放一块毯子,可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依赖物品来满足心理需求,对于情绪的缓冲和调节,有非常好的效果。
  所以,别给孩子乱贴标签,依赖物品并不是必须纠正的病态行为,也不是坏习惯。

2


  孩子依赖物品,常常有两个原因:
  第一,孩子缺乏安全感。
  6个月之后的孩子,开始有了情感依恋的需要,希望得到父母,尤其是妈妈无条件的关爱和陪伴。如果妈妈的陪伴不够,经常与孩子分离,或者对孩子的回应不及时,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如果一直持续,孩子就会从依恋妈妈、依恋人,慢慢转向依赖物,实际上,对物品的依赖,是孩子对父母之爱无法满足的一种转移和替代。
  调查表明,在关系良好、夫妻恩爱,父母给予足够关注与爱的家庭,孩子依赖物品的程度较低,有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安慰物;相反,如果家庭关系混乱、冲突频繁,孩子被关注度比较低,对安慰物的依赖程度会更高。
  仔细观察孩子的依赖物,你会发现,常常是一些比较温暖、柔软的东西,比如,小帽子、小毯子等等,有这些物品在身边,孩子焦虑、烦躁的心能稍稍得到一些缓解。因此,我们不但不该说这是个坏习惯,还应该借助这件事,反思对孩子的陪伴是否足够,以致让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
  第二,依赖物是孩子走向独立的一个标志。
  孩子1岁之后,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各自独立的人,慢慢有了自我意识,而这种意识,往往会让孩子感到不安。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依赖物品是一个过渡性的客体,相对于父母这样的重要客体来说,孩子把从对人的依赖转向对物的依赖,是个心理逐渐适应的过程,因此,依赖物品是孩子走向长大的一种标志。

3


  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依赖物品,父母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首先,一定不要过分制止或干涉孩子依赖物品的行为。否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加重不安全感,依赖物品的时间延长。
  其次,要多陪伴孩子。孩子3岁前,最好让孩子生活在父母身边。要多抱抱孩子,多亲吻孩子,多和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让孩子确认父母在自己需要时,会第一时间出现,让孩子有确认感和满足感,与父母形成安全型亲子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充足后,会慢慢脱离物品,不再依赖物品。
  如果父母的陪伴足够,孩子的安全感也比较充足的话,可以试着运用孩子的“泛灵心理”,引导孩子慢慢离开依赖物。
  比如,可以这样和孩子说:“小帽子要在家里待着,不想出去了。”“宝宝和小朋友玩,小帽子要睡觉了。”“现在是夏天,小帽子冬天才出来和你玩吧。”
  找到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心理特点的、有趣好玩的说法,讓孩子既能开心接受,也慢慢脱离依赖物。
  另外,我想提醒父母的是,在孩子成长中,父母不要太过焦虑,孩子的一点举动就无限放大,时刻处于担心中,这种“不安的爱”会束缚孩子,让孩子成长得不自由。
  编辑 乔可可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李熙瑶:杨媤骐是我的好朋友。她比我高一点,所以经常喊我“妹妹”,可是妈妈说我的生日比她大呢。我不想让好朋友伤心,所以就让她当姐姐,我做妹妹吧。  杨媤骐:我最爱我的洋娃娃,她的名字叫梨小苹。在家陪了你这么久,现在我要去幼儿园啦,你在家要乖乖等我呀。  袁艺铷:我有一床熊猫被子,它白白软软的,很暖和。我常常在它的陪伴下进入甜甜的梦乡。  周钦文:足球是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和它在足球场上玩了。它让我变
期刊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  由此来看,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生命的教育。  作为孩子第一个也是最亲密的教育者,父母其实每天都在进行着生命教育,每天都在发生着与生命相互影响的关系。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个微笑、一个皱眉,都在影响孩子对生命的感觉。  本期我们关注“生命教育”。  理想的生命教育,是让孩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从而唤起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生命,
期刊
童年时与花草树木亲近,不自觉地培养了对生活、对世界的爱意。拥有了这份浓浓的爱意,才能心灵轻盈、从容不迫地在这个世界穿行。  退休之后,喜欢胡思乱想,以前认为特别重要的,现在觉得不重要了。反过来,那些过去不以为然的事,现在却觉得特别重要。  记得有次儿子在家对我说:“老爸这一生把自己的本钱用足了。”知父莫若子,可见儿子对我是了解的。回首过往,一路走来,如果说自己真有什么本钱,那就是我童年曾经历过审美
期刊
“还行,年级第五,班级第二。”女儿的回答云淡风轻。  “不错哦,厉害!”老公竖起了大拇指。  “非常好。不容易!”我满心欢喜。重点高中竞争激烈,一模考试的分数这样高,女儿有望读好大学。  “这次考得好,下次可不一定哦。”女儿嘻嘻笑着,扬扬眉,把一小块哈密瓜丢进嘴里。  老公轻抚她的头:“不会的,老爸相信你。”  “不必多想,尽力而为。”我快人快语。  “好吧,我爭取……”女儿手一挥洗漱去了。  日
期刊
“如果有机会,你猜你的孩子会不会换父母?”在家庭情感体验课堂上,杜云云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  “不会。我们很爱孩子,相信他也如此!”一位父亲笃定地說。  “我想应该不会。我的孩子很贴心,对我们也很尊重。”一位母亲温柔地说。  “那么,现场的家长们,你们觉得自己孩子不会换的,请举手。”老师再次朗声问道。  我微笑地环视了一下全场,家长们都自信地举起了手。  “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杜老师说话的
期刊
Q 我的孩子5岁,明年上小学。小区同龄的孩子已经认识不少字,我很困惑,到底要不要提前教孩子认字呢?A 1  前几天,也有朋友问我同样的问题:孩子快上学了,要不要提前认点字?我以为,可以认,但不要为了认而认,机械地认。  回顾教过的历届一年级,发现提前认字对孩子来说好处不少。  从语文课本的学习来看,汉字是低段学习的重点。每一课都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提前认识一些,学习起来肯定会稍显轻松,从而能更
期刊
父亲之言行,乃是一种精神,象征着责任、公正、豁达等美好品质。这种精神就是家风,在三代人中传承,也一定会传得更加久远。  父亲进入苍老状态似乎只是这两年的事。先是白内障手术,视力恢复不太理想;后来是听力下降,戴上了助听器;接着又是鼻子囊肿手术、急性阑尾炎手术。从走路时疾疾如风到踯躅而行,从谈笑风生到反应迟缓,父亲像换了一个人。  小时候,父亲是我最崇拜的人,他豁达外向,刚正不阿。  父亲做厂长时拒不
期刊
给孩子以成功的希望,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一个孩子只要心中有成功的希望,他就会为获得成功而不懈努力。这是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做到,也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事情。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是给孩子成功希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关键是父母要学会发现。  有一个小方法,想推荐给每位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荣誉袋,用它收藏孩子的各种荣誉或奖品,积累孩子的一点点优点和进步。这个荣誉袋将不断地给孩子以希望,
期刊
浩洋哭了  刚接手一个新班。面对新的老师,孩子们学得都很认真,这多少让我有点兴奋。  在教学“认识分米”时,由于学生对“米和厘米”有了粗浅的认识,个个踊跃发言,那场面真是热闹。  我向孩子们提问:“小明每天早上都要喝一盒牛奶,牛奶盒高是12( ),需要配一根吸管,吸管长度是2( )。”  坐在墙角的浩洋原本默不作声,今天也被这样的气氛感染,竟然举起了手。  “吸管2厘米太短,肯定喝不到牛奶.应该填
期刊
近期与家长沟通,很多人问我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当前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格局,它能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1  在我所接受的家風家教中,母亲的豁达让我受益匪浅。我在职场受点委屈,或者办事不顺利,偶尔回家和她讲一讲,她经常安慰一句话:“活络活络,莫想多咯;大方大方,自然有一方。”  母亲胸襟宽广,心中有他人。我童年时,最盼望过年,过年时能痛痛快快吃肉。但母亲总会把家里的肉食,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