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总结脑梗塞患者肢体偏瘫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98例脑梗塞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详细的肢体瘫痪的护理,患者的恢复良好;结论 实施对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的护理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梗塞;偏瘫;护理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膜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其致残率很高,肢体瘫痪是其常见的伴随症状。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多表现为瘫痪,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本文旨在总结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98例脑梗塞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其中男108例,女90例,年龄45~78岁,平均63.6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其中肢体肌力2级以下者126例,3级以下者72例。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内科的相关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在卧床期、下床早期和下床后期给予肢体瘫痪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一般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
2 结果
经过常规内科治疗的瘫痪肢体的护理,患者入院5周后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145例,肌力提高1级以上者47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6例。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对起病较重、突然,病人出现的身体症状如瘫痪、语言、智能障碍等使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和社会因素上的痛苦。做好患者的患肢瘫痪的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鼓励病人把引起焦虑的原因表达出来,减轻其心理压力。对失语的病人可用手式、表情、文字等方式尽快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和毅力。
3.2 一般护理
3.2.1 病房环境 脑梗塞患者早期多需要卧床,所以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对患者心理和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应把患者安置在环境清洁、干燥、通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病室。同时在安排床位的时候也需注意新老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和稍差的调配。
3.2.2 饮食护理 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和精神忧虑常会导致食欲不振,加强饮食护理对保证患者的足够营养补充,保证抵抗力很重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重症病人常伴有吞咽困难,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3.3 瘫痪肢体的护理
3.3.1 急性期的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维持各系統器官生理功能,减轻肌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骨脱钙等废用性变化。脑梗塞急性期瘫痪肢体的护理包括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和适时进行功能锻炼。良好的肢体功能位的摆放是早期偏瘫预防护理的重要内容,早期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确体位,平卧时应将患肢维持于功能位且经常更换体位,患者需要2 h翻身一次,经常变换体位可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还可使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若48h内神经损害不再进展,即可在床上靠坐或坐椅子。具体在健侧卧位时在胸前放一枕头,瘫痪上至放在枕头上,使之呈伸展为止,瘫痪的下肢呈自然屈曲位;仰卧位时在瘫痪下肢的下方垫一海绵,膝关节稍弯曲,瘫痪上至防止体旁枕头上,肩关节前身,手臂伸展,外放稍抬高,头呈中立位;患侧卧位时头部用舒适的枕头支撑,稍后仰,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1]。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后,若生命体征平稳应开始进行被动运动、肢体按摩和主动运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被动运动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患肢出现主动运动后,应开始进行主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不仅可增强肌力,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弹性减退及关节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对于肌力0-1级者可在在适当的姿势体位下进行作试图引起主动肌肉收缩的练习;2级时,可作水平面上的即排除重力影响下的主动运动;肌力达3级时,以主动运动为主,肌力达4级时,应作抗阻运动[2]。练习的内容包括Babarth握手、桥式运动和床上移行等方式。
4 康复期的护理
在康复期对患者进行完整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功能,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是抑制异常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当肢体肌力不足以主动运动时,各肢体及关节被动运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对瘫痪病情较重的患者应该侧重于被动运动,被动进行各关节的多向运动,重点进行肩关节的屈伸、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及肘关节的屈伸。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有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3]。
同时做好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对家属及陪护人员培训指导尽量通俗易懂,让其了解脑血管疾病康复信息,尽量给患者创造更多的日常动作练习及活动机会,保证患者在其余时间仍能得到正规康复。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对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做好早期和恢复期的护理干预对病情的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清平,陈海光,李学兰.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4,19(7):62-63.
[2] 佟剑平,韦晴霖,周丽芳.等.综合康复治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43.
[3] 崔金虹,李恒,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及焦点式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2):159-160
【关键词】 脑梗塞;偏瘫;护理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膜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其致残率很高,肢体瘫痪是其常见的伴随症状。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多表现为瘫痪,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本文旨在总结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98例脑梗塞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其中男108例,女90例,年龄45~78岁,平均63.6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其中肢体肌力2级以下者126例,3级以下者72例。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内科的相关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在卧床期、下床早期和下床后期给予肢体瘫痪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一般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
2 结果
经过常规内科治疗的瘫痪肢体的护理,患者入院5周后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145例,肌力提高1级以上者47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6例。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对起病较重、突然,病人出现的身体症状如瘫痪、语言、智能障碍等使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和社会因素上的痛苦。做好患者的患肢瘫痪的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鼓励病人把引起焦虑的原因表达出来,减轻其心理压力。对失语的病人可用手式、表情、文字等方式尽快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和毅力。
3.2 一般护理
3.2.1 病房环境 脑梗塞患者早期多需要卧床,所以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对患者心理和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应把患者安置在环境清洁、干燥、通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病室。同时在安排床位的时候也需注意新老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和稍差的调配。
3.2.2 饮食护理 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和精神忧虑常会导致食欲不振,加强饮食护理对保证患者的足够营养补充,保证抵抗力很重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重症病人常伴有吞咽困难,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3.3 瘫痪肢体的护理
3.3.1 急性期的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维持各系統器官生理功能,减轻肌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骨脱钙等废用性变化。脑梗塞急性期瘫痪肢体的护理包括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和适时进行功能锻炼。良好的肢体功能位的摆放是早期偏瘫预防护理的重要内容,早期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确体位,平卧时应将患肢维持于功能位且经常更换体位,患者需要2 h翻身一次,经常变换体位可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还可使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若48h内神经损害不再进展,即可在床上靠坐或坐椅子。具体在健侧卧位时在胸前放一枕头,瘫痪上至放在枕头上,使之呈伸展为止,瘫痪的下肢呈自然屈曲位;仰卧位时在瘫痪下肢的下方垫一海绵,膝关节稍弯曲,瘫痪上至防止体旁枕头上,肩关节前身,手臂伸展,外放稍抬高,头呈中立位;患侧卧位时头部用舒适的枕头支撑,稍后仰,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1]。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后,若生命体征平稳应开始进行被动运动、肢体按摩和主动运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被动运动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患肢出现主动运动后,应开始进行主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不仅可增强肌力,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弹性减退及关节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对于肌力0-1级者可在在适当的姿势体位下进行作试图引起主动肌肉收缩的练习;2级时,可作水平面上的即排除重力影响下的主动运动;肌力达3级时,以主动运动为主,肌力达4级时,应作抗阻运动[2]。练习的内容包括Babarth握手、桥式运动和床上移行等方式。
4 康复期的护理
在康复期对患者进行完整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功能,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是抑制异常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当肢体肌力不足以主动运动时,各肢体及关节被动运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对瘫痪病情较重的患者应该侧重于被动运动,被动进行各关节的多向运动,重点进行肩关节的屈伸、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及肘关节的屈伸。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有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3]。
同时做好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对家属及陪护人员培训指导尽量通俗易懂,让其了解脑血管疾病康复信息,尽量给患者创造更多的日常动作练习及活动机会,保证患者在其余时间仍能得到正规康复。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对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做好早期和恢复期的护理干预对病情的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清平,陈海光,李学兰.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4,19(7):62-63.
[2] 佟剑平,韦晴霖,周丽芳.等.综合康复治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43.
[3] 崔金虹,李恒,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及焦点式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2):159-160